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在颈椎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付卫东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 靶控给药, 瑞芬太尼, 颈椎麻醉
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的不同剂量复合瑞芬太尼在颈椎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对比与效果评价.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颈椎手术麻醉患者120例,男女患者各60例,年龄为18 ~65岁.患者术前在口(鼻)、咽喉给予2% ~ 4%利多卡因或1%丁卡因充分表面麻醉和环甲膜穿刺喉头及气管内表面麻醉,复合小剂量镇静药物咪达唑仓(0.03 ~0.05/kg,静脉注射)或0.5~1μg/kg右美托咪定(墨菲氏管滴注)和镇痛药物舒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清醒气管内插管.术中以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效果.根据右美托咪定靶控浓度的不同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小剂量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中剂量纽给予右美托咪定1.0μg/kg;大剂量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5 μg/kg.此外,三组患者均复合给予瑞芬太尼2.0ng/ml.观察并比较不同靶控浓度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及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肢体运动及呼吸抑制等的影响,明确右美托咪定的佳给药浓度.结果:三组患者在麻醉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麻醉前,且中剂量组降低幅度高于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t检验对比后显示血流动力学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P<0.05);而小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患者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大剂量组(P<0.05);此外,中剂量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5.0%,高于小剂量组患者(80.0%)和大剂量组患者(85.0%),经x2检验对比后显示麻醉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μg/kg靶控浓度右美托咪定合用瑞芬太尼在颈椎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与麻醉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波动,减少肢体运动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麻醉效果,适用于颈椎手术中的麻醉.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频震荡通气用于新生儿自发性气胸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气胸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过往17例新生儿气胸患者临床资料选行分析,比较患者在经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前及上机后2h、12h、24h及48h各指标的变化,主要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及患儿吸入氧浓度(FiO2)等.结果:经分析发现,15例患者在经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后病愈出院,其中2例放弃治疗,治愈患者在上机后2h观察到PaCO2下降,但PaO2明显上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上机24h后变化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高频震荡通气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新生儿气胸患者的氧合功能,且其治疗办法方便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登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讨论研究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联合针灸与康复护理对促进疾病治疗与预后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脑出血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日常护理;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并配合康复护理共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方式治疗后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联合针灸与康复护理共同治疗B组患者疾病治疗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A组90.0%且B组肌力提高评分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B组患者恢复较好(P<0.05).结论: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行针灸联合康复护理既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血液供应情况并刺激神经功能重建,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并降低后遗症发生概率,有助于缩短疾病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并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喻元元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

    目的:分析使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1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选取的患者全部使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35d,每天3次,每次使用1支,对比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达到了86.7%,通过心电图发现治疗总有效率为70.0%.结论:使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吐送江·吾斯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斑块病变程度与青年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对冠状动脉斑块病变程度与青年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探究与分析.方法:选取在上级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30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均为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根据Gemini积分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A组(n=103)、B组(n=101)、C组(n=100),对冠状动脉斑块病变程度同青年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等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吸烟、LDL-C、TC以及高血压等均为青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对冠心痛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当对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控制,进而对改善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及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浦琼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保守方法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不同保守方法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60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其中对照组80例,采取氨甲蝶呤注射治疗,试验组8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所需治疗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中,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单药物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表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中,可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赖秋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冷食刺激配合手法治疗对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冷食刺激配合手法治疗对吞咽障碍的临床结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康复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吞咽语言诊治仪治疗,试验组接受冷食刺激配合手法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试验组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两组疗效果比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接受冷食刺激配合手法治疗,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凤侠;关艳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肾内、内分泌科住院超30d患者比例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品管圈活动对策在降低肾内、内分泌科住院超30d患者比例的实践作用.方法:基于2015年7月至12月住院超30d患者,对超30d原因进行客观分析统计,筛选其中具有普遍性的XX项原因,结合现状品管圈集思广益,制定对策,开展实践应用.结果:肾内、内分泌科住院超30d患者比例由2015年7月至12月的1.3%下降至2016年7~12月的0.6%.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住院超30d患者比例,于医患双方都有益处.

    作者:郭丽燕;廖座学;张雪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分析糖尿病治疗的新策略

    2型糖尿病是我国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发病率居于各类慢性病前列,其防治形势十分研究.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普遍认为胰岛素抵抗、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等因素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关系密切,而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糖尿病治疗带来新的策略,进而有望实现根治2型糖尿病的目标.文章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出发,对糖尿病治疗的新策略进行了综述研究.

    作者:张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二甲双胍联合抗病毒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联合抗病毒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诊断为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晚期肝癌患者8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两组,其中对常规纽患者采取基础治疗方案,试验组加用二甲双胍联合抗病毒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明显优于常规纽,P<0.05;试验组与常规组治疗后的死亡率分别为46.51%与67.44% (P<0.05);试验组与常规组治疗后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21.25个月(s=2.30)与10.26个月(s=2.55)(P<0.05).结论:对晚期肝癌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联合抗病毒治疗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蔡正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益气通络醒脑汤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益气通络醒脑汤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药物组采用益气通络醒脑中药汤剂治疗,联合组采用益气通络醒脑中药汤剂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效果,发生吸入性肺炎的比例,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联合组患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效果高于药物组(P<0.05);联合组发生吸入性肺炎的比例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前两组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益气通络醒脑中药汤剂以及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孙金华;张志兰;侯宝国;杨海彬;杨丽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18F-FDG PET/CT显像SUVmax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SUVmax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经18F-FDG PET/CT检查且手术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52例,其中腺癌18例,鳞癌17例,腺鳞癌11例,其他类型6例;临床Ⅰ期12例,Ⅱ期25例,Ⅲa期15例,利用SPSS17.0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病灶大小及所测的SUVmax值与临床分期间的相关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2例非小细胞肺癌病灶的大小为0.5~12.5cm,平均大小2.5cm(s=1.9);SUVmax为0.5~18.3,平均9.2(s=4.6).在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相同的情况下,原发病灶越大,SUVmax越高,二者显著相关(r=0.721,P=0.000).且病灶的SUVmax越大,肿瘤的分期就越高(r=0.452,P为0.000).结论:18F-FDG PET/CT显像SUVmax值能够反映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活性,SUVmax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及愈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邓燕云;滕才钧;韦建林;蒋艳萍;王国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清热通淋汤与饮食疗法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采用清热通淋汤经验方联合饮食辨证诊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84例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行饮食疗法和清热通淋汤治疗两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尿红/白细胞数量变化.结果:连续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尿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采用清热通淋汤联合饮食疗法能够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和感染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红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嗜铬细胞瘤多系统危象研究进展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PGL)是一种分泌儿茶酚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典型者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和大汗.当儿茶酚胺短期大量释放,引起严重持续性低血压、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MOD)时称为嗜铬细胞瘤多系统危象(PMC),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依靠儿茶酚胺水平和影像学诊断PMC虽然有效但有时较为困难.所有高度疑诊PMC或诊断为PMC的患者,应及时启动药物治疗,但当治疗无效时需尽早手术行肿瘤切除术.

    作者:姚阳;吴珏莅;周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技术模拟教学系统”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技术模拟教学系统”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2016年在院实习护理学生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教学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纽,予以常规护理教学的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子以护理技术模拟教学系统的护理人员作为试验组,后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教学成绩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护理人员经不同方法教学后,试验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同对照组比对明显较优,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护理技术模拟教学系统可以使考试成绩进行提升,教学满意度也会得以提升,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陈雪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胫骨Pilon骨折患者不同手术疗法的效果对比

    目的:了解胫骨Pilon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6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另选取46例相同疾患者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各自的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82.6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52%、15.2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0.2d(s=0.3)、50.5d(s=1.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胫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减少了软组织手术损伤,可促进骨伤愈合,属于理想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李超;康锦;李永乐;高岩;恩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但是该方法属于有创性检查,容易遗留潜在的并发症.而超声技术在心肌灌注等心功能评估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临床诊断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64排双源CT等新设备的投入使用,提高了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高梓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术前口服甲状腺素对儿童先天性心血管病体外循环术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血管病(简称先心病)患儿术前口服补充甲状腺素对体外循环(CPB)术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先心病矫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B、C、D三组在术前连续3d分别口服剂量为0.5μg/(kg··d)、1μg/(kg·d)/(kg·d)的左甲状腺素片(L-T4).监测既定时刻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包括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及术后24h即刻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观察患儿围术期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ICU转归等临床指标.结果:D组的TT3、TT4、FT3和FT4比A组、B组和C组高(P<0.05).C组的FT3、FT4比A组高(P<0.05),FT4高于B组(P<0.05).A和B组的甲状腺功能比较没有差异(P>0.05).D组的CK-MB、cTnI浓度都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的cTnI浓度比A组和B组低(P<0.05),CKMB仅低于A 组(P<0.05).结论:先心病患儿术前口服甲状腺素可以减轻术后低甲状腺激素状态和心肌损伤且减轻程度与剂量相关;口服小剂量甲状腺素有一定安全性

    作者:董素素;王洪武;刘晓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标志物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标志物变化情况.方法:对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7d内不同时间血清心肌标志物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肌红蛋白(Mb)值在入院时为高值,在48h后逐渐降至临界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8h为高值,入院72h后逐渐降至临界值;肌钙蛋白Ⅰ(CTnI)在入院时达到高值,与临界值对比高出数倍之多,与其他标志物对比也显著增高;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l)各项标志物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FMI).结论:针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建议其在早期进行CTnI、Mb与CK-MB的联合检测,能够给予患者尽早诊断,同时也可以降低误诊率,客观反映病情发展情况.

    作者:蒋先晓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并研究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的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3年4月至2016年8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随机方法进行分组,所分的组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的患者为48例.对照组患者所应用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态度和沟通技巧的满意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结果之间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本研究的所有泌尿外科患者,为患者实施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使患者更好的接受护理干预,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龚红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康复科住院超30d患者比例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康复科住院超30d患者比例的效果.方法:由医疗管理部牵头,通过与骨一科、骨二科、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科、康复科5名临床医生共同组建品管圈(QCC),分析超30d住院患者的要因,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结果:我科室住院超30d患者比例由活动前的8.39%下降至8.38% 结论:QCC活动可以降低康复科住院超30d患者的比例,达到规范康复科临床诊疗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作者:李文美;李昳珏;紫世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