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结核咯血综合护理探讨

丁恒丽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 综合护理, 抵抗力
摘要:目的:对肺结核咯血综合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治疗的8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按照1:1比例进行分组,每组各40人,实施不同护理方案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咯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3.40±3.02)d、(17.05±9.74)d,对照组分别是(5.11±4.05)d、(24.01±13.13)d,存在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窒息发生率、再次咯血率、抢救成功率分别是2.5%、22.5%、100%,对照组分别是20%、42.5%、95%,存在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咯血综合护理的实施,减少患者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慢性心衰患者的个体化药物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行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重症慢性心衰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24%(80/84),治疗后患者HR、SBP、DBP、LVEDV、LVESV、LVEF等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症慢性心衰患者中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健猷;周丹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本文就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56例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n=28)和对照组(n=28),给予对照组患者拜新同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对两者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应用于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医学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莉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彩超与心电图的对比探讨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行心电图与心脏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10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别行心电图与心脏彩超诊断,对比其检出率。结果本组患者经诊断过后,心电图与心脏彩超左室肥厚检出率分别为30.6%、73.2%,左房增大检出率分别为11.1%、38.9%,左室扩大检出率为10.2%、34.3%,心脏彩超的主动脉弹性减退检出率为13.0%,主动脉扩张检出率为61.1%,心电图检出率明显不及心脏彩超(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行心电图的检出率不及心脏彩超,可作为该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王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不同路径行冠脉介入诊治护理观察

    目的:研究和探讨对冠心病患者分别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护理的临床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40例冠心病患者,对他们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比较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略高于对照组患者(90.0%),但组间比较的差异性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肢体制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中,两种路径的疗效均较高,但采用经桡动脉路径的术后并发症更少,护理工作更简便,患者恢复更快,因此,应该给予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段菊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

    目的: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进行探讨,提高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0年5月到2014年2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92例患者为护理对象,选取72名护理人员按数字表法随机设为B组(n=36)和A组(n=36),A组人员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促使耦合,B组的人员实施常规风险管理,分两班倒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患者对两组护理投诉发生率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评分结果。结果 A组的投诉率为2.1%低于B组14.6%,A组灭菌处理合格率94.44%,文书书写合格率为100%,护理操作合格率为97.22%。B组灭菌处理合格率66.67%,书写合格率为66.67%,护理操作合格率为6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急诊护理操作实施中,不仅可以保障医疗安全,也可以降低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摩擦,减少投诉率。

    作者:曹如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静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总结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对其临床诊断、治疗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显效的患者共有105例,有效共53例,无效共2例,无一例死亡。本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75%。患者治疗后共出现2例皮肤瘀斑,1例皮肤黏膜出血,无一例消化道出血、牙齿出血并发症,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7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能够提高救护质量,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潘焱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探讨50例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和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0.0%,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或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家属护理满意度高,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对策,来提高对患儿的护理质量。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49例行体外循环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加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监护、引流管护理等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儿中术后有11例患儿发生肺部感染以及二次插管等发生并发症,经精心护理后得以痊愈出院。结论全方位的优质护理可以提高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积极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9例,按照抽签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参考组,分别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结果两组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度无显著差异,(P>0.0);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可以改善血小板聚集,且不良反应少,对凝血机制影响较小。

    作者:宋伟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硫酸镁在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硫酸镁治疗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硫酸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血压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硫酸镁应用于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当中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另外其在保持良好临床降压的同时也可有效降低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艳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高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匹伐他汀钙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钙治疗高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高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匹伐他汀钙,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TC、LDL-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第4周检测时,观察组CPK、ALT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1.6%。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匹伐他汀钙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降低对肝功能的损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更正说明

    作者: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社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M)患者治疗以及用药情况,探讨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笔者单位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7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跟踪式调查;并就治疗效果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7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在社区医院临床医师的治疗、指导之下,患者血压、血糖均得以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具统计学意义。78例患者未发生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对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予以不同的降压和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及维持性用药,既可以有效地控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的血压和血糖,还可以大程度地避免或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全面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围手术期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处理策略探讨

    目的:探究围术期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接收的5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尼卡地平、硝酸甘油和硝苯吡啶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对比患者用药前后血流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在麻醉用药1-2分钟后血压下降,15分钟内血压下降到手术开始前的水平值,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有关高血压的并发症状。结论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麻醉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患者围术期内的风险因素,避免和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孟祥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1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接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0例,按入院时间分成两组(医治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镁药物治疗,医治组患者给予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医治组患者临床治疗好转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且医治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等相应指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均存在明显性临床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借助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效果明显,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好转率,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作者:茹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探讨

    目的:探讨针对冠心病患者,观察对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冠心病患者136例。将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作为A1组(AP组68例);将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A2组(AMI组68例);同期选择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80例作为A3组(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并且针对不同血液指标实施临床检测,观察终三组研究对象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对三组研究对象的RDW、PDW以及PVT等指标完成检测后发现,在RDW(红细胞分布宽度)方面,A1组以及A2组均显著高于A3组(P<0.05);在PLT、MPV、PDW以及PVT等指标方面,三组研究对象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A2组患者在住院后,对其诸多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初的几天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表现出大倍率升高。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其自身RDW会对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此针对患者在进行临床检测以及诊断过程中,针对患者自身RDW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通过对心肌肌钙蛋白Ⅰ指标进行观察,能够为患者心肌损伤诊断提高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β受体阻滞剂在右心衰应用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β受体阻滞剂在右心衰应用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3年12月接诊的56例右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9%(19/2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26/2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右心衰能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联合降压优化方案对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价值

    目的:评价分析氨氯地平联合不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ECI)的联合降压方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9例,A组患者实施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方案,B组患者实施氨氯地平+培哚普利联合治疗方案,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的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变化情况。结果两种方案降低SBP和DBP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血压总体达标率为59.32%,两种方案血压总体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A的UACR由(13.6±2.8)mg/mmol降至(6.5±1.9)mg/mmol,方案B的UACR由(13.9±2.9)mg/mmol降至(7.8±2.2)mg/mmo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和培哚普利两种不同AECI药物,降压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小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乡镇脑梗死患者高血压治疗及控制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乡镇脑梗死患者高血压治疗及控制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随机调查分析我县5个乡镇脑梗死患者,共计254例,以问卷调查及血压测量方式来确定高血压治疗情况、控制情况,并统计分析影响高血压治疗和控制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254例脑梗死患者中,合并高血压172例,98例治疗效果理想,高血压治疗情况与患者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病情及健康教育状况相关(P<0.05);血压控制与患者文化程度、病情及健康教育情况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高血压的治疗及控制,与医疗保险及健康教育相关,加强医疗保险与健康教育为控制卒中二级的有效途径。

    作者:杨云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美托洛尔联合他汀类药用于临床分组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与系统评价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他汀类药物用于临床分组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1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10例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后HR、E/A、TC、LVADD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托洛尔联合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好,可以重塑心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李艳斌;方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