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

陈强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植入, 抗菌药物, 预防性用药
摘要: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接收的98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98例患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100%,总计5类9个品种,依据药物使用频率来看,占据前三位的分别是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哌拉西林,预防性用药时间相对合理,没有出现联合用药情况,但存在更换药物的现象。用药疗程4-15d,平均7.9d。结论对于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予以抗菌药物预防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在临床中可以积极扩大这一方面的研究,强化用药指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逐步上升,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但是就目前的临床治疗实际情况来看,仍旧存在一些局限性,还尚不能改变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然病程及结局。本文通过检索2000年~2016年3月中国维普、万方、知网、Cochrane图书馆等中国期刊网关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的相关文献资料,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进行讨论。

    作者:李连海;陆元吉;唐峰;徐忠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下的右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价值观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下的右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在2015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右肺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形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形式,对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食欲、疼痛情况、认知度、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满意人数有9例,满意率为60%,观察组的满意人数有13例,满意率为86.7%,观察组的满意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右肺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章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社区护理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和糖尿病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行有效的改善,并减少并发症,帮助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社区护理干预对于家庭和患者都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我国当前逐步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开始减退,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的疾病,其中为常见的是高血压联合糖尿病,该病的并发症比较多,对人体有着较为严重的损害,对此开展积极有效的社区护理显得格外重要。文章针对当前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开展进行综述。

    作者:唐柳枝;唐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无创呼吸机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及动脉血气监测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PaO2、PaCO2、RR、HR及SpO2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9%(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向临床推广。

    作者:陈城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特征分析

    目的:研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特征及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中经我院心电图检查后转三级医院进行治疗并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同时接受过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的50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其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其心电图改变特征及诊断归纳总结。结果在这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2例(64%),前壁10例(20%),前间壁3例(6%),急性前壁侧壁2例(4%),急性前壁下壁2例(4%),急性下壁合并右室1例(2%)。在心电图出现室性心律失常38例(76%),缺血性J波12例(24%),缺血性J波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缺血性J波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有40例能够通过心电图判断罪犯血管,其中判断错误含有8例,无法判断具有2例,导致判断错误以及无法判断的原因主要见于多支病变及下壁心肌梗死者。结论心电图操作简捷,并且在短时间内可以对病情作出相关的诊断,其具有判断“心肌梗死部位、罪犯血管”的价值,但也有很多的原因致使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情判断,会使得出现误诊、延伸的现象。所以,相关医护人员在进行临床诊疗工作的时候,还需要对此引起关注。

    作者:姚忠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究54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 Q10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分析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时,应用辅酶Q10治疗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收的54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均先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以随机数字原则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无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辅酶Q10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对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血流动力的变化情况和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和心功能均发生明显好转,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指数(3.82±1.26)min×m/L、射血速度指数(50.43±17.43)×10-3s、心输出量(6.43±2.54)L/min、心搏指数(45.43±13.54)ml/m2与对照组患者的心脏指数(2.43±0.84)min×m/L、射血速度指数(44.32±13.65)×10-3s、心输出量(5.22±1.43)L/min、心搏指数(39.43±13.74)ml/m2相比显著较好;观察组患者的LVEF(62.43±30.43)%、LVESD(33.53±11.15)mm、LVEDD(55.32±13.43)mm与对照组患者的LVEF(57.33±15.34)%、LVESD(29.43±8.54)mm、LVEDD(49.32±13.54)mm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酶Q10在阿托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治疗中起着重要辅助作用,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病况,加快患者的治疗进程。

    作者:吴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舒适护理措施缓解腰椎压缩性骨折术结束后病人疼痛的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2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腰椎压缩性骨折术的相应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48小时疼痛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小时以及术后48小时无痛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0%,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存在统计意义(χ2=11.960,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在其腰椎压缩性骨折术结束后予以舒适护理手段,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同时减少镇痛药量,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黄柳月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对手术室加强护理干预,积极预后切口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接受无菌手术治疗的9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切口感染机率并分析导致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有17例患者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9%。经细菌培养后共培养出病原菌22株;切口感染因素与手术类型、手术部位、年龄、是否接台手术、手术时间有密切联系。结论导致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应在手术室中采取相关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从而把切口感染机率有效减少。

    作者:任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究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4例CHF并室性心率失常者,将其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积极采取抗心衰治疗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结果研究组抗心率失常与心功能的有效率为90.38%、90.38%,均高于对照组的75.00%、73.08%(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可以强化CHF并室性心率失常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控制心律失常,安全可靠,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陈阳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疗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疗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5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9%显著高于对照组85.88%,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53%显著低于对照组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仅效果好,且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帮助患者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阮毅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安慰剂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术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术中应用安慰剂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选自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拔牙治疗者,依据随机对照双盲法的给药方式,对照组患者予以硝苯地平口服,观察组患者予以安慰剂口服,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降压效果等不同药物应用的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用时方面的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另两组患者间用药前后心率动脉收缩压乘积差值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慰剂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术中,可对其术中血压、心率等指标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还能避免药物交叉反应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用便捷性高、降压效果好,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40例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及观察组20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到65.0%,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危重心血管疾病急救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作者:李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妊娠高血压加强优质护理对母婴结局影响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的母婴加强优质护理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取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患有妊娠高血压的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强优质护理,比较两种护理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3.33%)、术后感染(1.67%)、新生儿窒息(0)、胎儿窘迫(5.00%)、胎儿早产(6.67%)等母婴结局均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30.00%)、术后感染(26.67%)、新生儿窒息(25.00%)、胎儿窘迫(30.00%)、胎儿早产(31.67%),观察组不良反应等发生率(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在护理中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母婴结局,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符倩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健康管理服务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对健康管理服务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148例纳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4例,观察组采取健康管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降压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74例患者中,73例患者降压有效果,总有效率为98.65%,对照组中62例患者降压有效果,总有效率为83.7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采取健康管理服务,让患者了解高血压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与治疗的依从性,降压作用明显的同时,也降低了患者治病的费用,意义重大。

    作者:廖光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贵州基层医院急诊PCI绿色通道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经急诊绿色通道(急诊-导管室)入院的STEMI患者与经传统通道(门诊-病房-导管室)入院的患者,比较血运重建及预后的优劣。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贵州省德江县人民医院就诊的STEMI患者共29例,经急诊绿色通道入院14例,与经传统通道入院的患者15例进行对照,探讨两组血运重建及预后的优劣。结果急诊绿色通道组的发病起到医院时间为(25.5±6.5)min、血运重建的时间为(55.1±11.6)min、首次ECG时间为(4.36±3.5)min、首次给药时间为(15±3.7)min,均优于经传统通道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急诊绿色通道PCI患者,具有更快的血运重建时间及更好的预后。

    作者:张霞;徐海堂;李贵超;安黔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组与青年组肠息肉内镜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大肠息肉的发病特点,对比内镜下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法,共抽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消化内科收录的100例大肠息肉患者资料,对内镜下检查大肠息肉效果回顾性分析。本次采用分组法,老年组、中青年组,每组50例;经过内镜检查与治疗分析,对比2组患者大肠息肉数量、部位、大小;术后并发症、切除方式、平均住院时间等;为临床治疗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本次100例分组观察发现,大肠息肉多发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少数;中青年男性肠息肉比例大于老年组;老年组合并症人数大于中青年组;老年组肠息肉枚数多于中青年组,直径大小在1.0cm-2.0cm;2组患者在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身体组织差异明显,大肠息肉病症状态有明显区别,临床治疗需拟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作者:郑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内科病人危险症状的急救护理对策分析

    心血管科疾病具有突发性特点,患者入院后必须及时急救护理方法,才能进一步抑制病况加剧,为后期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高血压急症是心血管科突发疾病之一,由于病况严重且引起脑供血不足,若不及时护理则会引起诸多异常症状。结合高血压急症病症特点,本文介绍了病人急救过程中的检查与护理对策,提高临床护理的有效性。

    作者:郑慧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65例急性脑梗塞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对急性脑梗塞发生偏瘫的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接收的65例急性脑梗塞偏瘫患者,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的患者仅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接受上述治疗30d后,对两组患者的FMA和Barthel量表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在FMA和Barthel量表评分上不具有对比性(P>0.05),在接受不同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在FMA和Barthel量表评分上均有所提升,但观察组的提升程度大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伴有偏瘫的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致残率。

    作者:刘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自我管理模式在冠心病PCI术后出院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规范化自我模式对冠心病PCI术后出院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根据出院日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常规出院指导和门诊随访方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年评价患者康复知识知晓情况,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药物使用依从性,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心脏康复知识知晓情况,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出院后1年实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模式干预有助于冠心病PCI术后出院患者保持良好的健康行为,促进患者心脏的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华玲;黄雪嘉;赵惠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三种治疗方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对比

    目的:旨在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采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差异。方法根据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144例、急诊PCI组115例、择期PCI组188例。结果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三组患者住院期间和三年随访时间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并用K-M法比较三组患者远期无MACE的生存情况。结论急诊PCI与静脉溶栓治疗的远期无MACE生存情况优于择期PCI组,而前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作者:吴月环;赵瑞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