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腹多发伤并ARDS16例的救治体会

刘勇;王军

关键词:胸腹多发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摘要:目的探讨胸腹多发伤合并ARDS救治措施.方法胸腹部手术后用美国纽邦E-150型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结果胸腹多发伤并ARDS 16例,死亡率50%.结论胸腹多发伤要分清主次,全面探查,防止遗漏.根据ARDS病程分期,应对患者较早进行机械通气,并加强全面综合治疗护理.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瑞倍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枸橼酸铋雷尼替丁(Ranitidine Bismuth Citrate,RBC瑞倍)为主的4周三联疗法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愈率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iri,HP)根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瑞倍治疗组(A组)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组(B组),疗程为4周.用C14呼气实验检测Hp根除效果,并于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胃镜,评价溃疡愈合率.结果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A组:95.0%,B组87.5%,溃疡治愈率为:A组:97.5%,B组:95.0%.结论以瑞倍为主的三联疗法的溃疡治愈率和HP根除率与奥美拉唑组相似.

    作者:袁德强;吴立平;王琼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20%甘露醇简便加压方法

    在临床用药中,经常要使用甘露醇,而其应用速度要求要快,往往需要静脉推注或加压静脉滴注,但传统的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为此,我们曾多次试图改变用药方式,以弥补其不足,在长期的用药过程中,摸索出了一种简便加压方法,和传统的用药方法比较如下.

    作者:高艳华;邢士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9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心慌2年,加重10天入院,其胸痛为心前区钝痛,持续1min左右自行缓解.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查:BP135/80mmHg,神志清,言语流利切题,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颜面浮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唇无紫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作者:冯培青;王彦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桂林西瓜霜加残余干扰素治疗褥疮32例观察

    褥疮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年来,对于褥疮的病因和护理虽然采取各种措施,但是临床效果很不满意.自1994-02/1998-01,我院对收住60例各种疾病并从家中及外院带来的褥疮,在综合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32例患者采用桂林西瓜霜喷敷加干扰素空瓶内残余干扰素稀释湿敷.并另设28例患者用京万红软膏涂抹作为对照组,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静茹;卢金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胃癌生物学行为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目的探讨胃癌生物学行为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统计分析195例胃癌术后的胃癌分化程度与年龄、胃癌部位、胃壁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分站、淋巴转移度的关系.结果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与年龄、胃癌部位、胃壁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分站、淋巴转移阳性率有一定规律,越是年轻胃癌患者,其纷化程度相对较差;分化程度较差者,胃壁浸润较深,其淋巴结转移个数越多,及淋巴转移阳性率也越高.结论根据胃癌组织分化程度的规律,选择合理的手术切除范围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张伟;余震;姚建高;王玉明;朱冠保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药方剂的疾病防治原理

    古今中医方药数量甚多,中药多达七、八千种,方剂则有数十万之众.但就中医功用分类看,亦不外乎解表、泻下、清热、补益、温里、消导、涌吐、安神、开窍、收涩等门类.我们将这些门类分析归纳为:扶正、祛邪和调理脏腑三纲,并试就这三纲对其作用原理作初步探讨.

    作者:邓志刚;熊维美;邵辉;白莉;张浩良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食管良性溃疡-附16例临床分析

    食管良性溃疡是一种较少见疾病,其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和X线钡餐检查,现将经内镜检查确诊的16例临床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向峰;王民;史继学;孔繁亭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术后观察与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故在护理工作中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患者典型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时采取引流术和切除坏死组织,以避免组织白溶的扩展;而手术后的精心护理是目前提高本病治愈率的重要有效措施.本文结合典型病例浅谈几点护理体会.

    作者:李金花;陈霞;赵培秋;徐延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超声微探头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胃癌的可切除性主要取决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及周围脏器的转移情况,术前较准确地判断分期,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作用.而超声内镜是目前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准确的检查,本文就超声微探头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作一讨论.

    作者:葛振明;钱俊波;李玉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36例贲门癌的B超与X线诊断对照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6例贲门癌患者,男28例,女8例,年龄43~68岁,临床症状为吞咽不适,胸骨后疼痛25例,食管异物感11例.病史1~6个月,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作者:焦翠玲;孙先普;徐厚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小儿流行性出血热致心肌损害的护理32例

    通过对32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儿和30例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进行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检测.结果发现EHF组患儿心肌酶谱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病脑组有12例轻度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我们观察到EHF患儿都有心肌损害,护理工作中除加强液体及抗病毒疗法,做好一般常规护理外,应注意心脏体征观察.

    作者:王云;鹿笑梅;于新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胰腺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急性炎症过程.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胰腺炎,既是疗效不佳,又是治疗方案不定的一个棘手的疾病.第七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提出了急性胰腺炎诊治规范[1].诊规范提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①对胆源性胰腺炎,凡伴有胆道梗阻者应急诊手术或早期手术.无胆道梗阻者,先行非手术治疗,出院前做胆石症手术.②对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首先判断是否感染,尚未感染者行非手术治疗,已伴感染者,加强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③对不同病程中严重并发症的治疗原则是:急性反应期不做手术,全身感染期对感染灶积极外科治疗,残余感染期及时扩创引流.局部并发症的治疗原则是:急性液体积聚不必做手术;胰腺坏死感染才做手术;急性假性囊肿<6cm、可不处理,发生感染或>6cm有症状,可行外引流;胰腺脓肿首选外引流.

    作者:孟庆生;田玉芝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催产素入壶预防产后出血的体会

    产后出血是常见且较严重的产科并发症,目前仍为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90%.我们采用催产素入壶对200例产妇产后出血治疗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elerosing hemangiome,PSH)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1].本病国内报道较少,我院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贺丕瑞;吕巧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肾嗜酸细胞瘤

    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肾嗜酸细胞瘤是区别于肾癌和肾腺瘤的一种独立的肾细胞肿瘤.肾嗜酸细胞瘤在大体、组织学、超微结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行为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国内报道肾嗜酸细胞瘤多被当作肾癌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

    作者:陈修德;郑宝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为了更好地分析HBV-M定量结果,探讨与HBV-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分辩荧光免疫(TRF)法定量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基因扩增技术检测HBV-DNA.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在HBsAg≤300时,HBV-DNA与HBsAg呈低度正相关(r=0.36),与HBeAg呈中度正相关(r=0.67),抗-HBe呈中度负相关(r=-0.62).其中HBsAg与HBeAg之间呈中度正相关(r=0.45,t=3.30,P<0.01).在HBV-DNA≥或<1.0×103-copies/ml时,两组比较HBeAg及抗-HBe的值变化较大,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而HBsAg、抗-HBs及抗-HBc则没有较大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BV-DNA定量与HBV-M定量中的HBeAg值一样可以作为乙肝病毒复制、诊断预后以及疗效观察的有用指标.

    作者:张雷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脑梗塞超早期功能锻炼疗效观察

    脑梗塞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多留有偏瘫、语言障碍、反应迟钝等严重后遗症.我科自2000年以来实施了脑梗塞超早期功能锻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慧欣;李玲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血清铁蛋白、胎甲蛋白与肝癌、慢性肝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中铁蛋白(SF)、甲胎蛋白(AF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88份血清标本.结果肝癌患者血清SF、AFP检测敏感性分别为30%、90%,特异性25%、75%,准确性64%、75%,肝癌患者血清中SF与AFP变化无相关性(P>0.05),慢性肝炎,肝硬化组血清SF变化明显大于AFP(P <0.05),但仍有部分患者AFP明显异常.结论AFP在肝癌的诊断中具有较强的特异性,SF在慢性肝病损害时反应较敏感,二者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肝脏的病理改变.

    作者:周佳彦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老年人大肠癌121例内镜检查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内镜下的表现、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04/2003-05,总计1991例结肠镜结果,经结肠镜及病理证实的结肠癌病人有225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老年组)121例,平均年龄69.3岁,对其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进行分析,并与非老年组(<60岁)作比较分析.结果本组资料发病平均年龄为56.2岁,其中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病率占同期受检人数6.08%,60岁以下大肠癌的发病率占5.22%,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病率高于非老年人.临床以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肠梗阻为主要表现,老年组大便隐血、贫血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其中直、乙状结肠癌占80.2%.内镜下以肿块型多见,64例(52.9%),溃疡型42例(34.7%),浸润型15例(12.4%).结论老年人大肠癌发生率在增高,可能与饮食质量提高,寿命延长,老年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增加有关.本组资料以低位大肠癌多见占80.2%,病理特点为腺癌分化良好者多,高恶性度者少,因此,老年人大肠癌的预后较好.对便血的老年人应常规先行直肠指诊,同时进行大肠镜检查及活检是很必要的,可大大提高大肠癌的早期检出率,改善大肠癌的预后,降低病死率.老年人应列为大肠癌筛选的高危人群.

    作者:吴以龙;陈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胸腹多发伤并ARDS16例的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胸腹多发伤合并ARDS救治措施.方法胸腹部手术后用美国纽邦E-150型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结果胸腹多发伤并ARDS 16例,死亡率50%.结论胸腹多发伤要分清主次,全面探查,防止遗漏.根据ARDS病程分期,应对患者较早进行机械通气,并加强全面综合治疗护理.

    作者:刘勇;王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主办:中国医促会胃病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