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雅丽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较为严重的一个类型,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少数患者会因治疗不彻底而发生急性肾炎或风湿病等较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必须积极预防,及时治疗.笔者2007年1月~2007年10月对10例该病患者进行局部外涂0.5%碘伏溶液治疗观察,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杨雅丽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我院67例桥本病人(病理证实)行甲状腺手术的原因.结果显示桥本病临床表现颇为复杂,术前分别诊断为甲状腺肿瘤(46例)、桥本病合并肿瘤(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9例)和原发性甲亢(2例).本组均有甲状腺包块,有压迫症状7例,有包块疼痛3例,高代谢症状3例,甲状腺扫描冷结节28例,抗微粒体抗体(MCA)>150%19例,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50%26例,但未予重视.建议在桥本病与甲状腺肿瘤难以鉴别时,应测定血中MCA和TGA及甲状腺穿刺活检.
作者:杨文翔 刊期: 2008年第18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2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2年余入院,患者于2年前开始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呈阵发性,有时能自行缓解,有时有恶心、呕吐,自认为有胃病,在我院行彩超检查,发现腹部有包块,考虑有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在我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小肠有一男拳大小的包块,同时有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妇产科先行卵巢肿瘤切除和子宫切除术,再请普外科医生上手术台,术中发现小肠肿瘤距屈氏韧带约20cm,小肠有旋转,同时发现回盲部位于右上腹部,合并肠旋转不良,术中先行小肠切除术,术中切除距肿瘤上下约10cm的肠管,切除后,再行肠旋转不良矫治术,术中充分游离回盲部系膜,将十二指肠表面的纤维索充分松解,松解后结肠位于左侧腹部,小肠位于右侧腹部,小肠已无旋转,术中同时将阑尾切除.
作者:尹丽;陈林 刊期: 2008年第18期
一般认为肺结核空洞痰菌阳性率较高,但也有部分结核空洞痰菌阴性(以下简称无菌空洞).结核空洞为什么痰菌阴性?研究其原因如何,国内缺乏专文报道.现将我院3年来临床资料完整400例无菌空洞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张艳霞;康莹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之一,由于检验的对象是可能具有感染物质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工作人员直接接触这些带有不同类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很有可能造成自身感染甚至交叉感染,并导致病人的医源性感染,因此,加强医院检验科的感染管理十分重要.
作者:谢炳荣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0月上报的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ADR引起器官系统的损害等方面统计分析.结果:192例ADR中男性少于女性;以静脉给药引起的ADR高;以抗感染药物引起ADR居首.结论:加强ADR的检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王尉;田桂珍;雷玉霞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HELLP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5例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中出现胎盘早剥3例,严重腹水5例,脑水肿2例,产后出血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孕产妇治愈24例,死亡1例,死亡率4%;25例围产儿中存活20例,死亡5例,死亡率20%.结论: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及早发现,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是提高母儿预后的关键.
作者:黄国娟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小儿口腔炎为新生儿、小儿常见口腔黏膜疾病,尤其在农村多见,由多种病原菌及病毒引起,常以球菌(包括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1].西医临床多给予抗菌及抗病毒治疗,疗程相对较长,效果不明显.笔者近10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应用中药治疗此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姬玉春;李中锋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二联疗法与胶体果胶铋二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电子胃镜证实为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且HP阳性患者32例,随机分成2个对照组,分别给予奥美拉唑二联疗法和胶体果胶铋二联疗法,治疗结束4w后复查胃镜和检测HP.结果:奥美拉唑二联疗法治疗组治愈率为88.8%,HP根除率为94.44%,胶体果胶铋二联疗法治疗组治愈率为83.33%,HP根除率为88.89%.本资料属于分类资料,实验设计属于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率的比较,使用X2>检验,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以上疗法均可作为抗HP感染的理想治疗方案.
作者:王小波 刊期: 2008年第18期
2004年6月~2007年6月,我院在对78例截瘫患者的护理中应用膀胱功能训练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外伤性脊髓损伤截瘫患者72例作为实验组,男50例,女22例,16~70岁,平均44岁.完全性截瘫39例,颈椎21例,胸椎16例,腰椎2例;不完全性截瘫33例,颈椎7例,胸椎10例,腰椎16例.
作者:刘珊珊;常炳营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防止疫情缓报、漏报.方法:分析原有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探讨提高疫情管理的相应对策.结果: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规范化,改善了传染病疫情缓报、漏报情况.结论:领导重视、加强培训、完善制度及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等一系列措施是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的有利措施和关键.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乳腺癌术中的意义.方法:对就诊于我院的24例原发性早期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手术,术中用亚甲蓝注射乳腺癌肿周围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和活检.分析前哨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结果:共检出前哨淋巴结23例.有1例未找到前哨淋巴结、1例假阴性,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检测结果基本相一致.前哨淋巴结检出的成功率为95.8%,灵敏度为88.9%,假阴性率为11.1%.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简单易行,能较为准确地预测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在乳腺癌的手术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生虎;徐文雄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将209例患者按是否绝经分为两组即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绝经前组69例.绝经后组140例.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绝经前组与绝经后组比较,特殊病理类型少(分别占4.35%和17.14%),病理分级低(G2+G3分别占26.09%和54.29%),深肌层浸润少(大于1/2层分别占18.84和41.42%),雌二醇(E<,2>)水平高(分别占66.67%和27.14%),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低(分别占11.59%和24.29%).上述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绝经前组漏诊、误诊率高(占14.49%).结论:子宫内膜癌预后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绝经前患者出现月经紊乱、经量增多、雌激素水平持续增高应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对高度可疑者应多次刮宫、全面刮宫,刮取组织全部送检.
作者:郭桂然;潘月珍;王纪军;郭贵云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采用适当的指导方法,及时、科学地给予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策,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反应,改变了他们消极的心态,使之能做到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结论: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心理障碍,对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促进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梁敏玲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脂必泰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对50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脂必泰治疗4w.结果:4w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n-cholesterol,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降低23.8%、29.5%,P<0.01),血三酰甘油(triglyceide,TG)也显著降低(平均降低27.1%,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iipoproten-cholesterol,HDL-C)明显上升(平均升高23.6%.P<0.01).整个治疗过程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功、肾功及肌酸激酶无显著变化.结论:脂必泰对高脂血症患者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作者:张光兵;杨国云;刘永康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对比应用高频电刀电圈切除术(LEEP)及微波治疗对宫颈病变的诊治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经宫颈细胞学、阴道镜检查、活检初步诊断为宫颈病变的350例患者采用LEEP治疗及微波治疗,对比其疗效、副反应情况及平均治疗时间.结果:LEEP治疗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安全、副反应少,优于微波治疗.
作者:唐玲;赵仁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血清糖类抗原(CA19-9)、糖类抗原(CA242)等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3例胰腺癌患者以及20例体检健康者的血清值.结果:胰腺癌CEA、CA19-9、CA242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2%、65.6%、40.1%,均高于正常健康体检者;CEA、CA19-9、CA242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为89.4%.结论:肿瘤标志物的有效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同时对疗效的观察及病情监测有重要价值.
作者:叶刚强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了解针揉药3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并探讨其消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RA患者随机配对以2:1分为针揉药组(30例)和药组(15例).观察其疗效并测量相应结果.结果:针揉药组与药组治疗RA疗效相似,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均下降.这与针揉药调节自由基代谢有关,同时发现针灸治疗能使ESR明显下降,RF滴度下降,可能还有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黄永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疼痛有着密切关系,疼痛程度往往随着心理状态的改变而变化.如产妇情绪镇定,精神放松,分娩则无痛或疼痛轻微,如情绪紧张、恐惧不安,则疼痛较重,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的不同时期,给予适时的心理护理使待产妇在待产过程中保持佳的精神状态而达到产程顺利进展,为保证顺利生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心理护理在产程中的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侯玲军;叶娟;马爱玲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相应传染病有效、简便、经济的公共卫生预防措施之一.但接种疫苗具有获得效益和存在风险的双重性,尽管疫苗接种比较安全,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尤其是接种事故发生率极低,但一旦发生就会给受种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计免人员要严把疫苗接种的各个环节,避免接种事故发生.本文就接种事故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作者:夏峰;殷淑君;齐秀花 刊期: 200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