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护人员职业性暴露与HBV感染

方益荣;郝加虎;叶冬青

关键词: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关注血源性疾病在病人中的传播,而对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危险的关注却很少.
世界感染杂志相关文献
  • 欢迎订阅2004年《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杂志

    作者: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IL-10、IL-2、SIL-2R水平及其相关性

    目的:进一步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免疫酶标法)对57例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的IL-2、SIL-2R、IL-10进行了测定.结果:在慢性轻度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急性肝炎组和慢性重型组血清IL-10水平变化不大,IL-2与SIL-2R在各类型小儿肝炎中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IL-2在急性肝炎中升高为显著,SIL-2R在慢性重型肝炎组中升高为显著.IL-2和SIL-2R与IL-10的水平负相关.结论:检测血清IL-2、SIL-2R、IL-10在判断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损害程度上有一定的价值,对重型肝炎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万巍;杨俊文;张美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耐药研究进展

    以往对慢性胃病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的平衡,因而治疗和预防其复发也就侧重于降低胃内攻击因子(如胃酸)和增加胃粘膜保护因素.

    作者:万荣;吴云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HBV感染者血清IL-12、IFN-γ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测定HBV感染者血清IL-12、IFN-γ水平变化,探讨它们与感染者不同临床类型及病变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120例HBV感染者的血清IL-12、IFN-γ水平.结果:HBV感染者血清IL-12、IFN-γ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在HBV感染者中,急性乙肝患者IL-12、IFN-γ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患者和HBsAg携带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HBV感染者ALT的异常增高,IL;-12、IFN-y亦呈现增高趋势,并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IL-12、IFN-γ可能参与机体对HBV感染的免疫应答和肝脏的炎性损伤过程,并对肝病慢性化发展可能有重要影响作用.

    作者:温韬;黄德庄;贺立香;谢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抗-HBc阳性供者活体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预防策略

    作者:吴秀华;潘伯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胃肝样腺癌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50a.因进食性吞咽困难2mo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7℃,无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肋下未扪及,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正常.

    作者:余上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肿瘤防治杂志》2004年征订启事

    作者:肿瘤防治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应重新审视SARS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SARS风暴过后,回顾疫情的流行病学,我们会发现一些重要的特点,其中医院内感染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本文就相关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作者:翁心华;卢洪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阿齐霉素治疗淋菌性尿道炎275例

    目的:探讨阿齐霉素(AzithromycinAZM)对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75例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应用AZM治疗,分成AZM单剂量组和5d疗程组;随访246例,并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单剂量组和5d疗程组有效率分别为96.9%和97.4%,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也能治疗合并有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感染.结论:AZM对淋菌性尿道炎具有高效、服用方便的优点,可作为该病的首选药物.

    作者:金辛良;谭剑敏;高赟;张涛亮;许嘉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支原体感染在COPD急性发作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中的意义.方法:62例COPD患者为观察组,男38例,女24例,年龄43~75a.慢性支气管炎33例为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28~64a.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COPD组同时行痰细菌培养.结果:COPD组MP-IgM阳性率31%(19/62),对照组为15%(5/33),两组差异显著(P<0.05).COPD组中肺心病MP感染高于慢支肺气肿患者(P<0.05),细菌培养阳性率19%.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COPD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原体,常与细菌感染混合存在.

    作者:金远林;王哓芹;李继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乳腺手术伤口龟分枝杆菌感染6例

    我院于1998年4、5月间,由于手术室浸泡消毒刀、剪的戊二醛溶液配制错误的原因,规定浓度为2%,实际浓度仅为0.137%,由此引发了大宗手术伤口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感染病例,其中乳腺手术伤口感染6例,报告如下.

    作者:谭建忠;吴文华;丘禹洪;王恩礼;林启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r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具有医院、家庭聚集现象,并可在飞机、汽车和火车等交通工具内形成传染和远距离传播,还存在超强传播的个案等.

    作者:任淑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急性肺部损伤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1].2002年11月出现首发病例以来,很快波及到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疫情发生早,传播范围广,有一定的病死率,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作者:张芳;王兴泰;黎红斌;卢昌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世界感染杂志》、《世界肿瘤杂志》稿约

    作者:编辑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微创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31例

    目的:总结微创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年龄70a以上并伴有心、肺、脑等重要器官病变的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31例,采用经尿道电汽化术(TVP)加经尿道电切术(TURP)治疗.结果:手术时间20.~60(平均30)min.术中出血为30~130(平均70)ml,均未输血.31例患者术后随访8~26(平均16.2)mo,排尿梗阻症状均明显改善,排尿通畅.结论:微创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达到解除尿路梗阻、提高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志华;徐若文;李云;吴冬梅;仲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欢迎订阅2004年《疾病控制杂志》

    作者:疾病控制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氧化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

    目的:探索氧化苦参素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过程中加入氧化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症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和血清胆红素(SB)的变化.结果:氧化苦参素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ALT、HA和SB.结论:氧化苦参素有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细胞坏死、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李涛;骆成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艾滋病的免疫病理和分子生物学

    HIV感染的病理机制是复杂且高度可变的,主要取决于大量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影响.虽然短者3~6mo,但从感染发展到艾滋病平均需要10a.

    作者:骆成榆;黄琴;陈良;蒋音;蒋伟伦;徐伟民;巫善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004年度《世界感染杂志》、《世界肿瘤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世界感染杂志》、《世界肿瘤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的研究

    目的:了解SARS患者淋巴细胞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SA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患者淋巴细胞普遍下降,100%患者有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改变,30%患者B淋巴细胞下降,50%患者NK细胞下降.多数患者随病情好转,淋巴细胞计数逐渐恢复回升,少数重型病例呈进行性下降,预后不良.结论:SARS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细胞免疫抑制,且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长期抑制不能恢复者预后不良.

    作者:孙凤霞;王晓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世界感染杂志

世界感染杂志

主管:

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