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部分脱蛋白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李彦林;杨志明;韩睿;李世和;曾才铭

关键词:部分脱蛋白骨, 生物相容性, 免疫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部分脱蛋白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部分脱蛋白骨植入兔的骶棘肌及股骨骨膜下,用组织学检测观察植入材料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材料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及材料对骨膜成骨的影响,并用ELISA间接法检测兔血清中的抗体.结果:植入背部骶棘肌的材料周围皆有软组织长入,包裹并形成纤维囊,难以将软组织和材料分开,植入骨膜下的材料皆与股骨相融合,有的已形成新骨,植入部位股骨增粗,材料植入后1周出现抗体,4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结论:部分脱蛋白骨无毒性作用,且对骨膜成骨无有害影响,引起的免疫反应较弱,机体能耐受,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阶段性治疗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已被大多数骨科医生了解,但是对于一个具体病例治疗方法的选择,还存在许多问题.有许多医生单纯强调手术治疗的效果.甚至有泛化手术和扩大手术适应证的趋势.临床研究证明,大多数病人经数天至数周的保守治疗,症状均可得到有效的缓解.

    作者:罗政;黄秀生;吴良;绍郭宁;周文来;吴昊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闭合复位螺纹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

    我院1999年6月-2002年6月收治16例锁骨骨折病人,均采用闭合复位,螺纹克氏针内固定,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人,男10人,女6人,年龄15-65岁.伤因:车祸9人,摔伤4人,击伤3人.部位:左侧7人,右侧9人,均为闭合性骨折.

    作者:高学柱;张士平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绝经后单发子宫内膜息肉5例临床分析

    本院自1997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经确诊的绝经后单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5例,现就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1 临床资料本院5年间共收治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人284例.年龄53-78岁,其中经确诊的单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病人5例.

    作者:米志红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1例妊娠合并重度贫血患者的整体护理

    患者,27岁,入院诊断:妊娠合并重度贫血.宫内孕39+3,胎位右枕前,体温36.5℃,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Hg.双下肢浮肿,自述激动后有心慌、头晕症状.

    作者:贺辉;柳秀清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1 例罕见的鼻尖部鳞癌病人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

    鼻尖切除三分之二是一种毁容致残手术,给患者及家属在心理上带来沉重的思想压力,心理护理就是以我们护理人员的语言、行为、精神等来调动病人潜在的积极困难,使其精神处于佳状态而利于疾病的恢复将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作者:黄锦梅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胎心监护用于高危妊娠的临床分析

    1 高危妊娠胎心监护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高危妊娠几乎包括所有病理产科,尤其各种妊娠并发症.如妊高征、羊水过多、IUGR、过期妊娠和各种妊娠合并症,如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病、肝脏病、胆汁淤积综合征等,具有这些高危因素的高危孕产妇都有可能由于胎盘功能不良,影响胎盘功能气体交换,供氧不足以及孕妇自身病变引起母血氧分压降低,导致胎儿缺氧,或因脐带受压而引起宫内胎儿缺血缺氧,危及胎儿安全,甚至导致死胎、死产或新生儿窒息、死亡、增加围产儿病死率.

    作者:白淑华;杨凤兰;高瑛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43例临床分析

    1996年1月一2000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简称SLE)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的患者43例,占同期住院诊断SLE患者的66.1%,现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临床资料43例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例,女38例,男:女为l:7.6.

    作者:陈静桂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阻止其癌变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乙型肝炎及阻断慢性乙肝癌变.方法:随机抽出原发性肝癌患者211例,进行HBV.M检测,并采用拉米夫定(3T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82例.结果:2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HbsAg(+)、抗HBc(+)、抗HBe(+)196例(92.89%),HBV-DNA(+)108例(51.18%).82例慢性乙肝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后HBV-DNA(+)阴转率达81.71%,HBeAg(+)阴转率30.550%.结论:慢性乙肝患者HBsAg(+)、抗一HBe(+)、HBV-DNA(+)与肝癌相关:拉米夫定能抑制HBV的复制.

    作者:周毅;毛季琨;李宏燕;谢仁华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巡回护士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护理

    我院自2000年7月以来,开展电视腹腔镜手术116例,其中,30例在硬膜外下行腹腔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现将护理做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中,年龄24-56岁,手术方式均为LAVH,麻醉方法均为硬膜外连续麻醉,手术时间为2-3h.

    作者:姜志美;杨丽琴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食道支架置入术的治疗和护理

    我科自2000年始对食道癌患者进行了食道支架置入术,由于此方法安全、创伤小、患者在短时间内即可见效,明显的改善了生活质量,由于重视了食道支架置入的术前术后的护理,取得了预期效果,现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作者:班秀华;沙娜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海普林软膏治疗慢性皮肤病262例疗效观察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以皮肤苔藓样变及剧痒为特征.淤积性皮炎也称静脉曲张性湿疹,是静脉曲张综合征中常见皮肤表现,是由于静脉曲张后,下肢血液回流变慢或倒流造成静脉瘀血,血液含氧量及营养成分减少,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造成水肿、瘙痒、酸胀,如加搔抓或外伤可造成糜烂、渗出、感染等,日久发生难愈的溃疡.

    作者:卢庆芳;孙本海;卢庆菊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及意义

    D-二聚体(D-dimer,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lII(F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能准确地反映体内纤溶系统的功能状态.由于病理性凝血、纤溶是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程中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为此我们测定了65例肝RS患者血中DD含量,旨在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史功;王宠伟;黎东;马晓云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应用降纤酶的护理体会

    降纤酶是高纯度单组分的蛇毒制剂,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减少血栓形成的基质,从而阻止血栓形成和抑制血栓增大.另一方面,纤维蛋白原减少,可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从而改善循环,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增加脑血流量[1].

    作者:吴莉君;冯玉玲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三角针髓内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中上段骨折76例

    我院自1991年以来,应用三角针髓内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下中上段骨折7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男54例,女22例,年龄2-10岁,平均65岁.骨折部位:股骨上段48例,中段28例.

    作者:刘小平;王坤正;王婧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母乳喂养与新生儿脱水热

    我院自1994年建立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纯母乳喂养,产后母乳喂养率逐年上升.1996年纯母乳喂养率近百分之百,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腹泻、鹅口疮、红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脐炎、皮肤感染等发病率显著下降.

    作者:刘志华;常青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部分脱蛋白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探讨部分脱蛋白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部分脱蛋白骨植入兔的骶棘肌及股骨骨膜下,用组织学检测观察植入材料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材料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及材料对骨膜成骨的影响,并用ELISA间接法检测兔血清中的抗体.结果:植入背部骶棘肌的材料周围皆有软组织长入,包裹并形成纤维囊,难以将软组织和材料分开,植入骨膜下的材料皆与股骨相融合,有的已形成新骨,植入部位股骨增粗,材料植入后1周出现抗体,4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结论:部分脱蛋白骨无毒性作用,且对骨膜成骨无有害影响,引起的免疫反应较弱,机体能耐受,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李彦林;杨志明;韩睿;李世和;曾才铭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先天性胆管囊肿手术治疗的经验及教训

    目的:提高先天性胆管囊肿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1月一2000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胆管囊肿102例.结果:102例先天性胆管囊肿,部分病人术式不当,造成再次手术痛苦及不良后果.其中29例手术方式不当或错误,共例举有7种类型,再次手术治愈,有2例死亡.结论:从7种不妥或错误术式的教训中,提出先天性胆管囊肿的正确手术方法.

    作者:高志清;赵青川;窦科峰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新生儿腹泻病25例临床分析

    在1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新生儿腹泻病,现将我院1998年一2000年收治的25例新生儿腹泻病总结如下.1 临床资科1.1 一般资料25例中,男19例,女6例.男女比例约为3:1.年龄3-6天5例,7-14天12例,15-28天8例.早产儿5例,其余均为足月儿.

    作者:张霞;张晓英;李新岩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腹腔灌注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观察

    腹腔灌注抗炎药物治疗盆腔炎是从肿瘤患者腹灌化疗药物过程中引申发展而来的,并且是由经典的反麦氏点穿刺进针渐改良为脐轮下缘进针的新式治疗方法.本文从2000年6月一2001年6月临床应用并观察了1095例腹灌患者和未腹灌者932例,其结果与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杨红娟;边瑞琴;王素卿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严重骨创伤早期血糖浓度动态监测及护理要点

    2000年6月-2001年11月,我院收治严重骨折病人80例,通过对其早期血糖浓度的动态监测来指导临床的护理及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0年6月-2001年11月入院的骨折病人80例,其中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骨折22例,胫腓骨骨折32例,多发骨折20例.

    作者:董双清;陈丽;关凤华;高海萍;高英 刊期: 2002年第23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