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欢迎订阅2004年《疾病控制杂志》

疾病控制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摘要:
世界感染杂志相关文献
  • 支原体感染在COPD急性发作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中的意义.方法:62例COPD患者为观察组,男38例,女24例,年龄43~75a.慢性支气管炎33例为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28~64a.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COPD组同时行痰细菌培养.结果:COPD组MP-IgM阳性率31%(19/62),对照组为15%(5/33),两组差异显著(P<0.05).COPD组中肺心病MP感染高于慢支肺气肿患者(P<0.05),细菌培养阳性率19%.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COPD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原体,常与细菌感染混合存在.

    作者:金远林;王哓芹;李继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1],应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早期氧疗、改善呼吸功能、抗病毒治疗、激素的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并发症的处理、恢复期血清疗法及心理治疗等.

    作者:卢洪洲;翁心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

    我们应用苦参素治疗各型慢性乙型肝炎30例,取得良好疗效,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刘明达;金若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IL-10、IL-2、SIL-2R水平及其相关性

    目的:进一步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免疫酶标法)对57例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的IL-2、SIL-2R、IL-10进行了测定.结果:在慢性轻度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急性肝炎组和慢性重型组血清IL-10水平变化不大,IL-2与SIL-2R在各类型小儿肝炎中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IL-2在急性肝炎中升高为显著,SIL-2R在慢性重型肝炎组中升高为显著.IL-2和SIL-2R与IL-10的水平负相关.结论:检测血清IL-2、SIL-2R、IL-10在判断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损害程度上有一定的价值,对重型肝炎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万巍;杨俊文;张美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戊型肝炎重叠乙型肝炎34例临床分析

    我们对34例戊型肝炎重叠乙型肝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高建庆;潘钰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结膜炎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274例患者进行了分析,其中急性卡他性结膜炎1568例,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706例.采用SPSS-10.0软件分析疾病的时间序列、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特点.结果:在时间序列上,8~9月份为高发峰值期,10月份为谷值期.中老年组高于青少年组,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应注重流行病学和诊断治疗的研究.

    作者:王富彬;曹婷怡;陆蕙芳;徐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接诊流程和工作要求是遏制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关键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由于传播途径不是非常明确,医院在接诊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做好预防控制、消毒隔离和自身防护,以免SARS在医院内的传播.

    作者:陈翠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004年度《世界感染杂志》、《世界肿瘤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世界感染杂志》、《世界肿瘤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理学研究

    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是一种严重的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暂名为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ne,SARS).

    作者:卢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欢迎订阅2004年《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杂志

    作者: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前者是在消化系统某些疾病的基础上发生,而后者又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但它是一种疾病状态,主要表现为慢性、间歇性出现的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反酸、厌食和恶心、呕吐等症状;经胃镜检查排除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粘膜糜烂、肿瘤、食道炎;经化验、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及内分泌、代谢性等疾病.

    作者:董美玲;周琴;王晓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首届国际腔内血管学大会征文

    作者:首届国际腔内血管学大会组委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肝硬化的病理改变是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再生,使门静脉(PV)血流受阻,压力增高.

    作者:朱宏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阿齐霉素治疗淋菌性尿道炎275例

    目的:探讨阿齐霉素(AzithromycinAZM)对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75例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应用AZM治疗,分成AZM单剂量组和5d疗程组;随访246例,并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单剂量组和5d疗程组有效率分别为96.9%和97.4%,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也能治疗合并有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感染.结论:AZM对淋菌性尿道炎具有高效、服用方便的优点,可作为该病的首选药物.

    作者:金辛良;谭剑敏;高赟;张涛亮;许嘉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微创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31例

    目的:总结微创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年龄70a以上并伴有心、肺、脑等重要器官病变的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31例,采用经尿道电汽化术(TVP)加经尿道电切术(TURP)治疗.结果:手术时间20.~60(平均30)min.术中出血为30~130(平均70)ml,均未输血.31例患者术后随访8~26(平均16.2)mo,排尿梗阻症状均明显改善,排尿通畅.结论:微创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达到解除尿路梗阻、提高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志华;徐若文;李云;吴冬梅;仲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临床442株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为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们对本院各科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致病菌采用细菌生化编码微量鉴定管进行鉴定,按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推荐的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两年共分离病原菌442株,革兰氏阳性菌149株(甲氧西林耐药株MRS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24.1%和52.3%)、革兰氏阴性杆菌293株(主要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聚团肠杆菌、液化沙雷氏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多见).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和肠球菌.舒普深、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舒普深、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对非肠杆菌科细菌敏感性强.结论:临床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不容忽视,加强临床病原菌耐药性监测,依照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减少预防性用药,缩短抗生素使用周期,是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的有力措施.

    作者:肖蔚;吴国玲;张永红;刘书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的研究

    目的:了解SARS患者淋巴细胞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SA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患者淋巴细胞普遍下降,100%患者有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改变,30%患者B淋巴细胞下降,50%患者NK细胞下降.多数患者随病情好转,淋巴细胞计数逐渐恢复回升,少数重型病例呈进行性下降,预后不良.结论:SARS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细胞免疫抑制,且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长期抑制不能恢复者预后不良.

    作者:孙凤霞;王晓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r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具有医院、家庭聚集现象,并可在飞机、汽车和火车等交通工具内形成传染和远距离传播,还存在超强传播的个案等.

    作者:任淑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氧化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

    目的:探索氧化苦参素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过程中加入氧化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症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和血清胆红素(SB)的变化.结果:氧化苦参素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ALT、HA和SB.结论:氧化苦参素有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细胞坏死、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李涛;骆成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严重肝病64例γ-GT、FIB、CHE的临床分析

    近年来我院开展了胆碱酯酶(CHE)、纤维蛋白原(FIB)、结合γ-GT检测,发现它们对严重肝病预后的评估有一定价值,故加以总结.

    作者:聂苑霞;胡岳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世界感染杂志

世界感染杂志

主管:

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