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诱因分析

龙珑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急性加重, 诱因,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原因,预防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发生,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9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原因。结果在这94例患者中,由心率失常引起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共有11例,占11.7%;由原发性心脏病加重引起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共有8例,占8.5%;由感染引起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共有40例,占42.5%;由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共有21例,占22.3%;由情绪激动或劳累引起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共有6例,占6.4%;其它原因引起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共有8例,占8.5%。结论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是引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药物使用不当也是引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如心率失常、心脏病加重以及情绪激动等都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有影响。因此,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应当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从而达到预防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目的。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冠心病分别采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老年冠心病的病人14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取阿司匹林给予治疗,实验组对病人采取氯吡格雷给予治疗,临床治疗以后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可以获得显著地临床治疗效果,并不良反应极少,具有安全稳定性,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何文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对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深入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到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病患80例,按照治疗药物不同将这些病患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0人,为治疗组中的病患静脉注射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为对照组中的病患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连续治疗10天,治疗组中病患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比对照组72.5%的总有效率高,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病患时,单硝酸异山梨酯具有治疗效果好、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付金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梗塞采用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脑梗塞采用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64例脑梗塞患者,按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复方丹参联合右旋糖酐治疗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3%,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6%。后者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脑梗塞,效果满意,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成明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性化护理在无痛膀胱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应用在无痛膀胱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将近来3年前往我院进行无痛膀胱镜检查的患者1892例分为 AB 两组,A 组实施常规护理,B 组以 A 组为基础增加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 AB 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AB 两组患者检查时情绪均有所缓解,但是 B 组患者情绪缓解程度更大,并且其检查时间显著小于A 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膀胱镜检查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缓解患者急躁与害怕的情绪,同时还能够减少检查时间,值得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王玉;王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抗病毒治疗90例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效果分析

    目的:对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患者依照抽签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对照组口服双环醇片+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分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转阴率为8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HBV-DNA 转阴率为5%,两组差异显著(P<0.05);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血清白蛋白(ALB)等各项指标,分析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联合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控制乙肝病毒(HBV)复制,使肝功能恢复正常,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下降恢复正常,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塞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血塞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塞通。两组均连续治疗15天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了8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塞通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疗效确切,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王英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2例,两组间临床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每天3次,每次4粒。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检测入组时及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浆 BNP、IL-1、IL-6、TNF-α及 hs-CRP 的变化。结果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临床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2.6% vs 53.2%,,P=0.040)。心脏彩超提示,芪苈强心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前有显著提高(36.5±3.4 vs 41.4±2.9%,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芪苈强心治疗组 LVEF 也显著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芪苈强心治疗组 BNP、IL-1、IL-6、TNF-α和 hs-CRP 较入组时有显著降低(P 值均<0.05),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 值均<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可进一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 BNP 及 IL-1、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水平。

    作者:薛龙;孙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报道

    目的:研究分析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收治的184例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9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溴索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固尔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32%)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0.3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李胜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综合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手术室感染相关的护理综合管理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度我院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综合管理方法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度,我院手术室三年中感染率分别为:(3.1±0.8)%、(2.2±0.7)%、(1.1±0.2)%,比较三个年度患者的感染率,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三个年度的满意度分别为82.00%、90.00%、93.00%,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前进行积极的准备,在手术过程中采取综合的管理措施能够更好的对手术室感染进行预防。

    作者: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LEEP 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采用 LEEP 手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妇科收治的69例患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患者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分析术前术后的病理结果。结果69例患者的 LEEP 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5~16min,平均为(7.8±1.4)min,术中出血量在11~22ml,平均为(9.8±0.8) ml;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一致的有60例,占总人数的86.96%;在术后检查出病理诊断级别提高的有9例,其中患有浸润癌的有6例,患有原位癌的有3例。在69例患者的病变组织病理检查中有67例显示其切缘或基底未见 CIN 病灶,LEEP 手术的病灶切除干净率达到了97.1%。结论 LEEP 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以及治愈率较高等优点,是治疗 CIN 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杨春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动脉硬化的一种常见类型,多见于40岁以上成年人,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本病由多种危险因素参与所致,而抗动脉粥样硬化应从可改变危险因素着手,现有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本文着重就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冯娟;高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赤首乌与白首乌的 HPLC 指纹图谱鉴定

    目的:分析研究白首乌和赤首乌的 HPLC 指纹图谱的鉴定方法。方法采取 DAD(RP-HPLC)方法,对赤首乌和白首乌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何首乌的各个样品指纹图谱相似,白首乌的指纹图谱有一定区别,两者加工之前和以后也有不同。结论对赤首乌和白首乌可以采取 HPLC 指纹图谱鉴定。

    作者:易远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11月间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中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治疗,试验组中患者采取切开复位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于疾病治疗后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试验组中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较高,且骨折愈合时间较短,P<0.05,有较好的临床意义。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钢板内固定治疗使得临床治疗优良率更高,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有较好临床治疗效果,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文昌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25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62例同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3例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3%、75.81%,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其治疗后 LVDD下降、LVEF 上升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加强临床观察,可提高护理效果,总有效率高,LVDD、LVEF 变化明显。

    作者:韦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学生非特异性咳嗽综合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学生非特异性咳嗽综合干预的效果,并且进行相应的评估。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校医务所就诊的患有非特异性咳嗽的40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当中,主要采用的是常规对症治疗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增强心理治疗和消毒隔离;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式与观察组存在较大的差异,医疗人员主要采用氯雷他定分散片口服及利巴韦林注射液、注射用氨溴索针剂雾化,同时在不同的阶段对疗效进行记录,由此来治愈患有非特异性咳嗽的学生。结果从整体的治疗情况来看,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0.8%,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则是75.7%。从数据上来看,观察组的方法要比对照组更加适合治疗非特异性咳嗽。结论对于患有非特异性咳嗽的学生而言,除了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以外,相应的辅助手段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并且对治疗非特异性咳嗽的有效性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作者:贺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化痰通络汤中药浴足对亚健康吸烟人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汤浴足对亚健康吸烟人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80例志愿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吸烟中药浴足干预组(60例),吸烟非中药干预组(60例),正常非吸烟对照组(60例)三组。吸烟中药浴足干预组给化痰通络汤浴足,非中药干预组给温水浴足,2个月后,检测三组志愿者 NO、FMD。结果吸烟中药浴足干预组 NO、FMD 高于非干预吸烟组。和非吸烟正常对照组接近。结论化痰通络汤浴足可有效改善亚健康吸烟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或阻止血栓发生。

    作者:张清伟;方显明;潘朝锌;刘雪玲;吴海姗;黄明剑;卢健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边远地区学龄前儿童贫血情况调查

    目的:探讨云南省玉龙县龙蟠乡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情况。方法对2013年该县1993例学龄前儿童进行机体血液实验室检查并记录结果,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1993例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率为31.16%,且大多数均属于轻度贫血(98.07%),仅0.16%患儿属于重度贫血;621例学龄前贫血儿童中,男性患儿所占比例为51.85%,略高于女性患儿(48.15%),年龄在0-6个月患儿所占比例低(5.31%),7-12个月患儿所占比例高(38.65%),此后患儿贫血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率与母亲发生孕期贫血及父母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相关工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不定期抽查掌握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情况,从而有效降低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率,保障其生活质量,值得今后工作中开展应用。

    作者:蒋晓琼;和士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留置胃管间断洗胃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

    目的:对留置胃管间断洗胃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接诊的10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留置胃管间断洗胃。比较两组患者的中间综合征发生率、死亡率、阿托品中毒的发生率以及农药中毒反复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阿托品中毒的发生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14.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农药中毒反复率以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中间综合征发生率4.0%显著优于对照组38.0%。结论留置胃管间断洗胃可有效排除患者体内残留的有机磷农药,防止毒素再吸收,显著降低了中间综合征的发生率。

    作者:张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合并心衰19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单独使用胺碘酮治疗的98例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并以本院同一时期应用胺碘酮治疗和稳心颗粒辅助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联合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8%明显低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82.6%,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患者均发生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患者能较好的恢复心功能,且安全可靠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春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析消化内科中存在的用药不合理现象及应对措施

    通过消化系统用药不合理分析,发现临床用药错误和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程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