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丽
当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天开始,生活就与他们密不可分.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学习可以说是随时随地发生着.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是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生活来获得经验的,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充分强调了注重生活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现代幼儿教育还指出:“教育要回归生活”.因为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所以教育要让幼儿学习生活、教育要给幼儿提供生活化的环境,把教育融入环境与生活,强调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能适应环境、适应生活.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心理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作者:赵奎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萨提亚模式提出:“人们在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就可以在彼此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当我们与新生家长进行接触时,就开始建立家园关系.而如何与家长沟通,往往决定了家园关系发展的方向.《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一书是凝聚了家庭治疗流派创始人维吉尼亚·萨提亚与其三位重要弟子治疗理念和技术结晶的作品.阅读之后,联系实际工作,发现书中提倡的理念对于引导我们与新生家长进行沟通、进一步发展良好的家园关系有很好的借鉴和学习价值.
作者:钟小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我们在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进行研究时发现:手工制作活动兼具科学与艺术的双重价值.首先,幼儿手工制作的过程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因此,制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手工制作蕴含着科学探究的学习价值;其次,要完成作品,必须充分表达作品的空间表征、空间组合、结构表达以及功能表现等,这又需要调动幼儿原有的科学知识与经验.手工制作的这种双重价值的存在为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
作者:徐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当前实施的主题课程背景下的环境,核心的关键词有两个:一是主题;二是环境.教师在制定主题课程计划时就应将环境考虑在内,让环境与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家长与社区资源等一起协同作用,完成课程实施的目标.一、多元互动,营造主题氛围的“一个场”.在主题课程环境创设中关注环境对幼儿的隐性教育价值,实现环境和幼儿间的起到“对话”的教育作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主题环境创设中幼儿的参与性,从而引发幼儿和环境的互动,让孩子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作者:斯玉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童话作为呵护幼儿成长的精神食粮,以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美丑和正恶,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人类永恒的文化价值理念.童话作为诗意化的社会文化,通过阅读的方式被儿童接受,会对儿童心理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作者:赵玉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综合材料运用于幼儿艺术,并以此开发其潜能,这样的课程理念来源于美国.任何一种材料都具有自身的特性,能够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尤其是幼儿,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空间.综合材料涉及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形成对比,使得作品更加具有变化性,在教学中幼儿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表达自己的喜好,同时综合材料也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唐英;吴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设计意图:绘本《山猫怎么办》讲述的是两只山猫和三只田鼠同时掉进洞里后,通过搭梯子的方法逃生,由于双方都互不信任,在还没逃出山洞时,虽然被一场大雨救了,但它们还没有发现已经得救,还在争论搭梯子的排列顺序.绘本把可爱的形象、鲜明的画面、幽默的情节展示给孩子,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观察山猫和田鼠生动、滑稽表情的同时感受故事的幽默感.
作者:赵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著名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称“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是一本世界上美妙的书”,应带领孩子们“到田野、到公园,从源泉中汲取思想,那溶有生命力的水会使孩子成为智慧的探索者,成为求真知、勤于治学的人,成为诗人”.因此,我们本着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状态中,从对自己及身边种种生命的关注到对自然世界的探索,将“自然角”纳入到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在自然环境中让孩子获得一些种植与饲养的经验,增进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学习做快乐“小主人”.
作者:李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对于硬件设施相对薄弱的山区幼儿园来说,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幼儿园发展的基石.由于地域经济差异、工资待遇、社会偏见等因素的制约,幼儿园新进教师无法选择来源,只能宽进;中青年教师因工作强度、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等原因纷纷调离或报考公务员;老年教师职业倦怠.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采用常规培养与分层培养相结合的教师培养策略,有差异地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才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作者:赖永秀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它明确将“体育”放在首位,强调体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作者:宋伟威;杨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1996年6月起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是规范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基本准则.时隔20年对其进行的修订主要是围绕立德树人、安全管理等5方面进行,于2016年3月起实施,其中体现的重要一点就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作者:束腊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在一次活动中我不慎扭伤了脚,不得不暂时和孩子们分开.休息数日后,再回到幼儿园,我发现孩子们对我变得陌生了.早晨来园时没有和之前一样和我打招呼,我心里非常难过——为什么孩子们这么健忘,相处了三年,才走了几天就没人记得我了?
作者:祁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他就藏在大箱子里,”听了这话,孩子们纷纷簇拥过去,你挤我、我推你,这下可把执教老师急坏了,急忙上前“我们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待会儿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去玩一玩或者找好朋友一起玩一玩.”孩子们被吊足了胃口,都想成为第一个发现的人“是水管” “我家也有水管”,虽说一个个期望的小眼神,但杂乱的场面中却有着别样的秩序,妞妞排在后,见前面那么点多的小朋友只能静静地等待,烁烁冲在前面,但拿好水管便赶忙离开了箱子……孩子们都得到了一个水管,“接下来就请你们自己去玩一玩,看看水管可以怎么玩呢?”
作者:张鹏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依依是我们小班一名新来的小朋友,每次在区角里玩玩具,都会把玩具弄得很乱,区域活动结束后,我告诉她要自己收拾好玩过的玩具,每次她都会理直气壮地说:“我不,你来收拾吧,在家都是我妈妈收拾,我才不管呢!”从孩子的话里不难听出,在家里家长不要求孩子自己收拾玩具,所以到了幼儿园老师要求孩子自己收拾玩具,依依一点都不配合.但是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里生活,收拾玩具是一项简单的游戏规则,于是我开始注意这个“不配合”的小公主——用什么方法才能赢得孩子的合作呢?
作者:曲晓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立体造型制作步骤1.将纸箱割成一块块纸板.2.将纸板上一层薄纸揭开,露出瓦楞状.3.在纸板上涂色.用上色的瓦楞纸立体造型.是不是很有创意哦.别样的艺术画制作步骤1.将纸箱割成一块块纸板.2.在纸板上画画、涂色.3.用小刀割掉画面边缘.一幅作品就完成了.以天然的瓦楞纸当背景,是不是更有艺术感?!
作者:薛文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不知何时,悄然刮起了国学风.于是乎,大街小巷一夜之间到处都是卖各种国学经典著作的.直到一日,友人推荐我看南怀瑾老先生写的《论语别裁》,才让我真正触摸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南先生以自己特有的幽默见解,将一句句早己被世人理解的支离破碎的原文贯通首尾,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深厚的文学功底将原文所涉及的人文典故、历史背景娓娓道来,向我们传递着人格修炼与为人处事的方法.
作者:李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要靠人去创造和实现的,而一个人能实现吗?相信答案是很确定的,不能.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成功人士站在领奖台上说的多的就是感谢自己的团队,可见团队即合作的重要性.幼儿期正是合作意识和各种合作能力产生和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至关重要.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4~5岁的儿童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也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但是,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身上,“合作”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作者:吴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情绪管理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了普遍关注.Calkins指出情绪管理能力较差的幼儿会表现出比正常幼儿更高水平的攻击性行为.事实上,幼儿的情绪可以在认识、理解、表达情绪的过程中得到改善,如果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消极情绪,学会处理愤怒和伤心情绪的方法就可以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起到正向作用.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游戏是孩子们活动的基本形式,能够让幼儿获得愉悦的心情、释放自己的天性,甚至幼儿的不良情绪也能得到舒缓和排解.
作者:董亦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讲故事找一些废旧图书或旧挂历纸,将上面的小图案剪下来贴在手套的指尖上做成纸偶娃娃;还可以在手套手心的正面贴一些五官表情,做成有表情的手套娃娃,用于讲述活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李晓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随着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紧凑”“高效”也逐渐成了幼儿园不断寻求自身发展的标准,很多时候我们似乎总感觉在繁琐与忙乱中度过,各种催促声不绝于耳:加油,吃饭时间到了哦!赶紧穿好衣服去吃点心喽、小朋友们快点排好队跟上、快点收拾好玩具……这样的催促,让本该悠闲而美好的幼儿园氛围变得紧张,也让本该散发童真的孩子变得有些急匆匆.于是,有一种声音开始召唤我们:慢下来,慢下来!
作者:陈夏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