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庆官兵急进海拔3700 m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分析

易元月;刘宝;吴刚;高钰琪

关键词:重庆, 官兵, 海拔, 肺动脉收缩压, 急进高原, 超声心动图, 前后径, 左右径, 左室后壁厚度, 主动脉窦, 肺动脉平均压, 右室流出道, 心功能变化, 统计学意义, 室间隔厚度, 每搏输出量, 左室舒张, 右心功能, 压力增高, 心输出量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重庆官兵急进高原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对42名重庆某部健康青年男性官兵急进高原前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官兵急进高原后与在平原时相比,左房前后径和左室舒张末前后径均减小,右房左右径减小,右室流出道和肺动脉内径增宽,EF值增大,心输出量增多,肺动脉收缩压增高,肺动脉平均压增高(P<0.05),而主动脉窦部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右室左右径、右室前后径、FS值、每搏输出量、主动脉流速和肺动脉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数据显示,与平原时相比,重庆官兵急进海拔3700 m时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功能受损,左心功能差异不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相关文献
  • 白藜芦醇调控内质网应激对肥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 resveratrol,Res)对异丙肾上腺素( isoproterenol,ISO)诱导的大鼠肥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ISO建立乳鼠心肌肥大细胞模型,分为control组、ISO组、Res干预组和Res对照组。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和ANP基因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和丙二醛( MDA)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GRP78、CHOP、Bcl-2和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Res有效抑制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表面积和ANP基因表达,心肌细胞凋亡率减少,同时下调GRP78、CHOP和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Bcl-2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培养液中LDH和MDA含量。结论:Res明显减轻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因子GRP78和CHOP表达,逆转凋亡因子Bcl-2和Bax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林岩;王国忠;金莉;肖薇;李波;王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孤束核ghrelin对化疗呕吐大鼠胃运动的调控研究

    目的:研究孤束核ghrelin对化疗呕吐大鼠胃运动的影响,探讨下丘脑外侧区的可能调控作用。方法:腹腔注射顺铂制备化疗呕吐大鼠模型;荧光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化疗呕吐大鼠孤束核ghrelin和ghrelin受体GHSR-1a的表达变化;神经元逆行追踪结合免疫组化观察下丘脑外侧区-孤束核ghrelin能纤维联系;在体胃运动记录观察孤束核微量注射ghrelin、电刺激下丘脑外侧区对化疗呕吐大鼠胃运动的影响。结果:化疗呕吐大鼠孤束核ghrelin表达低于正常大鼠,而GHSR-1a表达高于正常大鼠,且胃运动显著减弱( P<0.05);下丘脑外侧区有神经元投射至孤束核,且有部分神经元是ghrelin免疫阳性神经元;孤束核注射ghrelin和电刺激下丘脑外侧区可显著促进正常大鼠和化疗呕吐大鼠胃运动( P<0.05);孤束核微量注射ghrelin受体阻断剂[ D-Lys-3]-GHRP-6对正常大鼠电刺激下丘脑外侧区胃运动效应无影响,而对化疗呕吐大鼠电刺激下丘脑外侧区胃运动效应显著减弱( P<0.05)。结论:孤束核ghrelin可促进化疗呕吐大鼠胃运动,并受下丘脑外侧区调控。

    作者:公衍玲;徐珞;郭菲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天然的凝血酶抑制剂

    凝血酶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核心凝血因子。细胞外基质软骨寡聚基质蛋白( COMP)属于凝血酶敏感蛋白( TSP)家族成员,同家族的TSP-1已知参与血小板功能和凝血过程,而COMP对血小板及血液凝固的作用还没有报道。本课题旨在研究COMP在血小板激活及血液凝固中的作用及可能的相关机制。我们首先筛查了野生型和COMP敲除小鼠的凝血功能,发现COMP缺陷能缩短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和损伤诱导的血栓形成时间,提示COMP敲除可能增强了凝血酶功能。接着我们发现COMP纯化蛋白特异性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释放以及血块收缩。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我们确定了凝血酶与COMP的直接结合,并且证实COMP与凝血酶exosite I和II双位点结合;而COMP的EGF样重复序列被证实是其与凝血酶结合位点。我们还证明了血小板可以表达并分泌COMP,通过骨髓移植与血小板输注实验证实血小板源的而非血管壁源的COMP在抑制血液凝固中起了主要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COMP通过与凝血酶结合抑制其活性,能够抑制生理性止血和血栓形成。鉴于COMP对凝血酶功能的抑制作用,其具备作为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潜能。

    作者:付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附红细胞体病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人附红细胞体( eperythrozoon,EH)重度感染患者的血浆中CD35、CD58、CD59免疫相关因子和IgM的测定,观察人附红细胞体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对NO、SOD和MDA指标的检测,观察人附红细胞体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集内蒙古国际蒙医院患者的血液,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以及PCR 检测的方法,鉴定并筛选出30名重度感染附红细胞体的患者,以30例健康人作对照。用ELISA试剂盒对2组血样分别检测。结果:附红细胞体感染患者SOD活性下降,NO和MDA含量升高,血浆中CD35、CD58、CD59和IgM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1)自由基产生增多而清除减少,是人附红细胞体重度感染时机体组织细胞损伤因素之一;(2)附红细胞体感染破坏红细胞,红细胞膜上的CD35、CD58和CD59脱落致血浆含量增高,使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和特异性免疫失平衡,可能是该病易引起其它病原体继发感染的免疫学理论依据之一。

    作者:赵文军;陈瑶;刘志跃;邰秀珍;杨殿相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低血压兴奋前庭内侧核的5-羟色胺及其受体机制

    目的:探讨急性低血压兴奋清醒大鼠前庭内侧核( MVN)的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机制。方法:利用脑部微量透析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了MVN区5-HT含量及其受体表达。结果:静脉注射硝普钠诱发急性低血压时,对照组和单侧前庭器官破坏对侧MVN区5-HT含量明显增加(P<0.05),而单侧前庭器官破坏同侧MVN区5-HT含量无明显变化。在前庭器官完整大鼠诱发急性低血压后双侧MVN区5-HT及5-HT1A受体表达均明显增多,但是在对照组无明显表达,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 P<0.05)。破坏单侧外周前庭器官2周后,诱发急性低血压时双侧MVN区5-HT及5-HT1A受体均不对称表达,损伤侧表达均明显少于损伤对侧( P<0.01)。结论:清醒动物诱发急性低血压影响MVN功能活动过程中可能有5-HT及其受体的参与。

    作者:江艺鑫;李香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PBL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目的:探索CPBL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1)随机抽取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为实验组(n=55),采用以CPBL为主的教学法,抽取2个班为对照组(n=61),以传统教学为主。(2)教师将案例提前发给学生,给学生一个熟悉、思考过程。然后带实验组赴医院接触患者,体会患者病痛,增强学习责任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与患者互动,从中感受临床实际问题的复杂。随后开展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分析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确保学生准确掌握知识要点。结果:问卷调查显示:98.2%学生认为以CPBL为主的教学法提高了学习责任感;91%学生认为能激发学习兴趣;92.7%学生提高了听课效率,增强了求知欲;87.3%学生认为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的培养。期末测试平均成绩实验组(86.22±7.59)分,对照组(83.47±8.35)分,经U检验差异显著(P<0.05)。结论:CPBL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责任感,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升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为临床阶段学习做好铺垫。也给从事基础医学教学的教师提供了与临床实践相接触的平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陈维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同型半胱氨酸激活NLRP3炎症小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方法:(1)Hcy处理人巨噬细胞,检测NLRP3炎症小体表达及培养上清IL-1β浓度;通过 NLRP3 siRNA 干扰,观察 Hcy 的作用是否被阻断。(2) apoE-/-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高脂组(HF)、高脂高蛋氨酸组(HFHM)、高脂高蛋氨酸+control siRNA组和高脂高蛋氨酸+NLRP3 siRNA组。检测AS面积、NLRP3炎症小体表达以及血脂、Hcy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Hcy可激活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并促进IL-1β分泌,NLRP3 siRNA干扰能阻断Hcy的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高脂可诱导AS形成;HFHM组AS面积进一步增加,AS斑块处NLRP3炎症小体各成分表达增强,血浆Hcy和IL-1β水平较HF组显著增高;NLRP3 siRNA 干扰能阻断HFHM的作用。结论:Hcy能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促进AS的发生发展。

    作者:谭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硫化氢通过PTEN/Akt/FoxO3 a通路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凋亡

    目的:探讨PTEN-Akt-FoxO3a信号通路在H2 S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HUVECs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NaHS组;③oxLDL组;④NaHS+oxLDL组。 Hoechst 33258染色和AO/EB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TEN、p-PTEN、Akt、p-Akt、FoxO3a、p-FoxO3a和Bim蛋白的表达。结果:NaHS+oxLDL组较oxLDL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与oxLDL组相比,NaHS+oxLDL组显著增加细胞PTEN、Akt和FoxO3a蛋白的磷酸化,减少Bim蛋白表达( P<0.05);FoxO3a核转位显著减少( P<0.05)。结论:硫化氢可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凋亡,其机制与激活PTEN/Akt/FoxO3a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任重;唐蕙;彭娟;肖卫晋;任晓晴;王佐;刘录山;屈顺林;姜志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目的:探索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对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在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过程中,选取临床医学本科3个班学生,A班应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法,B班应用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C班前部分章节进行传统教学方法、剩余章节(各论)采用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实施从课前案例导入、指导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入手,课堂上围绕问题讲解,以循证医学为原则引导学生整理资料、搜集证据、分析评价并自我完成论证,课程结束进行总结分析、强化知识点。教学效果评价从问卷调查、笔试成绩和病例讨论成绩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认为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习主动性和激发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笔试和病例讨论成绩显示,运用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的学生的笔试成绩和病例讨论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的学生成绩( P<0.05)。结论:在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中,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可以有助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

    作者:姜丽娜;陈前芬;赵瑾;赵云霞;赵士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siRNA干扰IL-13Rα2表达对人肺成纤维细胞TGF-β表达的影响

    目的:比较观察siRNA沉默IL-13Rα2基因前后人肺成纤维细胞( HFL) IL-13Rα1、IL-13Rα2和TGF-β的表达情况,探讨IL-13Rα2与TGF-β和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的IL-13外源性刺激HFL细胞,real-time PCR检测siRNA瞬时转染沉默IL-13Rα2基因前后IL-13Rα1、IL-13Rα2和TGF-β的mRNA表达量的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标记观察IL-13Rα2和TGF-β的荧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IL-13外源性刺激能增强HFL细胞IL-13Rα2的表达,其表达量随IL-13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但IL-13Rα1和TGF-β的表达量则无明显变化;siRNA干扰后IL-13Rα2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TGF-β的表达量明显增高( P<0.05);细胞免疫荧光标记亦显示,沉默后IL-13Rα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TGF-β的表达量升高。结论: IL-13Rα2很可能通过竞争性抑制IL-13Rα1与IL-13结合,进而抑制IL-13所致的纤维化作用。

    作者:余群芳;蔡震宇;朱俊;梅任美;黄永红;徐方云;熊丽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CK-8对脂多糖诱导的脓毒症小鼠CD4+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 octapeptide, CCK-8)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CD4+T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CCK-8治疗脓毒症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CCK-8对照组和CCK-8治疗组,每组26只。以腹腔注射LPS (20 mg/kg )复制脓毒症模型;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只100 L;CCK-8对照组腹腔注射CCK-8(20μg/kg);治疗组于注射LPS 30 min后腹腔注射CCK-8(20μg/kg)。观察小鼠72 h存活率(n=20);其余动物24 h后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和Treg细胞数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CD4+T细胞不同亚群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GATA3、Foxp3和RORγt 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和CCK-8对照组小鼠72 h时全部存活,脓毒症模型组小鼠全部死亡,CCK-8可以显著提高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CD4+T细胞数量减少,Treg细胞数量增多;T-bet和RORγt mRNA表达减少,GA-TA-3和Foxp3 mRNA表达增加。经CCK-8治疗后,CD4+T细胞增多,CD4+CD25+Treg细胞数量减少;同时,T-bet和RORγt mRNA表达增多,而GATA-3和Foxp3表达降低。结论:CCK-8对脓毒症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CD4+T细胞向Th1和Th17细胞分化,抑制Th2和Treg细胞分化有关。

    作者:张敬各;耿静;张冬;商潇楠;于峰;丛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绿茶多酚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Cyt C水平及酶活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绿茶多酚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酒精灌胃复制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酶标光度分析检测肝功能、肝组织ATP酶活力,ELISA检测胞浆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 Cyt C)。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绿茶多酚高剂量组肝指数、ALT、AST、胞浆及线粒体Cyt C水平降低,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明显升高。结论:绿茶多酚改善酒精性肝损伤,可能与抑制Cyt C释放及增强代谢酶活力机制相关。

    作者:程学敏;黎海娟;黄茜;黎丽芳;覃卿;赵爽;张胜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干细胞心肌分化与发育的表观甲基化修饰调控

    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心脏发育过程是个复杂的级联调控网络,引起胚胎心脏畸形的原因非常复杂,包括大量的转录因子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抑制和干扰这些转录因子的表达能诱导心肌异常发育,造成心功能受损。本研究选择常见的环境危险因素--吸烟(尼古丁)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体内胚胎心脏的动物模型和体外干细胞心肌细胞分化模型探讨尼古丁如何影响心脏早期发育和心肌分化,并探讨其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机制,结果显示:长期、持续的尼古丁暴露能明显抑制胚胎心脏的发育和拟胚体向心肌分化;妊娠期持续给予尼古丁与母体被动吸烟具有相同的抑制左心功能的效应,包括降低LV mass、LVESV、LVEDV和LVPWTH等;持续给予尼古丁处理可选择性抑制心肌转录因子( Tbx5和GATA4)的mRNA和蛋白水平,并降低GATA4阳性的心肌祖细胞数量,从而抑制拟胚体向心肌细胞的分化,该抑制效应能被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的抑制剂所阻滞;尼古丁促进干细胞DNA整体甲基化水平,影响心肌的发育。因此,环境因素吸烟(尼古丁)通过改变干细胞的表观甲基化修饰,进而调控心肌特异转录因子表达,诱发心脏的发育异常。

    作者:余细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甘氨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联素及CMKLR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NAFLD大鼠脂联素及CMKLR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36只大鼠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甘氨酸组。8、12周末测量大鼠体重、肝重,血浆ALT、 AST、TG及脂联素水平;取肝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采用RT-PCR检测肝脏脂联素及CMKLR1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1)高脂组大鼠体重及肝指数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和甘氨酸组(P<0.05)。(2)高脂组大鼠ALT、AST及TG高于同期对照组及甘氨酸组(P<0.05)。(3)高脂组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及甘氨酸组(P<0.05)。(4)肝组织HE染色结果示:高脂组8周呈单纯性脂肪肝表现,12周呈脂肪性肝炎改变,甘氨酸组病变较同期高脂组轻。(5)肝组织RT-PCR结果示:甘氨酸组脂联素基因表达高于高脂组(P<0.05),CMKLR1表达低于高脂组(P<0.05)。结论:(1)在NAFLD形成中CMKLR1水平逐渐升高,可能起到加重炎症程度的作用。(2)甘氨酸可下调CMKLR1的表达,上调脂联素的表达从而保护肝脏。

    作者:刘近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金丝桃素介导的声动力诱导THP-1巨噬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金丝桃素结合低频超声( HY-SDT)对THP-1巨噬细胞产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内HY定位、活性氧( ROS )产生、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mPTP )开放和 LC3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膜电位( MMP )。Hoechst-PI染色、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自噬与凋亡。 Western blot( WB)检测Bax与cytochrome C转位以及凋亡与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HY在THP-1巨噬细胞的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细胞器均有分布。 HY-SDT后2 h细胞内自噬增加;6 h细胞存活率下降,凋亡率、ROS和MDA升高,MMP降低,自噬抑制剂3MA导致凋亡率进一步升高。 WB显示SDT后早期LC3-II和Beclin 1表达增多,随后Bax和cytochrome C发生转位,Bcl-2下调,线粒体-caspase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增多。 NAC可明显抑制ROS增加、MMP下降、mPTP开放和凋亡自噬相关蛋白的变化。结论:HY-SDT通过产生ROS早期增加自噬,随后促凋亡因子Bax从胞浆转位锚定在线粒体上,增加Bax/Bcl-2比值,诱导mPTP开放,释放cytochrome C,从而诱导凋亡。

    作者:李雪松;郑龙彬;寇佳媛;田野;杨力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TGES2在LPS所致急性肾损伤中对p62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前,PTGES2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首次发现在LPS刺激后C57BL/6小鼠肾组织中PTGES2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发现,PTGES2主要定位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浆中,在肾小球和肾髓质未见明显表达。为了探讨PTGES2与自噬的关系,本研究对LPS刺激时小鼠肾组织中自噬接头蛋白p6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LPS刺激后C57BL/6小鼠肾组织中p62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与PTGES2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发现,p62蛋白在PTGES2无明显表达的肾髓质特别是外髓部高表达,而在PTGES2高表达的肾皮质尤其是深皮质仅弱表达,进一步证明PTGES2与p62表达的负相关关系。随后,细胞水平的实验发现,LPS刺激时PTGES2过表达能够显著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中p62的表达;相反,PTGES2 siRNA则能够阻断PTGES2对p62表达的抑制作用。上述研究表明,PTGES2在LPS所致急性肾损伤中对自噬接头蛋白p62具有抑制作用,这也可能是PTGES2调控自噬的一个重要机制。

    作者:刘瑛;李婷;肖献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去泛素化酶USP33通过影响Robo1蛋白稳定性介导肺癌细胞中的Slit2信号通路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水解酶33(USP33)在肺癌中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及癌旁组织中USP33的表达水平;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USP33的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USP33在Slit2抑制肺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探讨USP33与Slit2受体Robo1的相互作用及方式。结果:qRT-PCR及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肺癌中USP33的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下调( P<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USP33的肺癌患者生存时间较长;细胞划痕实验发现,特异性下调USP33时,能阻断Slit2抑制肺癌细胞迁移的作用;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肺癌细胞中USP33能与Robo1相互作用,当下调USP33能显著降低Robo1蛋白水平,相反,当抑制蛋白酶体降解途径时,该作用减弱。结论:肺癌中USP33的表达水平降低,与患者预后有关。此外,USP33参与调节Slit2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而这种作用是通过USP33抑制Robo1蛋白依赖蛋白酶体降解途径来实现的。

    作者:普帅;孔瑞瑞;吴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H1受体拮抗剂异丙嗪降低紫杉醇对卵巢癌的化疗作用

    目的:观察紫杉醇化疗时为缓解过敏反应而常规联用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是否影响其疗效。方法:构建荷人卵巢癌裸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单用紫杉醇、单用异丙嗪、异丙嗪+紫杉醇4组,6.5 mg/kg异丙嗪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给药0.5 h后,再予腹腔注射10 mg/kg紫杉醇或生理盐水(每3 d 1次,共4次),测量肿瘤体积和瘤重。免疫组化检测肿瘤血管标志物CD31的表达;MTT法检测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CAOV3的增殖情况;Annexin V/PI流式分析细胞的凋亡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结果:上述4组瘤体体积增加量和瘤重分别为461.52 mm3(0.451 g)、314.66 mm3(0.320 g)、571.81 mm3(0.503 g)和462.47 mm3(0.454 g)。单用异丙嗪组瘤体CD31的表达量高,异丙嗪+紫杉醇联用组者亦明显多于单用紫杉醇组。异丙嗪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VEGF的表达和紫杉醇诱导的凋亡没有影响。结论:卵巢癌化疗时使用H1受体拮抗剂异丙嗪会降低化疗药的效果,机制可能与异丙嗪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李于鑫;杜安通;范梦迪;朱晓彤;陈玉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