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中明
目的:总结骨科卧床病人压疮预防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Braden量表对130例骨科卧床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30例病人住院期间发生Ⅰ期压疮1例.结论:采用Braden量表对神经外科卧床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并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作者:吴成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了解经皮尺骨克氏针固定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前臂双骨折运用经皮尺骨克氏针固定并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进行复位治疗的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24个月.38例均在3个月内骨性愈合;除3例前臂旋转功能10°左右受限,后经中药熏洗、功能锻炼恢复96%,余均完全恢复正常.结论:经皮尺骨克氏针固定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方法疗效好,创伤小,预后良好,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凯;任雪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讨论骨折患者的系统康复的护理,使骨折患者肌萎缩、关节挛缩、变形、肢体废用和畸形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尽快恢复生理及心理的康复以及早回归社会,改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79例骨折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及系统康复护理,提出及早进行有计划及规范的康复训练对患者的预后是十分有利的.结果:79例患者在经过系统的康复护理后,肌萎缩、关节挛缩、变形、肢体废用和畸形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指导骨折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是必需的,而且要及早进行,这样能有效预防肌萎缩、关节挛缩、变形、肢体废用和畸形,使患者尽快康复,回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李有秀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痛经是女性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院妇科采用温经汤合少腹逐瘀汤与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取得了满意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0例痛经病人均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并伴月经周期发作,且连续发作3次以上,并经妇科检查以排除由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经中医辨证,证属寒凝血瘀,其症状如下:
作者:黄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讨论骨折患者的系统康复的护理,使骨折患者肌萎缩、关节挛缩、变形、肢体废用和畸形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尽快恢复生理及心理的康复以及早回归社会,改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59例骨折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及系统康复护理,提出及早进行有计划及规范的康复训练对患者的预后是十分有利的.结果:59例患者在经过系统的康复护理后,肌萎缩、关节挛缩、变形、肢体废用和畸形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指导骨折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是必需的,而且要及早进行,这样能有效预防肌萎缩、关节挛缩、变形、肢体废用和畸形,使患者尽快康复,回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梁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小针刀、火罐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小针刀加火罐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130例.结果:有效率达100%,随访无复发.结论:小针刀结合火罐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见效快、痛苦小,疗效满意.
作者:王学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牵引、低周波及针灸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方法:对1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我们分别采用牵引+低周波治疗仪+针灸综合治疗、牵引+针灸、牵引+低周波三种治疗方法来对比疗效.结果:牵引、低周波治疗及针灸三联综合疗法治疗组的治愈率63.64%,总有效率95.45%;对照1组治愈率34.38%,总有效率81.25%;对照2组的治愈率36.11%,总有效率83.33%.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结论:将牵引、低周波及针灸三种治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三位一体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得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普外科病人的术后分级护理中,手术风险评分的使用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9月~2011年6月间手术病人43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比组.其中实验组220例,对比组210例.实验组运用手术风险评分对病人进行术后护理分级,并根据分级的结果进行护理工作.对比组则按照医师下达的护理级别进行护理工作.术后一周,实验组和对比组分别对手术病人进行基础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并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基础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平均得分为95.78,护理服务满意度平均得分为96.55.对比组基础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平均得分为92.63,服务满意度为93.12(P<0.05).对比结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比组.结论:手术风险评分在普外科病人术后分级护理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聂祖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对产后2小时按摩子宫对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5月-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自然生产初产妇28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和产后2小时没15分钟定时进行子宫按摩处理,而后比较两者产妇产后2小时的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2小时给予产妇定时子宫按摩能够有效减少出血现象的发生,值得临床予以注意.
作者:尹煌秀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3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使用平衡针灸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治疗.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7.78%,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用平衡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简单方便,效果明显,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谷录军;万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康复推拿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3月以来住院或刚出院脑卒中患者48例推拿上肢,用拇指推瘫痪侧的肩井、肩贞、肩髎等穴,然后用五指拿捏肩部,并沿三角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向下拿捏到肘部,再用掐法取曲池、尺泽、手三里等穴.推拿下肢,患者健侧卧,用拇指推腰部,掐肾俞穴,深推环跳穴,再用双手滚大小腿,上下来回数遍.然后点压委中、承山、太溪、昆仑等穴.结果:48例患者中,痊愈8例,显著进步28例,进步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3%.结论:康复推拿治疗脑卒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笔者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了100名患者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和基础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治疗前后的CSS和ADL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得出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有效减少了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脑卒中患者治疗恢复.
作者:孙丽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LPHP治疗21例肱骨近端骨折,观察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术后21例患者平均随访10.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9.7周.按Neer评分标准:其中优11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0.9%.结论:LPHP具有固定可靠、减少软组织损伤、血运破坏少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雷卫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腰椎问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椎问盘病变纤维环破裂后髓核脱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部的病症,临床以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为主要特征表现.1 治疗方法1.1 腰椎牵引炎症控制后,可行腰椎牵引,因腰椎牵引能进一步减轻椎间盘的压力.病人仰卧,牵引角度L3~L4为20°为宜.L4~5或L5~Sl为30°为宜.
作者:宋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9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78例社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8例患者仅给予常规神经药物治疗,而观察组40例患者则采用包括神经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康复干预治疗.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根据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估,并对其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数据(P<0.05).讨论:综合康复干预能够有效帮助社区脑卒中患者进行全面康复,是脑卒中患者进行功能恢复的理想选择.
作者:孙显辉;罗宙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手术时间治疗肱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确诊的肱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50例行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50例行即刻复位.治疗后随访2-3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良率).结果:治疗后两组间对比,实验组患者的优30例、良18例,优良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优28例、13例,优良率为82%,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运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骨折的症状及体征,但即刻手术仍适合于部分情况.
作者:刘才桂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牵引复位装置辅助下微创复位技术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入的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髋关节牵引复位装置辅助下微创复位技术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不增加治疗费用.
作者:冼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椎间盘激光减压联合中药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4例在pldd激光减压和颈椎硬膜外神经阻滞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对照组42例单独采用pldd椎间盘激光减压和硬膜外神经阻滞.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73.3%.P<0.01.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椎间宝石激光减压联合中药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田兴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迟缓愈合、不愈合的效果.方法:21例成人股骨干骨折手术后骨迟缓愈合及不愈合采用股骨带锁髓内钉重新内固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5个月~32个月,影像学检查证实21例患者经治疗后6~14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成角畸形均得到矫正、膝关节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无术后感染、再次更换锁钉等病例发生.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迟缓愈合及不愈合具有固定牢固、可进行术后早期功能训练、促进骨折愈合等应用特点.
作者:肖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关于老年人有移位不稳的桡骨远端骨折,其佳治疗方案尚存在争议.本回顾性分析就老年人移位、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做出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0例65岁以上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所有的骨折初均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手法复位不满意且能耐受手术创伤的进行切开复位接骨板螺钉内固定或支架外固定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均进行X线评价及功能评分.随访时间为2,6,12,26及52周.每次随访均行X线摄片.在26及52周随访时进行功能评分.统计学分析对其进行评价.结果:46例患者(平均年龄76岁)进行非手术治疗,44例患者(平均年龄73岁)进行手术治疗.52周时DASH评分及疼痛评分2组无差异.但握力在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X片骨折形态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并发症两组无差异.结论:除了在腕部活动范围及握力有微小差异外,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对于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功能恢复来说差异不明显.
作者:夏羿凡;吴青;蔚芃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