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云
1临床资料陈某,女,43岁.因突发性腹部剧烈疼痛1h后入当地医院,给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心肌梗塞,予以溶栓、镇痛、镇静、吸氧治疗,抢救24h后病情不见好转,急转我院.查体:T37.8℃,P110次/min,R25次/min,BP85/60mmHg.中年女性,神志恍惚,重病容.心率11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稍胀,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肌紧、压痛、反跳痛,以脐周为著,未及包块,肝脾不大,叩鼓,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
作者:高振祥;陈民;刘付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病例介绍例1,女,24岁,孕2产1,因宫内妊娠40天要求药物流产.尿HCG(+),B超检查胚囊1.8cm×1.5cm,无食物及接触性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一般检查正常.于2000-10-020开始常规服米非司酮25mg,2次/d,连服3天.
作者:聂明;闫庆霜;张玉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大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病,易引起出血甚至癌变.我院自1999年引进日本产富士能电子结肠镜为56例101颗大肠息肉患者摘除息肉,临床证实疗效确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胡秋香;孟召华;赖山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对不同方式消化道大出血内镜下如何合理选用高频电、微波或热电极局部凝固止血治疗进行探讨.方法51例病人,小静脉出血和广泛点状渗血用微波(80~100mA×8s)或热电极(180~200℃×4s)凝固治疗,5例较大静脉出血予以热电极(230℃×6s)凝固止血.11例小动脉出血,4例结肠患肉予以高频电(电凝指数4.0,电切指数3.5)圈套摘除;5例溃疡出血予以热电极(250℃×6s)凝固止血,2例效果不佳再予高频电凝止血(电凝指数4.5);2例恒径动脉出血高频电凝止血(电凝指数4.5).结果50例病人经热凝固治疗后即刻止血,72h内无再度出血,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1例Dieulafoy病止血无效转手术治疗.结论根据高频电、微波、热电极的凝固特性、热效应差异和对胃肠粘膜损伤程度不同,针对不同方式消化道大出血内镜下合理选用不同热凝方法,可提高凝固止血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文剑波;王东;苏小青;文平;易春兰;李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02/2002-02间收治的22例使用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无伤口感染,住院1~10天,平均为3.6天,随访6~54个月无复发,无明显异物感.结论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复发性腹股沟疝治疗的理想手术方式.
作者:申英末;陈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MRCP和ERCP在诊治胰胆疾病时都有局限性,前者对十二指肠及总胆管下端、乳头的病变的诊断不如ERCP,尤其是不能进行治疗干预,而ERCP则受到病人、设备及技术水平的限制,将两者联合应用可起到互补作用,通过48例的实践探讨其提高诊疗水平的价值.方法将病例分为危重病例及非危重病例两组,并制订诊疗程序,危重组先行急诊ENBD,再行ER-CP和(或)介入治疗,病程中行MRCP,以明确诊断.而非危重组先行MRCP,根据病情行ERCP和(或)介入治疗.结果MRCP成功率100%,ERCP为93.8%,不成功的3例改行MRCP均成功,两者诊断符合率83.8%.根据制定的程序诊治胆胰疾病住院时间缩短,费用节省.两者联合应用明显地提高胆胰疾病的诊治水平,尤其对乳头癌、下段胆管癌、十二指肠乳头部憩室的诊断更为准确.MRCP明确了诊断后,可以使十二指肠镜的介入治疗一步到位.结论ERCP在病人、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局限性可由MRCP来替代,而MRCP已达到ERCP的单纯诊断水平,MRCP对十二指肠、乳头部病变及不能干预治疗的局限性可由ERCP所互补,两者联合应用诊治胆胰疾病是目前有效、先进的手段,如按诊治程序执行可减少漏诊及误诊.
作者:李玉明;陆华生;钱俊波;王亚民;葛振明;陈天敏;黄胜;巴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1997-11/2001-12完成电子结肠镜检查3 260例,发现大肠息肉513例.对其中直径>0.5cm的老年大肠息肉55例,采用圈套法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栋;兰世迁;官月萍;杨联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2001-02/2002-02诊断胃肠大息肉(>2cm),经分期分叶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1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孝永;赵春明;盛小艳;王徐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慢性胃扭转既往认为是少见病,随着胃镜的普及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已不再少见.我院自1997-06/2000-10注重对门诊行胃镜检查病人进行慢性胃扭转的诊断、复位,3年间诊治14例病人,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郝敬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年来国内外部分医院开展了用丙泊酚(即异丙酚)静脉麻醉无痛苦胃肠镜检查,据报告效果令人满意.因此,我科与麻醉科合作从2001年5月起开展了此项工作,目前共做35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凤兰;赵秀华;朱建新;瞿蕴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验证金属钛夹治疗贲门粘膜撕裂症伴出血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奥林巴斯HX-5LR-1型钛夹置放操作器及HX-600-135型金属钛夹,在内镜直视下对准条状撕裂带两端置放钛夹,确认完全止血后结束治疗.结果5例贲门粘膜撕裂症经金属钛夹钳夹止血治疗后均成功止血.结论金属钛夹治疗贲门粘膜撕裂症是一种简单有效、止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并能使一部分病人免除手术治疗.
作者:刘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病例介绍女,4个月.因发热、咳嗽1天余,昏迷、抽搐2h入院.患儿因发热、咳嗽1天,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静脉补液400ml内加10%氯化钠4ml、青霉素钠、头孢曲松等药物,输液近结束时(静滴持续约5h,患儿出现阵发性颜面青紫,口吐白沫,呼吸急促,两肺有湿罗音,四肢频频抽动,即给予强心利尿、呼吸兴奋剂、纠酸、激素等治疗,症状未改善,故由120急转我院.既往体健,无类似病史.
作者:鲁素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991-01/2001-12我院消化科门诊收治上消化道异物患者128例,经内镜成功取出异物121例,成功率94%,与文献报道相符[1],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强;唐小兰;俞生富;何维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确诊方法,提高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和住院误诊23例病人.结果临床医生对反流性食管炎认识不足,缺乏进一步的检查和临床分析是误诊的主要原因;而反流性食管炎以胸痛为主要症状、胃食管反流症状不明显,且伴有冠心病易患因素者,容易误诊.结论应提高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对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病人,应重视基础资料的了解,必要时应进行24h食管pH监测或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同时应警惕反流性食管炎与冠心病共存.
作者:汪小平;陆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索TTV DNA在肝组织表达特点.方法选择TTV DNA高保守区设计一对引物,采用PCR扩增法,以地高辛标记TTV ORF1部分基因序列,合成Gla,G2b两种亚型的双链TTV DNA探针.应用巢氏PCR法筛选出TTV DNA阳性的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病人的肝组织标本共60份,同时用两种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TTV DNA主要见于肝细胞、肝癌细胞的细胞核内,极少数肝细胞胞浆内TTVDNA呈弱阳性.TTVDNA阳性细胞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织中均呈散在分布.肝癌组织与癌周组织中TTVDNA阳性细胞密集程度差别不明显.结论TTV是一种嗜肝病毒,TTVDNA在被感染肝组织及肝癌的细胞核内表达及复制.
作者:朱惠明;姜岭梅;黄勋;周伯平;乐晓华;徐六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致胆囊出血及各种原因致胆道出血的临床诊断.方法分析1例胆道出血患者的症状、体征、术前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此例胆道出血为胆囊结石导致胆囊壁出血,影像学检查可确定诊断.结论胆囊结石致胆囊大出血临床上极为罕见,需结合影像学以明确诊断.
作者:王良宸;叶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胃苏冲剂是我国著名中医董建华教授的验方研制成功的纯中药制剂,由扬子江制药厂生产.自20世纪90年代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胃炎取得满意疗效.本人从1998-01/2001-12四年间用该药治疗慢性胃炎14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惠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1.1 29岁,孕2产1,2000-12-31日以停经40周,腰痛5天入院.查体:BP18/12kPa,双下肢水肿(+),产科检查:胎心监护呈NST反应型.B超示羊水2.3cm.入院诊断:①孕2产40周妊娠LOA待产;②轻度妊高症;③羊水过少.
作者:高守前;赵银轩;董利琴;车向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内镜下胃肠道病灶的发现依赖肉眼对黏膜病变的辨认,然而终诊断却通常由活检组织的病理学研究作出.尽管由黏膜表面的内镜特征诊断病变已成为可能,但活检作为一种确诊病灶(癌肿、腺瘤、增生或化生)的手段依然非常重要.
作者:吴巍;吴云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1996-07/2000-06共收治慢性肝病并上消化道出血158例,经过内镜检查,明确了出血原因及部位,抢救成功率达94.94%,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林;徐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