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进展

邱振宁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治疗, 疗效
摘要:目的:对近几年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文献进行研究和复习,并对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采取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2.86%,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76.19%,同时观察组各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针对病症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痛苦有积极的意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前瞻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预防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前瞻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对便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前瞻性护理。对比两组便秘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便秘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15%,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可有效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

    作者:朱秀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肌梗塞患者的疾病防治与护理

    目的:探讨与分析心肌梗塞患者的疾病防治与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从我院在2010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中抽取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给予其中46例患者综合治疗和优质护理(甲组),给予另46例患者临床常规治疗与护理(乙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相应防治与护理,在治疗总有效率上,甲组为95.7%、乙组为82.6%,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甲组为97.8%、乙组为78.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甲组为2.2%、乙组为17.4%,甲组显著少于乙组(P﹤0.05)。结论对于心肌梗塞患者来说,早期实施综合治疗与优质护理可使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增强,对于有效防治心肌梗塞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钟朝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心肌梗死组,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40例作为非心肌梗死组,比较两组血浆Hcy水平及治疗后心肌梗死组患者Hcy水平,分析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结果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肌梗死组,治疗后,心肌梗死组Hcy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cy高表达为心肌梗死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Hcy水平与心肌梗死有一定的相关性,高Hcy为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琼;秦天赐;秦顺华;周汉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原地区重度高血压伴心肌缺血行腹部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对高原地区重度高血压伴心肌缺血行腹部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方式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在2009年9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重度高血压伴心肌缺血行腹部急诊术的患者38例,在诱导插管和术后拔管前分别静注艾司洛尔和佩尔地平,对静注后到30min与20min时SBP(收缩压)、DBP(舒张压)与HR(心率)变化进行观察,并对手术当中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到60min和停药后30min时的SBP、DBP与HR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SBP、DBP以及HR在诱导插管前静注药物2分钟下降明显,其中SBP和HR分别在25min与30min恢复原水平。SBP、DBP和HR在术后拔管之前静滴药物后明显降低;SBP和DBP在手术当中静滴硝酸甘油时明显降低,且一直到停药后30min,HR没有显著改变。结论针对高原地区重度高血压伴心肌缺血行腹部急诊手术的患者来说,静脉滴注佩尔地平、艾司洛尔与硝酸甘油可使高血压和心率增快得到降低,使血压以及心率在全麻诱导以及拔管时维持平稳,并能使各自用药量和引发的不良反应得到减少。

    作者:吴永华;余学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联合运用溶栓+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84例,均为2007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给予其中42例常规溶栓治疗(对照组),另42例给予溶栓+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并对比两组再次发生心梗的几率与病死率。结果经相应治疗,在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上,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再次心梗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上,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在不良反应率上,两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溶栓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症状上能够起到显著的效果,使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以及再次发生心梗的几率得到降低,对患者预后质量进行明显改善,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蒲玉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我院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效果,并对其实施的护理模式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而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主要包括:护理满意度、患者治疗前后不良情绪评分等。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69.57%。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加强基础护理,注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病情观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王先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其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研究组为95.6%,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连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进展

    目的:对近几年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文献进行研究和复习,并对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采取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2.86%,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76.19%,同时观察组各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针对病症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痛苦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邱振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探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单纯修补术在急性胃穿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以同期收治的1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胃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活动时间及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胃穿孔患者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活动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黄伟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预防危重病人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肠内营养鼻饲和抑酸剂两者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预防危重病人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时采用肠内营养鼻饲以及抑酸剂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70例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重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肠内营养鼻饲组和抑酸剂组,给予肠内营养鼻饲和抑酸剂分别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肠内营养组的出血率为51.4%,抑酸组的则为25.7%,两者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抑酸剂组的患者治疗效果比肠内营养组明显要好。结论采用抑酸剂比单纯用肠内营养鼻饲能更好地预防危重病人的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陶希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左归双降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左归双降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归双降方,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疗程均为30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2.5%要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0%(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BG、PBG、HbAlc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采用左归双降方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的异常,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曾昆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沐舒坦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机械通气联合沐舒坦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d后,PaO2、SaO2、PaO2/FiO2等血气指标显著升高,血清TNF-α和IL-6浓度下降,IL-10浓度明显升高,组内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情况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沐舒坦治疗ARDS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抗炎因子浓度,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闭献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8例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79例,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与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130.8±5.5)/(84.6±4.3)mmHg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正常分娩率(92.41%)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产、产后大出血、流产率(7.5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保证母体及胎儿平安。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总结相关的工作经验,为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11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的患者100例,将这1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观察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专门为患者制定一套综合的优质护理服务,然后将不同护理的两组病人状况和心理状态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结果也不一样,对照组经过一般护理之后,有效率为84%,观察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0%,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8.3%。结论100例患者经过不同分组进行护理后,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对病患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助于病患的治疗和恢复,对于病患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治疗都有极大的帮助。

    作者:刘传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外科高血压患者的优质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外科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的方法。方法对住院治疗的老年外科高血压患者40例,进行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和实施正确的优质护理方法,达到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结果本组40例老年外科高血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和优质护理,血压控制在90~140/60~90mmHg,平均(130±5.6)/(80±4.6)mmHg。未发生一例用药不良反应。结论对老年外科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有效优质护理,能有效、迅速控制血压水平,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

    作者:王少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宫颈癌根治术后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总结宫颈癌根治术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后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5.7±2.4)天、(20.5±3.8)天,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25%,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邝本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6月治疗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和比较。分别在患者未治疗以及接受治疗的第21天、90天、180天通过MRS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中的患者在经过医护人员的干预之后,治疗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NIHSS评分也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保证患者拥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有效减少了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生活压力和负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蒋光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胸痛、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所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云;罗玲;何正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生儿抚触技术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并分析新生儿抚触技术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本社区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1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新生儿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93例新生儿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给予抚触护理技术,再对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的情况作回顾性分析与对照。结果常规产科护理结合抚触护理技术的观察组新生儿睡眠时间、吃奶量、身长、头围及体质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单纯给予常规产科护理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技术对增强新生儿睡眠,减少哭闹;促进新生儿头围、身长、体质量增长;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吃奶量等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积极的作用,建议在新生儿中护理及抚育中多重视对抚触技术的应用。

    作者:刘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重点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途径。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三年来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35人;另一组为单纯的2型糖尿病组,35人。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体征等与分析有关的数据,除血压外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各项体征,除血压外如体重、血清总胆固醇等各项数值通过比较没有太明显的差异(P﹥0.05),FBG、TG、HLD、LDL、HbAlc数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因很多,所以,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从血压血脂的控制、血尿酸的检查进行入手。

    作者:张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