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锋;吴雪松;黄明;雒海波;唐浩然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9例17~60岁中青年与51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老年组以心血管病变、胃肠受累、骨关节炎、肺间质病变多见,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33.1±21.2) mg/L vs (61.0±20.3)mg/L],而类风湿因子(RF)(75.3%vs 37.3%)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阳性率(59.4%vs 35.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组的关节病变与合并疾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中青组,且老年组RA并发症类型、发病机制与中青年显著不同。
作者:杨梅花;王向红;冯忠军;米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血液科住院患者中病原微生物检出率进行分析,了解病原菌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2014年从血液科住院患者中临床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303例患者中临床分离出病原菌220株。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47.27%),其次是革兰阳性菌(38.18%)和真菌(14.55%)。在不同的标本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的检出率不一,血培养及痰培养的阳性率较高。结论血液病患者合并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应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古力巴旦木·艾则孜;曹海洲;陈刚;袁海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湖北省艾滋病病毒( HIV )感染者/艾滋病( AIDS )病人( HIV 感染者/AIDS 病人)的死亡情况。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系统下载湖北省病例报告历史卡片,选择录入日期在2004-2013年且现住址为湖北省的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3年,报告现住址为湖北省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2592例,男女比例为1.93∶1,平均年龄(44.4±13.9)岁,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传播,占53.67%。其中68.75%(1782/2592)在确认1年内死亡。死亡前进行了CD4+T淋巴细胞检测占55.36%(1435/2592),死亡前进行过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占19.52%(506/2592),平均服药时间为1.63年,平均生存时间2.41年。CD4+T淋巴细胞水平在50个/μl、50~200个/μl、200~350个/μl和350个/μl各组间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AIDS、非AIDS其他疾病、吸毒过量、其他原因而死亡分别占48.4%、21.9%、1.0%、5.1%,还有23.6%的死亡原因不详。结论2004-2013年湖北省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病例逐年增加。AIDS相关疾病是导致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需要早期发现病例,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死亡原因的报告质量。
作者:张薇;彭国平;汤恒;张艺;李玲;申幸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沈阳市胸科医院收治的结核病疑似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诊断情况将患者分为肺结核组、肺外结核组、非结核病组,记录各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前T-SOPT.TB和TST试验检测结果,比较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抗原A和抗原B特异性斑点数的变化。结果肺结核组T-SOPT.TB试验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6.96%、95.65%、0.007、28.396,TST试验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分别为69.57%、65.22%、0.371、5.438;肺外结核组T-SOPT.TB试验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3.78%、91.89%、0.009、24.482, TST试验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分别为67.57%、64.86%、0.194、3.128;非结核病T-SOPT.TB试验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分别为7.50%、15.00%、0.011、26.714,TST试验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分别为5.00%、12.50%、0.245、4.379。60例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前抗原A特异性斑点和抗原B特异性斑点分别为98、49,抗结核治疗后抗原A特异性斑点和抗原B特异性斑点分别为46、18。抗结核治疗前后患者T细胞斑点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OPT.TB在诊断结核病患者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
作者:于丹;刘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尼龙毛分离纯化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方法,并探讨其增殖活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尼龙毛分离出T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纯度、回收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尼龙毛法分离后T淋巴细胞纯度为(70.70±3.45)%,稍高于分离前(66.71±5.47)%(t=1.746,P>0.05)。回收率为(42.4±6.95)%,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分离后的T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SI)为(1.80±0.27)。结论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尼龙毛分选T淋巴细胞纯度不高,PHA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性较强。
作者:彭红伟;程浪;王强强;王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南昌市近10年疟疾流行的特点,为制订疟疾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市2005-2014年间疟疾疫情资料、个案调查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疟疾病例在时间、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特点。结果2005-2014年南昌市共发现疟疾112例,其中男110例,女2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2287/10万,其中2005-2011年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18.426,P<0.01),2011-2014年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38,P=0.386)。输入性疟疾病例为108例,占总病例数的96.43%,本地复发病例4例,其中2例为间日疟。按发病地区分,前3位依次是青山湖区、进贤县和南昌县,分别为33、24和17例,西湖区、东湖区、青云谱区、新建县和湾里区分别为14、9、9、5和1例。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79.46%(89/112)。全年每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职业分析发现,往来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区的务工人员(农民、工人和民工)为高危人群,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5.0%(28/112)、23.2%(26/112)和11.6%(13/112)。结论输入性疟疾占南昌市疟疾病例的绝大多数,应作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付仁龙;彭国华;胡主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前女性阴道分泌物的微生态状况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858名女性,术前取阴道分泌物,通过革兰氏染色法、阴道pH值试纸法以及阴道微生物功能检测,进行阴道微生态评价,检查结果按年龄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858例女性中阴道微生态失衡有301例(35.08%),其中单一感染171例(56.81%),以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感染为主,混合感染130例(43.19%),以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合并需氧菌性阴道炎感染为主,高发人群年龄组别均为20~29岁。结论早孕期人流术前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病率较高,尤其20~29岁人群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以及混合感染的发病率高,应重视人工流产术前阴道微生态的检测。
作者:欧阳才颜;罗一平;叶桂娥;叶燕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2010-2014年三水区恙虫病的流行特征,为恙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三水区2010-2014年恙虫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水区2010-2014年共报告恙虫病87例,报告病例数呈逐年增加趋势,除10~岁组外,其他年龄段均有发病,40岁及以上病例占发病总数的91.95%,农民占病例数的50.57%,全年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6-10月。结论三水区是恙虫病的流行地区,2010-2014年流行强度呈直线上升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职业性,夏秋为发病高峰,防控重点是夏秋季的农村地区及农民。
作者:何永辉;郑秀钰;李庆文;王海荣;余小庆;蔡文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新会区流动人口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态度及影响因素,为做好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拦截偶遇抽样,采样专门调查问卷,现场调查240名儿童监护人,数据用Data3.1录入,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人群特征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预防接种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果流动人口预防接种知识得分84.64,不同性别监护人国家免疫规划知识回答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6, P>0.05)。高学历监护人比低学历的知晓率高,正规医疗机构出生比非正规医疗机构出生儿童的监护人的知晓率高,高收入监护人比低收入的知晓率高,不同学历、不同出生地点和不同收入的流动人口知晓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437,P<0.01;χ2=9.071,P<0.01;χ2=5.088,P<0.01)。结论选择合适低收入、低学历人群的预防接种宣传方式,提高流动人口对预防接种风险因素的认知程度,减少偶合反应的发生。
作者:曾庆生;陈日暖;林亦吞;梁钦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感染病原菌进行细菌培养,并对80例革兰阳性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采取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20 d、脑卒中、低蛋白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心静脉置管、总置管数≥3个和联用抗生素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20 d、慢性肾功能不全和中心静脉置管以及联用抗生素均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急诊科革兰阳性菌感染率高,危险因素多,临床中应依据危险因素制定控制措施,降低感染。
作者:张仁荣;桂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慢性骨及软组织感染治疗中,改良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三峡大学人民医院骨科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52例慢性骨及软组织感染患者,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26例。常规组实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改良VSD技术治疗。结果改良组治愈率高于常规组(96.15%vs 65.38%),再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3.85%vs 38.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骨、软组织感染患者应用改良VSD技术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促进康复。
作者:熊家伟;陈剑锋;梁杰;杜远立;王万宏;张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87例SLE患者(SLE组)和98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对照组)的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谱,并将SLE组患者按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分为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观察两组SLE患者疾病活动性与自身抗体表达的关系。结果 SLE组患者ANA、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Sm抗体、抗U1RNP抗体和抗SS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9%、43.9%、51.9%、26.7%、33.2%和44.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抗体、AnuA、抗Sm抗体特异性较高,均大于90%,但灵敏度低,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SLE活动期患者抗dsDNA抗体、AnuA和抗U1RNP抗体阳性率高于SLE非活动期患者(P<0.05)。结论抗dsDNA抗体、AnuA和抗Sm抗体对SLE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灵敏度较低,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SLE患者抗dsDNA抗体、AnuA和抗U1RNP抗体可能参与了疾病的活动。
作者:刘玉枝;代荣琴;陈洋;王凤玲;徐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黄连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糖尿病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连素,疗程均为2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S)和果糖胺(FA)。计算便秘症状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2 h PBS和FA均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便秘症状评分(排便困难、Bristol评分、排便时间、排便次数及腹胀)均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性便秘可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区洪炎;阮国梅;麦美秀;林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从突触水平检验不同浓度的阿斯巴甜对果蝇中枢神经元影响及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究阿斯巴甜生物安全性提供支持。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的方法,通过离子通道的阻断与分离,分别记录给药前后果蝇投射神经元(PN)的胆碱能突触微小兴奋性电流(mEPSC)、钙离子通道电流和钙通道瞬时电流密度,统计并分析mEPSC幅值和频率,以及钙通道电流峰值和瞬时电流密度。结果与给药前相比,8μg/ml阿斯巴甜会降低果蝇PN的mEPSC频率(t=22.05,P<0.01)、钙电流峰值(t=5.01,P<0.01)和瞬时电流密度(t=2.68,P<0.05);2μg/ml阿斯巴甜会降低果蝇PN的mEPSC频率(t=3.15,P<0.05),其他实验指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阿斯巴甜可影响果蝇中枢投射神经元的电活动,并且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钙电流而实现的。
作者:王琦;齐旻悦;吴诗哲;顾怀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羟考酮对腹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30例,其中A、B、C组为实验组,D组为对照组。手术结束关腹时给予不同剂量的羟考酮以抑制手术后疼痛,A、B、C组分别给予0.05、0.10、0.15 mg/kg的剂量,D组只给予生理盐水5 ml。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清醒后的疼痛数字评分(NRS),嗜睡、恶心、呕吐、瘙痒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苏醒时间比D、A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与D组比较,NRS评分明显降低、镇痛时间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镇痛持续时间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研究对象恶心、呕吐、嗜睡、瘙痒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0 mg/kg剂量的羟考酮用于腹部术后镇痛,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吴冠男;周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Kin1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n=88)、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n=8)、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SIL)和慢性宫颈炎患者(n=16)中Kin17的表达情况。结果 SCC组、HSIL组和LSIL及慢性宫颈炎组的Kin1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2%(64/88)、37.50%(3/8)和18.75%(3/16),SCC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SIL组、LSIL和慢性宫颈炎组(P<0.05);Kin17表达与SCC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即有淋巴结转移组中Kin17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而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Kin17在宫颈癌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Kin17蛋白表达水平可作为监测宫颈癌发生的辅助手段之一。
作者:陈娜;郜红艺;吴坤河;饶金;方良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寻找HeLa细胞膜上可与日本脑炎病毒(JEV)结合的分子。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技术,分离HeLa细胞膜上可与JEV特异结合的分子,对SDS-PAGE特异条带进行质谱分析,并经Western 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验证其与JEV的特异结合。结果 Co-IP复合物经SDS-PAGE分离出多个条带,选择明显的3条带进行了质谱分析,结果显示分别为真核细胞翻译延长因子2(eEF2)、热休克蛋白90β(HSP90β)和微管蛋白α6。利用兔抗人HSP90β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和ELISA实验,证实了细胞膜中确有HSP90β且可与JEV特异性结合。结论 HSP90β是HeLa细胞膜JEV受体的候选分子。
作者:王媛;时莹;寇甜甜;雷迎峰;丁天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评估研究对象平均每日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的摄入量,分析叶酸、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摄入量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并探讨饮酒是否影响叶酸、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摄入量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半定量79条目食物频率问卷对4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411例对照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近1年的膳食情况,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摄入量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结果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发现高叶酸摄入量能显著增加原发性肝癌的发病风险,叶酸摄入量高组(T3)发生原发性肝癌的风险是低组(T1)的1.97倍(95% CI:1.13~3.46,P=0.011)。而维生素B6与维生素B12摄入量对原发性肝癌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饮酒人群中,高叶酸摄入量能显著增加原发性肝癌的发病风险(OR=2.38,95%CI:1.45~3.91;P<0.001);而在饮酒人群中,叶酸摄入量对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叶酸摄入量可能增加原发性肝癌的发病风险,尤其在非饮酒人群中。
作者:周瑞芬;陈晓玲;兰秋野;武婷;朱惠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登革热实验室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登革病毒( DENV ) NS1抗原,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PCR )检测DENV RNA 并分型,对2014年广东省暴发流行期间疑似登革热的病例进行实验室早期诊断,并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72例研究对象中267例临床诊断为登革热, DENV NS1抗原阳性245例,阳性率为90.1%(245/272);DENV RNA阳性256例,阳性率为94.1%(256/272)。256例核酸阳性病例中DENV-1型224例,占87.5%(224/256);DENV-2型15例,占5.9%(15/256);DENV-1型和DENV-2型同时阳性17例,占6.6%(17/256)。两种方法检出的符合率为93.0%(253/272)。结论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暴发流行主要以DENV-1为主,同时存在DENV-2型散在流行及少数DENV-1型和DENV-2型合并感染;ELISA方法检测DENV NS1抗原及Real-time PCR检测DENV RNA的两种检测方法,有助于登革热的早期检出。
作者:李玉枝;平岖;赵令斋;雷杨;洪文昕;胡凤玉;张复春;唐漾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克隆表达人3型腺病毒(HAdV-3)的纤毛蛋白纤突片段(knob),分析其免疫原性,为腺病毒临床诊断试剂及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 PCR扩增knob基因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3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产物,包涵体溶解复性后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Western blot鉴定,纯化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的效价,Western blot鉴定抗血清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Ad3 knob,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纯化重组knob融合蛋白,融合蛋白免疫小鼠抗血清效价高达107, Western Blot证实此抗血清可识别人3型腺病毒纤维蛋白。结论成功获得了重组HAdV-3 knob蛋白,其具有强免疫原性,可以作为研发人3型腺病毒入侵机制研究、诊断试剂及疫苗研发的原料。
作者:蒋再学;王芳;田新贵;朱蔚云;苏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