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黄恬;王志华;刘金龙;谭吉良;吴兰;陈意雄;姜玉坤
目的:探究成体大鼠骨髓中神经嵴源细胞的获取,及对受损周围神经的修复作用。方法:富集骨髓神经嵴源细胞间充质球,分离单克隆球,检测长期增殖能力和神经嵴标志的表达,检测向施旺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和体外成髓鞘潜能。体外构建骨髓神经嵴源细胞为支持细胞的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10 mm坐骨神经缺损,12周后进行行为学分析、电生理检测、荧光金逆行示踪试验、肌肉和神经的组织学观察。体外收集骨髓神经嵴源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处理氧糖剥夺损伤的大鼠背根节神经元,检测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变化和细胞活力改变。结果:骨髓神经嵴源细胞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物具有良好的神经修复作用,其条件培养基可改善受损背根节神经元的活力和突起生长。结论:神经嵴源细胞可从骨髓获取并应用于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是潜在的自体细胞来源。
作者:施海燕;李晓丽;易剑锋;郭可盈;高小东;李人杰;顾晓松;丁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G-四链体的形成与稳定对miR-24表达调控作用,为非编码RNA的调控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圆二色光谱、分子核磁、硫酸二甲酯保护实验、电离电喷雾质谱。野生型(G4)和富G序列突变型(NG4)的miR-24过表达腺病毒的构建,人胚肾细胞系(HEK-293A)转染,富G序列敲除SD大鼠的构建,qRT-PCR等实验方法。结果:圆二色光谱证明miR-24-1上游能形成G-四链体并提示其具有平行链构象特征;分子核磁、硫酸二甲酯保护实验等技术证实该 G-四链体具有多层四分体平面结构。病毒转染实验表明,G-四链体在稳定性配基的诱导与稳定作用下能抑制miR-24成熟体的表达。该段富G序列敲除的SD大鼠,心脏组织的miR-2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SD大鼠。结论:miR-24-1上游富G序列能够形成平行链G-四链体结构,该G-四链体结构的形成与稳定能够抑制miR-24的表达水平。
作者:高娟;戚艳超;徐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检测黄芩素对B16细胞Ez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芩素抑制B16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黄芩素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黄芩素对B16细胞迁移的影响;PCR法检测黄芩素对B16细胞p12-LOX和Ezrin mRNA的表达的影响;蛋白印迹法检测了黄芩素对B16细胞p12-LOX蛋白表达的影响;细胞荧光染色法检测黄芩素对B16细胞Ezrin蛋白的影响。结果:黄芩素素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显著抑制B16细胞的增殖和划痕修复;黄芩素明显抑制B16细胞的p12-LOX和Ez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论:黄芩素抑制p12-LOX和Ezrin蛋白表达是黄芩素显著抑制B1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可能机制。
作者:李娟;崔宇勃;叶晶;孙沛林;朴英实;林贞花;金京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 Res)对低氧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分为常氧组、低氧组(1%O2培养48 h)、低氧+Res(15μmol/L)组。分别采用qRT-PCR法检测SIRT1、IL-6和ICAM-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PGC-1α、磷酸化NF-κB p65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 ROS)表达。结果:低氧致HUVECs SIRT1 mRNA和蛋白、PGC-1α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 P<0.01), IL-6、ICAM-1 mRNA和磷酸化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P<0.01),促进ROS生成(P<0.01)。 Res可上调低氧HUVEC SIRT1 mRNA和蛋白、PGC-1α蛋白表达(P<0.01),下调IL-6、ICAM-1 mRNA和磷酸化NF-κB p65蛋白表达( P<0.01),抑制ROS 生成( P<0.01)。结论:低氧可促进HUVEC炎症反应, Res可抑制低氧HUVEC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Res通过促进低氧HUVEC SIRT1表达,进而促进PGC-1α表达致ROS生成减少,ROS生成减少抑制了NF-κB p65的激活,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李明红;袁志兵;高钰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氢饱和盐水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大鼠肺间质巨噬细胞(PIMs)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应用胶原酶消化法结合肺泡耗竭灌洗和肺循环灌洗技术分离纯化SD大鼠PIMs,在用常规RPMI-1640培养基或含氢RPMI-1640培养基的情况下,用LPS(1 mg/L)刺激细胞一定时间,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用RT-PCR技术分析细胞中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结果:各细胞因子的浓度随着LPS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1β的浓度分别于LPS刺激后3和6 h达到高峰;选取各细胞因子表达高峰的时点观察含氢培养基对其表达的影响,发现含氢培养基可抑制LPS诱导的TNF-α和IL-1β。 LPS刺激PIMs后,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也增高,分别于LPS刺激后2和3 h达到高峰,含氢培养基对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也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结论:在体外培养的大鼠PIMs,含氢培养基可抑制LPS诱导的TNF-α和IL-1βmRNA表达及其蛋白合成释放。
作者:黄新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颗粒对大鼠心气虚证CD3+、CD4+、CD8+和cAMP/cGMP(环一磷酸腺苷/环一磷酸鸟苷)的影响。方法:用大鼠负重强迫游泳后通过给予大剂量心得安使大鼠造模定位于心脏,作为心气虚证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大、小剂量治疗组(2 g/100 g,0.5 g/100 g益气活血颗粒)、阳性对照组(1 g/100 g天王补心丸)及生理盐水组,均每天1次,连续7 d灌胃,观察各组外周血CD3+、CD4+、CD8+、cAMP/cGMP的变化以及心肌中cAMP/cGMP的变化。结果:造模组外周血的CD3+和CD4+含量低于生理盐水组,CD8+的含量高于生理盐水组,且与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大剂量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造模组外周血、心肌中的cAMP和cGMP含量与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且大、小剂量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大剂量与小剂量治疗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气虚证模型成立。益气活血颗粒可升高CD3+、CD4+和cAMP的含量,降低CD8+和cGMP含量。
作者:金戈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脑卒中发生后5年内卒中再发率较高,寻找再卒中发生的神经保护措施意义重大。抗炎因子IL-10在脑卒中发生中发挥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预先将载IL-10的腺相关病毒( rAAV1-IL-10)感染脑动脉,研究其在脑卒中发生时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脑卒中血管介入治疗时,在卒中易感血管中给予保护性基因预防再卒中发生的可行性。方法和结果:经颈动脉插管将rAAV1-IL-10或对照病毒注入大鼠脑动脉内,3周后在病毒注射同侧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 MCAO),阻塞45 min后恢复脑血流再灌注。血流再灌注后24 h进行神经损伤评分并处死大鼠。原位杂交显示病毒成功感染脑动脉,rAAV1-IL-10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评分,缩小梗死体积,降低损伤神经细胞比例。 IL-10降低脑梗死边缘区TNF-α的mRNA水平和血液中TNF-α蛋白水平,同时促进梗死边缘区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脑动脉内预先感染rAAV1-IL-10能保护脑卒中的神经元,在卒中易感的脑血管中预防性给予保护性基因治疗策略具有可行性。
作者:梁秋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FAM3家族包括4个成员:FAM3/B/C/D。在糖尿病小鼠及人肝脏中,FAM3A表达下调。在糖尿病小鼠肝脏中过表达FAM3A,能激活Akt并抑制FOXO1活性,缓解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脂肪肝。 FAM3A蛋白定位于线粒体并促使ATP合成分泌。分泌的ATP通过P2受体激活Akt信号通路,调控肝细胞糖脂代谢。 FAM3A-ATP-Akt通路是不依赖胰岛素信号转导的新糖脂代谢调控通路。胰岛素抵抗时,在胰岛β细胞中FAM3B受高血糖刺激表达分泌异常增加,其能抑制β细胞功能并加重肝脏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时肝脏中FAM3B表达增加,其抑制Akt并激活FOXO1,导致肝脏糖脂异生增加。我们发现一种小分子Compound X能激活肝脏FAM3 A表达,缓解高脂喂养及db/db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抵抗、高血糖、脂肪肝及肥胖。相比较,罗格列酮虽能缓解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及高血糖症状,但加重脂肪肝及肥胖。 FAM3A 和FAM3B调控网络的失衡在肝脏Akt活性受抑制及2型糖尿病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激活FAM3A及或抑制FAM3B以纠正它们之间失衡的调控网络,有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防治的新策略。
作者:杨吉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PPARγ激动剂被证实可限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然而其潜在的病理机制仍不清楚。我们通过研究PPARγ下游AMPK分子对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取4周龄SD大鼠心肌左室组织,分离微血管内皮细胞。 DMEM培养24 h后,再经ox-LDL刺激24 h,检测细胞eNOS蛋白、NO释放以及AMPK磷酸化变化,并比较GW9662或PPARγ-siRNA预处理前后的差异。通过细胞成管实验,检测抑制AMPK或PPARγ对于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ox-LDL诱导24 h后,eNOS、NO和磷酸化AMPK水平明显下调,抑制PPARγ有类似结果。 ox-LDL刺激血管内皮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和老化加重,血管新生减弱。在环格列酮预处理后,eNOS、NO和磷酸化AMPK的水平都明显上调,血管新生能力增强,然而此效应可以被PPARγ-siRNA或GW9662逆转。结论:我们的结果提示环格列酮等PPARγ激动剂有效拮抗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分子机制是通过AMPK磷酸化激活,进一步上调eNOS和VEGF表达,NO释放,从而减少内皮细胞凋亡和老化,促进血管新生和内皮舒张功能。
作者:王时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双重特异性磷酸酶5(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 5,DUSP5)在糖皮质激素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观察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地塞米松对内皮细胞DUSP5表达的影响;运用siRNA技术降低内皮细胞中DUSP5的表达,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刺激引起的炎性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以及地塞米松抗炎作用的改变。结果:(1)地塞米松明显上调内皮细胞中DUSP5的表达,呈时间和剂量依赖趋势。(2)降低DUAP5的表达使TNF-α引起的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 IL-1α、IL-1β、LTβ、IL-6、IL-15、ICAM1、VCAM1和SELE)的表达减少。(3)地塞米松抑制TNF-α引起内皮细胞中包括IL-6在内的炎性因子合成,此抑制作用在DUSP5表达沉默后明显减弱。结论:糖皮质激素通过上调DUSP5表达,使炎性刺激活化的MAPK去磷酸化而失活,从而介导糖皮质激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DUSP5可能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相关疾病的潜在靶点。
作者:丁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建立高原肺水肿( HAPE)动物模型,研究其基因表达谱改变,探讨HAPE的发生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N)、常氧LPS组(LPS)、低氧组(H)和低氧LPS组(HL),建立HAPE动物模型。收集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细胞,采用Affymetrix表达谱芯片分析基因表达谱。结果:通过检测肺组织形态学、湿干比和BALF总蛋白,表明HAPE动物模型复制成功。在肺组织, H组119个基因表达上调,80个下调;LPS组659个基因表达上调,1137个下调;HL组1027个基因表达上调,2016个下调。 BALF细胞中,H组135个基因表达上调,86个下调;LPS组158个基因表达上调,135个下调;HL组1171个基因表达上调,318个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具有免疫反应、炎症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趋化作用等生物功能,参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造血细胞系、细胞黏附分子等代谢通路。结论:低氧可促进LPS诱导的炎症、免疫反应,相关信号通路可能在HAPE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高文祥;徐刚;陈德伟;高钰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CTRP3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马松三色法评价心肌纤维化程度;培养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采用real-time PCR与免疫印迹法检测纤维化相关指标。结果:心肌梗死大鼠心脏CTRP3表达水平降低;心肌注射腺病毒过表达CTRP3可以减轻心肌梗死引起心肌肥大,抑制间质纤维化,减少肌成纤维细胞数量。 CTRP3孵育心肌成纤维细胞可以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SMA表达,减少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胶原I和胶原III的生成。 siRNA敲低CTRP3的表达进一步增加TGF-β1诱导的SMA和胶原分子的表达。 CTRP3激活大鼠心脏和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AMPK的磷酸化;AMPK抑制剂AraA预孵育可消除CTRP3抑制TGF-β1诱导的Smad3磷酸化、核转位以及与p300结合的作用,逆转CTRP3的抗纤维化作用。结论:CTRP3通过激活AMPK抑制TGF-β1诱导的Smad3核转位和与p300的结合,抑制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从而抑制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纤维化。
作者:冯寒;张城林;吴丹;雷虹;王瑾瑜;符凤英;李丽;吴立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了不同tau亚型对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分别将6种表达tau亚型的质粒瞬时转染N2a细胞,pEGFP空载体为对照。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48 h后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与对照质粒比,表达1N3R-tau降低细胞活性,其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提示1N3R-tau亚型可抑制细胞增殖。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表达1N3R-tau亚型诱导细胞周期S期阻滞,促使Cyclin E从胞核向胞浆转移。结论:过表达1N3R-tau亚型通过诱导cyclin E从胞核向胞浆转移,使细胞出现S期阻滞,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作者:李立;徐诚;王群;柯丹;张少华;曹福源;王建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花生四稀酸代谢产物EET对神经血管单元的调控作用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通过敲除EET的水解酶基因升高内源性EET或应用外源性EET,研究EET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及氧糖剥夺( OGD)损伤的神经血管单元组成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结果:EET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元调亡;明显抑制OGD诱导的培养脑皮层神经元,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 EET促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 EET促进线粒体新生,稳定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神经元凋亡。机制研究表明,EET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CREB磷酸化,抑制线粒体活性氧生成和膜电位下降。 p-STAT3和girdin介导EET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促进作用。 EET通过PPAR-γ/p-CREB信号通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分泌BDNF。结论:EET通过不同的信号机制分别调控神经血管单元的组成细胞,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凋亡。
作者:祝世功;苑琳;李林英;王来;孙长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分化程度的人食管鳞癌细胞( ESCC)上清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iDC)内皮样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KYSE450(高分化)和KYSE70(低分化)细胞上清,并诱导iDC;镜下观察诱导后iDC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vWF、CD144以及JAK、STAT3磷酸化水平的变化;Q-PCR在mRNA水平上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vWF和CD144的变化,以及JAK、STAT3、VEGF-A和IL-6表达水平的变化;DiI-Ac-LDL摄取实验检测诱导后iDC摄取能力的变化;用JAK的阻断剂AG490阻断JAK/STAT3通路后,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vWF和CD144的变化以及iDC摄取DiI-Ac-LDL能力的改变。结果:(1) KYSE450和KYSE70细胞上清诱导后,iDC高表达内皮细胞标志物vWF和CD144,同时JAK/STAT3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且KYSE70组变化显著。(2)AG490阻断JAK/STAT3信号通路抑制了iDC内皮样分化。结论:(1)JAK/STAT3信号转导通路介导了人食管鳞癌微环境下iDC的内皮样分化。(2)与高分化组相比,低分化的人食管鳞癌细胞上清能显著促进iDC的内皮样分化。
作者:晋果果;赵继敏;杨艺;刘康栋;刘行凡;江亚南;黄幼田;路静;董子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环境致癌物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MNNG)转录激活人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基M2( RRM2)参与DNA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和结果:MNNG刺激显著激活RRM2基因的表达。γ-H2AX、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改变显示表达上调的RRM2转位入核参与DNA损伤修复。通过RRM2启动子探针介导的DNA pulldown、LC-MS/MS 及 ChIP-PCR分析发现MNNG刺激后,E2F3直接结合到RRM2启动子上,激活其表达。另外,转录因子NFY与E2F3相互作用,增强MNNG诱导的RRM2转录激活。 MNNG处理上调E2F3蛋白水平依赖于ATR-CHK1信号通路介导的其S124位磷酸化。结论:MNNG通过激活ATR/CHK1磷酸化E2F3 S124,增加其蛋白稳定性。上调的E2F3与NFY转录共调控RRM2基因的表达,参与DNA损伤修复过程。
作者:宫朝举;邵吉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医学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改革是当前形势所需,病理生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对留学生病理生理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仅限于单一、主观的终极性评价,这不符合留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活跃的特点,使学生忽视实验课的学习,纵容了学生懒惰、被动学习的不良情绪,压抑了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和能力,而且评价范围窄,代表性差,难以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使能力培养这一环节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新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强化形成性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比重,不但使实验课程的评价更加科学、客观,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信息获取和选择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监督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及应用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值得全面推广。
作者:张彩华;邢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益母草水苏碱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自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胸主动脉结扎法( TAC)诱导心衰模型。采用血流动力学检测心功能,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Nox2亚基、磷酸化AMPK及mTOR的表达,免疫荧光法双标记检测Nox2的活化状态,H2DCF检测胞浆ROS产生变化,GFP-RFP-LC3慢病毒转染检测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数量变化。结果:整体水平上,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功能下降,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增加( 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母草水苏碱组心功能得到改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下降( P<0.05)。细胞水平上,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数量明显增多,自噬相关蛋白、Nox2亚基表达、胞浆ROS产生、磷酸化AMPK及mTOR明显减少( 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母草水苏碱组的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数量明显减少,自噬相关蛋白、Nox2亚基表达、胞浆ROS产生、磷酸化AMPK及mTOR增加( P<0.05)。结论:益母草水苏碱通过抑制Nox2活化和其亚基的表达,使ROS产生减少,并且经磷酸化AMPK-mTOR途径抑制自噬的过度激活,从而改善心功能。
作者:曹童童;陈会花;章忱;郭炜;卫洪昌;吕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靶向干扰 CIAPIN1基因表达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细胞系K56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针对CIAPIN1基因构建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K562细胞系。 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鉴定干扰效率;CIAP-IN1基因沉默之后,改良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甲基纤维素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细胞集落形成大小和数量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将K562细胞接种到裸鼠体内皮下,观察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能力的变化。结果:CIAPIN1基因表达下调后,K562细胞的活力下降;集落形成数量减少和集落减小;G1期细胞数量增加;小鼠体内成瘤能力明显降低。结论:下调CIAPIN1基因表达能够抑制K562细胞在体外及体内的增殖能力。
作者:王齐;王建;李庆华;庞天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激活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mAChR )能否经调控紧密连接而促进下颌下腺的分泌。方法:跨上皮细胞电阻( TER)和旁细胞通透性实验评价紧密连接的功能;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紧密连接的表达和分布;转染claudin-4 shRNA或cDNA观察claudin-4对紧密连接功能的影响。免疫共沉淀检测相关信号通路。结果:mAChR激动剂卡巴胆碱可降低下颌下腺细胞TER值,并增加旁细胞途径通透性。卡巴胆碱可下调claudin-4的表达和分布,但不影响其它紧密连接分子。敲低claudin-4可使卡巴胆碱降低TER值的作用消失;而在过表达claudin-4细胞中,卡巴胆碱仍能降低TER值和claudin-4表达。卡巴胆碱可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促进claudin-4丝氨酸磷酸化。磷酸化的claudin-4可与β-arrestin2结合,招募clathrin引起claudin-4发生内化,并进一步在胞浆中被泛素化降解。结论:激活mAChR通过ERK1/2/β-arrestin2/clathrin/泛素化途径下调claudin-4的表达,进而增加旁细胞途径的通透性。
作者:丛馨;张艳;吴立玲;俞光岩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