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强;单国栋;陈洪潭;胡凤玲;杨铭;顾青
目的 评价双气囊内镜(DBE)在诊断和治疗小肠不全性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4月~2010年8月对91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患者进行了DBE检查,并选择部分患者进行了DBE镜下治疗.结果 9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共接受DBE检查及治疗174例次(经口检查109例,经肛门检查65例,其中双侧对接检查38例).共有84例明确了梗阻原因,诊断率为92.31%(84/91).对其中53例患者(47例为发现小肠巨大息肉的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6例为良性小肠狭窄患者)共进行了133例次镜下治疗:包括小肠息肉切除127例次,扩张治疗6例次.41例患者(77.4%,息肉切除37例,扩张治疗4例)经内镜治疗后肠梗阻症状消失或缓解.174例次DBE检查或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小肠穿孔,1例引起血色素下降的消化道出血,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1%(2/174).结论 DBE对不完全性小肠梗阻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并能对部分患者提供镜下治疗,避免了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在不完全小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杰;宁守斌;毛高平;金晓维;唐杰;朱鸣;曹传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中的应用体会和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48例腹腔镜下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临床资料.140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93例放置T管,47例一期胆总管缝合;8例中转开腹.结果 术后胆漏3例,经引流痊愈;2例胆总管残余结石,术后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平均住院时间(7.2±3.4)d.带T管的患者术后4~6周经T管胆道造影未见结石残留,胆道通畅,拔除T管.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创伤小、痛苦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熊邓飞;熊刚强;何剑丰;黄雄;尹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途径治疗胆总管下段较大结石的手段.方法 18例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下端较大结石(≥1.5 cm)的患者,不切开胆总管,采取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途径,行U-100碎石后,再将胆总管结石取出的方法.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术中出血30~80 mL,住院天数4~6d.结论 结合采用U-100碎石技术,可提高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术的取石成功率.
作者:方路;邹书兵;刘流;娄思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指导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内镜发现的胃SMT行内镜超声检查,对其中来源于固有肌层的SMT行皮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完整切除病变,创面采用皮圈结扎结合钛夹闭合术缝合.结果 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SMT 3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胃间质瘤23例,胃平滑肌瘤7例,胃神经纤维瘤1例,胃血管球瘤1例.病变直径4~12 mm(平均9.6 mm).32例痛变均一次性完整切除,31例术后出现消化道穿孔,应用尼龙圈结合钛夹闭合术成功封闭,未转外科手术.结论 内镜超声指导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直径的胃SMT是安全、有效的,可完整切除病变,创面完全闭合,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达到与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作者:余福兵;熊鸿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量化评估输尿管镜术后24h内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析其原因并依量化程度给予相应处理.方法 收集该院2008年1月~2010年5月输尿管镜术后187例患者的疼痛资料,通过线形视觉模拟标尺评分法(VAS)量化疼痛程度,分析疼痛原因并给予有效处理.结果 输尿管镜术后24 h内患者多有肾区、输尿管行径区、下腹部疼痛,一般为轻、中度疼痛.术后24 h内疼痛165例(88.2%),VAS疼痛评分为(3.87±1.63)分,手术时间为(50.85±23.03)min,治疗后总VAS值为(1.08±0.99)分.依据量化程度,分析其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均能缓解.结论 输尿管镜术后24h内疼痛多与手术操作有关,疼痛量化程度与手术时间呈正相关;治疗前后疼痛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依据疼痛量化程度,正确分析原因,大多经心理指导和药物辅助治疗后缓解.
作者:张小马;方军;龚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术后反复进行宫腔镜检查防止官腔再次粘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32例宫腔粘连患者,主诉为月经量异常,痛经和(或)不孕不育.所有患者行宫腔镜下单极针状电极分离粘连后加用戊酸雌二醇,并术后反复行宫腔镜检查,随访患者的月经量、痛经、是否妊娠及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随访时间至少达1年.结果 所有患者TCRA术后行1~3次宫腔镜检查达到治疗目的,检查次数平均为2次,治疗后以月经量为主诉的患者有92.31%月经量有明显好转,其中有65.38%认为月经恢复正常;以痛经主诉的患者治疗后都有明显缓解,其中有85.71%完全缓解,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反复流产和不孕不育主诉的患者中,有8例已分娩婴儿,4名在妊娠,有2例在早期妊娠流产.术后有93.75%官腔粘连程度明显改善,18例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中有61.11%基本正常,所有轻至中度宫腔粘连的患者基本正常.结论 TCRA术后反复官腔镜检查可以有效防止宫腔内再次粘连,又可以减少术后子宫内膜恢复正常功能的时间间隔,降低雌激素的用量,但须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作者:曹华斌;涂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电子胃镜是诊治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是因其是一种侵入性检查,多数受检者认为胃镜检查难以忍受,常因痛苦不适而拒绝必要的检查或复查,甚至因拒绝检查而延误病情.无痛胃镜是在胃镜检查的过程中,经静脉给予患者适当的镇静麻醉药物,减少了受检者的刺激反应,使其在镇静、舒适、无痛苦的状态下完成胃镜诊治的一种新技术.2010年3月~2011年6月行胃镜诊治术的87例患者给予异丙酚伍用芬太尼联合静脉麻醉,与同期行普通胃镜检查的134例患者进行比较,探讨无痛胃镜的安全性、耐受性、可行性及受检者接受程度.
作者:陈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加强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相关肠穿孔危险因素的认识,提高ERCP诊疗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该院以及在国内医学刊物公开发表的ERCP相关肠穿孔的临床数据,回顾性分析ERCP相关肠穿孔的危险因素.结果 累计收集具有完整资料的ERCP诊疗术患者31 184例次,累计68例次发生肠穿孔,发生率为0.22%.穿孔发生部位分布:球部、降部、输入攀、输出攀、乳头周围及不明部位;穿孔发生的原因有:乳头切开32例,胆管内导丝置入14例,拉直镜身13例,插入7例,毕Ⅱ式术后4例,脊柱畸形2例,支架2例及不明原因1例.结论 ERCP相关肠穿孔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治疗性ERCP、十二指肠镜操作不当、非常规操作、脊柱畸形等;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提高术者的操作技术,尤其是相关的治疗技术,细致、规范操作是防止ERCP相关十二指肠穿孔的重要措施.
作者:梁运啸;梁列新;农兵;张国;卓文金;潘咏;王彩英;覃惠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对髌骨骨软骨骨折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并回顾以往文献报告,总结该病的治疗、预后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0年9月该院收治的35例髌骨骨软骨骨折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并且为运动中髌骨一过性脱住受伤,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可吸收钉固定7例,PDS缝线固定3例,可吸收钉加PDS缝线固定24例,骨折块粉碎、压缩、无法固定而骨折块摘除1例,35例患者均行髌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术.随访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32例患者获得随访(可吸收钉固定5例,PDS缝线固定2例,可吸收钉及PDS缝线固定24例,骨折块摘除1例,3例失随访,随访时间6~41个月,平均25.9个月,31例内固定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范围,无明显疼痛症状及髌骨习惯性脱位现象.结论 髌骨骨软骨骨折好发于青少年,应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根据骨折块大小、位置及是否连同软骨下骨,行复位内固定术或骨块摘除,合并髌骨自发性脱位者应行髌内侧支持带紧缩术,以纠正髌骨轨迹,降低髌骨再脱位几率,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作者:赵洪波;周宏艳;陈德生;杨军;窦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创伤后积留血胸直接经胸腔镜手术与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腔镜手术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5年来直接经VATS治疗外伤后积留血胸(胸腔镜组58例)与放置胸管后再行胸腔镜手术患者(胸管组71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肺不张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胸腔镜组手术时间较胸管组短(P<0.01)、辅助切口例数较胸管组少(P<0.05),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胸管组少(P<0.01),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较胸管组短(P<0.01),胸腔镜组术后肺不张发生率较胸管组少(P<0.05),平均住院时间较胸管组短(P<0.01).结论 积留血胸直接经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叙;魏小东;栗兰凯;昌其;谢骏;潘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提高对膝关节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并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指征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3月~2006年3月行关节镜检查并同时行镜下手术治疗的20例膝关节内肿瘤患者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均在膝关节镜检查,并经病理切片确诊.镜检后同时行关节镜下手术.平均随访5年(3~7年),随访期间,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复发.疗效评定:优50%,良30%,可20%.结论 膝关节内肿瘤少见,单凭临床诊断较为困难.MRI检查和关节镜技术为膝关节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较完善的方法.关节镜下手术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朱威宏;陈游;王万春;黄国良;毛新展;唐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脐襞(脐正中襞或脐内侧襞)在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优越性.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6月,该科开展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完全腹膜化腹腔内置补片修补术120例,腹腔镜成人免补片腹股沟疝修补术40例.结果 所有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腹腔镜完全腹膜化腹腔内置补片修补术组手术时间(35.5±8.5)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0.4)d,疼痛持续时间(12±3.2)h,住院时间(4.0±1.6)d,住院总费用(7 642.8±684.3)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随访6~75个月,无复发.腹腔镜成人免补片腹股沟疝修补术组手术时间(20.4±3.5)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0±0.3)d,疼痛持续时间(10±2.5)h,住院时间(3.5±1.5)d,住院总费用(4 530.2±100.5)元.术后随访6~ 60个月,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应用脐襞修补成人腹股沟疝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鹏胜;王汉宁;向国安;陈开运;高鹏;肖方联;肖金丰;余智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腹腔膀胱内途径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经腹腔膀胱内途径行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8例输尿管出口狭窄患者.6例为单纯性先天性输尿管出口狭窄;1例为输尿管末端结石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9个月出现狭窄,1例为泌尿系结核右肾切除术后左侧输尿管出口狭窄.B超、IVU等检查示重度肾积水5例,中度肾积水3例.结果 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12 min(90~140 min),平均出血量40 mL(30 ~ 60 mL),术后1~3d拔除膀胱外引流管下床活动,无尿漏发生.术后2周拔除导尿管,7~10 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8d.术后2~3个月拔除双J管.随访3~12个月,B超、IVU和(或)磁共振尿路成像复查无吻合口狭窄,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均得到明显改善或消失,中度肾积水者2例,无明显肾积水者6例.术后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无1例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结论 经腹腔膀胱内途径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安全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抗反流效果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李南南;陈湘;齐琳;何垚;陈志;罗延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总结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内镜超声检查术(EUS)的影像特征,提高对PGL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诊断明确的PGL患者在内镜和超声影像学方面的图像,以及在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内镜和超声影像学方面动态变化,总结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影像特征.结果 经EUS并且病理明确诊断为PGL者24例.病变表现为溃疡型14例,结节型5例,浸润型3例和糜烂型2例.病灶位于胃窦5例,胃窦体7例,胃体8例,胃体底4例.病变浸润至黏膜下层12例,浸润至肌层7例,全层浸润5例.胃周淋巴结浸润5例.治疗后其中15例患者进行了EUS的复查和随访.结论 掌握EUS的内镜和超声影像特征可以提高对PG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EUS对PGL的疗效评估和复发随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许国强;单国栋;陈洪潭;胡凤玲;杨铭;顾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0岁.因“乏力、气短7个月,腹痛、黑便6个月,加重3d”于2010年9月2日就诊.患者7个月前上楼后出现乏力,伴大汗,就诊于当地医院测血红蛋白为54 g/L,给予输血治疗,好转后未进一步诊治.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阵痛,伴黑便,行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口服奥美拉唑治疗后好转.此后间断出现腹部不适.3d前再次出现乏力,伴黑便,遂人我院急诊,测血红蛋白45 g/L,给予输洗涤红细胞2u治疗.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消化病房.
作者:周环;王轶淳;汪旭;孙明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下腰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 总结2008年11月~2009年12月采用PELD治疗下腰痛患者79例,其中普通腰椎间盘突出症67例(合并轻度椎间孔狭窄44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盘源性腰痛6例,所有椎间盘突出的均为包客型.于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及患者满意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30~100 min,平均50 min;术后住院时间2~30 d,平均5.6d.无手术并发症及转为其他手术方式.随访12~25个月,平均19.3个月.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残余疼痛评分(VAS)分别是(8.75±0.25)、(4.12±0.51)、(3.86±0.43)分(p<0.05),1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疼痛较术前加重.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70.9%,患者满意率63.3%.结论 PELD治疗下腰痛安全且近期效果良好,恰当的病例选择非常重要.
作者:陈远明;王建;周跃;陈锋;周先明;黄民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成人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0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例成人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手术因囊肿分离困难而中转开腹,其余1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41.3±52.1)min,术中出血量为(215.7±57.4)mL,术后1例患者发生腹腔出血,再次开腹手术止血,其余1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胆漏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7.4±1.8)d.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成人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根治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对有经验的术者来说是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壁美观等优点.
作者:阳书华;黄明文;罗志强;殷香保;周凡;王恺;邹书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09年1月~2010年6月治疗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100例,其中A组宫、腹腔镜联合治疗25例、B组官腔镜治疗25例,C组腹腔镜治疗25例,D组开腹手术治疗25例.比较各组术后输卵管再通率.结果 B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少于其他3组,而D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高于其他3组,A组宫、腹腔镜联合组输卵管再通率为88.64%,高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A组宫内妊娠率高,而异位妊娠率低.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成功率高,可作为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江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腹腔镜在肝外伤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该院于2010年01月~2010年12月应用腹腔镜治疗肝外伤11例,腹部闭合伤9例,其中交通事故5例,挤压伤3例,坠落伤1例;刀刺伤2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4例,合并小肠破裂2例,脾破裂1例,横结肠挫伤1例.参照Moore分级标准: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1例,Ⅳ级1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者,同时在腹腔镜下予以处理.结果 用腹腔镜完成治疗10例(其中1例用手助器完成),1例中转开腹,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手术时间为50~180 min,平均手术时间70min.1例患者出现胆漏,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技术对肝脏外伤的诊治具有独到的价值,适时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肝外伤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马永;卞建民;曹红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对癌细胞Survivin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宫颈癌患者各20例分别行开腹及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与开腹及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宫颈上皮内瘤变Ⅲ(CIN Ⅲ)级患者各30例相对比,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患者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术前、后癌组织Survivin和Bax的表达并比较其变化.结果 宫颈癌术后癌细胞Survivin表达阳性率开腹、腹腔镜组分别为45.0%及25.0%,较术前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ax阳性表达率开腹、腹腔镜组术后分别为30.0%、70.0%,较术前上升,两组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CIN Ⅲ患者中术后Survivin和Bax阳性表达率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可能不会促进或抑制肿瘤凋亡基因Survivin和Bax的表达而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力.
作者:魏向群;胡早秀;祝英杰;陈艳;何建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