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幼儿手工制作中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探索

徐丽萍

关键词:
摘要:我们在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进行研究时发现:手工制作活动兼具科学与艺术的双重价值.首先,幼儿手工制作的过程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因此,制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手工制作蕴含着科学探究的学习价值;其次,要完成作品,必须充分表达作品的空间表征、空间组合、结构表达以及功能表现等,这又需要调动幼儿原有的科学知识与经验.手工制作的这种双重价值的存在为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
儿童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用“四乐”成就“新规程”的美丽

    1996年6月起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是规范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基本准则.时隔20年对其进行的修订主要是围绕立德树人、安全管理等5方面进行,于2016年3月起实施,其中体现的重要一点就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作者:束腊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谈综合材料应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综合材料运用于幼儿艺术,并以此开发其潜能,这样的课程理念来源于美国.任何一种材料都具有自身的特性,能够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尤其是幼儿,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空间.综合材料涉及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形成对比,使得作品更加具有变化性,在教学中幼儿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表达自己的喜好,同时综合材料也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唐英;吴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语言活动:山猫怎么办

    设计意图:绘本《山猫怎么办》讲述的是两只山猫和三只田鼠同时掉进洞里后,通过搭梯子的方法逃生,由于双方都互不信任,在还没逃出山洞时,虽然被一场大雨救了,但它们还没有发现已经得救,还在争论搭梯子的排列顺序.绘本把可爱的形象、鲜明的画面、幽默的情节展示给孩子,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观察山猫和田鼠生动、滑稽表情的同时感受故事的幽默感.

    作者:赵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谈幼儿园童话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童话作为呵护幼儿成长的精神食粮,以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美丑和正恶,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人类永恒的文化价值理念.童话作为诗意化的社会文化,通过阅读的方式被儿童接受,会对儿童心理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作者:赵玉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

    当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天开始,生活就与他们密不可分.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学习可以说是随时随地发生着.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是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生活来获得经验的,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充分强调了注重生活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现代幼儿教育还指出:“教育要回归生活”.因为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所以教育要让幼儿学习生活、教育要给幼儿提供生活化的环境,把教育融入环境与生活,强调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能适应环境、适应生活.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心理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作者:赵奎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会变“魔术”的瓶盖

    制作材料瓶盖 若干卡纸 若干即时贴 若干剪刀 一把蛋糕盘 若干双面胶 一卷教师范例向日葵:用绿色卡纸剪出叶子,用瓶盖粘出一个圆形向日葵,用即时贴剪出竖条,再将小三角图形粘贴到圆形上作为籽,后,把圆形固定到叶子上即可.

    作者:张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科学活动:风趣

    设计意图:春天来了,孩子们喜欢的事情就是踏青、放风筝、玩风车等事情.一次在放风筝的时候,孩子就风筝如何升上天空的事情询问我.我让孩子们猜一猜,想一想,孩子们的直接经验想到了风.“风”这一自然现象一年四季,天天都和孩子们接触……从孩子的话语中,发现“风”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追随孩子的经验和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让大班孩子通过系列游戏活动感受到“风”的特性.

    作者:刘堂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你是怎么玩的?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他就藏在大箱子里,”听了这话,孩子们纷纷簇拥过去,你挤我、我推你,这下可把执教老师急坏了,急忙上前“我们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待会儿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去玩一玩或者找好朋友一起玩一玩.”孩子们被吊足了胃口,都想成为第一个发现的人“是水管” “我家也有水管”,虽说一个个期望的小眼神,但杂乱的场面中却有着别样的秩序,妞妞排在后,见前面那么点多的小朋友只能静静地等待,烁烁冲在前面,但拿好水管便赶忙离开了箱子……孩子们都得到了一个水管,“接下来就请你们自己去玩一玩,看看水管可以怎么玩呢?”

    作者:张鹏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谈有效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它明确将“体育”放在首位,强调体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作者:宋伟威;杨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爱如流星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我们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几十年里,在我们不经意的某一个瞬间,孩子会带给我们许多的感动,我们的爱也会抚慰他们幼小的心灵.两年前,我的班上有一个叫子优的女孩,刚来的时候,我只觉得她性格有点儿内向,不爱说话,并没有太多地注意她.后来有一次中午看班,孩子们都睡着了,突然听到一声大哭,好多孩子都被吵醒了,我听出是子优的声音,就过去坐在她身边,问她是不是做噩梦了,她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泪汪汪地看着我.第二天孩子们都在活动,她突然又是一声大哭,我当时就意识到这个孩子的家庭肯定有问题.后来我向孩子的妈妈询问才知道,原来孩子的父亲是个工人,在两年前的一次事故中身亡了,由于对补偿款的分配存在分歧,孩子的爷爷奶奶经常和她发生争吵,关系越闹越僵,这个过程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深深的伤害,孩子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常常做噩梦.不幸的家事让我对子优有了更多的关注,随时留意着她情绪的变化.有一天,她爷爷到班上来看她,子优突然看到了爷爷,她楞了一下,然后放声大哭,边哭边说:“爷爷你走吧,我不认识你,爷爷,你走吧!”那一刻,我的心都碎了……一个五岁的孩子,做出这样的反应,说出这样的话,她的内心在承受着怎样的挣扎、怎样的煎熬啊!

    作者:卢金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读《论语别裁》有感

    不知何时,悄然刮起了国学风.于是乎,大街小巷一夜之间到处都是卖各种国学经典著作的.直到一日,友人推荐我看南怀瑾老先生写的《论语别裁》,才让我真正触摸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南先生以自己特有的幽默见解,将一句句早己被世人理解的支离破碎的原文贯通首尾,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深厚的文学功底将原文所涉及的人文典故、历史背景娓娓道来,向我们传递着人格修炼与为人处事的方法.

    作者:李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多功能手套娃娃

    讲故事找一些废旧图书或旧挂历纸,将上面的小图案剪下来贴在手套的指尖上做成纸偶娃娃;还可以在手套手心的正面贴一些五官表情,做成有表情的手套娃娃,用于讲述活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李晓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艺术活动:线条创意画

    设计意图:大班幼儿思维活跃、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常常产生与众不同的奇思妙想.保护和激发幼儿的开放性思维,能促进幼儿创新能力与想象力的充分发展.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分析原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本活动.我运用了感知与体验、探索与发现、创作与表现、欣赏与评价等组织措施,引导幼儿运用随意交叉组合的方法画出各种各样的线条,并感知线条分割出来的不规则图形的特点,引导幼儿多角度观察想象、组合想象,大胆添画,体验线条创意画的快乐和成就.

    作者:曲琳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让幼儿从“不会画”到“主动画”

    绘画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直接的方式.在绘画中,幼儿不仅能得到精神上的升华,而且能获得想象的快乐.但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所以画出来的形象往往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幼儿画的可爱之处,其所展现的艺术是成人望尘莫及的.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幼儿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应遵循幼儿年龄发展的规律.

    作者:顾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游戏大世界:例谈我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尝试,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知识经验”.著名儿童教育家陶行知也说“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行是知之始,重知比先重行”.这些理念为区域活动的开展和实施奠定了理论支撑.

    作者:陈敏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幼儿园“自然角”的探究与实践

    著名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称“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是一本世界上美妙的书”,应带领孩子们“到田野、到公园,从源泉中汲取思想,那溶有生命力的水会使孩子成为智慧的探索者,成为求真知、勤于治学的人,成为诗人”.因此,我们本着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状态中,从对自己及身边种种生命的关注到对自然世界的探索,将“自然角”纳入到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在自然环境中让孩子获得一些种植与饲养的经验,增进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学习做快乐“小主人”.

    作者:李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综合活动:皮鞋推车

    设计意图:幼儿喜欢听故事演故事,童话又是一种带有幻想色彩的虚幻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辅以一定的幻想因素,具有较浓的幻想情节,更富于儿童情趣,适合幼儿的审美趣味.本活动是一则赞美惜物、智慧、勤劳的故事,作品通过小兔、小狗与小老鼠面对一只又破又脏的皮鞋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向幼儿展现了爱惜东西、肯动脑、乐于助人的人物形象.

    作者:杨雅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在科学活动中有效培养中班幼儿小组合作能力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要靠人去创造和实现的,而一个人能实现吗?相信答案是很确定的,不能.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成功人士站在领奖台上说的多的就是感谢自己的团队,可见团队即合作的重要性.幼儿期正是合作意识和各种合作能力产生和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至关重要.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4~5岁的儿童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也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但是,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身上,“合作”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作者:吴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慢下来“看”:谈自主性游戏中教师如何观察幼儿

    随着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紧凑”“高效”也逐渐成了幼儿园不断寻求自身发展的标准,很多时候我们似乎总感觉在繁琐与忙乱中度过,各种催促声不绝于耳:加油,吃饭时间到了哦!赶紧穿好衣服去吃点心喽、小朋友们快点排好队跟上、快点收拾好玩具……这样的催促,让本该悠闲而美好的幼儿园氛围变得紧张,也让本该散发童真的孩子变得有些急匆匆.于是,有一种声音开始召唤我们:慢下来,慢下来!

    作者:陈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好久不见,非常想念

    在一次活动中我不慎扭伤了脚,不得不暂时和孩子们分开.休息数日后,再回到幼儿园,我发现孩子们对我变得陌生了.早晨来园时没有和之前一样和我打招呼,我心里非常难过——为什么孩子们这么健忘,相处了三年,才走了几天就没人记得我了?

    作者:祁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儿童与健康杂志

儿童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