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方剂的疾病防治原理

邓志刚;熊维美;邵辉;白莉;张浩良

关键词:
摘要:古今中医方药数量甚多,中药多达七、八千种,方剂则有数十万之众.但就中医功用分类看,亦不外乎解表、泻下、清热、补益、温里、消导、涌吐、安神、开窍、收涩等门类.我们将这些门类分析归纳为:扶正、祛邪和调理脏腑三纲,并试就这三纲对其作用原理作初步探讨.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亚肝段切除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亚肝段切除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方法本组采用亚肝段切除的方法治疗36例原发性小肝癌,经过10年的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亚肝段切除治疗原发小肝癌36例术后均达到肝癌根治性切除的标准.1、3、5、10年的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0,27.8%,38.9%,66.7%及100%,72.2%,55.6%,25%.术后1~3年是复发的高峰,占总复发病例的50%.肝内复发22例,其中:单发复发灶12例;多发复发灶10例.多发灶复发多发生在术后3年内(6例);单发灶复发多发生在术后3年后(10例),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1).原肝段及临近肝段内复发11例,远离原肝段复发11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亚肝段切除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疗效满意,但仍需术后合理的综合治疗.

    作者:孙培春;韩斌;庞志刚;王广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术后观察与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故在护理工作中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患者典型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时采取引流术和切除坏死组织,以避免组织白溶的扩展;而手术后的精心护理是目前提高本病治愈率的重要有效措施.本文结合典型病例浅谈几点护理体会.

    作者:李金花;陈霞;赵培秋;徐延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病人中的实施体会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疾病,近年来由于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除了应用降压药物控制高血压以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活方式、心理和社会因索对高血压的影响.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已贯穿到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加强对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避免诱发高血压危险因素,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自2000年1月以来对246例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病人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广安;唐淑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82例止血治疗体会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如能经过及时而正确的抢救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缓解.收集我科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止血治疗方法作一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任在跃;吴涛;刘爱民;张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胃术后胃瘫的护理

    目的探讨胃术后胃瘫的护理.方法对8例胃术后胃瘫病人的治疗护理观察分析.结果胃术后胃瘫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疗和护理也是综合性的,目前尚无肯定的有效方法.我们给予了心理护理、药物治疗、留置胃管、温盐水洗胃及针灸等.发现温盐水洗胃和针灸有利于病人的恢复.结论胃术后胃瘫的恢复较慢,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护理时应细心、耐心,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密切观察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温盐水洗胃和针灸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作者:夏平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胸腹多发伤并ARDS16例的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胸腹多发伤合并ARDS救治措施.方法胸腹部手术后用美国纽邦E-150型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结果胸腹多发伤并ARDS 16例,死亡率50%.结论胸腹多发伤要分清主次,全面探查,防止遗漏.根据ARDS病程分期,应对患者较早进行机械通气,并加强全面综合治疗护理.

    作者:刘勇;王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胰腺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急性炎症过程.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胰腺炎,既是疗效不佳,又是治疗方案不定的一个棘手的疾病.第七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提出了急性胰腺炎诊治规范[1].诊规范提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①对胆源性胰腺炎,凡伴有胆道梗阻者应急诊手术或早期手术.无胆道梗阻者,先行非手术治疗,出院前做胆石症手术.②对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首先判断是否感染,尚未感染者行非手术治疗,已伴感染者,加强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③对不同病程中严重并发症的治疗原则是:急性反应期不做手术,全身感染期对感染灶积极外科治疗,残余感染期及时扩创引流.局部并发症的治疗原则是:急性液体积聚不必做手术;胰腺坏死感染才做手术;急性假性囊肿<6cm、可不处理,发生感染或>6cm有症状,可行外引流;胰腺脓肿首选外引流.

    作者:孟庆生;田玉芝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我们于1998年提出了慢性胃炎的三种分型,即将胃炎分为:类溃疡性胃炎、消化不良性胃炎、低动力性胃炎[1].近5年来,按这三种胃炎分别探索不同方法进行治疗,逐步完善了三种治疗方案,收到了一定疗效.对于消化不良性胃炎、动力不足性胃炎,有时症状反复,单用西药或中成药效果不佳者,即行中医中药治疗,亦能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肾嗜酸细胞瘤

    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肾嗜酸细胞瘤是区别于肾癌和肾腺瘤的一种独立的肾细胞肿瘤.肾嗜酸细胞瘤在大体、组织学、超微结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行为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国内报道肾嗜酸细胞瘤多被当作肾癌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

    作者:陈修德;郑宝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小儿外周静脉采血法108例成功体会

    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婴儿期静脉采血多采用股静脉、颈静脉穿刺法,这种穿刺采血法有许多弊端,为此,我们近几年来多采用外周静脉采血法.自1998-06/2000-08,112例运用此方法,成功108例,失败4例,成功率达96.4%,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崔桂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可靠的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治疗方法.方法12例病人结肠镜检查发现患肉后,常规染色,息肉基底部注射肾上腺素盐水,使病灶隆起,黏膜与肌层分离,再以高频电切除,创面过大者用钛夹封闭.结果7例病人均一次切除,5例病人因息肉过大分次切除,1个月后复查未见息肉复发.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治疗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首选而安全的治疗方法,可达到根治目的.

    作者:刘变英;原丽莉;汪嵘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132例报告

    我科应用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132例,男性97例,女性35例,年龄13~67岁.全组均有肾绞痛发作,肉眼或镜下血尿.75例曾摄X线腹平片,57例曾作肾盂造影.B超用岛津-350A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前饮水,使膀胱良好充盈.

    作者:万旭宏;苗士斌;陈慧芹;王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128例秋季腹泻的临床用药分析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多见于4个月~3岁的儿童;由轮状病毒所致.至今尚无好的治疗方法.严重型腹泻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甚至危及生命,病程迁延者往往引起营养不良.对来我科治疗的秋季腹泻患儿327例静脉用药的128例临床用药进行分析;发现口服必奇(蒙脱石散)加米汤、静脉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治疗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胃平冲剂治疗慢性胃病61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成药胃平冲剂根除HP、治疗慢性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共6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予胃平冲剂和丽珠胃三联(BCS方案)治疗,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45.16%和46.67%(P>0.05);总显效率为70.97%和73.34%(P>0.05);总有效率为90.32%和93.34%(P>0.05).结论胃平冲剂具有同丽珠胃三联(BCS方案)一样的杀灭HP作用,能够改善慢性胃病症状,对HP相关慢性胃病疗效肯定.

    作者:朱天民;魏学琴;韩盛玺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奥美拉唑、低剂量四环素及呋喃唑酮一周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低剂量四环素及呋喃唑酮一周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本组155例,消化性溃疡102例,平均年龄44.5岁,均活动期.萎缩性胃炎53例,平均年龄46.6岁.尿素酶、HE染色均阳性列入本组.至少治疗4周以上者,以13C-UBT测试5‰以下者为根除,用x2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55例中消化性溃疡102例,根除93例,占91.2%,溃疡愈合95例,占93.1%.萎缩性胃炎53例,Hp根除50例,占94.3%,病变改善49例,占92.4%.结论本方案疗效甚佳,并显示了成本-效益比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褚惠民;王英;宣蓓;胡燕萍;余亚光;马力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新法吸痰27例分析

    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急救措施.呼吸衰竭病人由于病情重、病程长,临床上病人带管时间往往也较长,加之病人咳嗽能力丧失,呼吸微弱,稍有护理不当,便可造成痰痂堵管,轻则影响通气,重则危及病人生命.故气道湿化与保证吸痰效果对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非常重要.现将我们自1998年以来采用的新法吸痰方法与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徐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老年慢性消化道疾病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2例

    目的观察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慢性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对12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中无明确消化道疾病的均给予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结果本组12例病例,有明确诱因及消化道疾病者4例,其余8例无明显消化道疾病的均行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4例,球部息肉伴食管憩室1例,出血性胃窦炎2例,残胃炎1例.结论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慢性消化道疾病引起的.

    作者:金群星;施玉湘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为了更好地分析HBV-M定量结果,探讨与HBV-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分辩荧光免疫(TRF)法定量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基因扩增技术检测HBV-DNA.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在HBsAg≤300时,HBV-DNA与HBsAg呈低度正相关(r=0.36),与HBeAg呈中度正相关(r=0.67),抗-HBe呈中度负相关(r=-0.62).其中HBsAg与HBeAg之间呈中度正相关(r=0.45,t=3.30,P<0.01).在HBV-DNA≥或<1.0×103-copies/ml时,两组比较HBeAg及抗-HBe的值变化较大,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而HBsAg、抗-HBs及抗-HBc则没有较大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BV-DNA定量与HBV-M定量中的HBeAg值一样可以作为乙肝病毒复制、诊断预后以及疗效观察的有用指标.

    作者:张雷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带教实习护士之管见

    我院是一所拥有600余张床位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每年均有相当数量的实习护士来院实习,她们当中有高等护理专业的,有统招中专护理班的,也有职业中专护理班的.学习层次深浅不一,但是目的却是相同的-为了掌握这门护理技术.本人多年从事和具体负责实习护士临床带教工作,逐渐积累了一些粗浅的经验,供同行们借鉴.

    作者:王伟娟;杨秀英;于桂侠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尿毒症致肝功异常的病因探讨

    多年来,临床对肝病引起肾功能异常研究较多,而肾脏病引起肝功异常少有报道.近3年来我们对53例尿毒症患者的肝功能变化进行了临床检测和观察,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探讨,以利于临床观察及用药.

    作者:姜秋兰;张秀麟;王淑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主办:中国医促会胃病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