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医学院校实习生的教育及管理

于学文;张华

关键词:医学, 实习生, 教育, 管理
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教育过程中的后一个重要环节,医学生将在这个环节中尝试把所学书本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终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除了学生个人要积极实践,多观察、勤练习、善思考以外,作为教学和管理部门的医院,也要主动的对实习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范管理,促成这种转变和发展,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临床医生.
中国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170例甲状腺癌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6年间收治的甲状腺癌170例临床病理资料,复查病理切片并对79例进行了免疫组化标记随访.结果:男女发病之比为1:3,患病年龄有显著性差异(P<0.01).乳头状癌146例,占86%,滤泡癌10例,占5.8%,髓样癌7例,占4.1%,未分化癌6例,占3.5%,恶性淋巴瘤1例,占0.6%.滤泡性癌TG阳性率100%,髓样癌CEA阳性率87.5%.146例乳头状癌进行了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行腺叶切除者65例,复发13例,死亡2例,腺叶切除加单侧颈淋巴结清扫者34例,复发1例,腺叶加双侧颈淋巴结清扫者9例均健在.手术无法切除5例,死亡1例,结论:乳头状癌分化好,尽管淋巴结有转移,但预后良好,重视其临床特点、结合一定的辅助检查可及早帮助诊断,选择合理术式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田希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CEA、CA19-9、CA242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血清糖类抗原(CA19-9)、糖类抗原(CA242)等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3例胰腺癌患者以及20例体检健康者的血清值.结果:胰腺癌CEA、CA19-9、CA242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2%、65.6%、40.1%,均高于正常健康体检者;CEA、CA19-9、CA242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为89.4%.结论:肿瘤标志物的有效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同时对疗效的观察及病情监测有重要价值.

    作者:叶刚强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鼍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严重的并发症,至今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本文通过对110例产后出血病例分析,探索产后出血的原因,寻找对策,以降低孕产妇病死亡率.

    作者:谭庆华;刘丽萍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总动脉内-中膜(IMT)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对72例冠心病老年患者测定血清Hcy水平,并同时做颈动脉超声检查,以颈总动脉IMT有无增厚作为分组标准.其中颈总动脉IMT增厚组48例,非增厚组24例,两组进行性别、年龄、Hey、TC、TG、LDL、HDL、高血压病患病率、2型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并对颈总动脉IMT增厚组中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颈总动脉IMT增厚组血清Hcy水平、TC水平、高血压病患病率高于非IMT增厚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自变量Hcy及LDL对颈动脉IMT增厚有显著影响,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Hcy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作者:赵娅;张书富;徐患芬;杜月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护理

    外伤性截瘫,是因外伤所致脊髓受损而出现的双下肢或者四肢功能障碍、感觉失常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截瘫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何在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的同时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成为护理工作的关键.我院自2006年以来共收治截瘫患者52例,经过精心护理,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长宏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米非司酮治疗88例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88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肌瘤体积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肌瘤比子宫缩小更显著.88例中38例显效、37例有效,总有效率达85.2%.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较好,副作用小,是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

    作者:刘慧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气管插管及护理体会

    气管插管是对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建立有效通气有效的方法,也是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点.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常存在潜在的器官功能失调、内环境紊乱,插管伴随并发症常在所难免,同时插管导致的任何一个并发症皆可给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做好气管插管前的准备工作、病情评估及充分的抢救准备工作,可有效减少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通过急诊科收治呼吸功能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及插管后护理体会,认为做好术前评估、术者配合、术后护理,是减少风险和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作者:孙霞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瞳孔形状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瞳孔的形状变化.方法:对8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瞳孔形状进行观察.其中壳核出血46例,丘脑出血20例,脑桥出血10例,脑叶出血5例,小脑出血3例,尾状核头部出血2例.结果:本组86例脑出血患者,有12例出现瞳孔形状改变,边缘呈锯齿形、卵圆形、不规则形、梭角形等变化,12例中有10例死亡;余74例瞳孔形状仍呈圆形.结论:本组8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大多数(74例,占全部病例86%)瞳孔形状呈圆形、规整;少数病例(12例,占全部病例14%)的瞳孔形状出现变化.瞳孔形状出现变化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瞳孔形状圆形无变化者.

    作者:段伟;罗德欣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小儿缺铁性贫血与全血微量元素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IDA)与全血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4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各抽取空腹静脉血2ml检测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采取同期16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结果:24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全血标本显示铜、锌、钙等微量元素均降低,而铅、镉等元素贪量显著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患儿血液中微量元素含量相应降低,治疗IDA应注意相关微量元素水平的合理调整.

    作者:许庆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急诊室护士职业性危害因素的相关调查

    目的:对急诊室护理的职业性危害因素进行相关调查,为职业危害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我院急诊室32名护士进行调查,频数分布法描述调查结果.结果:急诊室护理人员对危害因素有较好的认识,尤其对摄片致电离辐射伤、病人及家属秽语暴力致生理心理损害认识深刻,但对长期站立致下肢静脉曲张及病人体液、分泌及排泄物的传染性等方面认识不足;职业性危害因素在每位急诊室的护理人员都有发生,主要是集中在有接触但还没有致病,已经致病的主要是消毒剂致皮炎、超负荷工作致病及秽语暴力致生理心理损害等方面;护理人员对自身防护都比较注意,但无所谓者也占到很大一部分比例,而对于长期站立致下肢静脉曲张及负重伤致脊柱腰椎关节扭伤很多人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相关分析显示职业性危害因素来源的认知程度(F=5.32,P=0.027)、受侵情况(F=4.98,P=0.034)、防护情况(F=9.86,P=0.007)都和工龄有关.结论:急诊室护理工作存在很多职业性危害因素,需要引起重视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作者:谭爱民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毒蜘蛛咬伤重度中毒抢救成功15例临床观察

    毒蜘蛛学名黑寡妇,呈黑色,约黄豆大小,近年来被毒蜘蛛咬伤的人员不断增加,轻者3~5d好转,重者昏迷不醒.并发中毒性脑病、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肠麻痹,大多2w左右恢复.每年6~8月毒蜘蛛咬伤的病人多,我院在毒蜘蛛咬伤方面略有体会,希望与广大医务人员共同探讨.

    作者:齐亚伟;刘新春;李丽荣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中青年舒张型高血压50例疗效分析

    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对每个高血压病人来说不尽相同.近年来,在抗高血压治疗学上出现一个新的进展,即根据每个高血压病人的病理生理变化特点来选择相应的降压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用药个体化原则.它的选药主要是根据病程的长短、病情的轻重、心血管状态、有无并发症或合并其他疾病来选择,还要根据药物的降压效果、可能的副作用、及能否预防或逆转心血管并发症来决定.

    作者:姜葆荣;杨立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手术室实习高护生临床带教的体会

    目的:提高手术室高护生带教质量.根据高护生特点,进行针对性带教.结果:高护生能很快适应手术室环境,方向明确,提高了高护生的无菌观念和动手能力.结论:使护生无菌操作更熟练,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为临床第一线输送优秀的护理人才.

    作者:肖丽娜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结核空洞痰菌阴性400例原因分析

    一般认为肺结核空洞痰菌阳性率较高,但也有部分结核空洞痰菌阴性(以下简称无菌空洞).结核空洞为什么痰菌阴性?研究其原因如何,国内缺乏专文报道.现将我院3年来临床资料完整400例无菌空洞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张艳霞;康莹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沙利度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荆量沙利度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黏膜损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联合使用小剂量沙利度胺、甲氨蝶呤、强的松治疗SLE患者的皮肤黏膜损害,观察加用沙利度胺3月后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1例因皮疹增加并有瘙瘁,考虑药物过敏而退出,22例顺利完成治疗.其皮肤黏膜损害在治疗3月后完全缓解的有18例(81.8%),部分缓解4例(18.2%).所有病人的病情活动度均下降,SLE DAI计分治疗前后对比有明显下降(P<0.05).副作用为过敏、胃肠道反应、乏力等.结论:小剂量沙利度胺与甲氨蝶呤、强的松联合使用治疗SLE皮肤黏膜损害的疗效明显,副作用较小.

    作者:胡学军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肠旋转不良合并小肠平滑肌肉瘤1例报道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2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2年余入院,患者于2年前开始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呈阵发性,有时能自行缓解,有时有恶心、呕吐,自认为有胃病,在我院行彩超检查,发现腹部有包块,考虑有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在我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小肠有一男拳大小的包块,同时有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妇产科先行卵巢肿瘤切除和子宫切除术,再请普外科医生上手术台,术中发现小肠肿瘤距屈氏韧带约20cm,小肠有旋转,同时发现回盲部位于右上腹部,合并肠旋转不良,术中先行小肠切除术,术中切除距肿瘤上下约10cm的肠管,切除后,再行肠旋转不良矫治术,术中充分游离回盲部系膜,将十二指肠表面的纤维索充分松解,松解后结肠位于左侧腹部,小肠位于右侧腹部,小肠已无旋转,术中同时将阑尾切除.

    作者:尹丽;陈林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股骨头坏死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分析

    股骨头缺血坏死(ischemic necrossis of the femord head)是由不同病因破坏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所致,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髋部疾病.我科自2002年7月~2007年12月共收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4例,其中6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率11.1%,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大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妇科手术时生理性干扰的变化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妇科手术时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病人的生理性干扰.方法:择期妇科手术病人40例,硬膜外麻醉时A组(20例)用0.5%罗哌卡因,B组(20例)用0.5%布比卡因.观察麻醉手术期间病人是否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同时观察心电图、镇痛、肌松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心电图(P-R、QRS波间期)均在正常范围内(P>0.05).麻醉镇痛、肌松效果两组间无差异.结论:硬膜外麻醉时,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对病人的生理性干扰有显著差异.

    作者:张仕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205例肛周脓肿根治术临床分析

    本文通过对我院205例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分析,结合年龄与发病率的关系及其愈后的随访观察,探讨脓肿的发病原因、手术原则、内口的临床特征以及脓肿复发;瘘管形成的原因,着重阐述切除感染肛腺、感染内口及脓肿充分引流是根治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作者:龚永章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产前抑郁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和生活事件与产前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在深圳市宝安区孕妇学校学习的619名孕中晚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抑郁发生率为30.7%,其中0.8%为重度抑郁;7.0%为中度抑郁,22.9%为轻度抑郁;客观支持是产前抑郁主要的保护因素,而负性生活事件则是其危险因素.结论: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减少生活事件的刺激,有助于减少产前抑郁的发生.

    作者:刘筑玉;孙静;李建悔 刊期: 2008年第18期

中国保健杂志

中国保健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