王小光;张颖华;汪萍;陈秀华;骆玲飞;刘芸;刘继倩;宋驰萍;欧阳霖
目的 建立检测四种常见人非SARS冠状病毒核酸特异的快速、敏感的TaqMan qRT-PCR检测方法,应用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感染分析.方法 分别应用TaqMan qRT-PCR与普通RT-PCR平行检测248份呼吸道标本,对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稳定性以及临床标本的适用性进行比较评价,阳性标本以体外转录RNA为标准品进行病毒载量定量.结果 本方法可对HKU1、NL63、229E、0C43四种冠状病毒进行特异性诊断,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可达10拷贝/μl,检测线性范围可达101~ 108拷贝/μl,248份标本中HKU1、NL63、229E、OC43阳性率依次为1.2%,0.8%,1.2%,1.6%,其中0C43荧光RT-PCR法检出率高于普通RT-PCR,其余三种病毒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非SARS冠状病毒阳性标本均检出于12月至次年5月.结论 建立的TaqMan Realtime RT-PCR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的特点,是开展非SARS冠状病毒的临床检测与疾病监测的有效技术手段.
作者:孙亚萍;周杰英;曹海燕;谢志萍;段招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学检测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在新型布尼亚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连续采集烟台地区莱州、蓬莱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清,分别用胶体金实验方法、ELISA实验方法检测抗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SPSS18.0统计结果.结果 胶体金方法和ELISA方法检测结果总符合率为96.67%,一致性KAPPA检验κ系数为0.933;胶体金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均受病程影响(两者P值均小于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受年龄、性别影响(P均>0.05).结论 新型布尼亚病毒检测发病12天以前推荐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发病16天以后,可使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抗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抗体.
作者:刘娟;宫连凤;韩文清;孙振璐;王志昱;高巧;姜梅;王显军;丁淑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DC-LMP2与rAd-LMP2在BALB/c小鼠中的免疫效果.方法 从BALB/c小鼠中分离骨髓细胞,在细胞因子作用下体外诱导培养获得小鼠树突状细胞(mDC),再以100 MOI的含EB病潜伏膜蛋白2的重组腺病毒(rAd-LMP2)感染,获得DC-LMP2,免疫酶法确定LMP2在DC中表达.于0,2,4周,分别以PBS、DC-LMP2和rAd-LMP2肌肉免疫BALB/c小鼠,第5和8周检测小鼠体内LMP2特异性细胞应答水平.结果 骨髓细胞体外成功诱导获得DC,LMP2在DC中表达.DC-LMP2和rAd-LMP2均可诱导LMP2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随时间推移而减弱.rAd-LMP2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水平高于DC-LMP2.结论 肌肉免疫rAd-LMP2能够在BALB/c小鼠中诱导较强的LMP2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作者:杜海军;王湛;尉秀霞;周玲;叶树清;曾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扩增受阻突变检测系统(ARMS)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方法,并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基因型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对HBV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设计ARMS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体系,建立检测HBV B和C基因型方法,对50例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50例临床样本中,B型的检出率为26%(1 3例),C型为74%(37例),其实验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常州及周边地区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型HBV为优势株.C基因型患者A1762T/G1764A突变率为62%,明显高于B型.结论 ARMS检测HBV基因型,快速、准确;常州及周边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为B、C型,且C型携带A1762T/G1764A双突变率较高,与较为严重的肝病相关.
作者:郑剑;朱珉之;张宏宇;朱珍;郑中伟;柳龙根;陈春华;王永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上海闵行地区腹泻患者非O157型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非O157 STEC)感染情况及其毒力基因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该地区三个监测哨点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腹泻门诊患者肛拭样本及临床资料,通过培养、分离、生化鉴定及血清凝集等金标准确认非O157 STEC菌株.同时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stx1、stx2、eae、hly、etpD、及katP.结果 380例(儿童195例,成人185例)大肠埃希菌阳性的腹泻患者肛拭样本中,40例(儿童30例,成人10例)确认为非O157 STEC阳性,儿童阳性率(15.4%)显著高于成人(5.4%).全部40例非O157 STEC分离株均显示stx2毒力基因阳性,而stx1及eae基因阳性率很低,未检测到hly、etpD、及katP毒力基因.结论 上海闵行地区非O157 STEC是引起人群尤其是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菌株均显示stx2毒力基因阳性.
作者:王小光;张颖华;汪萍;陈秀华;骆玲飞;刘芸;刘继倩;宋驰萍;欧阳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VB3的蛋白酶2A对真核细胞帽样蛋白翻译和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翻译机制的影响.方法 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2A,将此表达载体分别与pEGFP-N1、pGL3(F-luc)以及pIRES-GFP载体共转染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检测荧光素酶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VB3病毒和pcDNA3.1-2A对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4GI(eIF4GI)及多聚A尾结合蛋白(PABP)的影响.结果 pcDNA3.1-2A可以减少帽样依赖的GFP和荧光素酶蛋白的表达,但可以促进IRES依赖的GFP表达.CVB3 2A基因质粒转染和CVB3感染后,均可发现细胞内eIF4G的切割现象;同时CVB3对PABP也有降解作用,而CVB32A基因转染对PABP无明显作用.结论 CVB3的蛋白酶2A抑制真核细胞帽样途径蛋白翻译,促进IRES途径的翻译.
作者:卢明枝;宋娟;孙鹏;宋芹芹;盛琳君;王宝栋;迟苗苗;姚海兰;李朝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TaqMan Real-time PCR技术,建立Kadipiro病毒(KD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GenBank发表的KDV基因序列资料分析结果,在其第12片段基因区段设计KDV特异引物与探针,利用14株不同科属病毒核酸验证方法特异性,重复实验检验方法稳定性,利用体外转录的定量RNA标准品建立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模型.结果 引物与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同一样品重复检测Ct值的变异系数均<1.8%,定量分析模型的灵敏度为100拷贝/反应.结论 建立了一种特异、灵敏、高效的KDV一步法TaqMan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为今后该病毒的监测与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手段.
作者:郝晓霞;何英;付士红;曹玉玺;高晓艳;王环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2012与2008年深圳市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和实验特征,探讨其变化趋势.方法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及2012年共收治778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重点分析其中260例手足口病重症患者(2008年64例,2012年196例).通过RT-PCR检测Coxsackie A16(Cox A16,A16)及Enterovirus 71(EV71)病毒核酸,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者检查脑脊液常规及生化,部分患儿行头颅MRI检查,同时比较临床表现、血液生化等变化趋势.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评估再发情况.结果 与2008年相比,2012年手足口病重症患者发病高峰年龄下降,<12月龄儿童分别占2008年和2012年重症的15%和40%.两个年度重症患者均以EV71感染为主;与2008年相比,2012年EV71感染所占比率有下降趋势;重症患者手、足皮疹出疹率下降,而口腔疱疹出疹率明显增高,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重症病例数上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及CRP水平均明显增高;但并发脑干脑炎或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病例数略有下降.随访1年结果显示,无论EV71或Cox A16型手足口病临床治愈后均可多次再发,轻症再发率高于重症.结论 深圳市手足口病从2008年暴发至2012年,发病呈上升趋势,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临床表现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应引起广大医护人员重视.
作者:刘映霞;林益敏;袁静;李建明;张国良;陈川铁;刘京;赵美芬;周伯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2009-2012年引起吉林省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V-A71)的VP1区氨基酸位点的特征性变异位点.方法 对2009-2012年分离于吉林省HFMD病例的70株EV-A71分离株的VP1编码区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使用Bioedit软件和MEGA 4.0软件分析VP1区氨基酸位点的变异特征以及基因亲缘关系.结果 2009-2012年在吉林省分离到的70株EV-A71均属于C4a基因亚型,其中69株与2008年安徽阜阳的分离株亲缘关系近,并且这69株病毒在VP1编码区第22位氨基酸位点均由谷氨酰胺转变为组氨酸(Q-H),与2008年安徽阜阳株一致.结论 引起2009-2012年吉林省HFMD流行的EV-A71可能来源于安徽阜阳流行株延续传播.
作者:周剑惠;张勇;王爽;魏雷雷;田丽敏;陈超;吴静;曹凤瑞;常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前,小儿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病毒抗原以及病毒抗体的检测[1].一般感染腺病毒后,大部分患者7天可检测到腺病毒抗体IgM,但水平较低,14天达高峰[2].本研究将小儿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检测从以往的病毒抗体转换为病毒核酸,旨在临床上建立一种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相结合的灵敏、特异、准确的新检测方法.
作者:余雪姣;陆红霞;孙丽;黄燕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宫颈细胞DNA倍体、高危型HPV、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测结果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方法 将265例育龄妇女宫颈细胞DNA倍体检查阳性者分为感染因素阳性(高危型HPV阳性、UU/Mh阳性、CT阳性)和感染因素阴性(高危型HPV阴性、UU/Mh阴性、CT阴性),再将感染因素阳性者分为单因素感染(包括高危型HPV感染或UU/Mh感染或CT感染),双因素感染、三因素感染.以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回顾分析和评估宫颈细胞DNA倍体阳性者中高危型HPV、UU/Mh和CT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之间的关系及风险性.结果 DNA倍体阳性患者中慢性炎症占52.38%、CIN Ⅰ 1级占22.02%、CINⅡ级占10.71%、CINⅢ级占14.88%;CIN Ⅰ 1级中双因素感染高占32.43%,CINⅡ级中高危型HPV感染高占50.00%,CINⅢ级中双因素感染高占56.00%、其次为高危型HPV感染占40.00%.结论 宫颈细胞DNA倍体阳性合并HPV和UU/Mh双因素感染者及高危型HPV感染者应高度警惕为癌变高危人群.
作者:张立冬;张慧敏;刘美玲;江庆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GP7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作用,探讨血清GP73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60例体检正常者(正常对照)、178例慢性肝炎或肝硬化(CH/LC)患者和194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GP73,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AFP的水平.结果 经Kruskal-Wallis检验正常对照组、CH/LC组和.PHC组GP73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且PHC组的GP73水平明显高于CH/LC组(P <0.001).以ROC曲线确诊PHC的GP73临界值为190.7 ng/ml,AFP的临界值为35.2 ng/ml,单项检测时,GP73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5%和86.6%,AFP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58.8%和83.7%.GP73和AFP联合检测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5.6%和81.5%.结论 GP73对PHC的诊断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血清GP73联合AFP检测能够有效地提高PHC的诊断效率.
作者:陈霖;刘振红;徐军;刘佳;郭静霞;赵静;宋永继;刘爱霞;张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毒学应答与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关系.方法 51例CHB患者,HBV DNA阳性(HBV DNA≥1×104拷贝/ml,HBeAg阳性32例(62.75%)、丙氨酸转氨酶(ALT)>2×正常值上限(ULN)、人白细胞抗原(H LA)-A2阳性,用阿德福韦酯1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治疗72周后HBV DNA转阴和HBeAg血清学转换与HBV特异性CTL的关系.结果 阿德福韦酯治疗72周后,HBV DNA转阴(<500拷贝/ml)39例(76.47%),其HBV特异性CTL(0.81% ±0.06%),高于12例(23.53%)的HBV DNA未转阴者(0.66%±0.06%),t=7.93,P<0.01,HBeAg血清学转换8例(25%),其HBV特异性CTL(0.97%±0.07%),高于24例(75%)的无HBeAg血清学转换者(0.67%±0.07%),t=7.61,P<0.01.结论 阿德福韦酯治疗CHB患者病毒学应答和血清学应答与HBV特异性CTL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周玉麟;王学才;吴寅涛;谈永飞;赵彦平;汤俊明;潘建强;杨志贤;俞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成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试验方法,入选1930例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片10 mg/d.随访观察采用标准操作规程(SOP),观察12周、24周、36周、52周的生化、病毒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1930例患者治疗12周、24周、36周、52周,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16.42%、28.55%、37.25%、43.32%,ALT复常率分别为29.69%、49.02%、56.42%、62.95%.治疗24周、52周HBeAg阴转率分别为12.59%、19.38%.随着疗程延长,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越高.治疗52周时耐药率为0.17%.不良反应率0.72%,极少数病例出现尿常规轻微异常,未发现肾功或生殖系统受损.结论 国产阿德福韦酯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臧红;丁晋彪;李进;柳芳芳;李晨;朱冰;刘婉姝;游绍莉;辛绍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系统表达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VP1蛋白.方法 使用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VP1开放读码框(ORF),构建包含VP1完整开放读码框的pSac-VP1穿梭载体.根据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双交叉同源重组的特点,将EV71的结构抗原基因VP1整合在枯草芽孢杆菌sacA染色体,并经测序鉴定.使用VP1特异性抗体,通过蛋白印记(Western-Blot)鉴定枯草芽孢杆菌中V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克隆EV71的VP1基因,长度1361 bp,并将其克隆入穿梭载体pSac-Kan.测序结果显示VP1基因成功整合如sacA染色体.Western-Blot证实VP1抗原在枯草芽孢杆菌的成功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35×103.结论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成功制备EV71病毒VP1抗原,为后续EV71诊断试剂、疫苗研发奠定基础.
作者:张国良;刘威龙;詹森林;刘映霞;陈圆圆;杨桂林;聂广;周伯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端粒酶的新蛋白组分-端粒酶卡侯体蛋白1(telomerase Cajal body protein 1,TCAB1)[1]是一个全新蛋白,在临床肿瘤样本的表达情况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更没有病毒感染对TCAB1表达和转录调控的报道.因此本研究探讨鼻咽癌中TCAB1表达与EB病毒感染的关联性,为阐明EB病毒调控TCAB1表达和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以期为鼻咽癌寻找更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指标.
作者:苟雅萍;胡玲;孙崇奎;张平;孔祥丽;冯云;肖丽英;李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一种新的基于上转发光法的免疫层析检测技术(UPT)检测500份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血清样品HBV-LP含量,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结果 500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HBV-LP与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58.0%和42.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15份HBeAg阴性患者血清中,HBVDNA与HBV-LP的阳性率分别为29.3%和37.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检出率为57.0%,与HBV DNA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检测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对HBeAg阴性和HBV DNA低拷贝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价值,联合检测HBV DNA、HBV-LP和HBeAg有利于乙肝病毒复制水平的判断和抗病毒治疗终点的确定.
作者:高锦;吴欧;徐爱芳;王妙婵;薛立芝;郁文燕;钮海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国内两种巨细胞病毒IgG抗体ELISA诊断试剂进行评价.方法 用两种试剂对BBI公司的质控盘QTC711,血清转化盘PTC901,BIOMEX公司血清转化盘SCP-CMV-001(RP-003)、SCP-CMV-002(RP-019),儿童、孕妇和门诊患者2163份标本进行检测,对不一致的样本用Diasorin ELISA试剂盒和Mikrogen重组免疫印迹试剂盒进行复测,比较两种试剂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对不同人群的检测差异.结果 A试剂对3个血清转化盘的检出时间均早于B试剂,平均提前25 d,与Abbott Imx CMV IgG检测灵敏度一致.两种试剂检测孕妇样本607份,8份不一致,总符合率98.68%;门诊样本512份,7份不一致,总符合率98.63%;儿童样本1044份,74份不一致,总符合率92.91%,两试剂对儿童人群的符合率低于孕妇和门诊人群.两试剂对三个人群检测均为阴性的161份样本,和A试剂检测为阳性B试剂检测为阴性的89份样本,用意大利Diasorin公司CMV-IgGELISA试剂复测,A试剂与Diasorin的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93.06%,总符合率为95.22%;B试剂与Diasorin的阴性符合率为100%,78份阳性未检出,总符合率为68.92%.选择A试剂与Diasorin结果不一致的样本12份,一致的样本6份,用重组免疫印迹复测,其中14份阳性,4份阴性.结论 国内A试剂对血清转化盘的检测窗口期较B试剂显著提前.两试剂对孕妇和门诊人群的符合率高于儿童人群.两试剂不符合的样本用进口试剂盒复测,A试剂与进口试剂盒的符合率高于B试剂,显示了较高的灵敏度.
作者:杨俊梅;李进香;郭振欣;赵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能稳定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CHO细胞系.方法 用RT-PCR法扩增和分离CTN-1V株狂犬病毒糖蛋白基因,测序后克隆入pCDNA5.0FR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5.0FRT-G,之后与POG44质粒共转染CHO细胞,采用潮霉素B抗性筛选,挑选阳性克隆,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进行稳定表达细胞系的鉴定.结果 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CDNA5.0FRT-G,共转染CHO细胞后,获得肉眼可见阳性细胞克隆,刮取阳性克隆进行传代扩大培养并定义为第2代,经过10代后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依然阳性.结论 成功建立稳定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CHO细胞系,为深入研究糖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曹守春;李玉华;李加;唐建蓉;石磊泰;刘景华;王云鹏;俞永新;董关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甲型肝炎重症化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25例甲型肝炎患者资料,分析甲型肝炎重症化原因及转归等.结果 甲型肝炎患者525例,其中普通甲型肝炎512例(512/525,97.52%),肝衰竭患者共13例(13/525,2.48%),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30.58±14.68)岁及(40.15±11.37)岁(P<0.01).单纯感染甲型肝炎417例中发生肝衰竭患者4例(0.96%),重叠感染患者108例中发生肝衰竭9例(8.33%),两组比较x2=16.38,P=0.0001.13例肝衰竭患者TBil峰值平均(384.48±130.41) μmol/L;PA峰值平均25.95%±10.36%.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患者无效死亡率均100%.结论 甲型肝炎重症化较少,主要见于重叠感染患者,有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晚期或伴随严重并发症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朱冰;刘鸿凌;臧红;荣义辉;李晨;陈婧;万志红;游绍莉;辛绍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