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例麻风病氨苯砜综合征报告并文献复习

陈莉贞;王景权;杜勤;姚鹏;费丽娟;严良斌

关键词:
摘要:氨苯砚(dapsone,DDS)综合征是麻风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一种严重药物毒副作用,也可以发生在使用DDS治疗其他疾病的非麻风病患者,根据新对中国人口的研究,DDS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1.0%和11.1%[1].本文总结了浙江省青春医院救治的2例DDS综合征患者的治疗经验及风险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了有关文献,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5株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株的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及耐药分析

    目的 对广州萝岗区食物中毒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实验室病原学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15年3宗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对其进行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株25株,其中病人株22株,可分为2个血清型,O3∶K6型21株(95.5%),O11∶K22型1株(4.5%),TDH基因携带率为100.0%,TRH基因携带率为13.6%;3株食物株可分为2个血清型,O3∶K6型2株(66.7%),O2∶K51型1株(33.3%),TDH基因携带率为100.0%,未检出TRH基因.耐药谱分析结果显示:菌株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氨苄西林耐药率为96.0%,1株食物株对氨苄西林、甲氨苄啶和磺胺甲恶唑多重耐药.结论 广州萝岗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以携带TDH毒力基因的O3:K6型菌株为主,菌株普遍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氨苄西林有较强耐药性,少数菌株出现多重耐药.

    作者:徐秋琼;余泳红;单桂花;彭明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MIF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IF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良性肺部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MIF水平分别是23.2、13.0和7.5 μg/L.非小细胞肺癌组MIF表达水平高于良性肺部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P<0.05,P<0.01).血清MIF的水平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是否转移有关(P<0.05).结论 血清MI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并对临床分期、判断淋巴结转移及治疗指导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许志明;王东;谢美强;李婷;林大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健康人群与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外周血组分的差异

    目的 分析健康人群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外周血中血常规以及细胞的相关指标存在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于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海南省人民医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临床资料30例,按照不同的人群分为健康组、HIV感染组、AIDS组三组,每组1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以及相关检测软件来进行3色、4色的检测,采用AHF HGHIOH54检测仪检测血常规.结果 健康组、HIV感染组、AIDS患者三组人群CD4+T、CD3+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组的CD3+T、CD8+T细胞计数均高于健康组和AI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组的总淋巴细胞指数(TLC)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V感染组的单核细胞指数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IDS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人群与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外周血组分有明显差异,其中HIV感染者对血液的影响更为严重.

    作者:石勇启;莫成锦;陆家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从化地区健康妊娠期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

    目的 分析从化地区健康妊娠期妇女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建立该地区妊娠期特异的血清甲状腺功能参考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从化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建册产检并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1 187例健康妊娠期孕妇作为研究组,并将其按照孕龄分为早期、中期、晚期3小组,同期收集101例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8~35岁健康非妊娠期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甲状腺激素(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并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和妊娠前体质指数(BMI)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中、晚妊娠期女性甲状腺水平呈偏态分布,以中位数及双侧限值(P2.5~P97.5)表示其参考范围.妊娠期与非妊娠期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各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表现为:早期:FT3:3.94~7.22 pmol/L,FT4:8.01~21.70 pmol/L,TSH:0.05~6.52 μIU/ml;孕中期:FT3:3.64~5.67 pmol/L,FT4:6.68~13.47 pmol/L,TSH:0.06~4.10 μIU/ml;孕晚期:FT33.54~5.07 pmol/L,FT4:6.45~10.21 pmol/L,TSH:0.08~7.76 μIU/ml;妊娠期早、中、晚三期间FT3、FT4、TSH激素水平不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孕龄的延长,FT3、FT4激素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TSH激素水平呈孕早期降低,孕中晚期回升的趋势,各项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与非妊娠期甲状腺激素不同,且妊娠期FT3、FT4、TSH甲状腺激素变化水平不一致.

    作者:张玉花;夏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008-2012年广州市老年HIV感染者/AIDS病人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了解广州市老年人(年龄≥50岁)艾滋病的流行特点,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市2008-2012年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简称老年病例)疫情报告资料,对流行病学特征和晚发现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市2008-2012年累计报告老年病例529例;75.24%为本市户籍病例;男女比例为3.81∶1;平均年龄(60.00±8.36)岁;职业以“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占25.14%(133/529);文化程度以“小学或文盲”为主,占38.19%(202/529);67.23%(357/529)的病例因“医疗服务需要”经医院发现;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75.05%(397/529),2008-2012年老年病例中的异性传播途径比例逐年增加(x2=11.65,P=0.02),5年间老年病例累计异性传播途径比例高于同期总体疫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73,P=0.000);老年病例晚发现比例为46.70%,远高于非老年病例人群(2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96,P=0.00).结论 常住广州市的老年人群中艾滋病报告数增长明显,性接触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老年病例发现明显较非老年病例晚,因此应加强在老年人群中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和高危行为干预,并提高老年病例发现能力.

    作者:秦发举;韩志刚;徐慧芳;钟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眼弓形虫病的研究进展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可感染广泛宿主的寄生原虫.眼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感染引起的一种致盲性眼病,是世界范围内免疫健全人群眼后葡萄膜炎常见的病因.本文对眼弓形虫病的感染方式、地域特征、临床病理及免疫机制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五华县1~2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五华县现阶段1~29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策略后的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五华县1~29岁常住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标本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 调查1~29岁人群200人,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阳性率分别为7.50%、63.00%、18.00%和25.50%.1~岁组、5~岁组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阳性率低于15~29岁年龄组,1~岁组抗-HBs阳性率高于5~、15~29岁年龄组.与2006年五华县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比较,<15岁人群HBsAg阳性率、抗-HBcAg阳性率下降明显.有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HBV阳性率(12.66%)低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84.62%)和免疫史不详人群(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47,P<0.05).调查人群中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9.00%,1~岁组、5~岁组、15 ~ 29岁组接种率分别为100.00% 、80.00%、48.28%,各年龄组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28,P<0.05).结论 五华县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效果显著,HBsAg携带率和HBV流行率持续下降;持续保持较高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可以有效降低乙肝流行率.

    作者:陈青山;孔祥钦;沈超华;曾育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BP神经网络与Logistic回归分度诊断模型效能的比较研究

    目的 以子痫前期分度为例,比较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与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在复杂性疾病中的拟合效果及诊断效能.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孕妇区收治的145例符合子痫前期诊断标准及实验入选标准的患者,其中轻度87例、重度58例;随机分组后,分成127例训练集和18例测试集以建立妊娠晚期子痫前期分度诊断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及BP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并对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探讨子痫前期孕前和孕期高危因素.结果 入选模型的变量有妊娠早期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以及妊娠晚期尿蛋白;训练集中BP神经网络模型的一致率为80.30%,灵敏度为74.50%,特异度为84.21%,均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74.80%、58.82%、82.8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P神经网络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7±0.029),大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0.823±0.036);在佳诊断值界值的BP神经网络Youden index为67.0%,仍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5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神经网络模型在妊娠晚期子痫前期分度中的拟合效果优于Logistic回归,更适合用于复杂性疾病多因素分析的研究;妊娠早期Fbg、PLT、MPV以及妊娠晚期尿蛋白与妊娠晚期子痫前期分度有关.

    作者:王慧敏;沈婷;曾智杰;邹相华;姜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例麻风病氨苯砜综合征报告并文献复习

    氨苯砚(dapsone,DDS)综合征是麻风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一种严重药物毒副作用,也可以发生在使用DDS治疗其他疾病的非麻风病患者,根据新对中国人口的研究,DDS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1.0%和11.1%[1].本文总结了浙江省青春医院救治的2例DDS综合征患者的治疗经验及风险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了有关文献,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莉贞;王景权;杜勤;姚鹏;费丽娟;严良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014年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某大型社区登革热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番禺区钟村街某大型社区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今后大型社区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大型社区登革热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社区共报告82例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63例,实验室确诊病例19例.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上旬.男性38例,女性44例,男女性别比为1∶1.16.年龄小1岁,大78岁.职业以家务及待业(32.93%)为主.结论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某大型社区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基本条件,应加强对蚊虫及疫情的监测,特别是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在防控登革热疫情的开展力度,控制登革热爆发.

    作者:郭奕斌;曾锐志;李功理;邹宇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重庆市首起羊种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的调查

    目的 阐述重庆市首起羊种布鲁氏菌病疫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处置过程.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同时收集畜间疫情资料.结果 畜间共检疫316头羊,布病血清学阳性率为33.86%(107/316).共发现8例布病感染病例,男性7例,女性1例,男女性别比为7∶1;年龄主要分布在22~62岁之间,中位数为50.5岁;职业分布兽医3例,圈舍卫生2例,饲养员、羊场管理员、饲养员家属各1例;均在该羊场从事生产、管理等工种,在该场工作时间短4个月,长2年.2例发病,从1例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羊种布鲁氏菌3型.结论 这是一起因人间密切接触羊种布鲁氏菌引起的布病疫情,应加强人群监测和畜间源头监管,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黄文利;吴成果;罗兴建;赵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Y-STR分型的中国汉族群体遗传关系

    目的 通过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Y-STR)分型研究中国各汉族群体的遗传学关系.方法 收集整理中国汉族群体的17个Y-STR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数据,计算各群体之间的Nei's遗传距离,建立N-J系统发生树.结果 云南泸西汉族与成都汉族群体之间遗传距离大(0.126812),山西太原汉族与陕西渭南汉族群体之间遗传距离小(0.004298).中国汉族群体具有明显南北方差异.结论 中国不同汉族群体之间存在Y-STR多态性的差异,为利用Y-STR分型进行男性汉族行为人的地域推断提供可能.

    作者:师文远;王瑛;李海霞;张楚楚;李燃;欧雪玲;童大跃;孙宏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外伤性肝脾破裂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外伤性肝脾破裂失血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体液复苏方式分为常规组44例,限制组49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正压液体复苏,维持患者的平均动脉压70~90 mmHg;限制组采用快速输入2∶1的平衡液和和贺斯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维持患者的平均动脉压50~70 mmHg.观察两组患者输入液体量、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综合征(MODS)、血管内弥散性凝血(DIC)等发生情况及治愈情况.结果 复苏治疗后限制组患者的输液量、PT、APTT、血乳酸分别为(1 623.0±115.0)ml、(14.5±1.7)s、(43.5±4.7)s、(2.60±0.40)mmol/L,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的体温、剩余碱分别为(35.9±0.8)℃、(-5.61±2.95) mmol/L,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患者MODS、ARDS、DIC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29%,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3.8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在救治外伤性肝脾破裂失血休克患者中较常规正压液体复苏具有更高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振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外源性IL-15/IL-10受体阻断剂对HIV-1感染者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白介素10(IL-10)受体阻断剂(Anti-IL-10R)或/和外源性IL-15(单独或联合)对HIV-1感染者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纳入50例HIV-1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抗病毒治疗组(HAART组)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组(HAART-na(i)ve组)病例分别为27例及23例.以HIV-1 P24编码区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的13个肽段组成的肽段库作为特异性抗原刺激表位,采用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CFSE)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示踪染色,在Anti-IL-10R及外源性IL-15(单独或联合)存在条件下,与PBMC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HAART组及HAART-na(i)ve组,Anti-IL-10R、IL-15、Anti-IL-10R/IL-15刺激孔的CD4+及CD8+T的中位增殖倍数分别与对照孔比较,CD4+T细胞的结果分别为:0.98 (P=0.45),1.06 (P=0.18);1.24 (P=0.006),1.27 (P=0.06);1.05 (P=0.314),1.08 (0.003),CD8+T细胞增殖倍数分别为:0.94 (P=0.45),1.17 (P=0.177);1.96 (P=0.000),1.37 (P=0.000);1.49 (P=0.000),1.34(P=0.000).在HAART组中,CD4+T细胞增殖与Anti-IL-10R相关(rs=0.195,P=0.021),CD8+T细胞增殖与IL-15相关(rs=0.717,P<0.0001).在HAART-na(i)ve组中,CD4+及CD8+T细胞增殖均与IL-15相关(rs=0.341,P=0.003;rs=0.876,P<0.0001).无论HAART组还是HAART-na(i)ve组,CD4+-T细胞和CD8+T细胞增殖与CD4、CD8、Th/Ts及HIV-1病毒载量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外源性IL-15能促进HIV-1感染者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并且经HAART治疗后这一作用似乎更强;IL-10R阻断剂可能对HIV-1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有潜在的体外促活化及增殖作用.

    作者:李玉枝;赵稳;平岖;何惠达;唐漾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抗郁丸对CUMS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及机理的影响

    目的 研究抗郁丸对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及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抗郁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结合孤养方法构建CUMS大鼠模型.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50只),模型组造模3周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丙咪嗪组及抗郁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记录大鼠体重及糖水消耗量变化,并进行开场行为检测、强迫游泳实验及悬尾实验.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大鼠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及细胞因子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体重增长减慢,糖水消耗量减少,行为运动得分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及悬尾不动时间延长(P<0.05),血清中四碘甲状腺激素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降低(P<0.05),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L-6含量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郁丸及丙咪嗪可加快模型大鼠的体重增长,增加糖水消耗量,增加行为学得分,缩短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及悬尾不动时间(P<0.05),并提高血清中T4及TSH含量(P<0.05),不同程度降低IL-1β、TNF-α及IL-6水平(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郁丸能改善CUMS大鼠抑郁症状,逆转抑郁症大鼠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及细胞因子的含量,这可能是其发挥抗抑郁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张趁丽;林方瑜;周倩;何俊卿;蒋卓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广州市白云区2014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分析广州市白云区201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白云区2014年登革热病人资料和蚊媒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采集病例血清进行登革热病原学检测,使用布雷图指数及标准间指数、成蚊密度进行蚊媒密度调查分析.结果 2014年白云区共报告登革热11 842例,其中男性5 911例,女性5 931例;发病高峰集中在8-10月份,11月份开始回落;各街镇均有发病病例;发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人员多.按临床分型,普通型登革热11 245例,重症登革热51例,普通型登革热与重症登革热多数临床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布雷图指数4.69,4-9月份布雷图指数在5以上;平均诱蚊诱卵器指数13.18%,8-10月份诱蚊诱卵器指数均在5以上.结论 2014年白云区登革热呈多点高强度流行态势;有必要加强登革热的监测和防蚊、灭蚊工作,防止登革热疫情的持续暴发.

    作者:曹伟强;叶浩风;叶双岚;程晓宁;庞志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基因型与病毒载量及疾病进展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HCV)病毒基因型与病毒载量及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0例慢性HC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芯片法对HCV基因型进行检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连反应法(RT-PCR)对HCV DNA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 共100份标本,其中HCV基因型中1a型4份,1b型49份,2a型14份,3a型9份,3b型8份,6型15份,混合型1份(1b+2a).男性与女性患者的HCV基因型整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各类HCV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型、2型、3型、6型、混合型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9.20±3.50)、(45.20±3.10)、(38.84±3.20)、(36.06±3.30)、(39.20±3.60)岁.各类HCV基因型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型的HCV RNA平均水平高,不同基因型的HCV RNA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63,P=0.027).100例患者中11例患者伴存免疫缺陷病,8例患者为1型患者,89例患者无伴存缺陷免疫病,45例患者为1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HCV RNA水平低,终末期肝病、CHC、伴存免疫缺陷病三组患者HCV RNA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基因型主要为1b型,6型患者感染率高,临床上应当加强对这部分患者的检控.

    作者:罗艳萍;丁雪莲;熊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DLIM5shRNA质粒构建及其稳定转染SH-SY5Y细胞株的建立

    目的 构建PDLIM5 shRNA真核表达载体,获得干扰质粒稳定转染的SH-SY5Y(成神经细胞瘤细胞)细胞系.方法 合成PDLIM5基因干扰序列并插到RNAi真核表达载体pGFP-V-RS质粒中,通过酶切和测序进行鉴定.常规培养SH-SY5Y细胞,将重组质粒PDLIM5 shRNA和对照质粒PDLIM5 Scramble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介导转染SH-SY5Y细胞,经puromycin持续筛选和有限稀释法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系.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DLIM5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获得的干扰真核表达质粒PDLIM5 shRNA与预期完全相同.PDLIM5 shRNA稳定转染SH-SY5Y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呈亮绿色.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DLIM5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成功构建PDLIM5 shRNA真核表达载体及其稳定转染SH-SY5Y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PDLIM5在精神疾病中的功能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苟晨雨;李媛;段晶晶;陈元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于咸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720例(874眼).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进行治疗.将手术采集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菌株鉴定,并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720例患者感染8例,感染率为1.11%.病原菌培养阳性7例,阳性率为87.50%.7例患者病原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4例与粪肠球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与粪肠球菌对利福平、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有很高的敏感性(100.00%),且对红霉素和庆大霉素有很高的耐药性(100.00%),对其他抗生素敏感性和耐药性有所差异.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均为革兰阳性菌,对利福平、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有很好的敏感性.

    作者:姜春辉;郭宣妮;朱安泰;郭利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平均血小板体积的预测价值

    目的 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分析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12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99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常规、血脂及hs-CRP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MP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体重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TC、LDL-C、hs-CRP、MPV均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s-CRP与MPV呈正相关(r=0.306,P<0.05).Hs-CRP与MPV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hs-CRP预测冠心病的佳截点为3.83 mg/L,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95%CI:0.887~0.934,P<0.05),特异性为82.91%,敏感度为84.29%;MPV在预测冠心病的佳截点为9.37 fL,ROC曲线下面积为0.748(95%CI:0.706~0.790,P<0.05),特异性为81.41%,敏感度为54.50%.结论 检测hs-CRP、MPV是预测冠心病简单、实用的方法,hs-CRP对冠心病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度较MPV高.

    作者:赖永坤;吕伟标;李锦荣;周远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