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众华
目的 观察美托康(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疗效.方法 95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美托康250 ml静脉滴注,一日一次;对照组合45例,采用丹参粉剂0.4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两组均采用常规脱水降压治疗,连续用药20天,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84.37%(P<0.05).结论 美托康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确切,明显优于丹参粉剂组.
作者:田丽川;武志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笔者分析了2003~2006年我院剖宫产指征构成,为降低剖宫产率寻找可行的方法.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6年6月我院共分娩2997例产妇,其中剖宫产1431例,剖宫产率为47.7%.在1431例中,初产妇1266例(88.5%),经产妇165例(11.5%);孕周31+5~43周,平均39+2周;年龄20~47岁,平均29.4岁.
作者:尹华;赵宇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麻疹(measles rubeola)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5岁的小儿发病率高.自1978年实行计划免疫措施,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控制了麻疹的发病,但长期免疫接种疫苗的结果导致临床的不典型性并且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成人麻疹的发病率逐步增多.我区近几年共收治麻疹患者118例,年龄满15周岁及以上年龄的病例为成人麻疹,共56例,占发病人数的47.5%,现将成人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李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肝脏疾病常引起毗邻的胆囊受累,导致其声像图发生相应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并非胆囊本身炎症所致.笔者收集2000~2005年相关病例342例,分析其胆囊声像图变化.
作者:王菊娣;赵桂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脑卒中后由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肩部活动受限及腕关节掌屈等,上肢血液回流手阻,很容易发生肩-手综合征.一旦发生肩-手综合征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影响很大.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对90例脑卒中患者早期采用综合康复措施预防肩-手综合征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耿建英;石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特发血小板减少(ITP)的产科处理,降低对母婴的危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ITP患者的诊断、治疗、新生儿情况.结果 血小板计数<70×109/L需短期内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血小板计数<50×109/L需补充血小板,以剖宫产为宜.结论 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与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与出血倾向呈负相关,ITP患者血小板计数多在3周内恢复正常.
作者:周汉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近代肛肠动力学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引起便秘这一症状的疾病有了新的认识,从其发病机理来看,外科介入便秘的治疗是必然趋势.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是导致顽固性便秘常见的一组疾病,又称盆底肌功能不良(PFD)[1].我院自2000年1月年12月对15例因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大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行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术后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孙卫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我院外科自1990年元月~2005年元月收治174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对其中23例手术切除胆囊有困难者,采用手术刀刮除粘膜再用石碳酸酒精烧灼的方法,效果满意,有部分患者有胆总管探查指征者,术中也应行胆总管探查和T管引流报告如下.
作者:贾兴明;黄增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吉安市吉洲区高考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2002~2006年13965例高考体检者检验HBsAg.结果 2002~2005年HBsAg阳性率变化不大,只在0.1%~0.17%之间,而2006年明显下降,比2005年下降了2.44%.结论 乙肝对人类危害极大,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考学生中传播,应加强监测和预防知识宣传以及疫苗接种.
作者:王淑华;王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科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著,它不仅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而在临床医学研究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检验质量的管理也是检验科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血液标本采集是保证质量和控制质量的重要的环节,它面广、量大、要求高.它涉及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等专业的检验以及它们的检验质量.如何规范做好血液标本采集并做好血液标本采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我们针对如何做好血液标本采集这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现分述如下:
作者:李万方;李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为评价采用保肛低位吻合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回顾分析47例直肠癌患者应用吻合器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47例手术成功率为100%,吻合口漏发生率为4.3%(2/47),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4.3%,吻合口出血1例,局部复发率为8.5%(4/47).结果表明,吻合器的应用,扩大了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范围,并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
作者:周海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泛福舒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138例符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患儿,口服泛福舒3.5mg.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疗效及随访.结果 总有效率78.2%.结论 泛福舒对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减轻症状均有明显疗效,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唐燕;韩晓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梗死后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进行临床效果的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55%,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服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光达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可危急生命.已往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提高,异位妊娠在流产或破裂前确诊者增多,因此采用保守性治疗的病例增多.甲氨喋呤用于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效果肯定,但存在出血时间长、血β-HCG转阴慢、病灶吸收慢及部分患者保守失败等情况.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酮药物,已广泛应用于流产、紧急避孕以及子宫肌瘤治疗.为探讨米非司酮对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可行性,我们对部分异位妊娠妇女药物保守治疗加用米非司酮以观察疗效.
作者:安静;张佰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8月1115例LC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出血5例,胆汁样腹水3例,胆总管残留结石3例,切口残留结石1例,遗留胃肠疾病2例,均以手术或保守治疗而愈.结论 LC术中遵循暴露充分、钝性分离,准确识别胆囊壶、胆囊管交界部,术前详细询问病史,辅以消化道检查,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杜建国;孙亚伟;徐学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使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抗瘢痕作用.方法 对21例(23只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中用5mg/ml的5-Fu棉片贴敷巩膜瓣下的巩膜床5分钟,用40ml生理盐水冲洗,观察术后滤过泡形成、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5-Fu组在18个月时功能性滤过泡为84.3%,对照组为51.6%.术后不同随诊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5-Fu组的眼压均值低于对照组,其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5-Fu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使用,能起到防止瘢痕形成,获得稳定的眼压下降作用.
作者:张弘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联合传统疗法对冠心病(CHD)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和对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将5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予传统疗法治疗,试验组加服曲美他嗪20 mg,3次/d,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诱发心绞痛所需时间、运动至ST段压低1 mm所需时间及运动持续时间、做功量、运动峰值时的率压乘积.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运动诱发心绞痛所需时间、运动持续时间、做功量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峰值时的率压乘积两组间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传统疗法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
作者:曾建沛;龙家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宫内节育器(简称IUD)对内分泌激素影响.方法 对健康育龄妇女自愿者进行内分泌检测,按放置IUD与否分IUD组和无IUD组.结果 ①IUD对生理周期内分泌无影响,因此月经周期无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IUD组经期稍长于无IUD组,P<0.05.结论 IUD对内分泌激素无影响;但因IUD对子宫内膜局部的影响,如循环障碍、损伤和炎症使子宫内膜修复延缓,经期稍长.
作者:吴爱芳;顾立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近年来,由于围生医学的发展,剖宫产指征放宽,剖宫产率不断增高,瘢痕子宫妊娠人工流产术日益增多.在人工流产时常遇到不少宫颈内口过紧,宫颈扩张困难,造成手术时间长,痛苦大,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较多.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本文试用米索前列醇人工流产前宫颈准备观察56例,并与56例使用金属扩张器进行宫颈扩张相比较,证实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前宫颈准备,使用方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明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笔者收集了我院2003年11月~2005年12月22例重度有机农药中毒患者,全部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碧波;汪惠兰;李正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