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静脉营养干预对低体重儿营养状态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比较

杨秀霞;刘树艳;马霞

关键词:低体重儿, 早期干预, 全静脉营养, 营养状态, 生化指标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静脉营养干预方法对低体重儿营养状态、生化指标等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96例低体重儿按照随机,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48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静脉营养干预法,观察组患儿采用早期全静脉营养支持干预法,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7d的营养状态、生化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7d的体重、上臂围、身高、血清前白蛋白、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R)、锌、钙、铜、镁及铁等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而肌酐、胆红素、尿素氮及红细胞免疫抑制率(RFI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早期全静脉营养支持法对低体重儿进行干预,有利于调整患儿的营养状态、改善免疫功能及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补肾益精方联合环孢素A、雄激素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益精方联合环孢素A、雄激素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将7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补肾益精方内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象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联合组血象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联合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显著低于对照组(27.78%)。结论:中药补肾益精方联合环孢素A、雄激素能显著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象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促进造血功能恢复。

    作者:陈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清CYS-C、Hcy、MMP-9水平与中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中老年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126例,其中合并脑梗死的患者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96例,选择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对照者36例。测定所有受试者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Cys-C、Hcy、MMP-9的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单纯2型糖尿病的受试者的FBG、TG、TC、LDL、HDL、HbA1C、血清Cys-C、Hcy、MMP-9及CIMT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差异,且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各指标与单纯2型糖尿病差异亦有显著差异。血清Cys-C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血清Cys-C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联合血清CYS-C、Hcy、MMP-9水平的测定对预测中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可能更优。

    作者:刘超;郑桃林;戴忠友;杜万红;贾巧;张勇;刘小阳;刘礼军;万华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扣眼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扣眼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分别采用扣眼法(试验组60例)及传统区域法(对照组60例)穿刺内瘘,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结果:与区域穿刺组患者相比,扣眼穿刺组患者KDQOL-SF1.3分及其各条目得分和依从性均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扣眼穿刺可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血液透析依从性。

    作者:王琼;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磁共振平扫及DWI序列对成人低血糖脑病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DWI对低血糖脑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30例低血糖脑病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接受颅脑MRI平扫及DWI成像。分析低血糖脑病患者脑部病变特征,比较胼胝体压部及基底节区ADC值的差异。结果:病变部位以双侧额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病变所占比例高,呈T1W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T2 FLAIR高信号,DWI等或高信号。治疗前,低血糖脑病患者胼胝体压部及基底节区ADC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低血糖脑病患者胼胝体压部及基底节区ADC值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血糖脑病患者颅脑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变以双侧额顶枕叶多发,具有明显的信号改变。病变部位ADC值的测量有助于患者病情的量化评估。

    作者:谭庆晶;季兴;张德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在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治疗中应用优劣势分析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优劣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设为内镜组。同期将我院收治的62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设为经肝组。比较两组患者置入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内镜组患者胆道支架置入成功率为82.4%低于经肝组95.2%;内镜组患者术后胆道感染、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22.1%、8.8%高于经肝组4.8%、0%,胆道出血发生率为1.5%低于经肝组19.4%,而内镜组肝脓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内镜组患者ALT、TBil显著下降。结论: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效果显著,其置入成功率高,胆道出血少,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但其胆道感染及胰腺炎的发生率较高,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感染及胰腺炎发生较少。

    作者:黄磊;施兆发;王路兵;黄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静脉营养干预对低体重儿营养状态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比较

    目的:探究不同静脉营养干预方法对低体重儿营养状态、生化指标等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96例低体重儿按照随机,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48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静脉营养干预法,观察组患儿采用早期全静脉营养支持干预法,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7d的营养状态、生化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7d的体重、上臂围、身高、血清前白蛋白、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R)、锌、钙、铜、镁及铁等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而肌酐、胆红素、尿素氮及红细胞免疫抑制率(RFI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早期全静脉营养支持法对低体重儿进行干预,有利于调整患儿的营养状态、改善免疫功能及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秀霞;刘树艳;马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滴定方案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的Meta分析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滴定方案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方法:2016年1月以前发表的有关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滴定方案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的国内外文献,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标准进行质量评估后,使用Q检验和I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并进行数据合并,再以RevMan 5.1和Stata 12.0软件对符合质量要求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1)根据检索词初检出5篇文献,然后进行筛选,终共纳入符合标准的4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均为以中文发表的文献,共中、重度癌痛442例,其中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滴定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227例,羟考酮缓释片或者吗啡片治疗治疗215例。(2)对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恶心呕吐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间有显著差异,尿潴留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对于中、重度癌痛患者,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具有疗效好、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光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时机与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关系。方法:对本院2010年7月~2015年6月手术治疗的251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起病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3d内手术)63例、中期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4~10d进行手术)89例、晚期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10d手术)99例,并根据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早期组患者预后良好48例(76.19%)、中期组预后良好52例(58.43%)、晚期组预后良好40例(40.40%),早期组的预后良好率显著的高于中期组和晚期组患者,中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显著的优于晚期组患者。对于Hunt-HessⅠ级、Ⅱ级、Ⅲ级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早期组的预后良好率显著的高于中期组和晚期组患者,中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与晚期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Hunt-Hess IV级、V级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早期组、中期组的预后良好率显著的高于晚期组患者,早期组和中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组发生脑积水率1.59%、中期组发生脑积水率3.37%均显著的低于晚期组患者的12.12%。结论: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是否增加患者并发动脉瘤再出血的风险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作者:杨生军;郭杰;赵开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舒利迭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中度持续性哮喘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舒利迭(美沙特罗±丙酸氟替卡松)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中度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82例中度持续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各41例,A组患儿给予舒利迭吸入治疗方案,B组患儿给予辅舒酮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口服方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4周和12周哮喘控制水平、儿童哮喘测试(C-ACT)评分、肺功能、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等的差异,观察两组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儿鼻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A组和B组患儿哮喘控制总有效率(87.8%vs.73.2%)、C-ACT评分(23.13±2.75vs.21.47±2.24)、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0.35±0.12vs0.22±0.11)×109及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两组哮喘控制总有效率(100.0%vs.97.7%)、C-ACT评分(25.26±2.23vs.24.67±2.01)及各项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EOS计数显著高于B组(0.26±0.13vs.0.15±0.09)×109差异显著;治疗4周后,B组过敏性鼻炎患儿鼻部症状开始改善,12周后症状明显改善,A组过敏性鼻炎患儿鼻部症状无明显变化。结论:舒利迭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方案治疗儿童中度持续性哮喘3个月后疗效相当;前者能更快的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后者对于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儿可更好缓解鼻部症状,进一步降低EOS水平。

    作者:饶敏;李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对鼻咽癌进展和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免疫微环境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进展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3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石蜡标本557例。所有患者均为初次诊断且未进行任何治疗,随访时间均超过5年。采用免疫组化双染色法检测Treg细胞分子标志物CD4和Foxp3、Th17细胞分子标志物CD4和IL-17,观察并计数,CD4+Foxp3+Treg细胞、CD4+IL-17+Th17细胞在癌巢和间质不同部位的表达数目,统计分析其阳性细胞数目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CD4+Foxp3+Treg调节性T细胞主要在肿瘤间质浸润(中位数:2.0/HPF),然而,在557例鼻咽癌组织石蜡切片染色中均未观察到CD4+IL-17+双阳性信号。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间质中的CD4+Foxp3+Treg调节性T细胞与鼻咽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显著正相关,而与总体生存时间虽然存在正相关趋势,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肿瘤间质中CD4+Foxp3+Treg调节T细胞高数量组发生治疗后转移复发的风险低于数量较少的患者,能一定程度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CD4+Foxp3+Treg调节T细胞在NPC间质中的数量与肿瘤转移复发呈负相关。结论:肿瘤间质中CD4+Foxp3+Treg细胞浸润数量增多与鼻咽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降低局部复发,但不能降低死亡风险;在鼻咽癌肿瘤组织中未观察到CD4+IL-17+双阳性信号。

    作者:蔡曼波;曾益新;邵建永;左建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IPC在妇科盆腔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IPC)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科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80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护理及药物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加用间歇充气压力泵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指标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不同干预方法下两组间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组内在时间变化趋势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干预方法下两组间PT、APTT、Fib差异不明显,两组间PT、APTT、Fib在组内时间变化趋势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常规组患者。结论:IPC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杨丹丹;周夏伶;滕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AC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6例,对照组48例。治疗方法:对照组:传统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6.5%和9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和70.8%;两组患者经上述治疗后,MES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上下肢FMA评分均显著增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均显著增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用于ACI患者的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使患者获得更好、更快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王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CEA、CA125及CA153在乳腺癌中的检测价值

    目的:探析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1例乳腺良性患者作为本实验的乳腺良性组、接受健康体检的63名健康女性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糖类抗原(CA)153、CA125以及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水平。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血清CA125、CA153、CEA检测结果。比较单项检测与多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乳腺癌组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和CEA水平均明显比乳腺良性组、对照组高;乳腺良性组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及CEA水平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与单项肿瘤标志物相比,多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69.1%)和准确度(85.7%)高。结论:血清CA125、CA153及CEA的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升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以及诊断性能,在鉴别诊断乳腺癌及其良性病变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泽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氧驱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氧驱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从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156名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选取其中的162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OPD急性加重期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氧驱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血气分析及症状缓解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占比85.29%(29/34),有效率为94.12(32/3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6%(21/34),70.59%(24/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PH、心率、PaO2、PaCO2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的PH、PaO2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更接近正常水平;两组治疗后心率、PaCO2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更接近正常水平;喘憋缓解、气促缓解、哮鸣音消失、湿啰音消失及咳嗽消失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驱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能增强疗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慧丽;焦凤梅;田昭涛;李伟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麝香乌龙丸联合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麝香乌龙丸联合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观察。方法:将8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麝香乌龙丸联合云克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云克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两组治疗后肿胀指数、压痛指数、晨僵时间、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DAS28)评分、休息痛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改善临床症状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生化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结论:麝香乌龙丸联合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李秀芝;毕东敏;魏建芬;张万壮;李俊芹;刘渝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镍铬、金合金烤瓷牙修复后不同时期龈沟液IL-8含量水平探讨

    目的:探讨金合金、镍铬烤瓷牙修复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的80例前牙缺损患者,根据修复内冠材料不同将其分为金合金组、镍铬合金组,观察不同时期天冬氨酸转氨酶(AST)、IL-8水平、龈沟液量(GCF)、碱性磷酸(ALP)。结果:修复后1周,两种合金烤瓷在龈沟液量、IL-8总量上与修复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修复后3、6个月时,金合金组上述指标明显下降,至6个月时逐渐恢复至修复前水平,而镍铬合金组上述指标在修复6个月时与修复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金合金组在修复3、6个月时,上述指标明显低于镍铬合金组;在IL-8含量上,两种合金烤瓷仅在修复3个月时有统计学差异,修复6个月时,两种金属烤瓷均恢复至修复前水平;镍铬合金组修复6个月时AST、ALP与修复前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而金合金组在修复6个月时,AST水平也比修复前显著提高,在ALP上,修复6个月时,金合金组与健康牙差异不大。结论:金合金对牙龈的刺激较小,是烤瓷压内冠的理想材料。

    作者:孙国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父母陪伴舒适麻醉技术对患儿围术期焦虑的影响

    目的:探讨父母陪伴舒适麻醉技术对患儿围术期焦虑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摘除或腺样体刮除术的患儿142例,年龄2~12岁,ASA分级Ⅰ~Ⅱ级,发育正常,无精神系统及认知功能障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在术前对家长进行父母陪伴舒适麻醉技术指导,手术当天由家长陪伴进行麻醉诱导,术毕家长陪伴患儿苏醒。对照组术前常规访视,手术当天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师陪伴麻醉诱导及苏醒。结果:年龄大、有手术经历、家长不焦虑、心理控制源类型为内控型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年龄大、有手术经历、家长不焦虑且心理控制源为内控型的患儿实施父母陪伴舒适麻醉可以有效减低其焦虑程度。

    作者:曹兴华;刘松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5,7-二甲氧基黄酮下调FoxMl基因表达对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5,7二甲氧基黄酮(5,7-DMF)对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DMF处理人胰腺癌Panc-1细胞,利用划痕法检测5,7-DMF干预后Panc-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5,7-DMF干预后FoxM1蛋白表达情况;FoxM1siRNA转染人胰腺癌Panc-1细胞后,用Western blot进而检测 EMT相关上皮标志分子E-cadherin、间质标志分子N-cadherin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5,7-DMF以浓度依赖方式显著抑制Panc-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5,7-DMF干预胰腺癌细胞后显著下调FoxM1表达水平;FoxM1 siRNA转染胰腺癌细胞,EMT相关分子E-cadherin表达升高,而N-cadherin表达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5,7二甲氧基黄酮可逆转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可能通过下调FoxM1水平是其重要机制之一,但其内在的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曾德余;殷先利;李蓉蓉;杨剑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改进硝基四氮唑蓝比色法用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筛选

    目的:建立简单方便的测定黄嘌呤氧化酶的方法。方法: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终止剂,改进硝基四氮唑蓝法测定了黄嘌呤氧化酶的方法。SDS浓度为10%。酶反应时间为25min。结果:与原方法相比,改进的方法具有不产生蓝色沉淀、不必离心就可直接测定,准确度、精密度好的优点。适合于测定在紫外区有吸收的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结论:以SDS为终止剂的硝基四氮唑蓝法简单易行,适合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筛选。

    作者:高晓慧;唐晶晶;刘浩然;刘英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Hcy、hS-CRP和BNP水平变化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Hcy、hS-CRP和BNP的变化水平以及关系。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18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病情将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另外选取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三组患者血浆中Hcy、hS-CRP和BNP的变化水平以及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影响情况。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中的Hcy、hS-CRP和BNP三种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随着Hcy水平增加而升高,与hS-CRP以及BN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浆中的Hcy、hS-CRP和BNP三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反映出患者冠心病不同疾病表征,根据血液中三种物质的水平高低可以对患者疾病进行判定,同时还可根据血浆中Hcy、hS-CRP和BNP三种水平来评估患者的预后能力。

    作者:陈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