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蔡毅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摘要: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CS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 对照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 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治疗. 结果 两组均未发生重度出血,观察组出血率为8.9%(4/45),对照组出血率为13.3%(6/4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7%(3/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11/45)(P<0.05). 结论 替格瑞洛治疗ACS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护理相应措施,寻找合适护理方式. 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病历100例,按病例的单号和双号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50例仅进行一般护理(对照组),另外50例进行一般护理加心理护理(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的HrQOL指标进行测定以衡量两组的治疗有效率, 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4%),且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82%). 结论 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毛玉荣;张金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性别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单纯前降支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不同性别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冠心病单纯前降支(LAD)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入选的60例受试对象分为男性组(34例),女性组(26例),测量各组别颈动脉IMT并计算颈动脉Crouse积分及冠脉造影评估LAD狭窄程度,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患者随着Crouse积分的增加,LAD狭窄程度也呈增加趋势,(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单纯LAD病变的冠心病患者,LAD病变的程度与颈动脉IMT及Crouse积分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冠心病LAD病变的高危患者[1-2].

    作者:李慧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尿道前列腺微创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将尿道前列腺微创汽化电切术应用于前列腺增生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前来就诊的2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尿道前列腺微创汽化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方式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导管停留时间及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 结论 应用尿道前列腺微创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安全性可靠,能有效性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利用.

    作者:周敬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体征信号分析的麻醉深度评价方法研究

    目的 研究麻醉深度中,体征信号起到的作用. 方法 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麻醉手术的患者26例采用根据脑电体征信号分析麻醉深度的方法,对麻醉深度进行评价,分析脑电体征信号在判断麻醉深度中起到的作用. 结果 26例患者采用脑电体征信号评估麻醉深度的方法,能够明确得出脑电值随着麻醉深度的逐渐加深而减少的数值,进而通过脑电值信号判断麻醉深度. 结论 体征信号分析患者手术时的麻醉深度,能够全面判断患者的麻醉深度,指导麻醉用药.

    作者:高银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当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临床之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且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极多,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当前, 对于心血管疾病进行防治的核心方法主要是改善治疗的方式,然而,仅仅对治疗方式进行改善还是不够的,对于护理工作进行完善也有着极大的效果. 笔者在本文中对于当前心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性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

    作者:周才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进行合理用药分析,促进心血管内科的用药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420例患者中出现的用药问题并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促进合理用药的措施. 结果 4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26例存在用药问题,占总人数的6.2%. 其中,配伍用药不合理9例,占总人数的2.1%;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6例,占总人数的1.4%;用法用量不合理5例,占总人数的1.3%;用药与诊断不对应3例,占总人数的0.7%;忽略用药禁忌症3例,占总人数的0.7%. 结论 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提出合理用药应对措施对促进心血管内科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费必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艾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艾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以及有效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的痉挛性偏瘫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用艾灸治疗. 使用Ashworth评估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利用Barthel评估其生活能力. 结果 实验组的Ashworth和Barthel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艾灸治疗能有效的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痉挛症状,配合有效的护理能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张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冠心病病人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球囊高压后扩张的应用分析

    目的 对冠心病病人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球囊高压后扩张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 将我院20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研究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应用DES植入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DES植入术后进行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结果 研究组管腔狭窄程度、管腔小直径以及绝对内径等指标和对照组对比P均<0.05;研究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变MLD、绝对内径丢失以及管腔狭窄程度与对照组对比P均<0.05.结论 治疗冠心病患者行DES植入术后进行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能够明显缓解轻管腔狭窄、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推广.

    作者:梁承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与对策

    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以及处理对策和效果. 方法 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肺部感染47例. 回顾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方法,分析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 对痰液标本进行培养,分析病原菌种类,观察患者的预后效果. 结果 年龄>60岁、住院时间>2周、侵入性操作、有抽烟史、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原菌以真菌为主(25.5%),其次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7.0%)、大肠埃希菌(17.0%)、金黄色葡萄球菌(10.6%)、肺炎克雷伯菌(8.5%)、粪肠球菌(8.5%). 患者经对症治疗处理后,45例感染得到控制(95.7%),2例感染加重死亡(4.3%).结论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治疗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较多.实施针对性的对策和护理措施,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吴燕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快速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快速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检测cTnT、血清心肌酶.结果 cTnT检测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等与血清心肌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T联合心肌酶检测阳性率检出显著高于心电图检查(P<0.05). 结论 快速检测cTnT可及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该方法具有准确度好、灵敏度高等优点,联合心电图进行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新确诊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过快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新确诊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过快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 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50例新确诊老年糖尿病患者,并且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中,对患者临床采取常规药物方案治疗,对研究组中,临床中应用个性化药物方案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 结果 对于临床中两组患者,研究组中患者在个性化药物方案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无发生降糖速度过快情况,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心血管疾病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预后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新确诊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避免降糖过快,对其应用个性化药物方案治疗,临床疗效好,降低患者临床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对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发挥积极影响.

    作者:鲁庆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以来我院收治的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察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和血溶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一次导入溶栓导管成功,成功率为100.00%;12例患者血栓完全溶解,6例患者血栓基本溶解,2例患者血栓部分溶解;溶栓后患者后患、健侧大腿和小腿周径差明显小于溶栓前,静脉通畅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利用药物介入方式对患者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性强,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莫桂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HTN)合并冠心病(CH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 随机分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 对照组患者应用硝苯地平单药治疗,观察组应用吲达帕胺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略低于对照组10.0%(P>0.05).结论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相比单独用药,疗效更高,安全性好.

    作者:陈新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观察

    目的 分析婴幼儿秋季腹泻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调查对象从我院接收秋季腹泻婴幼儿中抽选(共100例),将其分成不同临床处理组,即:常规组(基础护理)、干预组(综合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评定疾病效果. 结果 干预组患儿预后疾病缓解率为96%、护理满意率为98%,和常规组相比较高,两者有区别(P<0.05). 结论 临床针对秋季腹泻婴幼儿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作用突出,可改善疾病症状,缩短病程持续时间,提高总体效果,值得学习.

    作者:马赛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将中心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 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另一组采用急救程序化护理路径.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指标,比较不良事件和护理满意程度. 结果 试验组第一救治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低,护理满意率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鲜明.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重,采用急救程序化护理路径效果确切,能够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护理满意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栗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肠瘘患者皮肤护理体会

    目的 探析肠瘘患者皮肤护理效果. 方法 收集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治疗的40例肠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实施基础护理,另一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皮肤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5%,护理成功率为9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0%,护理成功率是60%,差异性显著(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性显著(P<0.05). 结论 肠瘘患者的皮肤护理非常重要,能够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保证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能够缩减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与工作量,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陈琴梅;孔庆仙;张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PCI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纳入78例行PCI治疗的首发糖代谢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78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予以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的餐后2小时血糖、体重指数达标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达标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出院6个月时,干预组患者上述指标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PIC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可对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作者:陈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分析

    目的 不稳定型心绞痛运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360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80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的同时每天给予10mg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观察组的180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的同时每天给予20mg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血脂变化以及心电图变化. 结果 通过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有效率可达到93.3%, 而对照组为8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得出有效率达到91.1%,对照组为8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下降的更为显著,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运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转变心电图状态及血脂水平,是临床首选的治疗药物.

    作者:李健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卒中引起偏瘫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卒中引起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3年7月-2015年7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卒中引起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纳入30例. 对照组采取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进行治疗. 结果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均显示具有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卒中引起偏瘫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心导管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提高经股血管入路心导管介入手术健康教育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手术相关不良事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 方法 将2015年1~6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经股血管入路行心导管介入手术的患者124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法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 结果 实验组健康教育后各项评价指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对经股血管入路心导管介入手术患者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宣教,可减少下肢血管手术相关并发症,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时秀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