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干预对照研究

苏夏茹;肖娟;邓玉兰;曾良锋;刘玉芬;古寿菲;林永梅;刘伟英;王欢

关键词:流动人口, 已婚育龄妇女, 生殖道感染, 干预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干预措施对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治愈率的影响.方法:随机筛查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2000例,发现有生殖道感染者782例,感染患者被分成两组并实施不同干预管理,分析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的治愈率.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治疗一个月后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X2 =0.66,P=0.417);但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治愈率为63.0%,对照组为34.6%,干预组临床疗效明优于对照组(X2 =63.26,P<0.01),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治愈率为92.0%,对照组为37.2%,干预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X2=258.93,P<0.01).结论:加强规范治疗和干预治疗,可有效提高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对生殖道感染保健知识的认识水平,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及时到院就诊,降低生殖道感染发病率.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宫外孕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的:使用治疗宫外孕的两种方法即将开腹治疗与腹腔镜治疗的方法和疗效做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宫外孕的患者,将其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0例宫外孕患者中的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并且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两组进行比较.必然的,实施腹腔镜组的患者除了实施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外还要进行切除术;然而开腹组患者则只需要常规手术进行治疗.结果:腹腔镜组除了在手术时间方面存在差距外,其他各项指标明显的比开腹腔存在优势.结论;创伤小、恢复快是腹腔镜手术具有的优点,所以,只要是患者能够接受,医生人员会建议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的方法,并且保证在对患者造成小伤害的同时取得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钟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在重症肝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通过对10例重症肝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舒适护理在重症肝炎病人护理中的重要作用.10例重症肝炎在不超过15天的治疗时间内8例好转出院,2例转科,满意度调查结果为100%满意.

    作者:万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性前列腺增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50例老年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各25例,分别采用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前列腺增生疗效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卫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脑梗塞病患采用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脑梗塞病患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79.41%,NIHSS评分(6±2.31)分;对照组总有效率44.11%,NIHSS评分(3±2.64)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治疗,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不仅疗效更好,且能有效缓解病患临床症状,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阳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阴经电针疗法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阴经电针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到2013年7月进入我院门诊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通过临床治疗观察来分析治疗病情,从我院这类病患者中进行病情分析,通过阴经电针疗法进行治疗中风患者,按患者就诊时间、病情类型、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选择出50位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主要是以阴经电针疗法为主,其他基础治疗为辅,制定一定的治疗周期,治疗期过后,将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身体各方面进行对比.结果:中风偏瘫患者通过针灸治疗,通过肌张力降低程度显示,32位轻度患者有26人痊愈,轻度患者由治疗前32位到21位,这21位患者其中有15位曾是重度患者,只有6位治疗效果不明显,在四肢完全受限的患者中,治疗前有18人由于肌张力增高活动完全受限,但治疗后只有3人四肢活动受限,在这18位患者中,有效有15人,根据治疗后数据统计,痊愈26例,所占比例是52%,有效15例,所占比例是30%,无效9例,所占比例是18%.总有效率为82%.通过患者生活自理程度的表现来看,治疗前,50位患者中仅有3位患者生活是可以自理的,治疗后,除去治疗前可以自理的3位患者,有25位患者是从需要辅助生活阶段到完全可以生活自理,这有效率高达83.33%,在治疗前,29位患者生活中有时需要一定的辅助,目前只剩16位患者,其中有12位是治疗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只有4位患者治疗没有明显效果,无效率13.79%,治疗前,有18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通过这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目前只有6位患者生活还不能自理.结论:50位患者通过针灸治疗,肢体肌张力明显降低,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明显改善,由此可知阴经电针疗法可以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这种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细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的探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变的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医疗卫生条件的要求变的越来越高,医疗护理在医院的日常行为中显得更为重要,目前我国医疗护理工作日趋成熟,在医疗护理中骨科护理占据重要的地位.骨科护理中会出现很多风险,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后果.这些风险包括骨科护理中医院护理人员方面的风险和病人方面的风险.如何有效的避免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骨科的护理中管理对策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管理对策是避免危险因素发生的有效工具.

    作者:张艳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100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处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就诊的2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00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不进行手术切除,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患者总有效率6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对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具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控制出血情况,治愈率高,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胃癌急性穿孔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原则.方法:本院2003至2012年收治的30例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穿孔修补20例;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15例,根治性胃癌切除15例.结果:穿孔修补病例生存期平均5.3个月;姑息性切除病例生存期平均14个月;根治性切除病例生存期平均33个月.结论: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胃癌穿孔疗效显著,患者生存时间长.

    作者:向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运用

    临床路径是一种医护规范,是对特定的病种或病例的标准化医护计划,即对某一疾病的大多数患者有效及有效率之照顾流程之共识[1].它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计划、执行、检查及修正循环过程[2],是提供时间和有效的照顾,使诊疗、护理有序进行,减少漏项、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2012年1月-2013年6月对我院140例妇科手术患者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文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相关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56例RN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经CTX冲击疗法治疗后,随访2-3年,43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总有效率94.64%.治疗过程中,10例患者轻度脱发,3例出现一过性的白细胞下降,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胃肠道反应,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患者症状消失.结论:CTX冲击疗法配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反应,增强患者依从性,强化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念,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许秋俊;杨冰;马勤;赵雪勤;温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300例泌尿外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对泌尿外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份泌尿外科门诊所接收的患者300例作为对象,并对患者的病历展开回顾性分析与调查.结果:本组全部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分别为甲磺酸帕珠沙星(45.3%)和奥硝唑(26.74%).有264例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使用率是88.0%,其中,243例为静脉输液给药,所占比例为92.0%.本组患者疾病构成中前列腺炎和泌尿系感染所占构成比相对较高,分别为47.23%、23.21%,其次为包皮过长、包皮环切术后、龟头炎等;此外,有224例为联合用药,所占构成比为84.85%,其中二联用药与三联用药的病例数分别为203例、21例,使用频率高的二联用药品种为奥硝唑联合甲磺酸帕珠沙星.结论:调查发现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较为合理,但是其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及时予以有效的改正,从而确保泌尿外科抗菌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

    作者:俞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X线平片及螺旋CT对脊柱骨折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和分析X线平片法和螺旋CT法在脊柱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随机选择自2011年01月~2013年0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儿4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将其分为平均的三组,即X践组(采用X线平片法检测)、CT组(采用螺旋CT法检测)和联合组(采用X线平片+螺旋CT法检测),每组各有38例患者.对三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和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经统计,螺旋CT和X线平片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差异,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拄骨折的临床诊断中,X线平片检测和螺旋CT检测都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效果,但将两者联合起来的诊断效果更佳,因此,应当予以积极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武伟杰;李光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肿块的钼靶X线及超声研究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钼靶X线与超声在诊断乳腺肿块中的作用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8月~2012年8月对比分析了钼靶X线及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作用,旨在探讨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结果:钼靶X线对乳腺囊肿和纤维腺瘤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8、5.92,P<0.05).而两种方法对增生结节和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乳腺肿块的检出和诊断,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成像各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作者:康刚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置管后的循证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置管后的循证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PICC常规置管,实验组在常规置管的同时,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显著低于对照组(62.5%),P<0.05;实验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PICC置管时,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正畸治疗用于口腔修复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用于口腔修复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09年3月到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正畸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半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307,P<0.05).结论:正畸治疗用于口腔修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口腔症状和面部形象,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从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深度的探讨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深度.方法:随机将52例胸外科病者分组:1胸外科组(26例)与2胸外科组(26例),1胸外科组行单纯全身麻醉,2胸外科组行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结果:2胸外科组诱导之后的各个时间点的HR、Dp、Sp值比诱导之前明显要低,P<0.05,1胸外科组之中的HR、Dp、Sp于强刺激时点(切皮时期、插管时期以及拔管时期、术中时期)的数值都比诱导之前要高,P<0.05.2胸外科组的指标情况比1胸外科组好,P<0.05.1胸外科组的BIS参数比2胸外科组高,P<0.05.结论:和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合并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深度相对更好.

    作者:李大茂;李勃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低血钾症的临床急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低血钾症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急症治疗方法.方法:通过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78例低血钾症患者,对其病例资料和临床急诊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在24小时内52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临床症状明显消失,血钾血液、肌力等均恢复正常,其余26例在48小时内恢复正常.结论:对于治疗低血钾症患者而言,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补钾是治疗的关键,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重大的影响.

    作者:张静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急诊重症低血钾型周围性麻痹的治疗及护理

    目的:探讨急诊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发病机制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6例重症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的诊治和护理措施.结果:21例于24h内症状消失,血钾血液恢复正常心律失常消失,5例于48h内恢复正常,生活质量良好.结论:成功的对26例重症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进行了治疗和护理.

    作者:季银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MRI诊断价值探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MR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50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CT-MRT检查结果.结果:类型不同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CT-MRT检查结果有着不同特性的成像结果.结论:CT-MRT检查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成像结果中可以对脂肪瘤类型进行准确分型,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进一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对该病症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临床诊断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贾玉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PFNA(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和DHS(动力髋螺钉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2年9月46例分别采用DHS内固定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对其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达到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均小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和PFNA两种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愈合时间短,髋关节恢复良好,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优于DHS,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东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