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琼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等3种胰岛素强化降糖方案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的用量、低血糖情况,比较其安全性及有效性、适用人群.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7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型糖尿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住院时的降糖方案分为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组,比较观察各组末梢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胰岛素总量、低血糖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少于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组(P<0.05);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组胰岛素总量少于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3组无明显差别.结论: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等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均能使空腹及餐后血糖改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血糖下降更平稳、血糖达标时间较短,但治疗费用相对较高,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由于注射次数少使患者依从性较高,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可能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使依从性下降.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更适合老年糖尿病需胰岛素强化治疗者.
作者:陆涛;张黔丽;陈佳;徐永会;冷启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取治疗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修补组和切除组,两组23例,修补组患者给予单纯修补术治疗,切除组给予大部分胃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切除组和修补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0%和91.3%,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补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均短于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7%和8.7%,修补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为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具有手术创口小,临床恢复快的特点,与大部分胃切除术相比各有优劣.
作者:李博;张艳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怀孕时间与药物流产剂量的关系,以达到提高药物流产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随机抽取本站从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接诊的100例药物流产孕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使用小剂量的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大剂量的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比较观察两组药物流产孕妇的实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98%,对照组引产成功率为86%,观察组孕妇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流产孕妇晚期药物流产的成功率低于早期药物流产的成功率(P<0.05);两组孕妇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100%和90%,观察组孕妇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流产孕妇中使用小剂量的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不但可以提高孕妇的引产成功率,而且能够显著降低风险,避免相关后遗症的产生.
作者:段发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接受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术后舒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药用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术后得到更好恢复.
作者:何敏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及阴道助产术应用于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产妇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阴道助产术,观察组行剖宫产术,比较两组产妇的母婴结局.结果:两组胎儿窘迫各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的出血情况、新生儿出生后的窒息及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情况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助产术和剖宫产术分娩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应用均能得到较好的母婴结局,医护人员应依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对分娩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
作者:吕水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呼吸机护理体会.方法:对16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机的护理进行综合回顾分析.结果:13例患者康复出院,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经抗感染治疗以及综合化的护理后也康复出院,1例患者因脑疝死亡.结论:对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后的患者进行妥善的呼吸气道管理可以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存在,并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
作者:崔晓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为脾虚泄泻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脾虚泄泻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补脾益肠丸治疗,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较对照组的80.0%明显提高(P< 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泄泻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乃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护士职业满意度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共计64名,对比完善护理管理工作前后护理人员的离职倾向及护士职业满意度,并探究护士职业满意度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结果:完善护理管理前后,研究对象对护士职业满意度的量表得分情况:满意度方面得分由第1次调查的(45.22±6.98)分逐渐提升至(64.25±7.98)分,改进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职倾向评分方面得分由第1次调查的(16.33±3.98)分逐渐减少至(6.60±2.28)分,改进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完善,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终可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张丽容;曾雪梅;黄柳丹;包彩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6例老年白血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8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三氧化二砷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率89.29%,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率71.43%(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及三氧化二砷对老年白血病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章球;范佳鑫;吴建伟;李元明;曾英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1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采取胃镜下治疗,观察组62例患者在治疗时接受优质护理,对照组62例患者在治疗时接受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一次性止血成功率96.8%及患者满意度9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和80.6%;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质量.
作者:李利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有效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12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经不同治疗后临床各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3.75%,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对照组为3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患儿住院时间.
作者:李楚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共64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给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均给予X线检查,观察本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咬合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骨折对位、伤口愈合情况,统计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治疗成功者62例,治疗成功率96.9%,剩下2例患者中1例出现排异反应,1例钛板折断,2例患者均给予重新手术后治疗成功.本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咬合功能恢复正常,颌面部外形未受到影响,同时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作者:冉翼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小儿包皮环扎术患者在术中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11月来本院就诊的54例包皮过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包皮环扎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54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后恢复较快,并已治愈,总有效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12 min,结扎环脱落时间12 d.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感染,通过延长外用药浸泡,均已痊愈;1例伤口轻度水肿,10d左右水肿消失,术后排尿困难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02%.结论:对包皮过长患儿采用包皮环扎术治疗,术后配合护理指导,有利于伤口尽早恢复.
作者:陈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临床过敏性紫癜肾早期损害患者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2年5月-2015年4月自愿参与调查的过敏性紫癜肾早期损害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意愿分成不同临床处理组,即:对照组(予开瑞坦、葡萄糖酸钙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比较两组患者疾病预后评估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等指标变化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针对过敏性紫癜肾早期损害患者行低分子肝素钙疗法作用显著,可延缓病情发展,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顾小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2月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患者42例,按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每组21例.粘连Ⅰ组患者以西医方法治疗,粘连Ⅱ组患者以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月经症状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和中医证候积分差异.结果:粘连Ⅱ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粘连Ⅰ组(P<0.05).两组治疗前月经症状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 0.05);治疗后,粘连Ⅱ组月经症状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优于粘连Ⅰ组(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月经紊乱症状.
作者:黄小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术治疗后的护理措施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3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术后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血肿、局部感染、血栓形成、脱管以及穿刺点周围炎症反应等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术治疗后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显著增强透析疗效,缩短留置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汪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视频激励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经视频激励+常规护理,1年后以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同时结合护理满意度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用视频激励,可提高患者康复护理效果.
作者:林献青;潘丽坤;温新颜;庄怡;张志红;张林剑;杜碧青;朱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前护理专业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而要想真正走向医学岗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实习生不仅需要掌握好基础文化知识,而且需要注重加强护理方面的实践.护理实习是医学院校学生普遍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实习生带教是一个既辛苦又有意义的工作,在带教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诸多方面的实际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本文作者就护理实习生带教方面展开分析,旨在促进带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江中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莫沙比利与瑞巴派特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莫沙比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莫沙比利与瑞巴派特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减少未知疾病复发的风险,且不良反应极低.
作者:吴舫;窦艳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茵莲保肝颗粒治疗湿热困脾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湿热困脾型乙型肝炎病例42例,采用抽样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取恩替卡韦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茵莲保肝颗粒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莲保肝颗粒治疗湿热困脾型乙型肝炎,可以使患者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
作者:罗伟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