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周新文
目的:论述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中设置的技术方法类课程模块,证明了其良好效果和对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法:在2012和2013级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中设置了技术方法类课程模块,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科研设计和科研动手能力。结果:在2011级未进行技术方法类课程模块培训的研究生调查问卷中显示,学习过模块中课程1~3门占84.4%,4~6门占15.6%;且68.8%的学生对于该课程抱有浓厚兴趣。2012和2013级培训的学生显示,认为对于自身科研能力提高帮助很大者占91.5%;认为课程的深度与广度适合研究生占39.4%,认为学习该课程模块后对于科研思维能力有助者占12.7%,对于科研设计能力有助者占39.4%,对科研实验能力有助者占47.9%;认为动手机会很多者占22.5%、一般者占50.7%、较少者占26.8%,可见应该继续加大实验项目的投入,进一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结论:经过技术类课程模块系统培训后,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均有所提高,新型的综合考核方式也更趋于合理化,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淑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KCNE2是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的辅助β亚基,在维持心电稳定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KCNE2基因敲除小鼠发生心肌肥大、纤维化和收缩力减弱。我们以往的研究发现,KCNE2具有双向调节ICa,L的作用,通过RNAi降低心肌细胞KCNE2表达时,ICa,L明显增大。而我们近研究发现,在主动脉缩窄技术引起的心肌肥大小鼠模型和PE 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中,KCNE2表达下调。通过RNAi降低培养乳鼠心肌细胞KCNE2表达,我们发现心肌肥大标志物心钠素( ANP)的水平显著增加。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我们发现降低培养乳鼠心肌细胞KCNE2表达,静息期细胞内钙浓度和收缩期钙瞬变显著增大, calcineurin活性增高, NFAT活化并入核增多。给予calcineurin抑制剂FK506,可显著抑制KCNE2低表达引起的calcineurin-NFAT信号通路激活。用重组腺病毒载体使KCNE2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过表达,可以逆转PE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这一发现揭示了心肌肥大发生的新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标。
作者:刘文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 PKC)抑制剂对人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株生长抑制与诱导凋亡作用,并对其细胞凋亡机制进行研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采用MTT法测定了不同浓度PKC抑制剂在不同时间下对GIST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分析细胞周期分布。采用倒置显微镜及荧光染色法下观察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下GIST细胞形态学变化。 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与GADD153的表达。结果: PKC抑制剂对GIST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及促进凋亡的作用,并与时间和剂量呈正相关。倒置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胞浆内出现空泡,细胞核固缩等现象。经PKC抑制剂作用后,GIST细胞的GRP78与GADD153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PKC抑制剂能显著抑制人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的增殖,并在内质网应激参与下促进其细胞的凋亡。
作者:方学森;李香丹;杨莎莎;金头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高血压、冠心病等严重疾病的血管损伤均始于内皮功能障碍。内皮细胞丰富的内质网是调控蛋白合成、折叠和钙稳态的重要亚细胞器。多种理化因素可致内质网应激( ERS )。在经典的ERS3大途径中,主要调控蛋白合成、折叠和细胞凋亡的PERK途径启动与整合细胞核、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亚细胞器的反应,故被称为整合应激反应( ISR)。正常状态下,与GRP78结合的PERK以无活性复合物的形式存在。未折叠蛋白与GRP78结合后,游离PERK发生磷酸化,通过磷酸化eIF2α影响募集起始子蛋氨酰tRNA/40 S小亚基核蛋白体复合体的组装与启动,造成蛋白合成暂停,以减轻内质网负荷,恢复细胞稳态。过度ERS时蛋白合成持续抑制则影响应激细胞修复。 eIF2α下游GADD34的负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去磷酸化 eIF2α,重启被eIF2α磷酸化抑制的蛋白质合成。 ISR另一个重要分支由磷酸化的eIF2α上调活化ATF4的翻译所启动。 ATF4合成后转位至细胞核,上调促凋亡分子CHOP,启动ERS相关细胞凋亡。 ISR是细胞应激的初反应,决定应激细胞的转归:恢复自稳态和修复损伤,或损伤加重乃至死亡,是内皮功能障碍相关疾病防治的新靶点。
作者:刘秀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嗅觉受体是生物体感知外界气味的第一级反应元件。本课题组之前发现铜离子参与的小鼠嗅觉受体MOR244-3的活化反应,报导了嗅觉受体是金属蛋白的假设。然而,嗅觉受体的金属效应是否在哺乳动物中具有普遍意义以及在人类中是否也存在具有金属离子效应相关的嗅觉受体,目前还尚未获得证实。本课题组利用嗅觉受体的异源表达系统筛选获得人类嗅觉受体ORXXX为叔丁基硫醇( TBM;IUPAC:2-methyl-2-propanethiol)的特异性受体,且在ORXXX与TBM的反应体系中加入铜离子会大大地提高ORXXX对TBM的反应。接着,通过检测各含硫化合物在ORXXX上的反应,我们发现只有短链硫醇类化合物在铜离子参与的情况下可以活化ORXXX。为了进一步比较金属离子参与ORXXX与MOR244-3活化的异同,我们在MOR244-3上检测了上述短链单硫醇类化合物的反应,发现MOR244-3与ORXXX具有明显的反应图谱差异,表明由铜离子介导的气味分子活化MOR244-3与ORXXX的反应机理是截然不同的。这一研究首次证实了金属离子在人类嗅觉感知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者:李生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肠淋巴液(PHSML)对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TAVECs)通透性以及细胞骨架蛋白F-a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40 mmHg,1.5 h),液体复苏后,常规方法引流PHSML,分为0~3 h和3~6 h两个亚组;原代培养大鼠TAVECs并传代,检测CD31表达;分别观察4%和10%的PHSML对TAVECs形态(光镜、扫描电镜)和活性( MTT法)的影响,并以LPS作阳性对照;应用Transwell小室,观察PHSML对TAVECs跨细胞电阻( TEER)以及FITC-白蛋白透过率的影响;检测F-actin表达。结果:原代培养TAVECs呈CD31阳性表达;4%和10%的PHSML 0~3 h或3~6 h以及LPS均在不同程度上使TAVECs出现结构损伤与活性降低,TEER与F-actin表达降低,FITC-白蛋白荧光通透系数增加。结论:失血性休克肠淋巴液可损伤TAVECs,增加TAVECs单层细胞的通透性,其作用机制与降低F-actin表达有关。
作者:郭亚雄;孙改霞;张立民;赵自刚;牛春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本研究探讨硫化氢( hydrogen sulfide, H2 S)是否通过调节SIRT1信号拮抗动脉粥样硬化。在ApoE敲除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给予H2 S供体,显著减少了斑块面积、斑块中巨噬细胞浸润。在HepG2细胞、HUVECs以及小鼠腹腔巨噬细胞,H2 S供体显著上调SIRT1蛋白表达;腺病毒过表达或siRNA沉默硫化氢生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也增加或减少SIRT1表达。应用Biotin-switch方法检测到SIRT1存在内源性的硫氢化修饰,NaHS增加了SIRT1硫氢化显著上调了SIRT1活性,而使用GSNO增加SIRT1亚硝基化修饰则抑制SIRT1活性。 HepG2细胞中,NaHS显著抑制了SIRT1靶基因P53和SREBP2蛋白的乙酰化且抑制胆固醇从头合成;HUVECs中,NaHS也抑制了P53和NF-κB乙酰化,抑制炎症;巨噬细胞中,NaHS也抑制了P53和组蛋白H3的乙酰化,抑制了胆固醇的摄取。进一步通过点突变SIRT1的387和390半胱氨酸位点,SIRT1硫氢化减弱,NaHS刺激的SIRT1活性增加也消失。因此,H2 S可通过促进SIRT1硫氢化拮抗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耿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G-四链体的形成与稳定对miR-24表达调控作用,为非编码RNA的调控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圆二色光谱、分子核磁、硫酸二甲酯保护实验、电离电喷雾质谱。野生型(G4)和富G序列突变型(NG4)的miR-24过表达腺病毒的构建,人胚肾细胞系(HEK-293A)转染,富G序列敲除SD大鼠的构建,qRT-PCR等实验方法。结果:圆二色光谱证明miR-24-1上游能形成G-四链体并提示其具有平行链构象特征;分子核磁、硫酸二甲酯保护实验等技术证实该 G-四链体具有多层四分体平面结构。病毒转染实验表明,G-四链体在稳定性配基的诱导与稳定作用下能抑制miR-24成熟体的表达。该段富G序列敲除的SD大鼠,心脏组织的miR-2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SD大鼠。结论:miR-24-1上游富G序列能够形成平行链G-四链体结构,该G-四链体结构的形成与稳定能够抑制miR-24的表达水平。
作者:高娟;戚艳超;徐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短期适碘( NI)、10倍高碘(10 HI)和100倍高碘(100 HI)摄入7 d、14 d、28 d后,对大鼠甲状腺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及peroxiredoxin 3(Prx 3)表达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7 d、14 d和28 d后,与NI组比较,100 HI组线粒体超氧化物和Prx 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10 HI组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和Prx 3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别( P>0.05);与7 d和14 d相比,在28 d时100 HI组大鼠甲状腺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和Prx 3蛋白表达显著增多( P<0.05)。甲状腺上皮细胞存在线粒体超氧化物和Prx 3的免疫荧光共表达,100 HI组甲状腺滤泡间质处Prx 3表达更显著。结论: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与抗氧化蛋白Prx 3参与了短期高碘引起的氧化应激。
作者:段琦;王婷婷;姚小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再灌注初期活性氧的大量释放被认为是造成这一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ROS也作为启动者介导了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等措施对I/R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如何界定ROS起损伤或保护作用的浓度界限目前尚无明确的研究结论。因此,本实验旨探讨ROS 这种相互矛盾的双重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利用大鼠离体心脏全心缺血/复灌模型来探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 H2 O2)预处理和后处理模型验证ROS 诱导心肌保护作用的浓度依赖关系。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 方法研究ROS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保护中对保护性信号通路及内质网应激通路不同的浓度依赖的调控模式。结果:研究发现证明了浓度是决定ROS不同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揭示了ROS导致心肌I/R损伤和保护作用的浓度阈值和其内在机制,其终表现是不同浓度ROS启动/激活的损伤与保护通路博弈的结果。研究发现还为解释ROS矛盾作用的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开发基于ROS的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措施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作者:刘金龙;王志华;顾珊珊;谭吉良;杨黄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RAS稳态失衡在止血带休克后主动脉血管低反应性及损伤中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及再灌注10min、1h、2h、4h、6h、12h模型组,每组6只。模型组止血带阻断双后肢血流2h,达再灌注时间后处死;多普勒法测肢体血流,颈动脉插管法测平均动脉压( MAP),离体血管张力测定仪测主动脉血管收缩反应性,HE染色结合透射电镜评价血管损伤;Western blot检测血管AT1受体、Mas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和ACE2表达。 ELISA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II( Ang II)、血管紧张素(1-7)[Ang(1-7)]含量。结果:模型组变化为:(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血流量逐渐减少;MAP在再灌注10 min明显升高,随后逐渐降低;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在再灌注10 min升高随后下降、再灌注4 h血管反应性低;损伤评分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增高。(2)主动脉血管AT1受体与ACE2表达逐渐下降,Mas受体与ACE表达逐渐升高。(3)血清中AngⅡ整体呈升高趋势,Ang(1-7)整体呈降低趋势。结论:主动脉血管收缩反应性在休克初期暂时升高随后降低,其机制可能与血管损伤及RAS失衡有关。
作者:王丽君;杨秀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在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人胃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持续激活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建立MNU诱导的人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恶性转化模型,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建模中1周、4周和8周MGMT的动态表达水平。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GMT启动子区的转录激活。 MSP和BSP定性定量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区CpG的甲基化程度。 ChIP实验检测DNA甲基化转移酶( DNMT1)和H3K9met3、H3K4met2在MGMT基因转录激活中的作用。 Soft agar、平板克隆及细胞增殖实验检测MGMT基因表达上调在GES-1细胞恶性转化中的功能。结果:MNU诱导的GES-1恶性转化细胞中,MGMT的表达持续激活,但MGMT启动子区报告基因并不被激活。 MNU刺激显著抑制MGMT基因启动子区CpG的甲基化水平,同时抑制DNMT1与MGMT基因的结合,而且调控基因转录抑制和转录激活相关的组蛋白修饰类型H3K9met3与H3K4met2在该区域的富集分别减少和增加。此外,MGMT基因的高表达,抑制MNU诱导的GES-1恶性转化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利用MGMT特异性抑制剂O6-BG处理细胞,显著促进MNU诱导的细胞恶性转化进程。结论:MNU通过诱导MGMT基因DNA去甲基化,持续激活其表达。 MGMT的表达上调抑制MNU诱导的人胃正常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本研究揭示了MGMT基因在MNU诱导的细胞恶性转化中的表达调控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化学致癌物诱发肿瘤发生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作者:陈月霞;齐宏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以线粒体保护剂环孢菌素A( CsA)作为干预因素,观察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失血性休克淋巴管低反应性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40 mmHg,3 h),休克+CsA组在低血压1 h后注射CsA(6 mg/kg)。观察CsA对胸导管组织淋巴管平滑肌细胞( LSMCs)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制备胸导管组织匀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与线粒体功能相关的能量代谢指标;制备淋巴管环,应用微血管压力-肌动仪观察CsA对离体淋巴管收缩性及其对P物质反应性的影响。结果:休克组LSMCs线粒体出现水肿,有明显的电子透亮区,部分呈空泡状,有特殊包囊物质生成;CsA可减轻失血性休克导致的LSMCs线粒体结构损伤。休克组淋巴管组织ATP、ADP、AMP及总腺苷酸量( TAN)含量均显著低于、能荷( EC)高于假手术组;休克+CsA组淋巴管组织ATP、ADP、AMP及TAN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休克组。失血性休克大鼠离体淋巴管收缩性及反应性降低,CsA提高了失血性休克后淋巴管的收缩性与反应性。结论: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失血性休克淋巴管低反应性发生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淮淮;张立民;张晓丽;白雪梅;赵自刚;牛春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对骨髓单个核细胞增殖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分离AML患者及对照MSC与骨髓单个核细胞共培养,阿糖胞苷药物处理,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超速离心提取MSC的外泌体( exosome),电镜及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还将外泌体与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共培养,检测其对骨髓单个核细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与AML患者的MSC及其外泌体共培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被药物诱导凋亡细胞的数量减少,细胞存活率增高。结论:AML来源MSC对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和病人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有一定的药物耐受性诱导作用,外泌体可能作为载体在此过程中运输某些信号传递分子。
作者:许华;陈龙;李元叶;王齐;李庆华;庞天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肠系膜动脉内皮细胞上( MAECs)是否天然共定位TRPP2/TRPV4通道复合体,且该复合体在盐敏感高血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沉淀技术证实MAECs形成天然TRPP2/TRPV4复合体;将盐敏感( SS)和盐抵抗( SR)大鼠分别喂养正常盐和高盐饲料,3周后检测血压和血浆醛固酮水平;利用血管开放式膜片钳,观察高盐饮食是否影响MAECs上TRPP2/TRPV4活性;利用分子生物学和膜片钳体外观察高盐和醛固酮对该复合体的影响。结果:TRPP2/TRPV4在MAECs上天然定位,并介导内皮细胞NO产生;在SS鼠中,高盐导致该通道活性和表达降低;体外实验证明高盐和醛固酮均抑制TR-PP2/TRPV4活性。结论:在盐敏感高血压发展过程中,MAECs上TRPP2/TRPV4通道活性和表达下降,其机制可能是由高盐和醛固酮协同介导。
作者:唐亮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Dex)对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NADPH氧化酶( Nox)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将大鼠胰岛β细胞系INS-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及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处理组。培养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eal-time PCR检测Nox1、Nox3、Nox4和p47phox mRNA表达水平;荧光法检测ROS释放量;Western blot检测Nox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地塞米松诱导INS-1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随Dex浓度增加,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并且在此过程中NADPH氧化酶Nox1、Nox3、Nox4和p47phox mRNA表达上调,Nox4蛋白表达水平随Dex浓度增加而升高,0.1μmol/L Dex处理细胞24h即可见ROS释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诱导INS-1细胞凋亡可能与上调Nox1、Nox3、Nox4和p47phox表达,增加ROS生成,促进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作者:周贺;郭彬;门秀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重庆官兵急进高原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对42名重庆某部健康青年男性官兵急进高原前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官兵急进高原后与在平原时相比,左房前后径和左室舒张末前后径均减小,右房左右径减小,右室流出道和肺动脉内径增宽,EF值增大,心输出量增多,肺动脉收缩压增高,肺动脉平均压增高(P<0.05),而主动脉窦部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右室左右径、右室前后径、FS值、每搏输出量、主动脉流速和肺动脉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数据显示,与平原时相比,重庆官兵急进海拔3700 m时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功能受损,左心功能差异不大。
作者:易元月;刘宝;吴刚;高钰琪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