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凤荣;周红梅;韦建超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孤立性髂动脉瘤伴髂动脉瘤-输尿瘘结果,探究超声诊断孤立性髂动脉瘤伴髂动脉瘤输尿管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孤立性髂动脉瘤伴髂动脉瘤-输尿瘘的医学影像资料以及手术结果,研究超声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诊断证实:(1)右肾体积增大 右肾盂及输尿管上段扩张并积血;(2)膀胱内低回声团块(考虑血凝块);(3)右侧髂窝无回声包块(髂动脉瘤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4)左肾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结果证实:(1)右侧髂总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形态规则性差,病变位置和右侧输尿管关系紧密,建议进一步复诊.(2)右侧肾脏增大,肾盂扩张,右侧输尿管扩张,输尿管和膀胱内呈高密度影,建议结合病史检查,在必要情况下开展膀胱镜检查.(3)盆腔积液.血管CTA证实:右侧髂总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病变与右侧输尿管关系密切.手术证实:右侧髂动脉感染性动脉瘤,右侧髂动脉-输尿管瘘,右侧肾盂、输尿管、膀胱积血.结论:使用超声检查孤立性髂动脉瘤疾病,有着无创、价格经济、重复性强等优势,该法能准确判断出瘤体大小和形态以及是否存在附壁血栓等情况,可视为诊断孤立性髂动脉瘤的首选方式,该法在诊断此疾病方面有着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姚亚宁;白小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行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患者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心肺复苏后护理经验.结果:全组患者护理后心率、动脉压及心理状况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各项观察指标明显改善,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及时的心里护理、脑部保护和严密生命体征观察一系列护理措施有助于心肺复苏后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对病人尽早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赵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照胎儿畸形诊断中系统超声与常规产科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本院畸形胎儿60例,全部患者均先后接受常规产科超声、系统超声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常规产科超声检查胎儿畸形确诊率为70%,检查畸形数的确诊率为84.35%,系统超声检查畸形胎儿确诊率为98.33%,检查畸形数的确诊率为98.26%.结论:系统超声用于进行胎儿畸形诊断能够提升诊断准确率,保证畸形胎儿被尽早发现,便于临床尽早处理,以提升围产儿质量.
作者:李慧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比种植修复和残根保存修复治疗牙齿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给治疗牙齿缺损患者的治疗提供良好的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38例牙齿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9例.其中对照组使用种植修复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残根保存修复治疗方式.结果:修复时长六个月,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种植修复与残根保存修复治疗牙齿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残根保存修复方法效果更加显著,临床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逄廷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超声对心房内横纹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超声判断肿瘤部位,大小,活动度,明确心腔内及心肌内肿块.结果:心脏超声能对心脏横纹肌瘤做出正确诊断.结论:超声因无创性、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等优点,被公认为诊断横纹肌瘤的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杨志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糖尿病(D 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进行研究.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诊治的27例D M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诊治的30例单纯性冠心病患者作为对比组,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护,对比分析两组ST-T变化及心率变异(HRV)时域指标.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整体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缺血性ST-T改变无明显性差异(P>0.05);观察组HRV时域指标(AVGHR、SDNN、RMSSD及PNN50)均与对比组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DM会加重冠心病,更易引起心律失常,在治疗中应加强心电图监测.
作者:谭春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老年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所收治108例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研究组患者实施钬激光碎石术,对照组患者行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单次碎石率,平均结石排净时间、手术时间与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单次碎石率为90.74%,显著高于对照组(70.37%),且研究组患者的平均结石排净时间为(18.14±2.12)天,短于对照组(31.25±2.07天),两组差异明显,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无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发生穿孔症状(7.40%),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临床效果高于气压弹道碎石术,且安全性较高,是一种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本文梳理和总结了扁平足的定义、临床表现和评价方法.着重从临床治疗选择及效果评价方法阐述矫形鞋垫在扁平足保守治疗中的应用.后,从临床研究出发证明了矫形鞋垫对扁平足治疗的有效性,并对未来形成一个规范有效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展望.
作者:曹萍;汪波;丛燕;徐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在接受氟尿嘧啶化疗的患者中应用异甘草酸镁,探究分析该药物起到肝功能保护作用.方法:从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并接受氟尿嘧啶化疗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观察组以及空白组,各组34例.在对照组患者中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一天1.2克;在观察组中静脉应用异甘草酸镁100毫克一天;而在空白组则不应用任何保肝药物.结果:三组患者在接受化疗的1周后进行肝功能指标的检查,在观察组中,所有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照组和空白组中,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所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氟尿嘧啶化疗的患者中应用异甘草酸镁,可对患者的肝功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且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永力;云利峰;王烯冬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采取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洲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治疗方式治疗,治疗后1周,根据NCI通用毒性标准3.0评价患者不良反应,包含有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电解质等方面内容,通过不良反应评价治疗安全性.治疗后4~8周,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不良反应方面,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含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以及肝功能变化两个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和33.3%,主要以骨髓抑制以及谷丙转氨酶升高为主,患者不存在有严重不良反应;在治疗效果方面,经过治疗,14例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的缓解,156例患者病情稳定,30例患者病情发展,疾病控制率85%.结论: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晓恒;陈万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肝癌影像介入手术患者使用护理干预后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肝癌影像介入手术患者共118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护理干预,将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负性情绪评分均更优;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肝癌影像介入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茂华;张小欣;文晓霞;邱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讨论在健康体检中甲状腺常规超声检查结果的体会.方法:通过常规超声检查方式,对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归纳总结分类.结果:甲状腺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分两大类:一、正常甲状腺;二、不正常甲状腺,后者又分三小类:弥漫性病变、局限性病变、弥漫性病变基础上局限性病变.结论:在健康体检中甲状腺超声检查因便捷、无创可重复性而被广泛推介开展,但也存在一些困惑.
作者:汤文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评估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联合23G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原发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并通过R e s i g h t广角镜联合23G玻璃体切割系统手术治疗的患者31例31眼,术后随访3—12月,记录佳矫正视力、术后并发症及眼压情况.结果:31例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术前平均BCVA为0.0302±0.0464(1ogmar),术后末次随访平均BCVA为0.1858±0.1253(1ogmar),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平均眼压10.45±1.82(mmHg),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6.77±2.42(mmHg),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末次随访时未见明显眼内炎、低眼压、继发性青光眼、脉络膜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术可明显提高患者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是临床上治疗原发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有效而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何琼;何建中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分析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4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观察、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DD、LVESD和SV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临床疗效较好,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于天宇;吴永全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糖皮质激素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仍存在争议,因其不良预后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糖皮质激素能够减少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是有目共睹,但采取何种途径更有效应用糖皮质激素,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题.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在临床工作中有目共睹,雾化吸入激素一直还在探讨阶段.作为临床工作者,我们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尽量采用小剂量、短程的方法,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李玉红;王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脑梗塞急性期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4,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n=34,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药、针灸等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巴氏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血脂水平以及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巴氏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上采用中西医治疗脑梗塞急性期中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丁远良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伤寒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在在动物身上产生的抗体抵挡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攻击情况.方法:用分别含2.5μ g伤寒V i多糖和甲型副伤寒O多糖、伤寒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免疫小鼠,免疫结束后9~11天分别用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攻击,观察小鼠存活情况,同时跟同剂量伤寒Vi多糖和甲型副伤寒O多糖组进行比较.结果:伤寒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在抵挡毒菌攻击方面比单纯的伤寒Vi多糖/甲型副伤寒O多糖组表现了更好的保护力.结论:我公司研制的伤寒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在小鼠身上产生的抗体在抵挡毒菌攻击方面表现了很好的保护力.
作者:任晓莉;周富昌;张蕾;金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1型糖尿病以慢性及进行性免疫反应引起β细胞破坏致严重胰岛素缺乏为特征.β细胞自身免疫反应可能由易感基因背景下的环境因素引起.免疫反应一旦激活,免疫细胞侵入胰岛并破坏β细胞.β细胞破坏机制有如Fas/Fasl,穿孔蛋白/粒酶,活性氧及活性氮类和前炎症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与β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MAP激酶,转录因子STAT-1和NF-B,造成β细胞功能障碍,内质网破裂,终凋亡.同时β细胞的增值、分化也相对减少.此篇综述讨论了致1型糖尿病β细胞破坏和再生潜在的机制.
作者:张丽娟;张沂洁;孙妍;秦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金匮要略》中历节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方面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关节炎之间密切相关,并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有一点指导参考意义.
作者:徐薇薇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