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回春;吴曼祯;高玉山;林伟敏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诊断慢性肾病早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2年3月-2014年3月乐昌市中医院收治的患者中抽取60例,均为临床诊断慢性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hs-CRP、PCT、血肌酐(Cr)、白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i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hs-CRP、PCT水平均明显上升.hs-CRP与GFR为负相关,即肾功能越差,hs-CRP的水平越高.结论:检测PCT与hs-CRP能更准确地反应出患者的GFR水平,可作为慢性肾病早期诊断的辅助手段.
作者:唐敬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开放性喉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的开放性喉外伤患者42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2例患者中40例患者愈合良好,2例无明显效果转院治疗.结论:开放性喉外伤应急时治疗,要尽量保留喉部功能,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状态,防止并发症发生.
作者:董云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临床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胆漏患者20例,回归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给予单纯腹腔引流、腹腔引流+生长激素、再次手术及腹腔引流+内镜下鼻胆管引流等不同的处理,探讨术后并发胆漏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6周,2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不同处理方法2周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处理,引流及接触梗阻是关键,且内镜下鼻胆管引流与生长激素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邓大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方法:将60例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进入单用帕罗西汀组(n=30)或帕罗西汀合并氨磺必利组(n=30)接受为期8周治疗,分别在0、2、4、6、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A-17)评定临床疗效,使用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随着治疗的进行,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均有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改善程度有差异,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焦虑症状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能有效产生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作者:黎娟花;胡文生;党亚梅;梅尚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比经乳晕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10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腔镜甲状腺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术中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乳晕腔镜手术在良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开放手术,同时能提高患者的美观度,缩短住院时间,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陈一平;蔡容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针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9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面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针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分(modified House-Brackmann,MHBN)和面神经功能临床简易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House-Brackmann功能分级和面神经功能临床简易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针法治疗面神经炎患者具有良好效果,能促进面神功能恢复,改善面肌功能.
作者:豆运香;徐翠英;曹淑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29例,观察组用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对照组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用药四周后的餐后饱胀、上腹疼痛单相评分以及症状总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总有效率4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肯定,不良反应少.
作者:余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品管圈管理在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云阳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压疮6例,发生率为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压疮发生率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精神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能有效减少患者压疮发生,而且有助于提升护士的专业素养.
作者:魏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对抗生素早期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中山市板芙医院确诊并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5例,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1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12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MAP组、SAP组入院第1天血清中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入院后第2天、第7天SAP组血清中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MAP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胰腺炎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及APACHE-Ⅱ评分情况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能够为抗生素治疗急性胰腺炎提供重要指导,可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蒋萍;赵文锋;黄月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术前彩超对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来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彩超予以诊断,并对比其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以此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彩超诊断侧颈淋巴结转移敏感度90%,特异性100%.彩超诊断中央区淋巴转移敏感度53.8%,特异性57.1%.60侧淋巴结出现了转移,主要分布在颈下、颈中及颈上,以颈下位置分布多,在Ⅱ-Ⅵ区分布中,以Ⅲ区多,P<0.05.结论:术前通过彩超诊断甲状腺癌,有助于提高患者颈淋巴结转移准确率,明确转移位置,为颈部淋巴清扫提供必要参考价值.
作者:林小琼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术和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术和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对照组采用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手术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畸形矫正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OA)临床治疗效果评分和植骨融合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术和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较传统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临床治疗效果差异不大,植骨均能有效融合,单纯后路式治疗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术中出血量、后凸畸形矫正率均明显优于前后路联合式治疗,是一种简洁、安全、快捷的治疗方式.
作者:梅向东;熊新富;杨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大理州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4年5月接收的6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孟鲁司特治疗,观察组行氨溴特罗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0%)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行氨溴特罗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的疗效确切.
作者:段春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改良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术后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5例患者平均随访10.5个月.X线检查结果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6.2周.术后按Sarmiento腕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良率87.7%.术后无1例伤口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无关节僵硬,未发生感染.结论:改善经皮穿针内固定具有微创、操作简便、固定牢靠、疗效确切等优点,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作者:杨耿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茶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中度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从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惠东县白花镇卫生院收治的中度哮喘患者40例.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20)采用茶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n=20)采用β2受体激动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晨晚间呼气流量峰值(PEF)和一秒率(FEV1%).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哮喘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之间的症状评分、晨晚间呼气流量峰值(PEF)和一秒率(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荼碱联合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治疗中度哮喘,缓解症状,可以作为治疗中度哮喘的一种用药方案.
作者:朱文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对我院基本情况的影响,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建议.方法:收集广东省鹤山市龙口镇卫生院2011年-2014年各项财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纵向对比分析.结果: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及药品零差价销售后,我院业务量和收入及医务工作者收入均出现先升后降的现象,但药品使用情况则变化不大.结论:应建立完善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制度及配送制度,同时寻求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基层医疗可持续发展.
作者:易艺冰;蔡晓辉;李艳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东莞市麻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仅采用规范治疗方法,观察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另加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0%、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好.
作者:吴建华;王刚;金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Hcy值分作为根据对患者进行分组.Hcy>15 μmmol/L共有98例为Hcy升高组,Hcy≤15μmmol/L共有82例为正常组.对两组患者反映肾功能的4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cy与血肌酐(SCr)、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与血尿素氮(BUN)、SC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与SC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高血压、肾功能受损3者间均存在密切关系,SCr、Cys-C能更早反映肾功能的损害情况.
作者:罗丽文;吴桂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康复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师宗医院收治的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效率为76.67%(23/30),对照组治愈效率为56.67%(17/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显著,优质护理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质量.
作者:保娆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波检查在婴幼儿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监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髋关节脱位婴幼儿的超声诊断资料,其中,双侧髋关节脱位36例,左侧髋关节脱位28例,右侧髋关节脱位16例,共116髋.Graf分型:Ⅱc型62髋,Ⅱd型31髋,Ⅲ型17髋,Ⅳ型为6髋,对本组116髋均行髋关节吊带治疗,在超声波监测下调整吊带位置,观察吊带治疗后的吊带安装随访结果和髋关节治疗情况.结果:本组80例患儿共116髋经吊带治疗后,8髋治疗失败,为治疗两周后家属放弃吊带治疗,其余108髋吊带治疗后3周经超声波检查,髋关节基本保持中心性复位,其中,102髋安装吊带后一次复位,6髋在超声波监测下调整吊带位置终复位满意,所有患儿在巩固治疗7~9周之后,超声波检查显示髋臼骨顶角值大于60°,髋关节完全复位,所有患儿均未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在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中,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尤其在吊带治疗过程中,借助超声波检查,可监测吊带治疗情况,便于主治医生及时调整吊带,更改治疗方案,终达到满意复位的治疗效果.
作者:肖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50例腹股沟疝行腹腔镜下修补术与传统无张力修补术,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苏省溧阳市中医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已确诊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无张力组,各25例,分别行腹腔镜下修补术和传统无张力修补术,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术后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结果: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复发率为8%,明显低于无张力组16%和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总有效率96%显然高于无张力组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修补术较传统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总有效率高,疗效肯定.
作者:陈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