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
目的:分析病种分值结算方式对医院管理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从2014年1月开始使用按病种分值结算方式,在2014年1月之前均采用按总额预付制,分别在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观察组,按病种分值结算方式实施后)与2013年1月—2013年12月(对照组,按病种分值结算方式实施前)收治的阑尾炎、老年白内障、腹股沟疝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医疗费用、次均药品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阑尾炎、老年白内障、腹股沟疝的占药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种分值结算方式能够提高医院管理质量.
作者:郑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治疗方式治疗,治疗后1周,根据NCI通用毒性标准3.0评价患者不良反应,包含有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电解质等方面内容,通过不良反应评价治疗安全性.治疗后4~8周,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不良反应方面,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含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以及肝功能变化两个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和33.3%,主要以骨髓抑制以及谷丙转氨酶升高为主,患者不存在有严重不良反应;在治疗效果方面,经过治疗,14例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的缓解,156例患者病情稳定,30例患者病情发展,疾病控制率85%.结论: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晓恒;陈万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过程中,从锁定钢板掌侧入路,对比分析切开与不切开旋前方肌所产生的不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切开旋前方肌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不切开旋前方肌进行治疗,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评分、活动程度、握力以及上肢功能能评定表腕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在手术后的六周,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评分、上肢功能能评定表腕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活动程度、握力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健侧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完成三个月后,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腕部背侧的切线位上增加透视性,可进一步精准确定螺钉的长度,大程度的避免伸肌腱的损伤,同时,在对旋前方肌进行保留的情况下,也可有效保护屈肌腱,更加有效的帮助腕关节功能恢复和缩短恢复的时间.
作者:牧亭亭;张海峰;鲁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研究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从从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肺癌化疗患者中,选出86例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系统护理干预组,观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系统护理干预组无疲乏和轻度疲乏占比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够减轻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申莉莉;汪春雨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5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资料予以对比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内镜后行外科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45例)于消化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腺管分型相比,实验组(3.50±0.32)分更高;与对照组手术时间相比,实验组(0.70±0.20)h等临床指标更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治疗中,可取得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聂立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14—2016年收治介入栓塞术治疗的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手术治疗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围术期综合护理的实验组.总结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计算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配合围术期综合护理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娜;吴金凤;化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糖尿病(D 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进行研究.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诊治的27例D M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诊治的30例单纯性冠心病患者作为对比组,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护,对比分析两组ST-T变化及心率变异(HRV)时域指标.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整体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缺血性ST-T改变无明显性差异(P>0.05);观察组HRV时域指标(AVGHR、SDNN、RMSSD及PNN50)均与对比组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DM会加重冠心病,更易引起心律失常,在治疗中应加强心电图监测.
作者:谭春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镇静评分、BIS的影响,并探讨其对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时EC50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前瞻性、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及对照组(C组),采用Dixon序贯实验.D组:n=24,右美托咪定(1μg/kg),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静脉泵注10min;C组:n=31,生理盐水20ml,方法同D组.两组均以丙泊酚进行靶控输注(TCI),初始靶浓度Ct,观察15分钟内患者的BIS值能否降至60,调整下一位患者的靶浓度.麻醉全程监测患者BIS、Ramsay评分、心率、血压及呼吸等相关体征的变化.结果:D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右美托咪定输注完毕(T1)及10min后(T2)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3.21±0.415和4.21±0.415,而C组为2.10±0.301、2.16±0.374(P<0.01).D组患者B I S值明显低于C组,T1、T2两个时间点B I S值分别为81.00±6.871和75.63±5.896,而C组为93.39±3.922和93.13±2.754(P<0.01).TCI丙泊酚诱导麻醉期间,BIS降至60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D组为1.42μg/ml(1.14~1.76μg/ml),C组为3.02μg/ml(2.67~3.42μg/ml).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显著改善镇静程度,降低BIS值;右美托咪定能显著降低全麻诱导期间丙泊酚的EC50.
作者:张晓黎;嵇富海;杨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科并行微创手术治疗的43例脑出血患者护理经验.结果:43例脑出血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住院15~26天,平均(20.4±6.3)天,预后为良好恢复31例(72.09%),中度致残5例(11.63%),重度致残4例(9.3%).死亡病例3例(7%).结论:术前术后及时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病情观察及术后早期相应的康复训练,如语言训练、肢体主被动训练等,对于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病人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史兰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泌尿外科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16例)和实验组(1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优质护理干预,干预前、干预一周后、出院前通过健康测量量表SF-36、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焦虑抑郁情况,此外在出院前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SAS&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一周后、出院前,实验组三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护理过程中结合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焦虑抑郁情绪,较常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蒲莉萍;黄晓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通过检测自身抗体谱,探讨抗Sm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肾炎(LN)的临床价值.方法:2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分为疾病活动和疾病稳定组、A组(LN组,121例)和B组(非LN组,127例),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抗体谱,分析抗Sm抗体与狼疮肾炎(LN)及SLE临床表现之间的的关系.结果:抗Sm抗体阳性组中血液系统受损、关节炎、皮疹、血清补体c3下降、狼疮肾炎的发生率均高于抗Sm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A组患者抗dsDNA抗体、抗rib-P抗体、抗Sm抗体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P<0.05);联合检测中A组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S m抗体不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征性抗体之一,同时对SLE的临床表现和狼疮肾炎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长红;魏琴;李坤;冯艳广;魏思璐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介绍计算机模拟静脉全麻在临床麻醉教学中应用的经验和体会.将计算机模拟静脉全麻与多媒体、临床见习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实践工作的能力.并且对医学生临床思维和科研思路的建立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作者:彭丹晖;黄冰;杜学柯;黎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主要研究乳腺癌放疗中体外误差与体内误差的差异性,为终的影像放射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本研究体外误差采用体表标记和激光灯摆位的床值偏差来描述,体内误差则由每周一次验证影像匹配所得靶区的位置偏移来表达.选择乳腺癌患者30例,技术员摆位后,记录体外误差,然后按照一周一次的频次进行锥形CT扫描,通过对CT图像的对比和匹配,对体内误差进行记录,由此找出体外误差与体内误差的差异性.结果:乳腺癌放疗中体外误差和体内误差的系统误差差距接近(P>0.05).随机误差:乳腺癌头-脚(S I)方向,腹-背(A P)和左-右(LR)方向均有显著差异(P<0.05).由体内误差得乳腺癌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边界(SI/AP/LR):5.80mm/4.58mm/4.19mm.结论:乳腺癌放疗中体外误差与体内误差在一致性方面差异性较强,为减小体内误差带来的放疗精度影响,可以在放疗过程中应用影像引导等技术进行患者摆位,以实现精准放疗,从而提高肿瘤的控制的同时又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进一步提高肿瘤放疗疗效.
作者:容贤冰;邓烨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应用内外侧双钢板法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总数为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26~79岁,平均年龄为54岁;按照Schatzker分型,24例为Ⅴ型,26例为Ⅵ型.所有患者的骨折断端均使用双钢板进行固定,术后测量影像学指标,采用功能评价系统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月,平均18.3月.术后即时、6月及1年的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之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关节面塌陷恢复良好.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切开感染、关节僵直、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双钢板法能有效地复位损伤的关节面,维持膝关节轴线稳定,保证良好的固定,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康复.对SchatzkerⅤ、Ⅵ型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双钢板法固定是有效的手术策略.
作者:张一健;皮斌;朱晓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5年8月—2016年9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经腹部超声诊断.观察组采用经阴道超声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48例(96.00%);对照组诊断符合率为40例(80.00%);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阴道超声检查,可以精确的测出子宫肌层被浸润的情况与一些很微小的病灶.为临床医学诊断与建立治疗方案提供了为有效的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隆琼慧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高频彩超在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接受甲状腺微小结节检查的36例患者,所有患者接受高频彩超检查评定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然后经病理检查法评定作为参照依据,判定高频彩超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价值.结果:病理诊断1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当中高频彩超诊断为18例,诊断吻合率94.74%;9例病理诊断甲状腺腺瘤当中高频彩超为8例,诊断吻合率88.89%;6例病理诊断甲状腺腺癌当中高频彩超为5例,诊断吻合率83.33%;2例病理诊断局限性桥本氏病当中高频彩超为2例,诊断吻合率100%;高频彩超诊断微小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是83.33%,特异度计算是96.67%,准确率为94.44%.结论:高频彩超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牙槽窝自然愈合过程中内部血凝块凝聚而逐步形成骨组织,新生骨骨质较为疏松,钙化程度低,外部周围牙槽骨随着束状骨的丢失而吸收,特别是对于外伤、牙周炎本身存在牙槽骨缺损,导致后期种植骨量不足,影响种植成功率.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就是在拔牙术中或术后通过保存骨组织和软组织来减少牙槽骨吸收,促进牙槽窝内新骨形成的方法,目前临床中常采用微创拔牙、即刻种植等结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用于前牙美容区和后牙功能区牙位点保存,结合生物材料的使用,提高位点中骨组织和软组织的修复及再生效果.现将该技术作一综述,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曾培;李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1型糖尿病以慢性及进行性免疫反应引起β细胞破坏致严重胰岛素缺乏为特征.β细胞自身免疫反应可能由易感基因背景下的环境因素引起.免疫反应一旦激活,免疫细胞侵入胰岛并破坏β细胞.β细胞破坏机制有如Fas/Fasl,穿孔蛋白/粒酶,活性氧及活性氮类和前炎症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与β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MAP激酶,转录因子STAT-1和NF-B,造成β细胞功能障碍,内质网破裂,终凋亡.同时β细胞的增值、分化也相对减少.此篇综述讨论了致1型糖尿病β细胞破坏和再生潜在的机制.
作者:张丽娟;张沂洁;孙妍;秦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在女性不孕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不孕症患者,以SonoVue为超声造影剂,经阴道超声造影实时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输卵管内充盈及盆腔弥散情况,并采用经阴道三维超声造影重建技术评估输卵管的通畅性.患者中有20例因宫外孕切除一条输卵管,5例有宫外孕保守治疗史.结果:100例患者180条输卵管经阴道超声三维重建显示,输卵管通畅151条,输卵管通而不畅18条,输卵管阻塞11条.结论: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可以更加直观的、全面的地显示输卵管的空间走向,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输卵管的通畅性,并且安全、易操作,可作为评价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首选检查.
作者:沈翠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出院计划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出院计划护理.结果:干预组出院后3个月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出院计划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居家护理需求,对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魏秀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