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海拔粉尘作业不同工龄人群异常心电图分析

赵萍

关键词:高海拔作业, 工龄, ST-T下移
摘要:目的 探讨高海拔粉尘作业不同工龄人员的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位于海拔3 700 m,不同工龄段实行轮换作业的某矿业公司粉尘作业人员392人进行心电图检测分析,结果进行卫生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海拔粉尘轮换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于平原地区粉尘作业人员,主要出现ST-T下移,心电图总异常率及ST-T下移的检出主要分布于≤5年在矿工龄组,χ2检验与其他各在矿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海拔对粉尘作业人员的心脏功能存在一定危害作用,尤其对工龄<5年的作业人群有明显影响.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青海省1987-2008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

    目的 探讨青海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特点及原因,为更好地制定防治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青海省1987-2008年急性职业中毒病例和职业卫生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近20年来青海省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38起,中毒156人,死亡11人.结论 青海省急性中毒事故仍然严重.应重点加强时化工、冶炼等工业系统和氯气、一氧化碳、砷化氢等急性职业中毒的防治,加大对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作者:康海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铅接触对工人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铅接触对工人血清骨钙素(BGP)的影响.方法 对某蓄电池厂73名铅作业工人及当地某机械厂73名非铅接触者进行血铅、尿铅、血清BGP水平的测定.结果 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铅接触组的血清BGP质量浓度(4.75±3.28)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7.91±3.56)μg/L(P<0.01);血清BGP与血铅水平有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尿铅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接铅工龄的延长,BGP水平逐渐降低(P<0.01).结论 铅接触可引起工人血清BGP水平降低,提示铅可能引起成骨细胞的代谢异常.

    作者:路小婷;李秋营;田琳;郭慧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对矽肺大鼠肺内P38信号转导通路蛋白表达的调节

    目的 观察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大鼠矽肺纤维化模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P38分裂原活化蛋白酶(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AcSDKP拮抗矽肺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非暴露式气管灌注法制作大鼠矽肺模型,并给予AcSDKP.免疫组化法、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内Ⅰ型胶原、Ⅲ型胶原、TGF-β1、磷酸化P38 MAPK(phospho-P38 MAPK)、P38 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矽肺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Ⅰ型胶原、Ⅲ型胶原、TGF-β1、phespho-P38 MAPK蛋白表达均增加;与矽肺模型组相比,AcSDKP治疗后,大鼠肺组织内Ⅰ型胶原、Ⅲ型胶原、TGF-β1、phospho-P38 MAPK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而各组间比较,P38 MAPK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AcSDKP可能通过抑制TGF-β1介导的P38 MAPK信号转导途径,从而发挥抗矽肺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魏中秋;杨方;田景瑞;冯海利;李治国;王瑞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职护理毕业生血源性疾病职业危害及防护认知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高职护理毕业生对血源性疾病职业危害及防护的认知状况,以便进行职业防护教育.方法 对2006级486名高职护理毕业生进行血源性疾病职业危害及防护认知问卷调查.结果 高职护理毕业生对血源性疾病职业危害及防护认知水平低,分别为(6.68±0.43)和(12.79±0.67)分.不同级别医院实习毕业生在职业危害及防护认知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85.80%的毕业生认为有接受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需要.结论 调整现有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增设职业防护课程,加强护理学生职业防护的系统教育以及岗前职业防护培训,建立考核机制,提高职业防护认知水平,强化职业防护意识.

    作者:李本全;兰亚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气泡探测在减压病诊断和预防中的应用

    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DCS)是由于环境气压不恰当降低,使得先前溶解于体内的惰性气体出现不安全过饱和,在原地溢出形成气泡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1].多谱勒超声气泡探测是DCS客观的诊断手段,随着探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断进步,其在DCS诊断中的有效性逐渐提高.

    作者:马明辉;倪敏;徐伟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某合成氨厂一氧化碳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某合成氨厂2007-2008年一氧化碳(CO)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导致该厂CO质量浓度升高的原因.方法 对2个年度该合成氨厂工作场所空气中CO监测数据进行配对分析.结果 CO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高质量浓度为116.3 mg/m3,超标率18.2%;2008年高质量浓度达994.6 mg/m3,超标率为90.9%.结论 2008年工作场所空气中CO质量浓度明显高于2007年,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工艺中CO气体输送管道密封性差,导致气体逸出.

    作者:周海;李朝晖;罗翠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γ-射线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let-7α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γ-射线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let-7α表达影响.方法 用60Coγ-放射源0.2~8.0 Gy照射16HBE后8 h,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let-7α的相对表达;同时测定了2.0 Gy照射16HBE后4、8和24 h细胞let-7α的相对表达.结果 16HBE let-7α表达因照射剂量和照射后时间的不同而异,1.0~8.0 Gy照射后能明显下调16HBE Let-7α的表达(P<0.05),0.2和0.4 Gy照射组与未照射对照组相比,16HBE let-7α的表达出现上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Gy照射后4、8和24 h 16HBE let-7α的表达与未照射组相比出现上调趋势(P<0.05).结论 γ-射线可以影响16HBE let-7α表达.

    作者:杨英杰;高刚;田梅;刘建香;苏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北京市朝阳区2004-2008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调查

    目的 分析朝阳区2004-2008年的32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研究其发生原因与规律,为探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毒事故的调查资料,对事故发生地点、时间、职业分布、毒物类别、事故发生原因等要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8年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数分别为:5、5、4、7、11起,共计32起,平均6.40起/a;共造成163人中毒,死亡16人(9.82%),其中单起事故中毒人数多为57人,多死亡人数为2人;致死事故共12起(37.50%),平均每起死亡1.33人;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是苯及其同系物、硫化氢、甲烷等.中毒事故以公用事业、建筑、化工等行业居多,由窒息性气体引发的职业中毒与发生在密闭空间中的中毒事故较多;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为缺乏安全教育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结论 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是引起朝阳区职业中毒的主要危害因素,密闭空间是朝阳区职业危害监管关键点.

    作者:朱琳;魏云芳;宋月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氟化钠对离体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内糖原及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氟化物对离体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离体培养心肌细胞模型和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不同剂量的氟化钠处理后,细胞搏动或停搏与心肌细胞内糖原的水平及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的变化.结果 心肌细胞的停搏率与氟离子(F-)剂量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969、P<0.05),F-的半数停搏物质的量浓度为1.92×10-4moL/L.细胞化学研究及图像分析数据表明,对照组心肌细胞内糖原和SDH反应都呈强阳性,实验组停搏的心肌细胞这2种反应随着F-剂量增加而减弱,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917 3,-0.960 3),且不同剂量组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化钠可使心肌细胞内糖原的合成受阻及SDH活力被抑制,导致搏动的心肌细胞因能量供应不足而停搏,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作者:张德新;王福元;王瑞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山市179家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中山市不同类型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现状,为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保障和促进劳动者身心健康提供关键控制点.方法 随机抽取中山市179家企业为调查对象,使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设计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抽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的179家企业中,有132家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73.74%),各类型企业的监测总体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调查显示,88.8%的企业没有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申报,76.0%的企业未建立完整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仅11.2%的企业有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现场演练.结论 中山市职业卫生管理状况总体不容乐观,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较差,大型企业较好,今后仍应加强对职业卫生管理较薄弱的中小型企业的监督管理.

    作者:郭智屏;刘新霞;冯简青;梁永锡;陈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煤工尘肺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煤工尘肺患者的生存质量,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WHOQOL-BREF)量表和自制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对煤工尘肺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212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煤工尘肺患者生存质量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其影响因素包括尘肺分期、生活自理能力、并发症、睡觉能否平卧、年龄、福利满意度、兴趣爱好、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和睦程度、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结论 煤工尘肺患者的生存质量普遍偏低,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陈凤琼;钟敏;张华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云锡矿粉诱导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表达及与上皮细胞共培养对其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云锡矿粉诱导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表达及与上皮细胞共培养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100 mg/L的云锡矿粉处理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及人胚肺成纤维细胞(WI-38),每次处理72 h,隔代处理直至第9代.自第11代将上述细胞分组共培养.分组如下:W组、W(B)组、W(B100)组、W100组、W100(B)组、W100(B100)组.应用免疫印迹检测第16代、26代及36代各组成纤维细胞中FAP的表达,以β-actin作为内参,结果通过Quantity One软件进行分析,FAP水平=样本FAP灰度值/同一样本β-actin灰度值.结果 免疫印迹检测WI-38中无FAP表达;第16代各组WI-38均未检测到FAP表达;至第26代时,W(B)组及W(B100)组FAP仍呈阴性表达,而W100组、W100(B)组及W100(B100)组则可检测到FAP表达,但3组间表达水平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第36代时,W100组、W100(B)组及W100(moo)组FAP表达水平较第26代增强,但W100组和W100(B)组FAP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惟W100(B100)组FAP表达水平明显强于前2组(P<0.05);且W(B100)组也出现了FAP表达.结论 云锡矿粉能诱导WI-38表达FAP,矿粉诱导的上皮细胞可提高其表达水平.

    作者:边莉;何永文;阮永华;高倩;王春艳;金克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本底辐射居民DNA损伤修复能力研究

    目的 探讨小剂量慢性长期连续照射人群的DNA损伤修复能力.方法 选择我国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的53名50~59岁男性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恩平市横坡镇(CA)出生并长大的年龄相仿的男性居民作为对照人群.分别抽取他们周围血5 ml,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周围血中有核细胞的Ku70基因、切除修复鼠缺陷交叉互补蛋白1(ERCC1)、错配修复hMSH2基因、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在HBRA和CA组人群的周围血有核细胞中,Ku70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438±0.351)、(0.389±0.271),ERCC1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228±0.112)、(0.193±0.115),hMSH2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365±0.222)、(0.279±0.214),MGMT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585±0.319)、(0.414±0.365).与对照组相比,高本底辐射居民Ku70、ERCC1、hMSH2水平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MT基因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G-MT基因可能参与了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所致DNA损伤修复.

    作者:苏世标;邹剑明;耿继武;黎丽春;陈建雄;杨敏;李旭东;徐海娟;冯本秀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呼吸系统疾病的无创检测技术

    呼吸系统疾病通常被认为是由呼吸道的炎症引起的.检测气道炎症的方法有多种,纤维支气管镜黏膜活检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BAL),能够直接反映气道炎症,准确、可靠,但其对机体创伤较大,操作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患者的耐受性及可重复性差,因此主要用于科研,在临床上应用很少.

    作者:周效宝;王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海拔粉尘作业不同工龄人群异常心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高海拔粉尘作业不同工龄人员的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位于海拔3 700 m,不同工龄段实行轮换作业的某矿业公司粉尘作业人员392人进行心电图检测分析,结果进行卫生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海拔粉尘轮换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于平原地区粉尘作业人员,主要出现ST-T下移,心电图总异常率及ST-T下移的检出主要分布于≤5年在矿工龄组,χ2检验与其他各在矿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海拔对粉尘作业人员的心脏功能存在一定危害作用,尤其对工龄<5年的作业人群有明显影响.

    作者:赵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镍化合物毒性研究中酶学的应用进展

    镍化合物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接触的工业物质,其中氧化镍、硫酸镍和羰基镍等是一类多器官毒物,可累及机体多种重要器官,导致各种毒效应[1].国内外关于镍毒性机制研究相对滞后,影响了对其预防及治疗工作的开展.酶学研究是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对于深入了解镍化合物毒性机制和揭示镍化合物引起的细胞毒性、器官损害和致癌性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宁;程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状态-特质焦虑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状态-特质焦虑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整群抽样工龄≥3年的男性行车人员及白领620人,采用自制的职工一般情况、行为方式、生活状况调查表以及引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职业紧张量表(OSI-R)、A型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状态-特质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乘警、乘务员和白领3类职业人群是状态-特质焦虑的高检出人群,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的检出率分别为33.5%和24.9%,其中以乘警的检出率高,其次是乘务员和白领.在控制了非职业因素后,随着职业紧张水平的升高,状态-特质焦虑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OR值为1.47、2.25).状态焦虑主要与职业紧张和A型行为相关(OR值为1.56、1.03),特质焦虑主要与职业紧张、工龄、A型行为、体育活动和自觉生活满意相关(OR值为2.18、1.51、1.04、0.67和0.64).结论 不同的职业类型,状态-特质焦虑的检出率不同.职业紧张导致了状态-特质焦虑检出率的升高,尤其对特质焦虑的影响更为突出.状态-特质焦虑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朱云;刘宝英;郑能雄;沈波;杨华;钟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网织红细胞及相关参数的检测在苯中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及相关参数的检测在苯中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对50名健康体检者及81例苯中毒患者治疗前后网织红细胞计数绝对值(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及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前,苯中毒组中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Ret%、Ret#和RPI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Ret%、Ret#和RPI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网织红细胞与相关参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网织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有助于判断红细胞的活动度,对苯中毒疾病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的效果判断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秋英;梁晓阳;王秀芹;陈念光;张碧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噪声对作业工人心血管影响的调查

    目的 了解噪声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的影响.方法 调查接触噪声组1 388例,对照组1 234例,主要进行临床症状询问、血压、心电图、纯音电测听检查.结果 接触噪声组自觉症状、高血压、心肌受损等与工龄>5年有关.结论 噪声对作业工龄较长的接触者血压、心电图有影响.

    作者:朱玉华;田月秋;娄菊妹;曹钟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消防员猝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消防员猝死的危险因素,寻找可能的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消防员在训练和灭火救援中猝死病例的特征,结合文献资料对年轻人运动性猝死的病因学特征进行探讨.结果 在年轻消防员中,运动时猝死可能大多发生在本身有心脏结构性或传导性的病变,由疲劳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猝死.结论 上岗前的详细体格检查,识别可能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遵循科学训练的原则,避免过度训练和过度紧张;加强医务监督,重视猝死先兆症状.这些措施对预防消防员猝死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赵朝阳;赵丽;杨建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华南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