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管理糖尿病,我的方法是严控

许庆霖

关键词:
摘要:我今年82岁,是机关退休干部.在一次住院检查中,查出餐后血糖14.4mmol/L,被诊断为糖尿病.根据治疗糖尿病“五驾马车”的指导,我积极应对,长期坚持自我管控,病情控制比较理想.一、认真学习相关医学知识要管理好糖尿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糖尿病,并学习如何进行自我管理.我订了《健康指南》杂志,还买了有关糖尿病的许多科普读物,仔细阅读,并认真做好笔记;如果看到某种报刊上刊登了关于糖尿病的文章,我就一一剪下来保存.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强了我对糖尿病的了解.如今,我不仅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能向糖尿病病友介绍我的糖尿病自我管理经验,帮助他们释疑解惑.
健康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秋冬季节要注意预防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部动脉系统和(或)静脉系统发生病理性改变,导致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其病变往往使脑细胞发生功能紊乱或出现不可逆性的损害.我国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国家,患病总人数约为500~60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有130~15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近100万人,还有约34%的幸存者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其中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

    作者:王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早发现早治疗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大于65岁的老年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约为2%,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上升,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帕金森病的症状比较多样.一般来说,以震颤为突出症状的患者比肌肉强直、运动不能的患者有更加良性的病程.震颤突出的患者进展更缓慢,在科学合理的治疗保健下,病程可以达到数十年.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科学康复,对帕金森病患者意义重大.下面,就将老年帕金森病的症状表现和诊治要点普及给大家,以示警觉.

    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脑膜瘤要怎么处理?

    康博士:我今年56岁,总有健忘、头痛等症状出现,去医院检查诊断为脑膜瘤.医生说肿瘤刚好压迫到脑干,建议手术治疗.请问,脑膜瘤怎么处理才好,手术风险大吗?陕西省洛南县 陈××陈读者:脑膜瘤在颅脑肿瘤中占的比例较高,约20%~30%,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不过脑膜瘤绝大多数为良性,即生长速度较慢,有包膜,绝大多数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而治愈或使病情得到控制.对于较小的脑膜瘤则可以考虑观察,采取伽马刀治疗也问题不大.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识别异常体温避免延误病情

    体温是人体生命体征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机体的功能状态.人体的生理活动中会产生许多热量,透过体表散发到体外.通过产热和散热平衡,人体能保持体温于正常状态.健康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当体温超过正常体温的高限度时称为发热,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发烧.传统观念认为正常体温为37℃,但因为测试部位、时间、季节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现在认为正常体温不能简单以一个数字37℃来表示.

    作者:刘凤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五果之首属鲜桃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莱为充”.五果指桃、李、杏、枣、栗,桃被排在五果之首.在民间,人们总是把桃作为福寿祥瑞的象征,被称为寿桃和仙桃;桃以其果型美观、肉质甜美而被誉为“天下第一果”,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桃,又名山桃、蜜桃、寿桃、仙桃、寿果等,果形美观、肉质甜美、营养丰富.

    作者:陈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修身养性,放飞心灵

    秋天来了,枝头挂满了甘甜的果实,是大自然对春耕夏耘的馈赠.而人生对退休后老年人的大馈赠,就是可以自在地享受生活,可以悠闲地修身养性.退休后的人们无不关注养生,首先应当珍视岁月的赠与,学会在悠闲的生活中修身养性.人生在世,不管哪个年纪,都要活得应时应季,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春夏秋都忙过了,冬藏季节再瞎忙一通,既乱了节令,也乱了自己的人生.退休后,没了职业的责任,不再为生计忙碌,可以气定神闲,增添许多闲情逸致.此时要做的和能做的事,大都与心相关,连于心之柔软处,如悲悯、慈爱、友善等等,既做得了,又益于各方,当然受益的还是自己.凭闲时闲力,做了温暖人心的事,自然多了几分阳光与喜悦.退休以后,可以学做一只仙鹤.虽未居山林,也未能食花饮露,但每日随心所欲,自由来去,那自得之状,亦如骚客文人,信步行吟,其喜洋洋者哉!也可像一朵闲云,既不承雨,又不追风,淡定地飘游在蓝天中.

    作者:源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白内障“邂逅” 复杂眼底病怎么办?

    中老年人同时罹患多种眼病的情况较为常见,且这些眼病有眼前段的白内障,也有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病.当白内障与复杂眼底病“邂逅”时,患者常会感到手足无措,困惑于那么多的眼病究竟该先治疗哪一个?同时存在白内障和眼底病变,要先治疗白内障据了解,目前80岁以上老人的白内障患病率高达90%.但同时,白内障合并眼底病的患病率已至31.62%,如黄斑变性、葡萄膜炎、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底病变都位于前列.白内障与眼底疾病相互影响,白内障不仅可以并发眼底疾病,眼底病还会加快晶状体浑浊的速度,患者的视力与生活质量都将大幅下降.若同时存在白内障和眼底病变,可先治疗白内障,因为这是观察和治疗眼底病变的必要条件.

    作者:肖耀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如何治疗股骨颈骨折?

    康博士我母亲前些日子不慎跌倒,出现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医生诊断为股骨颈骨折,要求手术.由于母亲年事已高,不愿做手术,请问如何治疗股骨颈骨折?江西省瑞金县 王××王读者:由于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股骨颈的皮质逐渐变薄,股骨颈部骨小梁逐渐疏松,骨密度及质量下降,如突然跌倒或外力撞击,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适应于无移位稳定性好的股骨颈骨折及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谨防四大口腔疾病

    今年的9月20日是第28个全国爱牙日,据调查,中国约有6~7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病.口腔出了问题,多种脏器疾病也会找上门,导致折寿.老年人须对四大口腔问题引起高度重视.一、龋齿诱发多种严重疾病有数据显示,65岁~74岁的人群中,龋齿率高达98.4%,60%以上的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龋齿,平均每人有两颗以上龋齿.老年人牙龈萎缩,牙与牙之间易发生食物嵌塞;牙根面暴露,菌斑不易清洁这些都给龋齿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大,口腔组织器官出现萎缩,唾液分泌量减少,自我清洁作用减少,加上全身性疾病的影响因素,也容易使菌斑堆积而产生龋齿.龋病会导致老年人牙缺失,影响咀嚼,进而对消化、营养吸收等产生不良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龋齿,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牙根发炎,反复流脓,成为“病灶”;还可能诱发其他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如关节炎、心内膜炎、肾炎、眼视网膜炎和神经炎等.

    作者:唐若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如何选择起搏器?

    康博士:我父亲今年71岁,患有冠心病,近老是头晕,医院心电图显示是心律失常,心率慢时为40次/分钟,医生建议安装起搏器.听说起搏器有单腔和双腔的,请问,我们应该如何选择?福建省泉州市 葛××葛读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装在心脏内可以替代窦房结工作或者直接刺激心室,使其按一定的频率收缩,以保证脏器血液供应的特殊装置.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选择不同的起搏器治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眼中风是怎么回事?

    康博士:我今年77岁,患糖尿病已经很多年了,前几天早起突然眼前发黑,视物不清,家人赶忙把我送去医院,医生说我是眼中风,幸亏送来得及时.请问,眼中风是怎么回事?湖南省邵阳县 罗××罗读者:“眼中风”与脑中风类似,是一种形象的叫法.“眼中风”从病因上来说可分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两大类.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秋季“吃肉”有学问

    秋季是适宜进补的季节,补食一些营养易消化的肉类,能给身体补充能量.那么,秋季里,怎样吃肉才会营养健康?不吃肉会导致营养缺乏肉类是蛋白质的重要和均衡的来源.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构成越接近,必需氨基酸被机体利用的程度也越高,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也相对越高.肉类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比例,与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较接近,所以食用后能被人体有效利用,而植物蛋白质相对缺少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等,所以营养价值相对较低.因此,适量摄取肉类食物可以保证营养均衡.

    作者:袁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胰腺组织修复术靠谱吗?

    康博士:我是个糖尿病患者,已服药多年了.我听说有一种“胰腺组织修复术”,是以微创手术方式来修复受损的胰岛,效果很好.请问,这个手术靠谱吗?河北省安平县 魏××魏读者:胰腺组织修复疗法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糖尿病治疗技术.它是通过穿刺、微创介入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立体精确定位,不损害原胰岛细胞,促使胰腺生长因子快速到达胰岛细胞之中,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加快受损胰岛细胞修复速度的新的治疗方法.同时,还能够促进患者自身胰岛细胞分化,正常胰岛细胞替代局部已经受损的胰岛细胞,双重作用的结合,为患者从根本上治疗顽疾找到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16(下)

    8.积极参加户外活动户外活动能够更好地接受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延缓骨质疏松和肌肉衰减的发展.老年人的运动量应根据自己的体能和健康状况随时调整,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在活动时,应当注意:①安全第一:要重视自身体力和协调功能下降的生理变化,避免参与剧烈和危险项目,防止运动疲劳和运动损伤,尤其要注意关节损伤.对于体重较大的老年人和关节不好的老年人,应避免爬山、登楼梯、骑自行车爬坡等.②多种运动:选择多种运动项目,重点在能活动全身的项目,使全身各关节、肌肉群和多个部位得到锻炼.③舒缓自然:运动前或后要做准备或舒缓运动,顺应自己的身体状况,动作应简单、缓慢,不宜做负重憋气、用力过猛、旋转晃动剧烈的运动.④适度运动:要根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时间、频率和强度.一般认为每天户外锻炼1~2次,每次1小时左右,以轻微出汗为宜;或每天至少6000步.注意每次运动要量力而行,强度不要过大,运动持续时间不要过长,可以分多次运动.

    作者:中国营养学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痴呆的药物治疗与预防措施

    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患病率约5%,之后每增龄5岁,发生风险就增加1倍.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一种可以根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但通过早期干预治疗,可缓解或延迟发病.

    作者:冯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守护心脏五环通向全面健康之路

    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为提醒人们重视,世界心脏联盟确定了2000年9月24日为第一个“世界心脏日”,以后则以每年9月的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心脏日”.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病死率逐年上升,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普及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培养全民保养心脏的意识,构筑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线,只有这样才能逐渐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减少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骨质增生还能补钙吗?

    康博士:我今年56岁,X线检查发现患有骨质增生,腰椎长了骨刺,医生给我开了些药吃,里面有一些补钙的药物.请问,患骨质增生了还能补钙吗?湖北省鄂州市 马XX马读者: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虽然是完全不同的病变,但二者的发病却与钙缺乏有关,所以在临床上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往往是同时存在的.5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液中甲状旁腺激素会增加,降钙素含量也会增加.甲状旁腺激素增加的结果是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增加,使得骨超量脱钙.骨骼中的钙游离到血液中去,其结果一方面是使骨质疏松加剧,另一方面是使血钙含量增高.而降钙素增加的结果则是加速新骨的形成,这种代偿性新骨的形成往往是在骨关节的边缘长成骨刺.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如何调整失眠药?

    康博士:我今年71岁,长期失眠,吃阿普唑仑已经有五六年了.近年可能已经产生了耐药性,即使吃药晚上也睡不好.请问,我应该如何调整用药才能睡得踏实?江苏省徐州市 曾××曾读者:按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一般安眠药处方多不得超过4周,然后应当停用2周,如果需要再用,则开另外一种安眠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安眠药成瘾或药物依赖.如果一位慢性长期失眠的病人已经用艾司唑仑4周,按理应停药2周,但停药期间仍失眠,此时他不妨用2周抗组胺药,如盐酸异丙嗪片或苯海拉明作为过渡性治疗,2周后如果还失眠,可以选用酒石酸唑吡坦片或左匹克隆.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关节疼痛,警惕肺癌来袭

    年逾花甲的刘师傅是一名有30多年烟龄的“老烟枪”,虽然退休后在家带孙子,但也总是烟不离手.近半年来,刘师傅先感到左腕、左膝关节疼痛,随后关节肿胀变形,接着右腕、右膝也出现同样症状.社区医院的年轻医生说是“风湿性关节炎”,但化验检查关节炎的敏感指标,例如血沉、抗“0”均正常,吃了不少药也不见效.无奈,刘师傅去三甲医院看了专家门诊,经过CT、核磁共振检查后,刘师傅被确诊患了肺癌.

    作者:陈育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我的养生经——三动、三好、三不

    我今年健步迈入84岁了,不少共过事的同志见面时都夸我“身体好,不显老”,要我介绍养生之道.我自己也觉得虽已超过“杖朝”之年,但精力充沛,腰背笔直、步履轻快,思维敏捷,睡眠、饮食正常,没有日落西山、风烛残年的伤感,并且注重日常生活中“三动、三好、三不”的自我保健.一、坚持“三动”

    作者:张新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健康指南杂志

健康指南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