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监护方法探讨

黄晓武;夏恩兰;刘玉环;于丹;郭俊利;胡春宇

关键词:子宫纵隔, 宫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 超声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方法对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术中监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6例不同监护方法进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不孕症患者110例,不良孕产史患者196例.分析术中发现和术后二次手术率及妊娠结局.结果超声监护二次手术率为3.6%,腹腔镜监护二次手术率为2.3%,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对于不良孕产史患者,流产率由术前97.7%下降到术后25.5%,足月分娩率由术前0.5%上升到术后63.4%.两种监护方法术前、术后流产率,术前、术后足月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诊断明确的子宫纵隔患者,排除盆腔疾患,子宫纵隔电切术可选择无创、费用低的超声监护进行.不孕症合并子宫纵隔的患者应进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ERCP在十二指肠乳头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ERCP在十二指肠乳头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4例十二指肠乳头癌病人的内镜表现、病理分型及行支架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例经内镜诊断的十二指肠乳头癌均为病理证实,经支架引流术后病人的退黄显效率60.41%、支架平均引流186 d,6个月支架阻塞率55.80%.结论ERCP是诊断和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孟艳玲;史立军;尹基颖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旁视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尿道结石30例

    目的探讨旁视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尿道结石的疗效.方法应用旁视经皮肾镜机直视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及尿道结石30例,其中膀胱结石27例,尿道结石3例.结果27例膀胱结石及3例尿道均一次性完全击碎并取出.结论该碎石方法成功率高,安全,可靠,痛苦小,损伤轻,是治疗膀胱及尿道结石有效的方法.

    作者:崔志刚;赵永体;郑保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中使用丙泊酚和咪唑安定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方法633例患者随机分成无痛组(n=410)和对照组(n=223),无痛组静脉推注稀释后的咪唑安定和丙泊酚至患者进入4级镇静状态后行结肠镜检查,对照组常规进行结肠镜检查.观察2组患者对检查的耐受性、成功率、进镜时间和患者的BP、P、SpO2.结果无痛组患者检查的进镜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的耐受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无痛组的平均动脉压各时段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变化明显(P<0.01).结论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在结肠镜检查中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缩短进镜时间,安全有效.

    作者:刘建国;范良君;刘芳;石一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26例报道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3 680例LC各种严重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胆管损伤6例,胆瘘11例,肠穿孔3例,肝外胆管结石漏诊5例,戳孔肿瘤种植1例.除1例恢复较差外,全部治愈.结论重视胆囊切除指征,注意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是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关键.腹腔镜技术诊断和治疗LC术后严重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先国;鲜其福;江长清;胡换春;吴荣翔;王媛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超声胃镜导向穿刺活检对纵隔肿大淋巴结的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US-FNA)诊断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方法用上部消化道超声电子内镜GF TYPE UM2000,宽频探头,FNA细针,对8例纵膈淋巴结不明原因肿大患者行EUS-FNA.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满意的组织以供病理学检查,其中2例肺鳞癌,3例为肺腺癌,2例结核,1例非何杰金淋巴瘤.所有患者除了有可以忍受的疼痛及常规胃镜所引起的不适外,未发生损伤周围大血管、神经、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EUS-FNA在纵隔淋巴结肿大原因的诊断中是一准确、实用的检查方法.

    作者:杨力;王斌;陈功;邝军;郭光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内镜辅助下单个小切口甲状腺手术

    目的评价内镜辅助下单个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在2004年4~10月间对43例良性甲状腺肿块患者进行内镜辅助下单个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为常规手术,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1~3d,无再出血、窒息、声嘶、呛咳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内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具有伤口小、组织破坏少、恢复快、安全、美观并且易于学习等优点,对于甲状腺良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鹏;牟一平;朱玲华;朱一平;徐晓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与上颌窦根治术(RMA)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36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采用RMA(11例)和FESS(25例)治疗,分析其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4例复发,其中RMA组复发3例(27.3%);FESS组复发1例(4%),效果优于RMA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治疗是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主要治疗方法,FESS是一种有效、微创的首选治疗手段,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洪义;刘钧;郑世信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靶控输液器静脉注射得普利麻辅助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靶控输液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静脉注射得普利麻麻醉辅助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结肠镜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麻醉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麻醉组用靶控输液器(TCI)静脉注射得普利麻麻醉辅助结肠镜检查;对照组肌注0.5 mg阿托品无麻醉药物.观察结肠镜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生命指征的变化、操作时间、患者反应等.结果麻醉组与对照组在结肠镜检查的成功率、疼痛的反应及生命指征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靶控输液器静脉注射得普利麻维持麻醉辅助结肠镜检查安全、平稳、可控性好、节省药、术后苏醒快,值得推广.

    作者:谢玉民;王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多种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176例分析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7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开腹及腹腔镜手术成功率100%,药物保守治疗中MTX组成功率82.6%(19/23),米非司酮组成功率84.6%(11/13),期待疗法成功率100%.结论严格掌握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及禁忌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会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荷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慢性胰腺炎所致左侧门脉高压症3例临床分析

    左侧门脉高压症又称节段性、区域性或脾性门脉高压症,是一种少见的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约占5%.在临床上时有发生,由于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常常造成误诊与漏诊.本文报告3例由慢性胰腺炎所致的左侧门脉高压症的诊疗经过如下:

    作者:陈叶青;周国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胆道探查术中联合胆道镜免置T管术(附136例报告)

    目的探讨胆道探查术中免置T管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提出免置T管的指征.方法胆道探查术中常规使用胆道镜,先查肝内胆管,再查肝外胆管,取尽结石或其他异物后扩张胆道下端,使其能轻松通过18~20号尿管,并用维生素C酸化肠道,胆管切口用0/3丝线或可吸收线缝合.结果术后胆漏7例(5.15%),残石3例(2.2%),胆道蛔虫1例(0.74%),无胆道狭窄和腹腔感染.结论放置T管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要免置T管,必须严格掌握好指征;术中使用胆道镜、B超和造影,是降低残石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吴本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及术后康复

    目的总结分析胰头癌的超声内镜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胰头癌的超声内镜、体外B超、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肿瘤学标记物测定,总结其特点.结果超声内镜下胰头癌主要表现为边界不清晰(22/32)的低回声(21/32),伴有胆总管和胰管的扩张(19/36)、血管的侵犯(26/32);EUS检查的诊断正确率为65.6%(21/32),判断肿瘤的血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准确率均为81.3%(26/32);体外B超三者的准确率分别为43.8%(14/32)、43.8%(14/32)、56.3%(18/32);螺旋CT三者的准确率分别为59.4%(19/32)、81.3%(26/32)、68.8%(22/32).患者CA19-9测定显著升高,CA125和CEA大多正常.结论超声内镜准确判断胰头癌仍需进一步积累经验;本组资料中,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判断淋巴结转移及周围血管侵犯准确率与EUS比较无明显优越性.EUS与螺旋CT结合,对胰头癌的术前诊断和可切除性判断具重要价值.

    作者:高凯;王立德;齐志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45例报告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后腹腔镜完成45例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病程10个月~6 a,结石直径1.1~3.2 cm;12例经ESWL无效,2例经输尿管镜取石失败;输尿管上段结石37例,肾盂结石8例.结果结石均一次取净,手术55~130min,平均75min,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12个月,患者肾输尿管积水均明显好转,无结石复发和切开缝合处狭窄.结论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具有损伤小、安全有效、可行和恢复快等优点,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江根;张轶庠;方烈奎;尹朝晖;黄建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腹腔镜大径线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大径线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136例单发壁间肌瘤分为A、B两组.A组54例肌瘤大径线≥7 cm;B组82例肌瘤大径线小于7 cm.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A组手术时间平均(79.9±39.7)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51.6±3.8)min,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术中出血(92.5±68.2)mL,B组术中出血(51.1±7.3)mL,差异有显著性(P<0.001).A、B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大径线子宫壁间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有一定的难度,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和镜下缝合技术是关键.

    作者:米鑫;姚书忠;刘莉;符丽荣;关阿娜;赵洁;董丽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内镜超声检查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1例食管隆起性病变患者行内镜超声检查.结果发现黏膜下肿瘤92例,其中肌原性肿瘤86例,脂肪瘤4例,囊肿2例,息肉14例,静脉瘤(静脉曲张)34例;外压性改变21例,其中胸主动脉外压18例,纵隔肿瘤3例.结论内镜超声检查能较清楚地显示食管壁的5层结构,比较准确地判断隆起性病变与食管壁的关系,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均有很大价值.

    作者:邓明明;扬秀疆;王煊;刘苏;陈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纤维支气管镜术后发热和感染的调查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术后发热和感染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方法观察和分析了从2000年1月~2005年4月呼吸科住院病人纤支镜术后发热和感染的临床表现.结果512例住院行纤支镜检查病人,57例(11%)出现了术后发热,其中49例(10%)不经处理或对症处理后体温在24h内降至正常(术后短期发热),术后开始发热时间平均(2.8±1.8)h,持续发热时间平均(11.2±6.6)h;8例(1.6%)术后发热持续时间>24 h(术后长期发热),术后开始发热时间平均(5.0±7.8)h,持续发热时间平均(96.8±32.1)h,经加用或换用抗生素治疗第2天体温降至正常.所有患者纤支镜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术前(P<0.01),但发热组病人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不发热组病人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纤支镜术后短期发热是一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无需特殊处理.纤支镜术后长期发热较少见,与继发感染有关,需用抗生素治疗.

    作者:邓小梅;谭星雨;何权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10肋间治疗上尿路结石

    目的对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10肋间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与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该院2000年至今行MPCNL 10肋间治疗的4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中40例手术成功,均为单通道取石,成功率为97.6%.35例一期结石取尽,一期取尽率85.4%.6例一期未取尽,其中1例残余结石对肾功能影响不大未进一步处理,2例行ESWL处理,术后1月结石排尽,另3例行同一通道Ⅱ期取石,1例取尽,2例未取尽但已解除梗阻对肾功能影响不大,未进一步处理.1例多发性肾结石患者术中因筋膜扩张器脱出形成血尿气胸,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结石经12肋间行MPCNL取出.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经10肋间治疗上尿路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吴春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开展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开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05年10月期间该院子宫切除术9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术式分为四组.以年为一个时间段,观察各组比例的变化;观察各组并发症及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例数;比较第1年度Ⅰ组与Ⅱ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后1年各组间进行同样的比较.结果LAVH术式率先开展,其他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式开展后,LAVH术式比例减少.LAVH术式无1例并发症,无1例中转开腹.其他术式皆有并发症或中转开腹情况.第1年内Ⅱ组比Ⅰ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住院费用高,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缩短,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无差别.后1年除Ⅱ组的手术时间,Ⅳ组术中出血量与Ⅰ组无差别外,腹腔镜子宫切除各组的住院费用皆高于Ⅰ组,腹腔镜子宫切除各组在其他各个方面皆明显优于Ⅰ组.除腹腔镜子宫切除各组间住院费用无差别外,Ⅱ组在其他各个方面皆不如Ⅲ组,Ⅱ组的手术时间比Ⅳ组长,这两组在其他方面的比较无差别.结论从LAVH入手开展腹腔镜子宫手术,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并且可以通过LAVH熟练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技巧,使腹腔镜子宫手术的开展更加顺利.

    作者:仝进毅;朱春芝;卓新;黄坚;俞琳;徐宁;李和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全内脏转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附6例报告)

    目的探讨全内脏转位并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对1997年6月~2004年10月6例全内脏转位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术者站立于患者左侧,1例术者站立于患者右侧.结果6例全内脏转位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获成功.结论全内脏转位患者行腹腔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安全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第1种方法比第2种方法更便于手术操作.

    作者:杨浩雷;方登华;保红平;高瑞刚;姚永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失败后输尿管结石的腹腔镜手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处理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失败后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意义和初步经验.方法从2003年6月~2005年6月作者对ESWL治疗失败后的2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其中男12例,女13例,平均48.1岁;输尿管上段结石15例,中段结石10例;左侧10例,右侧15例;结石大小平均为1.3 cm×1.5 cm,均伴有不同程度肾积水.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45~110min,平均70 min,失血20~60 mL,术后住院3~5 d,无尿漏,随访6~16个月,输尿管无狭窄,肾积水改善.结论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治疗ESWL失败后的输尿管结石有效、适宜的微创技术,创伤轻,痛苦少,恢复快,可替代开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作者:梅方;应永强;秦勇;张大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