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国;金伟红
目的 调查胃镜检查中的应激反应,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200例胃镜检查者监测检查过程心血管反应及生理反应,观察应激反应与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插管反应、操作水平、检查时间、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心血管反应发生率62.0%,收缩压与舒张压增高12.5%、14.6%,心率加快16.0%;出现缺血性ST-T及T波改变、心律失常18例;生理反应发生率为60.5%.影响因素:女性、年龄大、伴基础疾病、插管反应明显、检查时间长、内镜医师操作水平低等,与检查次数的多少无关.结论 胃镜检查中,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生理反应;提高内镜医生操作水平,缩短检查时间;同时对存在危险因素者进行心理干预、施行心电监护,进行无痛检查或应用恩丹西酮,可减轻应激反应.
作者:陈建荣;郭锡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与消化道内镜在急性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61例消化道出血(非休克组29例,休克组32例)分别经DSA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 两种方法共检出上消化道出血45例,下消化道出血16例,其中DSA准确检出35例(休克组28例,非休克组7例),内镜准确检出36例(休克组10例,非休克26例).结论 DSA与内镜在诊断急诊消化道大出血时是两种有效的方法,对于休克患者DSA优于消化道内镜检查;而对于无休克患者,内镜优于DSA.
作者:杨久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免气腹针Trocar直入法造气腹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3年2月~2006年8月的2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采用免气腹针Trocar直入法造气腹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同期200例腹腔镜手术,使用气腹针穿刺造气腹作为对照组.结果 该组220例均成功穿刺并制造气腹,无1例发生脏器穿孔、腹膜后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免气腹针Trocar直入法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任玉环;马生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42例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患者的诊治及预后.结果 诊断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的敏感度宫腔镜检查57.14%,B超35.71%,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误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率官腔镜检查42.86%,B超47.62%,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部患者均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术后随访1~10年,无任何病例复发.5例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宫腔镜是诊治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的好方法;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患者,必要时术后辅以高效孕酮治疗.
作者:刘玉环;夏恩兰;吕悦;彭雪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经验.方法 用B超合理选择适应证;选择适当位置行第1穿刺孔,注重穿刺技巧,必要时采用开放法置入穿刺鞘.结果 119例全部成功完成手术,其中2例需肠吻合开小切口辅助,3例直肠癌根治术需小切口辅助取出标本.结论 有腹部手术史的腹腔镜手术是完全可行的.
作者:赖敬业;王存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肾囊肿性疾病的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该文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性疾病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表明118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5~120min,平均39min;术中出血25~200mL,平均39mL;9例术后复发,1例超声刀断裂.结论 认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是治疗肾囊肿性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蒋振华;杨林斌;俞增福;何屹;侯岩松;王华;顾燕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方法和可行性.方法 2000年3月~2006年9月,15例患者行胸腺瘤和(或)重症肌无力胸腔镜手术治疗.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5~66岁,平均38.5岁.行胸腺全切15例,合并MG行胸腺扩大切除9例.结果 所有手术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胸者.5例MG病例术后需短暂呼吸机辅助通气(<12h),余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20min,平均胸腔引流1.9d,平均术后住院7d.结论 胸腔镜治疗早期胸腺瘤较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显著优势,且符合该类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作者:崔键;刘轶男;张凯;刘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适应证.方法 2002年3月~2006年3月在全气腹条件下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24例,其中21例行肝癌局部切除术,3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结果 24例成功地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0 min,平均出血量175 mL,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9.2 d.术后随访6~36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腹壁戳孔种植性转移.结论 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梦阳;梁中骁;罗建强;黄顺荣;李辛平;杨建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手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原因及防治要点.方法 对2002年2月~2006年10月施行了腹腔镜胆道手术的2 87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有9例(0.3%)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包括穿刺孔出血渗入腹腔2例;胆囊床出血2例;胆囊动脉分支出血1例;胆囊周围粘连组织出血1例;胆总管壁滋养血管出血1例;原发性纤溶亢进至创面渗血不止2例.结论 腹腔镜胆道手术后迟发性出血具有隐蔽性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作者:熊沛;殷良春;周晓初;尹耀新;彭毅;叶建宇;钟立明;张风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讨论伴随心脏疾病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8月共行伴随心脏疾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1例.其中窦性心动过缓患者18例.13例术前安放临时起搏器;频发房早室早19例,术前纠正到佳状态,术中密切监护;心房纤颤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二氧化碳气腹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压力为8~12mmHg,长气腹时间不超过30min,术中稳定,术后恢复顺利.无1例中转开腹.结论 伴随心脏疾病的胆囊结石患者经适当处理,在低气腹压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是可行、安全的.
作者:金岚;刘军;李建设;张忠涛;王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汽化电切镜外鞘榆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结合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并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 联合应用经汽化电切镜外鞘榆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BPH并膀胱结石患者47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患者均排尿通畅,无结石复发.结论 腔内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张卫国;金伟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官颈肌瘤别除术的手术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6年6月在该院行腹腔镜下宫颈肌瘤剔除术40例(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1999年1月~2005年6月开腹行同类手术40例患者(开腹组)作为对照.结果 腹腔镜组平均术中出血为108.0mL,开腹组为243.9mL;腹腔镜组平均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为5.6d,开腹组为7.1 d;腹腔镜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问为5.6d,开腹组为7.9d;以上各项数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两组在肌瘤大小(分别为6.0 cm和6.6 cm)和手术时间(分别为83min和90min)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能完成宫颈肌瘤剔除术,与同类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施如霞;郑虹;蒋鹏程;谢晔玲;丁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 在腹腔镜下将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总管高位切开至左右肝管汇合部,显露左右肝管的开口,在腹腔镜监视下取石.结果 中转开腹1例(1.6%);55例(87.3%)术后仍有残石,需要1~4次胆道镜取石.结石完全清除56例(88.9%).术后胆漏8例(12.7%),经腹腔引流治愈.51例(80.0%)随访1.5~5.0年,优43例(84.3%),良7例(13.7%),差1例(2.0%).结论 腹腔镜下肝内胆管结石可通过肝总管高位切开的方法较好地显露一、二级胆管,甚至三级胆管,在腹腔镜监视下将结石取出,配合胆道镜可使残余结石率大大降低.
作者:张涛;凌亚菲;郭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完成29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结果 29例全部成功,手术时间35~60min,平均50min,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良性肿瘤,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8例,嗜铬细胞瘤14例,髓样脂肪瘤5例,肾上腺囊肿2例.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望成为肾上腺肿瘤切除的首选术式.
作者:刘清波;祖雄兵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免气腹单孔法迷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微创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气腹单孔法迷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2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结果 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平均手术时间46min,平均住院时间4.2d,术后无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免气腹单孔法迷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是一项优越性明显的新型术式.
作者:李锋;张兴;林建军;陈凤坤;黄林;杨立健;刘良;赖开旭;宁冬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TURP)治疗75岁以上高龄前列腺增生痘(BPH)患者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PKTURP治疗的109例75岁以上高危BP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9例患者手术20~87min,平均53min.电切前列腺组织39~103g,平均71g;术中失血75~400mL,平均237mL.术中没有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RUS)发生;未发生术中大出血.术后无继发出血再手术者,术后前尿道炎性狭窄4例,经门诊尿道扩张后治愈.术后随访均排尿通畅,未见前列腺再次增生梗阻;全组患者术后均未有心、脑、肝、肾等系统疾病加重.暂时性尿失禁28例,经提肛训练1~4周恢复正常.IPSS评分:全部病例随访3~12月IPSS由术前30.0降到7.4,Qmax>15mL/s.结论 等离子电切系统安全可靠,非常适宜于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治疗.
作者:杨军昌;董焱鑫;钱云程;高清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第3代喉罩(ProSeal LMA,PLMA)通气并以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指导丙泊酚微泵输注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第3代喉罩(PLMA)全身麻醉组(P组,30例)和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T组,30例).监测并记录插喉罩(管)前后,拔喉罩(管)前后心率(Hl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两组丙泊酚用量以及术中和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例数.结果 P组置入和拔除喉罩前后HR、MAP无明显变化(P>0.05),T组插入和拔除气管导管前后HR、MAP明显地升高(P<0.05).P组丙泊酚用量少于T组(P<0.05).P组拔除喉罩时患者呛咳、体动及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明显少于T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手术中使用第3代喉罩通气并以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丙泊酚微泵输注具有安全性好、血流动力学平稳、可减少丙泊酚用量、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等优点.
作者:朱志兵;夏瑞;吴芳;文庭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后三角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4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后三角入路分离胆囊管,切除胆囊.结果 400例手术成功392例,中转8例,胆管损伤2例.结论 后三角入路LC是一种安全容易掌握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3月18例上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上消化道类癌包括食管类癌4例;胃类癌12例;十二指肠类癌2例,其中,术前经内镜确诊5例.9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论 内镜检查是术前诊断上消化道类癌的重要手段;特殊类型类癌确诊须依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作者:胡祥鹏;吴明;朱启槐;赵静;马升高;杨俊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放大内镜观察不同大肠黏膜病变的pit形态,探讨其用于诊断肿瘤性病变与非肿瘤性病变的准确性,研究大肠癌前病变及早期大肠癌的放大内镜下特点及其与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 放大内镜观察病变表面结构,与病理准断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放大内镜诊断非肿瘤性病变(增生性、炎性、肥大赘生物)和肿瘤性病变(腺瘤和癌)的病理符合率分别为82.19%和96.05%.11个癌变病变中(8个黏膜内癌、2个黏膜下层癌、1个进展期癌),10个出现了V型结构.30个病变同时进行了实体显微镜观察.结论 放大内镜通过对pit形态的观察可以很好地区分非肿瘤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出现VA型pit者多为黏膜内癌,出现VN型者可能为黏膜下层癌或进展期癌.放大内镜与实体显微镜观察息肉pit形态,其结果基本一致.
作者:王成文;金松杰;刘永革;房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