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珊;罗艳红;李南;彭小宁;杨博;周钰皓;滕雄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对结直肠癌患者CK20mRNA的表达影响及其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于本科室24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式手术,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并对两组患者手术的基本情况、术后切口的愈合以及CK20mRNA的表达情况进项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8.28±2.17)cm、手术时间(90.25±10.28)min、出血量(122.18±12.03)mL以及肛门排气时间(5.16±4.63)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切口长度(13.86±3.69)cm、手术时间(111.36±10.24)min、出血量(188.58±20.53)mL以及肛门排气时间(8.22±5.24)d;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71.67%、乙级愈合率25.83%、丙级、愈合率2.5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切合甲级愈合愈合率36.67%、乙级愈合率48.33%、丙级愈合率10.00%,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CK20mRNA的表达,观察组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K20mRNA阳性表达率为80.83%,术后阳性表达率为81.67%;对照组患者术前阳性表达率为79.17%,术后阳性表达率为8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一样,并不增加外周静脉血C K20 m R N A的阳性率和术后肿瘤血循环微转移的危险性.
作者:邱晓峰;杨振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肺叶切除手术方式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肺叶切除术组和姑息切除术组,每组26例,分别采用标准的肺叶切除术和姑息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复发、转移情况以及生存率状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姑息切除术组的生存质量各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肺叶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姑息切除术组的局部复发率低于肺叶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标准的肺叶切除术与姑息切除术应用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效果相当,患者的生存率也接近,但姑息切除术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术后复发率,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陈明勇;吴友茹;朱静;李丹;王康;罗继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沙丁胺醇联合布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反复性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反复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沙丁胺醇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含量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症状体征(咳嗽、喘憋、肺部湿啰音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疗效92.0%(46/50)优于对照组的74.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反复性支气管哮喘可有效降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及趋化,舒缓患者支气管平滑肌,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减轻或减少患者哮喘发作、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发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爱霞;徐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以及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胸腰段A3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骨外科进行诊治的100例胸腰段A3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组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优良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手术后的后凸角度均明显降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明显升高,但两组间相比无明显的差异;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以及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于胸腰段A3型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后者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和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邓亚军;姜棚菲;张民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联合改良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产科进行自然分娩的15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联合改良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和对照组(常规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两组,每组75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临床疗效及分娩后产妇与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会阴撕裂Ⅱ发生率及产时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会阴完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联合改良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临床疗效突出,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会阴裂伤程度及疼痛感、提高会阴完整率,而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吴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与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1例(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VEGF和FGF-2水平.结果:病例组血清VEGF和FGF-2分别为(721.41±89.41)ng/L和(330.08±42.10)ng/L,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性别、年龄及有无家族史患者血清VEGF和FGF-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ANSS总分及各分量评分与患者血清VEGF和FGF-2无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VEGF和FGF-2明显升高,但与患者临床特征无明显关系,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无关.
作者:王磊;白华;裴双义;王凤杰;安颖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血清细胞因子与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DN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组将其分为研究组75例(应用厄贝沙坦治疗)与对照组75例(应用阿托伐他汀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时血清细胞因子与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80.00%.研究组治疗6个月时BUN、Scr、TG与HbA1C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6个月时TGF-β1、TNF-α、Hcy、Cys C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于早期DN患者中效果满意,且进一步纠正了失衡的血清细胞因子与生化指标,保护肾脏,延缓疾病进展,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易汛;谢君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双盲法将2016年1月~2017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110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分为两组,均55例.对照组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2~3个月行骨缺损修补术治疗,实验组实施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预后及并发症,并观察手术前后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四肢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手术优良率比对照组高(94.55%VS 81.82%),预后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9.09%VS 2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d两组ADL及Fugl-Meyer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实验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15d、30d 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四肢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预后.
作者:胡俊亭;陈隆益;唐健;吴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丁苯酞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作用以及MoCA评分和ADAS-Cog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 Cognitive part,ADAS-Cog),对34例病人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治疗前及治疗后18天、36天、72天MoCA评分和ADAS-Cog评分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治疗后72天MoCA评分和ADAS-Cog评分与治疗前、治疗后18天、36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CA评分和ADAS-Cog评分经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具有显著负相关.结论:丁苯酞对阿尔茨海默病人的认知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MoCA评分和ADAS-Cog评分具有显著负相关性.
作者:陈庆华;张凤强;李立新;凌丽;薛文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阿托品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施行的小儿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各46例,观察组于术前30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02mg/kg,对照组于术前30min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注射,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期间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全凭静脉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1天(T2)、术后3天(T3)的VAS评分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T1-T3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段的VAS评分,观察组患者T1-T3的MAP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段的MAP值,观察组患者T1-T3的HR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段的HR值,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品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显著,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对患者的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玲;单家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酯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间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3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8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1次/日,同时积极纠正血糖、血压,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节甘酯(将100mg神经节苷酯混入0.9%氯化钠250mL中,1次/日,连续静脉滴注10d).观察NIHSS评分、ADL评分、CBF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组间NIHSS评分、ADL评分、CBF均未见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周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5.81±1.36)明显低于对照组(7.36±1.9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治疗1个月后组间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个月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后3个月ADL评分趋于稳定,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84.02±5.36)、(90.15±8.15)、(91.45±5.32)]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6.02±6.02)、(81.45±11.35)、(81.65±9.4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治疗后观察组CBF(单位:mL/100g·min)明显高于对照组[(33.02±6.12)vs(27.65±5.91)],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6.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神经节苷酯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脑血流量,缓解脑缺血,提高近期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作者:王姗姗;冒文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与氟米龙滴眼液联合治疗儿童中度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中度干眼症患儿共1000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比较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BUT(6.4±2.4)s、SIt(10.4±4.9)mm、FL(3.1±0.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BUT(13.7±3.3)s、SIt(15.3±5.4)mm、FL(1.8±1.0),各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对照组略低,但是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中度干眼症患儿采用玻璃酸钠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能达到更加理想的疗效,并且药物不良反应少,药物使用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李倩;毋立新;陈越;张孝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青柿蒂提取液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对胰腺PDX-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购买健康雄性SD大鼠,留10只做正常组,其余使用STZ造模,成模后继续高脂高糖饮食诱导三周,待模型稳定后将大鼠分为三个组:疾病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溶液灌胃,青柿蒂提取液组给予青柿蒂提取液灌胃治疗,连续灌胃四周后,取鼠股静脉血,使用TC、TG、HDL-C及LDL-C试剂盒检测不同处理组的血脂水平;处死大鼠取胰腺提取总RNA,并设计PDX-1引物,检测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成模3w后检测正常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血脂水平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脂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给药4w后检测正常组大鼠与不同处理组大鼠血脂水平比较,T2DM组大鼠血脂水平相近,且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柿蒂提取物组血脂水平较接近吡格列酮组;给药4w后检测正常组大鼠与不同处理组大鼠PDX-1mRNA表达水平比较,疾病组大鼠胰腺PDX-1mRNA表达量均下调,T2DM组下调明显,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吡格列酮组治疗后与T2DM组无显著差异;青柿蒂提取物组PDX-1mRNA表达水平在用药后有所上调,接近正常组,较T2DM组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柿蒂提取物能够较好的调节2型糖尿病大鼠血脂代谢,并能够影响胰腺PDX-1mRNA的表达水平,刺激胰岛β细胞产生胰岛素,本研究简要阐释了青柿蒂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为临床寻找新的安全的治疗药物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张亚莉;王晓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加用舒利迭对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FEV、PEF水平及T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哮喘合并COPD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抗胆碱药物、抗生素、镇咳剂以及茶碱类药物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利迭吸入治疗.所有患者均予以连续12周的治疗,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别对比治疗前后患者FEV、PEF水平变化情况,T淋巴细胞分化情况,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急性加重发作次数与发作间隔时间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EF水平为(251.2±75.6)L/S,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7.8±45.6)L/S.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1水平为(124.8±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2±8.6),而IFN水平为(125.2±8.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9.8±12.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CO2水平为(54.3±10.3)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7±13.7)mmHg,而PaO2水平为(88.2±28.4)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23.0)mmHg.治疗后观察组急性加重发作次数为(3.4±0.9)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7±2.3)次,而发作间隔时间为(71.5±6.7)d,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5±6.0).结论:加用舒利迭治疗哮喘合并COPD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同时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的分化情况,有利于缓解急性加重病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文旭;张凤革;张晓静;杨晓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低体重呼吸暂停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2例早产低体重呼吸暂停患儿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46例,联合组采用小剂量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氨茶碱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连续治疗3天,监测观察7天如无呼吸暂停发生则停药.结果:治疗3天后,联合组患儿的PaO2、S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3天后,联合组患儿的显效52.17%、有效43.48%、无效4.35%,对照组显效32.61%、有效54.35%、无效13.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治疗3天内呼吸暂停的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联合组辅助呼吸支持应用率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PDA、BDP及RO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低体重呼吸暂停患儿的效果优于单用氨茶碱的效果.
作者:陈瑶;宋艳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后路矫形内固定中采用脊髓内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探究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20例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C级8例,D级1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脊髓内移术联合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1周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波幅以及潜伏期;磁共振(MRI)测量术前后凸侧脊髓外缘至椎管距离;X线检查治疗前、术后即刻、终末回访冠状面主弯Cobb角和矢状面后凸Cobb角;并比较术前以及终末回访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平均用时(4.89±1.23)h,平均出血量(1121.34±231.45)mL;手术前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波幅显著升高,潜伏期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凸侧脊髓外缘至椎管距离显著低于术前,术后凸侧脊髓外缘至椎管距离显著低于术前,术后即刻、终末回访冠状面主弯Cobb角和矢状面后凸Cobb角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终末回访冠状面主弯Cobb角矫正率分别为49.71%、50.47%;术后即刻、终末回访后凸Cobb角矫正率分别为41.87%、45.41%;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后路矫形内固定中采用脊髓内移术疗效确切,无并发症发生,能显著改善神经电生理指标及神经功能.
作者:马远;杨庆秋;王俊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小窝蛋白Caveolin-1是细胞膜上重要的信号转导枢纽,参与细胞增生、迁移的调节.本研究探讨血清饥饿对HUVEC细胞Caveolin-1的影响,并观察血清饥饿下细胞迁移的变化.方法:无血清培养基或完全培养基(含10%血清)分别处理HUVEC 24小时,提取蛋白样本,Western Blot检测Caveolin-1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划痕实验观察血清饥饿24和48小时细胞迁移的变化.结果:血清饥饿24小时,HUVEC Caveolin-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血清饥饿24、48小时可以使细胞迁移率显著降低.结论:血清饥饿能上调Caveolin-1的表达并抑制HUVEC细胞的迁移.
作者:陈阳晔;何炜;李懿;瞿利花;宋祁;张冉;申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患者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2017年8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48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实验组给予调强放疗,两组都放疗观察3个月,记录血清MMP-9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2%和35.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实验组的3度以上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为40.0%,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MMP-9水平都显著低于治疗前,实验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随访至今,实验组的总生存时间与无瘤生存时间都显著长于对照组.结论: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能降低血清MMP-9的表达,减少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余昌;王会霞;刘亚军;王艳荣;岳成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多发性腔隙脑梗塞并发痴呆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多发性腔隙梗塞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简易智力状态评分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表(Blessed)评定痴呆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非痴呆患者80例多为对照组,对一般临床资料与脑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年龄、中风次数和高血压病史在两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体重、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和高脂血症史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的影像学表现:观察组大脑半球双侧梗阻灶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皮质下基底节及脑室旁、丘脑部位梗阻灶显著的高于对照组;脑白质疏松和脑萎缩观察组显著的多于对照组;脑梗死体积上观察组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结论:多发性脑腔隙梗塞并发痴呆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果能够早期的进行和消除危险因素存在的可能性,可以明显的减低该病痴呆症状的发生.
作者:赵婷奕;吴辰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脑干出血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出血量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在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来我院治疗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出血量的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患者出血量<2mL、B组患者出血量2~5mL、C组患者的出血量>5mL,患者数量分别为29例、28例、25例.三组患者均采取保守疗法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后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既往病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出血量、收缩压、瞳孔改变、治疗方式、血糖及白细胞计数,并记录患者的生存状况.结果:在性别、糖尿病、饮酒史、GCS评分、治疗方式及年龄指标上,三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高血压病史上,三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嗜睡、呕吐、瞳孔改变、白细胞计数指标上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收缩压和血糖浓度指标上,三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之后,82名患者存活40例,死亡42例,其中存活的42例患者中治愈6例,致残36例;将患者的预后作为应变量,血糖、高血压、出血量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自发性脑干患者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分别是是高血压,出血量、和血糖浓度;其中出血量是影响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邓鹏程;郭西良;丁俊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