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加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骨质增生98例

钟新民;詹光宗;谢挺杉;伍云贵

关键词:
摘要:骨质增生,即骨性关节炎,是一种老年性退行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本病的发展呈慢性侵袭性,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当增生的骨赘妨碍了关节的功能或刺激了附近软组织时,则产生局部疼痛、麻木、运动不灵活或僵硬感,疼痛有时可呈放射性.一般发病部位多见于活动多、负重大的关节.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梗死患者夜间血压不降的护理与预后

    对1998-2000年住院的115例脑梗死患者夜间血压变化与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旨在阐明脑梗死患者夜间血压不降的发生机制、并探讨护理与治疗的对策.

    作者:徐军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急性脑卒中86例早期血糖值与预后分析

    本文回顾性的对急性脑卒中86例早期血糖值与预后关系进行探讨,分析如下.

    作者:马宽;孙顺利;马佳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剧烈运动诱发病毒性心肌炎6例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本文就剧烈运动诱发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型6例作如下报道.

    作者:彭晓兰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以偏瘫为主要表现的视神经脊髓炎1例

    患者男,71岁,因右侧肢体无力、尿潴留、便秘2天入院.入院前25天左眼突然失明,一周内自然恢复.查体:BP160/10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精神差,反应迟钝,被动体位,额纹对称,眼球运动无障碍,视力正常,眼底未发现异常.右鼻唇沟平坦,舌尖偏右,颈软,颈椎无压痛,以插导尿管.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上肢肌力4级,下肢肌力2级,膝腱反射活跃,感觉减退,巴彬斯基征(+).3家医院凹检查均示“腔隙性脑梗塞”,用甘露醇、改善脑细胞代谢药治疗无效,先后出现了背痛、呃逆、嗜睡、右侧巴彬斯基征(一)、右侧感觉过敏、肌力在2-3级间波动,左侧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入院第17天四肢肌张力明显下降,肌力2级,锁骨平面以下感觉消失,腱反射消失,双下肢巴彬斯基征(+).

    作者:刘钦亮;袁海兰;赵洪友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危重疾病早期抢救水平的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已得到多数人重视.1994年美国和欧洲研究者认为ARDS与急性肺损伤有密切关系,是急性肺损伤严重阶段,主张恢复“急性呼吸窘迫征”的名称,以强调ARDS并非局限于成人[1].目前认为ARDS是指各种原因直接或间接损伤肺实质,使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毛细血管内液体量渗入肺泡腔,影响肺内气体交换,从而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这一综合征在临床、X线和病理生理方面表现有独特之处,从而区别于其他不同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其主要特征是:①肺内血流右向左分流,导致严重的低氧血征;②肺顺应性降低,尤其是动态肺顺应性;③胸片广泛肺实质浸润.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改变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学改变.近年来临床ARDS患者有增多趋势,早期表现极易被原发病掩盖,因此早期确诊ARDS较困难.由于ARDS起病急早期不易于诊断,治疗缺乏特异性手段,故其死亡率可达50一70%[1 2].

    作者:邓丕兰;马素明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肺心病合并低渗性脑病86例临床分析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易并发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其中低钾血症,已为临床医生所熟知,而低钠、低渗血症,尤其是低渗性脑病所致的临床表现和严重后果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现将我院1990-2000年确诊肺心病并低渗性脑病86例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简要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陈效库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早期表现心率缓慢的休克32例

    1997年3月-2000年9月,我科收治了休克早期心率缓慢的患者32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安清;刘丰泉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血压计3种位置测量血压的结果观察

    血压计放在患者床上才能保持三者在同一水平面上,但血压计往往难以放稳,特别是在抢救患者时,为了把三者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有时影响了对患者的抢救.为此,我们对血压计3种位置测量血压的结果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桂兰;肖丽霞;张倩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的发展,长期以来以疾病护理为中心,以执行医嘱为主的功能制护理逐渐被以人为中心,以新的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整体护理所取代.近儿年,我院在开展整体护理工作中,首先从健康教育入手,取得了良好效果.全院护士感到开展整体护理显示了护理人员内在价值,密切了医、护、患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医务人员的认可及病人肯定.

    作者:仓孝洁;张凤兰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肝内胆管蛔虫症超声动态观察及临床意义

    患者女,30岁,住院号238273,因腹痛2天,加重1天伴恶心呕吐入院,入院前曾间断性腹痛,时有阵发性加剧,呈钻项样痛,疼痛时恶心呕吐,未吐出蛔虫,口服去痛片后症状稍有减轻,因疼痛加剧而就诊.查体,中上腹压痛明显,不局限,其他均无异常.入院当日B超:胆囊大小如常,肝外胆管上段宽1.2cm,管腔内见“=”状强回声光带,仔细观察有蠕动,提示胆道蛔虫.第3天再次B超复查,肝外胆宽1.1cm,右肝管扩张,胆总管腔内“=”状强光带延续至右肝内胆管处长约4.8cm,酷拟蛇类的爬行状,超声提示胆道蛔虫,(蛔虫体钻入肝右叶小胆管).

    作者:杨丽萍;王希全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的某些心电图异常表现

    一般认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文氏型Ⅱ度窦房传导阻滞、结性心律多数是由于心脏受到器质性损伤所致.笔者在工作中遇到卧位心电图出现这些情况时,应用某些降低迷走神经张力的方法进行试验,如取直立位描记心电图或让病人活动后心率加快时再卧位描记心电图,发现部分病人心电图能立即恢复正常.这部分病人多为儿童,症状较轻,有的表现为深呼吸或叹息样呼吸,心脏超声、胸部X线、心肌酶谱等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笔者认为这部分病人的心电图异常表现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而直立位或病人活动后心率加快都能使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恢复正常.因此,在遇到上述异常心电图时,可用降低迷走神经张力的方法及其他检查,与器质性心脏病进行鉴别,以免给病人和家属造成思想负担.下面将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的某些心电图异常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王令德;吴红;孟宪梅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CT扫描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为探讨颅脑CT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的实际价值,本文就我院1995年1月至2000年8月间262例神经系统的患儿进行颅脑CT检查,报告如下.

    作者:徐秀美;王常鸿;王峰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中发病率高的泌尿系疾病,而TURP是治疗BPH的金标准.近2年我科共进行TURP48例,其中发生术后出血18例,占37.5%,现将TURP术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徐玲;刘惠清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心理松弛疗法对分娩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松弛疗法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临产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心理松弛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临产妇护理,观察产程的时间和产后出血量、24小时内的焦虑和抑郁得分,分析生物学指标和心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实验组第一、第二产程缩短,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焦虑、抑郁分值下降,生物学指标和心理指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22-0.6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心理松弛疗法对分娩有影响,研究对分娩中确保母婴安全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顾炜;岳亚飞;李雪玲;陈芳珍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32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

    工作中如何及时发现患者产后抑郁症并给以正确的心理护理,使忠者顺利康复,是体现产科整体护理水平的-个重要方面.

    作者:聂淑花;张丽华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依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胰岛素和糖代谢变化,并探讨依那普利对CHF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CHF患者69例依那普利(n=37)10mg,1次/日和地高辛(n:32)0.25mg,1次/日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出FPG/FINS比例、IAI值[IAI=-1n(FPG×FINS)]作为机体胰岛素敏感性评价指标,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依那普利组CHF忠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显著增加,而地高辛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无显著变化.结论:依那普利有改善CHF患者IR的作用.

    作者:王晓洪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动力性主动脉成形术辅助循环的研究进展

    动力性主动脉成形术(Dynamic aortormyoplasty,DAM)即以带蒂自体骨骼肌包裹升/降主动脉,经过抗疲劳训练后刺激其在心脏舒张期收缩,挤压所包裹的主动脉,以达到主动脉外反搏的目的,其适应症较宽,操作简单,在心衰的外科治疗中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高志;王天佑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子宫肌瘤与子宫出血122例临床分析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我院从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子宫肌瘤忠者168例,其中122例有子宫出血症状,绝大多数以子宫出血为主诉前来就诊.现将子宫肌瘤导致子宫出血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邱兰华;朱建香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针刺加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骨质增生98例

    骨质增生,即骨性关节炎,是一种老年性退行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本病的发展呈慢性侵袭性,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当增生的骨赘妨碍了关节的功能或刺激了附近软组织时,则产生局部疼痛、麻木、运动不灵活或僵硬感,疼痛有时可呈放射性.一般发病部位多见于活动多、负重大的关节.

    作者:钟新民;詹光宗;谢挺杉;伍云贵 刊期: 2001年第16期

  •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1 健康教育的内容1.1 新入院阶段的教育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热情接待病人,为其介绍病房环境、卫生制度,探视陪护制度,科主任、护士长及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的职责,同室病友,使病人尽快熟悉医院环境,适应住院生活,以佳身心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作者:王荣芳;解静 刊期: 2001年第16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