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胰腺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孟庆生;田玉芝

关键词:
摘要: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急性炎症过程.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胰腺炎,既是疗效不佳,又是治疗方案不定的一个棘手的疾病.第七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提出了急性胰腺炎诊治规范[1].诊规范提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①对胆源性胰腺炎,凡伴有胆道梗阻者应急诊手术或早期手术.无胆道梗阻者,先行非手术治疗,出院前做胆石症手术.②对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首先判断是否感染,尚未感染者行非手术治疗,已伴感染者,加强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③对不同病程中严重并发症的治疗原则是:急性反应期不做手术,全身感染期对感染灶积极外科治疗,残余感染期及时扩创引流.局部并发症的治疗原则是:急性液体积聚不必做手术;胰腺坏死感染才做手术;急性假性囊肿<6cm、可不处理,发生感染或>6cm有症状,可行外引流;胰腺脓肿首选外引流.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我们于1998年提出了慢性胃炎的三种分型,即将胃炎分为:类溃疡性胃炎、消化不良性胃炎、低动力性胃炎[1].近5年来,按这三种胃炎分别探索不同方法进行治疗,逐步完善了三种治疗方案,收到了一定疗效.对于消化不良性胃炎、动力不足性胃炎,有时症状反复,单用西药或中成药效果不佳者,即行中医中药治疗,亦能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MUC5AC粘蛋白在正常胆囊、结石性胆囊炎和胆囊腺瘤样息肉粘膜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通过对MUC5AC基因在人正常胆囊、结石性胆囊炎和胆囊息肉黏膜组织中粘蛋白的表达规律的研究,探讨其在上述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BC1单抗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MUC5AC粘蛋白的表达.结果MUC5AC粘蛋白在正常胆囊阳性表达率为54.2%,粘蛋白弥漫均匀分布于胞浆的两极区域;在结石性胆囊炎:胆红素结石和胆固醇结石中粘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4%、61.1%,在胆固醇结石黏膜表面的分布与正常组织相同,在胆红素结石黏膜的分布主要位于腺腔表面;胆囊腺瘤性息肉的MUC5AC粘蛋白的表达高,达79.2%,有50%的标本呈过表达,主要在柱状细胞表达,呈颗粒状分布.结论MUC5AC粘蛋白可在正常胆囊黏膜组织中存在;和炎症性病变关系不大;但在正常黏膜向癌前病变(如胆囊腺瘤性息肉)转化过程中呈上调表达,提示黏膜的异常转化可能和粘蛋白基因(也可能是癌基因)的激活有关.

    作者:郑伟;王文正;马红军;李拥军;陈东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错配修复、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是胃病的高发地区,仅次于日本.发病率的不同不单单是地域环境的不同所引起的,还与其相关的分子学特点有关[1].现已发现的与胃癌密切相关的癌基因主要有ras、TPRmet、cerbB-2、β-catenin和Bcl-2基因等.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的抑癌基因主要有APC/MC2、DCC、p53和p16等基因.其发生、发展过程涉及多个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目前普遍认为是多基因多步骤的协同蓄积作用.但近年来研究发现,DNA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 MMR)的改变可引起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这可能是肿瘤发生的一种新机制.本文就这方面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樊林;车向明;郭成;张夕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术后观察与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故在护理工作中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患者典型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时采取引流术和切除坏死组织,以避免组织白溶的扩展;而手术后的精心护理是目前提高本病治愈率的重要有效措施.本文结合典型病例浅谈几点护理体会.

    作者:李金花;陈霞;赵培秋;徐延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36例贲门癌的B超与X线诊断对照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6例贲门癌患者,男28例,女8例,年龄43~68岁,临床症状为吞咽不适,胸骨后疼痛25例,食管异物感11例.病史1~6个月,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作者:焦翠玲;孙先普;徐厚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荆花胃康胶丸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P相关性慢性胃炎120例,随机分成荆花胃康胶丸治疗组和雷尼替丁胶囊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症状、组织学改善情况,HP转阴率进行比较.结果荆花胃康胶丸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患者自觉症状减轻,组织学改善明显,部分患者HP转阴.结论荆花胃康胶丸是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付博;谢佳平;马清珠;张颖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瑞倍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枸橼酸铋雷尼替丁(Ranitidine Bismuth Citrate,RBC瑞倍)为主的4周三联疗法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愈率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iri,HP)根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瑞倍治疗组(A组)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组(B组),疗程为4周.用C14呼气实验检测Hp根除效果,并于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胃镜,评价溃疡愈合率.结果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A组:95.0%,B组87.5%,溃疡治愈率为:A组:97.5%,B组:95.0%.结论以瑞倍为主的三联疗法的溃疡治愈率和HP根除率与奥美拉唑组相似.

    作者:袁德强;吴立平;王琼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超声微探头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胃癌的可切除性主要取决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及周围脏器的转移情况,术前较准确地判断分期,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作用.而超声内镜是目前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准确的检查,本文就超声微探头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作一讨论.

    作者:葛振明;钱俊波;李玉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尿毒症致肝功异常的病因探讨

    多年来,临床对肝病引起肾功能异常研究较多,而肾脏病引起肝功异常少有报道.近3年来我们对53例尿毒症患者的肝功能变化进行了临床检测和观察,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探讨,以利于临床观察及用药.

    作者:姜秋兰;张秀麟;王淑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胆总管结石诊断治疗进展

    胆总管结石约占胆系结石的11%左右,近年来呈上升趋势[1].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血清学检查,可作出大致判断,但确诊常需进一步检查.近年来,随着内镜和各种影像技术的发展,胆总管结石的诊察手段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新的诊断技术运用于临床,而传统的一些方法如腹部平片、口服法胆囊造影、静脉法胆囊造影因诊断准确率低而被新的方法取代.检查方法各有特点,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晓文;智发朝;姜西林;方壮生;刘钊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药方剂的疾病防治原理

    古今中医方药数量甚多,中药多达七、八千种,方剂则有数十万之众.但就中医功用分类看,亦不外乎解表、泻下、清热、补益、温里、消导、涌吐、安神、开窍、收涩等门类.我们将这些门类分析归纳为:扶正、祛邪和调理脏腑三纲,并试就这三纲对其作用原理作初步探讨.

    作者:邓志刚;熊维美;邵辉;白莉;张浩良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腹症患者心理状态需求调查分析

    急腹症患者因突如其来的伤害和创伤引起的疼痛、出血以及各种生理功能障碍,可在心理行为方面有特殊表现,为了进一步探讨急腹症患者心理行为需求,解决病人在治疗和康复的诸多心理危机,对90例急腹症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找出病人的需求和方法,并根据病人的需求,采用正确的护理干预手段,从而制定各种疾病适合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促进病人机体康复.

    作者:曹桂红;张秀美;曹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腹部手术后早期再手术26例分析

    腹部手术后近期再手术的患者,一般情况差,对患者打击大,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但早期再手术往往是难免的,处理起来比较棘手.现将1985~2001-05 4 561例剖腹手术后,因并发症需早期再手术治疗26例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启元;孟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肝硬化实验室诊断价值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早期多无临床症状,蛋白质、酶及细胞因子测定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侯振江;张宗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带教实习护士之管见

    我院是一所拥有600余张床位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每年均有相当数量的实习护士来院实习,她们当中有高等护理专业的,有统招中专护理班的,也有职业中专护理班的.学习层次深浅不一,但是目的却是相同的-为了掌握这门护理技术.本人多年从事和具体负责实习护士临床带教工作,逐渐积累了一些粗浅的经验,供同行们借鉴.

    作者:王伟娟;杨秀英;于桂侠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82例止血治疗体会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如能经过及时而正确的抢救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缓解.收集我科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止血治疗方法作一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任在跃;吴涛;刘爱民;张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128例秋季腹泻的临床用药分析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多见于4个月~3岁的儿童;由轮状病毒所致.至今尚无好的治疗方法.严重型腹泻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甚至危及生命,病程迁延者往往引起营养不良.对来我科治疗的秋季腹泻患儿327例静脉用药的128例临床用药进行分析;发现口服必奇(蒙脱石散)加米汤、静脉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治疗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亚肝段切除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亚肝段切除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方法本组采用亚肝段切除的方法治疗36例原发性小肝癌,经过10年的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亚肝段切除治疗原发小肝癌36例术后均达到肝癌根治性切除的标准.1、3、5、10年的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0,27.8%,38.9%,66.7%及100%,72.2%,55.6%,25%.术后1~3年是复发的高峰,占总复发病例的50%.肝内复发22例,其中:单发复发灶12例;多发复发灶10例.多发灶复发多发生在术后3年内(6例);单发灶复发多发生在术后3年后(10例),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1).原肝段及临近肝段内复发11例,远离原肝段复发11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亚肝段切除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疗效满意,但仍需术后合理的综合治疗.

    作者:孙培春;韩斌;庞志刚;王广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胸腹多发伤并ARDS16例的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胸腹多发伤合并ARDS救治措施.方法胸腹部手术后用美国纽邦E-150型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结果胸腹多发伤并ARDS 16例,死亡率50%.结论胸腹多发伤要分清主次,全面探查,防止遗漏.根据ARDS病程分期,应对患者较早进行机械通气,并加强全面综合治疗护理.

    作者:刘勇;王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小儿外周静脉采血法108例成功体会

    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婴儿期静脉采血多采用股静脉、颈静脉穿刺法,这种穿刺采血法有许多弊端,为此,我们近几年来多采用外周静脉采血法.自1998-06/2000-08,112例运用此方法,成功108例,失败4例,成功率达96.4%,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崔桂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主办:中国医促会胃病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