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汁酸CDCA及其受体FXR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

李烁;王璇;张楚旌;陈曼;祝世功

关键词:胆汁酸, 受体, 肠道损伤, 小鼠, 缺血再灌注, 野生型, 紧密连接蛋白, 再灌注模型, 二胺氧化酶, 显示, 黏膜屏障, 坏死, 方法评估, 动脉缺血, 病理, 表达下调, 表达上调, 保护作用, 增强, 喂食
摘要:目的:探讨胆汁酸( CDCA)及其受体FXR对肠道缺血再灌注( I/R)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病理和测定二胺氧化酶( DAO)方法评估肠道损伤。结果:与假手术组比,小鼠肠道I/R后出现坏死,DAO升高,而胆汁酸组(I/R前喂食0.5%CDCA 7 d)坏死长度明减少,血DAO明显降低(P<0.05)。病理显示野生型和FXR-/-小鼠的肠道I/R都出现了明显的损伤,但FXR敲除小鼠I/R后损伤加重,DAO升高(P<0.05)。肠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肠道I/R后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下调,给CDCA后occludin表达上调。与野生型I/R组相比,FXR敲除小鼠肠道I/R后occludin表达下降。结论:胆汁酸CDCA能减轻肠道I/R损伤,其保护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激活FXR,上调occludin表达,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实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相关文献
  • TLR4/NK-κB信号介导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中的作用。方法:用Ox-LDL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LR4,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型蛋白SMA和SM22α,以及成骨样分化相关蛋白Msx2、osterix和BMP2的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细胞核内NK-κB的表达水平。结果:Ox-LDL可促进TLR4的表达上调以及激活其下游分子NK-κB向细胞核内转移。 TLR4 siRNA转染细胞可减轻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样分化相关蛋白Msx2、osterix和BMP2的表达水平,升高收缩型蛋白SMA和SM22α的表达水平,阻断NK-κB核内转移。另外,NK-κB抑制剂PDTC可抑制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结论:TLR4通过激活NK-κB促进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提示TLR4可作为干预血管钙化的潜在靶点。

    作者:陆立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MKLR1过表达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脂肪组织中的作用及意义

    目的:观察CMKLR1过表达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脂肪组织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制备携带大鼠CMKLR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12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4组:对照12只;模型12只;转染12只,空转染6只。对照普通饮食;余高脂饮食;第1天转染组尾静脉注射病毒液100μL,空转染组注射空病毒液100μL,余注射PBS 100μL。分批处死空转染组评价转染效率。第8、12周,分批处死大鼠,留肝、脂肪组织。结果:(1)肝HE示:对照大鼠肝细胞条索清晰;模型组8周出现单纯性脂肪肝;12周出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转染组肝病理程度比同期模型组轻。(2)模型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脂肪组织中CMKLR1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染组比同期模型组显著增高( P<0.05);模型组大鼠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脂肪组织中脂联素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转染组比同期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1)高脂饮食12周成功建立了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2)脂肪组织中CMKLR1过表达可显著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时肝组织病理学改变。

    作者:刘近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医学热点话题融入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探讨

    探讨与医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对WHO提出的各种世界“疾病日”的认识,结合多媒体展示融入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意义。以认识“世界肾脏病日”、“世界COPD日”等为例,从话题提出到相关知识引入,再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借助不同教学模式,如Sandwich或PBL教学对历年“疾病日”主题的深入探讨和相关知识延伸,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探究问题的兴致和积极性,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增强其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而且使授课形式多样化,知识掌握更易形成系统,并能拓宽师生知识视野,从而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

    作者:赵爽;蒙山;卢露碧;高洁;朱名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甲减)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排除应用抗甲状腺药、糖皮质激素和胺碘酮药物的12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病史、甲状腺功能、血生化检查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分析。结果:根据甲状腺刺激激素(TSH)水平的高低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n=43)、亚甲减组(n=82)。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相比,亚甲减组中女性患病率显著增高(P<0.05);有吸烟史者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且上述因素在TSH≥10.0 mU/L的重度亚甲减病人更加显著( P<0.05);而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B型尿钠肽水平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不同TSH水平间未见显著差别。结论:本组病例分析提示:女性、有吸烟史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阳性的冠心病患者,特别是伴TSH≥10.0 mU/L时,应同时关注甲状腺疾病。

    作者:严庭智;丁瑾;常连青;苗莉;姚小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长链非编码RNA在2种乳腺癌耐药性细胞中的表达分析和功能预测

    目的:发掘在乳腺癌耐药性细胞中表达错调的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方法:对敏感和耐药性乳腺癌细胞中的lncRNA表达分别进行芯片检测。检测后结果经生物信息统计学分析对lncRNA进行归类和功能网络预测。结果:与敏感细胞相比,他莫昔芬和曲妥珠单抗耐药细胞中表达上调和下调的lncRNA分别为2107、611、1154和2141种,其中在2种耐药细胞株中共同表达错调的有93种。对共同表达上调的69种lncRNA的功能预测发现2种与在乳腺癌耐药性中发挥作用的蛋白编码基因或microRNA相关,2种参与有丝分裂节点或DNA损伤引发的细胞死亡。结论:本研究发现大量在他莫昔芬与曲妥珠单抗耐药细胞中异常表达的lncRNAs,但同时在2种细胞中异常表达的数量极少,提示lncRNAs在肿瘤药物耐药性中具有较强特异性。本研究还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功能预测的靶基因筛选方法。

    作者:张秀磊;王志宇;朱涛;汪香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hk1在ST诱导GES-1细胞G2/M期阻滞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Chk1在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ST)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G2/M期阻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ST(3μmol/L、6μmol/L、12μmol/L)处理24 h后,体外培养GES-1细胞周期分布、Chk1及p-Chk1的表达;随后给予Chk1 siRNA干扰后,观察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FCM结果提示ST能够诱导GES-1细胞发生G2/M期阻滞;real-time PCR结果显示ST可以提高Chk1在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T可以增加Chk1及p-Chk1的蛋白表达;FCM结果显示与control siRNA+ST处理组相比,Chk1 siRNA+ST处理组G2/M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 P<0.05)。结论: Chk1的激活是ST引发GES-1细胞G2/M期阻滞的重要原因。

    作者:姜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Omentin-1对THP-1巨噬细胞ABCA1表达及胆固醇流出的影响

    目的:探讨omentin-1对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及其介导胆固醇流出的影响。方法:用omentin-1处理THP-1源性巨噬细胞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ABCA1蛋白水平,HPLC检测胞内总胆固醇( TC)游离胆固醇( FC)及胆固醇酯( CE)含量,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胞内胆固醇流出,油红O染色观察胞内脂滴情况。结果:Omentin-1呈浓度依赖性上调巨噬细胞ABCA1的表达,促进胞内胆固醇流出,降低胞内TC、FC和CE含量,抑制胞内脂质蓄积和泡沫细胞形成。而ABCA1 siRNA与omentin-1共处理细胞后,明显抑制omentin-1促胆固醇流出的作用,胞内脂质蓄积和泡沫细胞形成明显加剧。结论:Omentin-1通过促进巨噬细胞ABCA1表达和胆固醇流出,抑制胞内脂质蓄积和泡沫细胞形成。

    作者:谭玉林;张敏;吴剑锋;兰刚;李元;李靓;谢魏;唐朝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siRNA干扰IL-13Rα2表达对人肺成纤维细胞TGF-β表达的影响

    目的:比较观察siRNA沉默IL-13Rα2基因前后人肺成纤维细胞( HFL) IL-13Rα1、IL-13Rα2和TGF-β的表达情况,探讨IL-13Rα2与TGF-β和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的IL-13外源性刺激HFL细胞,real-time PCR检测siRNA瞬时转染沉默IL-13Rα2基因前后IL-13Rα1、IL-13Rα2和TGF-β的mRNA表达量的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标记观察IL-13Rα2和TGF-β的荧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IL-13外源性刺激能增强HFL细胞IL-13Rα2的表达,其表达量随IL-13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但IL-13Rα1和TGF-β的表达量则无明显变化;siRNA干扰后IL-13Rα2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TGF-β的表达量明显增高( P<0.05);细胞免疫荧光标记亦显示,沉默后IL-13Rα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TGF-β的表达量升高。结论: IL-13Rα2很可能通过竞争性抑制IL-13Rα1与IL-13结合,进而抑制IL-13所致的纤维化作用。

    作者:余群芳;蔡震宇;朱俊;梅任美;黄永红;徐方云;熊丽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线粒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目的:心肌梗死后及时再灌注是挽救缺血心肌必需的步骤,但该过程伴随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 I/R)造成的线粒体Ca2+([Ca2+]m)超载、活性氧(reactive oxygenspecies, ROS)大量释放以及线粒体膜通透性通道(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并导致线粒体严重的结构和功能破坏,是心肌细胞I/R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保护线粒体的关键靶点,对于深入理解I/R导致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损伤机制,进而提出心肌保护的新策略至关重要。本实验旨在探讨多种心肌保护措施对I/R心肌的线粒体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大鼠离体心脏全心I/R模型和成体心肌细胞模拟I/R模型,结合基因的遗传学操作,探讨间歇性低压低氧( intermittent hypobaric hypoxia, IHH)和过氧化氢预处理( hydrogen peroxide pre-conditioning, H2 O2 PC)对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利用Rhod-2、MitoSOX和TMRE 荧光染料分别实时监测线粒体[ Ca2+] m 超载、线粒体ROS的释放和线粒体膜电位(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ΔΨm )的变化。分离缺血前和再灌注后活体心肌组织的线粒体,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耗氧率、ROS释放量及三磷酸腺苷(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合成酶活性。结果:IHH可以通过ROS降低[ Ca2+] m 超载,改善心肌I/R损伤后线粒体的膜电位、耗氧率、ATP合成酶活性及心肌ATP含量的降低,进而改善心肌I/R后心功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此外,H2 O2 PC在I/R过程中通过UCP3降低[ Ca2+] m 超载及防止ΔΨm 丧失,进而改善心肌I/R后心功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本研究揭示了线粒体在心肌I/R损伤和保护中的重要地位和调控机制,为解释IHH和H2 O2 PC心肌保护作用的机理提供新视角,并为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作者:杨黄恬;王志华;刘金龙;谭吉良;吴兰;陈意雄;姜玉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原肺水肿模型大鼠基因表达分析

    目的:建立高原肺水肿( HAPE)动物模型,研究其基因表达谱改变,探讨HAPE的发生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N)、常氧LPS组(LPS)、低氧组(H)和低氧LPS组(HL),建立HAPE动物模型。收集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细胞,采用Affymetrix表达谱芯片分析基因表达谱。结果:通过检测肺组织形态学、湿干比和BALF总蛋白,表明HAPE动物模型复制成功。在肺组织, H组119个基因表达上调,80个下调;LPS组659个基因表达上调,1137个下调;HL组1027个基因表达上调,2016个下调。 BALF细胞中,H组135个基因表达上调,86个下调;LPS组158个基因表达上调,135个下调;HL组1171个基因表达上调,318个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具有免疫反应、炎症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趋化作用等生物功能,参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造血细胞系、细胞黏附分子等代谢通路。结论:低氧可促进LPS诱导的炎症、免疫反应,相关信号通路可能在HAPE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高文祥;徐刚;陈德伟;高钰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HSF1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血小板与白细胞相互作用和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脓毒症时常伴有组织因子( TF)表达增加,致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与白细胞相互作用可促进白细胞表达TF,增强凝血活性。以往研究表明热休克因子1(HSF1)能减轻脓毒症时组织器官的损伤并降低死亡率。本研究探讨内毒素血症时小鼠HSF1对血小板激活、血小板与白细胞相互作用和白细胞T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SF1基因敲除( HSF1-/-)和野生型( HSF1+/+)小鼠复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血小板与白细胞黏附和白细胞TF表达。结果:(1)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内毒素血症小鼠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血小板-白细胞黏附和白细胞TF表达显著升高,出血时间明显缩短;(2)内毒素血症时,HSF1-/-小鼠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血小板-白细胞黏附和白细胞TF表达均显著高于HSF1+/+小鼠,出血时间比HSF1+/+小鼠显著缩短。结论:HSF1能抑制小鼠内毒素血症时血小板激活、血小板与白细胞相互作用和白细胞组织因子表达。

    作者:肖子辉;冯宇鹏;肖献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尾加压素II介导卵圆细胞增殖的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II( UII)对肝脏干细胞即卵圆细胞内活性氧( ROS)的影响及其参与UII促细胞增殖的机制探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应用DCFH-DA探针检测UII孵育卵圆细胞WB-F344后,胞内ROS水平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胞内NADPH氧化酶亚基、细胞周期蛋白E、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及信号通路蛋白ERK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方式分析UII对于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UII刺激卵圆细胞可引起胞内ROS水平增加,同时NADPH氧化酶亚基表达上调。给予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预处理后,明显改善UII介导的ERK磷酸化水平升高。此外,UII孵育组细胞周期比例S期明显高于G1期,而apocynin预处理组S期比例较UII刺激组有所降低,且细胞增殖检测结果显示apocynin预处理可使UII介导的促细胞增殖效应受到明显抑制。结论:UII可通过上调细胞内NADPH氧化酶介导ROS增加,继而促进ERK激活以及加速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参与UII促细胞增殖作用。

    作者:禹晓童;王鹏雁;王红霞;王学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WDR26过表达对大鼠心肌细胞缺血所致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目的:观察WDR26过表达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所致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克隆入WDR26ORF,转染H9c2心肌细胞株;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转染pcDNA3.1-WDR26);建立H9c2心肌细胞缺氧模型;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缺氧后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情况及PINK1、Parkin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WDR26过表达时可以促进H9c2心肌细胞缺氧时线粒体自噬;(2)WDR26过表达时可以促进缺氧所致的Parkin向线粒体聚集。结论:WDR26参与心肌细胞缺血所致的线粒体自噬,并且通过与线粒体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影响PINK-Parkin信号通路,从而调控线粒体自噬,在心肌缺血过程中起到内源性保护作用。

    作者:赵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黄芪甲苷对小鼠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的作用

    研究黄芪甲苷( AS-IV)对小鼠心梗后左室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分离冠脉左前降支( LAD)与伴行静脉并于左心耳下缘2 mm处结扎制备心梗模型(手术组),结扎后小鼠每日腹腔注射10 mg/kg AS-IV(治疗组);以分离LAD后不结扎小鼠为对照。术后2周,心超检测小鼠左心室功能,观察小鼠心脏病理改变、梗死边缘区血管数目、SOD2及NOX4表达。与对照小鼠相比,术后小鼠射血分数显著降低,左室扩张伴心室前壁变薄,心室前壁变薄处纤维增生,心梗边缘区血管数目明显减少,SOD2表达显著降低,NOX4表达明显增多。 AS-IV干预可显著提高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心肌梗死边缘区血管数目和SOD2表达,降低NOX4表达,未能减少心梗区面积。本研究提示黄芪甲苷能改善心梗小鼠左室功能,增加心肌梗死边缘区血管数目及降低该区域氧化应激水平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李苏;陈相建;吴恒芳;杨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姜黄素在HIV-1 gp120致海马突触可塑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gp120 V3环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离体大鼠海马脑片,1 mol/L姜黄素或10 mol/L尼莫地平单独或分别与1 nmol/L gp120 V3环共同作用于大鼠海马脑片1h后,采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技术,分别记录Schaffer侧支-CA1区神经元的输入/输出曲线(input-output curve,I/O curve)、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长时程增强( 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和双脉冲易化( paired-pulse facilitation,PPF)。结果:各组药物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的基本传递、突触前膜效应未产生明显影响( P>0.05),但gp120 V3环可显著抑制LTP的诱发,抑制神经元突触可塑性( P<0.05);尼莫地平与姜黄素可拮抗gp120 V3环对海马脑片LTP的抑制作用,改善神经元突触可塑性( P<0.05)。结论:姜黄素可能是通过减少Ca2+内流拮抗gp120 V3环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神经元LTP的抑制作用,维持LTP稳定,改善突触可塑性。

    作者:陈桂玲;刘思思;江明亮;行妍妍;林丽清;董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载脂蛋白A-Ⅰ模拟肽Reverse-D-4F提高高脂饮食小鼠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 A-Ⅰ模拟肽Reverse-D-4F(Rev-D4F)对高脂饮食C57BL/6J小鼠内皮祖细胞(EPCs)动员和EPCs功能的影响。方法:6周龄C57小鼠分为正常饮食、正常饮食并注射Rev-D4F、高脂饮食和高脂饮食并注射Rev-D4F四组。流式细胞术等检测外周血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数量;免疫荧光法测定Sca-1、c-Kit等的表达;MTT等方法检测EPCs的增殖、迁移及体外成血管功能。 Western blotting检测p-eNOS、p-AKT等蛋白的表达。结果:高脂饮食明显降低了EPCs的数量、迁移功能及白细胞中淋巴细胞的比例,但明显增加了C57小鼠血浆白细胞及白细胞中单核细胞的数量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TNF-α的水平。 Rev-D4F明显抑制了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血浆外周血细胞亚群数量及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体外实验表明TNF-α抑制EPCs增殖、迁移和成血管的功能,并降低AKT及eNOS的活性;Rev-D4F能够修复TNF-α对EPCs功能的损伤,激活AKT及eNOS;PI3K抑制剂LY294002(30μmol/L)则明显抑制Rev-D4F对AKT和eNOS的作用,并抑制了Rev-D4F对TNF-α诱导的EPCs损伤的修复作用。结论:Rev-D4F提高高脂饮食C57小鼠外周血EPCs的数量与SDF-1α水平升高及TNF-α水平增加相关,Rev-D4F可能通过PI3K/AKT/eNOS信号通路修复TNF-α诱导的EPCs功能损伤。

    作者:展恩欣;范浩昌;杨娜娜;秦树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房钠尿肽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研究心房钠尿肽(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及ANP组;通过Langendorff灌流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计算出各组缺血心脏的梗死面积,并利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各组心脏组织中乳酸( LD)、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以及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ANP组(0.03μmol/L)的大鼠心脏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大鼠心脏组织的MDA含量及LD含量明显高于ANP组和正常组(P<0.01),而SOD活性则明显低于ANP组和正常组(P<0.01)。结论:AN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缺血再灌时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李英;洪英姬;洪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尿素通道蛋白B基因敲除对小鼠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尿素通道蛋白B( urea transporter B, UT-B)是介导尿素快速跨膜转运的膜蛋白,UT-B基因敲除后可导致老龄小鼠发生心肌肥大,本研究拟探讨UT-B基因敲除后对小鼠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试剂盒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 PCR检测mtDNA 基因D-loop区域多态性/突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ROS水平。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 UT-B基因敲除小鼠线粒体复合体I和IV活性明显下降,通过复合体Ⅴ产生的ATP量明显降低;线粒体mtDNA发生多处突变,线粒体损伤标志线粒体DNA/核DNA的比率显著下降。 UT-B基因敲除小鼠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较野生型小鼠明显下降,而心肌ROS水平增加约31.42%。结论:UT-B基因敲除后可导致小鼠线粒体功能障碍,这可能是其老龄后发生心肌肥大的机制之一。

    作者:杜艳伟;付双;刘莲勤;杨方圆;赵雪俭;杨宝学;张灵;孟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A型肉毒素重链对Neuro-2 a细胞的促神经突起再生作用

    目的:观察A型肉毒素重链( botulinum neurotoxin serotype A heavy chain, BoNT/A HC)对Neuro-2的促神经再生作用。方法:(1)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oNT/A HC,于3个时点收集细胞做免疫荧光检测轴突长度和有突起细胞的百分比。(2)在培养液中加入同一浓度的BoNT/A HC,分别作用不同时间收集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平均吸光度对磷酸化ERK1/2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BoNT/A HC作用3个时点后轴突长度及有突起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效果不显著,其余浓度皆显著增高( P<0.05);BoNT/A Hc组平均吸光度与对照组比较,10 min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时点均有意义( 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BoNT/A HC不仅可以促进神经细胞轴突增长,还可以促进细胞长出突起,并使再生信号蛋白磷酸化ERK1/2的表达增加,表明A型肉毒素重链对Neuro-2细胞的促神经突起再生作用可能与ERK1/2的磷酸化有关。

    作者:高美玲;李夏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转化生长因子III型受体促心肌肥厚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在首次发现转化生长因子III型受体( TGFBR3)在心肌细胞中存在较高丰度表达的基础上,探讨TGFBR3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以及其生理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技术检测体外ISO诱导的心肌肥大模型中TGFBR3的表达水平变化。运用超声和HE染色等方法检测心脏特异性过表达TGFBR3转基因小鼠中心肌肥厚表型,探讨TGFBR3促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结果:TGFBR3在ISO诱导的心肌肥大模型中表达水平升高。且在心脏特异性过表达转基因小鼠中表现为促进心肌肥厚的作用。 TGFBR3与β-arrestin2在心肌细胞中存在复合物,并且通过共同调节下游信号通路中CaMKII的磷酸化促心肌肥厚的发生。结论:TGFBR3在体内外心肌肥厚模型中表达升高,并且TGFBR3高表达可促进心肌肥厚的发生。其机制是通过与β-arrestin2存在复合物,共同调节下游CaMKII的磷酸化引起的。

    作者:娄杰;张志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