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病毒阳性者的CD4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景明;唐努尔·艾买提;景嵘

关键词:HIV阳性, CD4细胞, 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阳性者同时检测CD4细胞的结果,为加强艾滋病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和田地区2011-2013年检出的300例HIV阳性者CD4细胞的分布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V阳性者,采用检测CD4细胞的运作方式,检测率保持在88.18% ~92.68%;CD4细胞<350/mm3的检出率为39%.结论:42%检出的HIV阳性者,CD4细胞检测计数达到我地区治疗标准,对把握患者治疗时机,减少机会性感染,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管理成本,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运作方式.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分别给予传统护理途径和急诊护理途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急诊滞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康复效果(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的复发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效率(急诊滞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与康复效果(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的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中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抢救效率与康复效果,还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胫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LCP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 结论: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建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分别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比分析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分别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到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胃溃疡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研完组采用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2.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安雅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诊断和监测中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慢病科糖尿病小组定期免费检查的3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30例非糖尿病存在血糖升高患者(非糖尿病组)及30例健康体检人员(健康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人员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检测,统计分析三组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与非糖尿病、健康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非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健康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非糖尿病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健康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糖尿病诊断和监测中糖化血红蛋白应用价值高,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周晔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干预及效果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5年10月至20]6年4月收治肾病综合征患者25例,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划分为对照组12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13例实施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干预后治疗依从性、满意度评分进行记录分析.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对肾病综合征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可有效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多媒体的多种方式用于无偿献血宣传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多媒体的多种方式在无偿献血宣传中的应用方法与价值.方法:探讨利用电视台、报纸、街头宣传等方式进行无偿献血的作用,分析实施多媒体宣传前后1周内的无偿献血情况.结果:宣传后的无偿献血人数对比宣传前明显增加,采血量增加;此外,实施宣传之后,参与献血的人群中,女性、高中以下文化水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有所上升,对比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多媒体宣传能够有效增强献血者的积极性、吸引更多层次的群众参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亚君;赵艳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微创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微创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5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试验组33例和开颅组32例.开颅组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试验组行微创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高于开颅组(P<0.05),并发症率低于开颅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开颅组(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张广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外固定支架与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外国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探讨佳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84例,按照入院单双日分成两组,单日入院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EF组),双日入院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LCP组),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年Gartland-Weriey评分为2.88分(s=1.02),LCP组为3.09分(s=0.99),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的优良率也无显著差异(90.24%vs 90.00%)(P>0.05),且术后两组受试者桡骨茎突长度、尺偏角、掌倾角及掌侧成角均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远期疗效佳,安全性好.

    作者:依力潘·凯赛尔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手外伤患者术后减轻疼痛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手外伤患者术后减轻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0倒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30例患者为一组.对照组受外伤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手外伤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将两组手外伤患者术后3d及术后5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科学对比.结果:观察组手外伤患者术后3d与术后5d的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受外伤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手外伤患者术后减轻疼痛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吴祝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与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20倒,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参照组例与研究组60例.参照组6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6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与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与护理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徐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高龄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对高龄心脏病患者实施非心脏手术时制订适宜麻醉方式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有心脏病史、需行非心脏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80例,为其制订适宜的麻醉方案,并观察记录麻醉效果.结果:全80例患者中,虽出现各类麻醉事故,但仅有2例终发生死亡,死亡率为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需行非心脏手术治疗的高龄心脏病患者制订适宜的手术麻醉方案,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舒适程度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D-ST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对冠心病患者采用2D-STI技术检测对评价左心房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在本院检查的4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Simpsons法对两组观察对象的左心房P容积、大容积和小容积进行测量.运用2D-STI技术检测左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平均峰值应变率.观察两组的检测结果差异,分析2D-STI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功能的评价作用.结果:观察组的左心房P容积、大容积、小容积、舒张晚期的平均峰值应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收缩期和舒张早期的平均峰值应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性检验结果显示,检查者间变异系数:6.19% ~7.90%;检查者内变异系数:5.33% ~ 7.45%.结论:2D-STI技术可以直观了解心肌功能及运动情况,评定冠心病患者的左心房功能,重复性好.

    作者:吴丹;贾梅;王琴;纳丽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高频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阻滞效果,寻找较好的神经阻滞方式.方法:选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上肢前壁手术、手部手术以及血管造瘘手术的患者108倒,按照高频超声引导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54例、B组5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阻滞效果.结果:A组、B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上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桡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中短于B组患者,但在腋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上臂神经阻滞时间中明显长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析高频超声引导锁骨上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阻滞效果研究中,锁骨上下臂丛麻醉均属于局部麻醉的范畴,从阻滞起效时间的角度阐述,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较好的优势,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陈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收取我院骨科收治的40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倒,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子X线、CT、MRI影像学检查手段,对照组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三项指标均存在明显优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X线、CT、MRI影像学检查手段有利于临床医生对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案能够促进患者临床康复,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金红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手足部骨肉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手足部骨肉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到医院进行治疗的20例手足部骨肉瘤患者和20例四肢长骨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手足部组和四肢长骨组两组.回顾分析这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为期1~8年的随访,比较两组骨肉瘤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局部复发率等临床特征,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局部复发率、保肢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部骨肉瘤患者的发病年龄>22岁(P<0.05)、未行新辅助化疗的比例都高于四肢长骨骨肉瘤患者(P<0.05);手足部骨肉瘤患者发生局部发或者肺转移的时间都比四肢长骨骨肉瘤患者长(P<0.05).40例骨肉瘤患者的随访率为100%:有17例患者有肿瘤复发或者骨肉瘤发生肺转移现象,9例患者痊愈,14例患者死亡.结论:手足部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四肢长骨骨肉瘤患者有很大的区别,并且手足部骨肉瘤患者的预后由于四肢长骨骨肉瘤患者.

    作者:刘剑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乙肝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而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是目前国内外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本文从核苷类似物的抗病毒机制入手,阐述了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以为抗乙肝病毒药物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陆小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超声弹性成像与磁共振动态增强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5年在我院经临床及病理诊断为乳腺肿瘤的12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乳腺癌52例,良性肿瘤68例,术前均行超声弹性成像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将所得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分别获得弹性成像、动态增强及两者结合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所有病例均病理证实,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80.8%,准确性为80%;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77.4%,特异性为78.2%,准确性为77.9%;两种方法结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1.9%,特异性为91%,准确性为91.4%;弹性成像、动态增强检查诊断乳腺癌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弹性成像、动态增强与两者联合的诊断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和超声弹性成像结合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单独一种检查.

    作者:童玲;胡蓉菲;朱继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膝内翻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52 ~ 75岁,平均年龄64岁;术前膝内翻总角度为10.2°(s=3.1),术前HSS膝关节评分为41分(s=3.8),分析术中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的处理及软组织平衡的处理等问题.结果:术后患者获随访6 ~ 24个月,平均16个月 术后膝内翻总角度为0.8°(s=1.4),术后HSS膝关节评分为88分(s=4.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杨俊;刘又生;路晓;郑卫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16SrDNA检测在临床细菌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临床细菌检验中16SrDNA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应模板、扩增16SrDNA、分析及处理PCR结果,测定UP-PCR扩增敏感性,并检测引物Primer1、Primer2的特异性,检测对PCR扩增灵敏度及粪便标本16S rDNA基因.结果:本研究检测细菌均出现特异条带,但白假丝酵母菌、人白细胞DNA均未出现特异条带;0.5麦氏单位的大肠埃希菌悬液的稀释度为10-7~ 10-1,PCR扩增后的菌液标本均呈阳性;分别采集6例健康体检者和6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在16S rDNA检测后均出现与预期相符的PCR产物片段.结论:16SrDNA检测在临床细菌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快速、特异性和灵敏度均强等优点,可同时检测多种细菌,对于临床诊断细菌感染而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邱菡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探讨

    目的:本文就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疗法,对试验组患者加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低,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符鹏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