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议超声对阴道流血诊断中的价值

刘清波

关键词:阴道流血, 超声,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在阴道流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阴道流血患者,全部患者接受阴道超声检查和宫腔镜下活检,以活检为标准,判断超声诊断准确性。结果120例患者中,以子宫内膜厚度<5mm患者居多;内膜癌或癌前病变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均大于正常或良性病变者( P<0.05);在内膜增生、内膜息肉、内膜癌方面,超声诊断率较低。结论针对阴道流血患者,阴道超声诊断价值较高,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阴道分泌物常规检验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常规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7月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1140份,采用悬浮法进行检测。质量控制方法:每日从中抽取5份采用悬浮法检测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使用瑞氏染色镜检测涂片,如果发现可疑淋球菌则加用革兰染色进行复检。另外,每月不定期对生理盐水质量进行抽查。结果瑞氏法质量控制结果:在2013年1月至7月,只有4月和6月的线索细胞符合率在80%以下,认定为质量不合格,而其他月份的各项检测项目均合格;滴虫的平均符合率高,线索细胞的平均符合率低。生理盐水抽查结果:生理盐水质量合格。结论采用瑞氏法复检阴道分泌物能够提高阴道分泌物的检验质量。

    作者:李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结核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肺结核住院患者242例采取回顾性分析。并且对于患者感染发生的部位以及致感染病菌做好统计,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做出临床护理经验的总结。结果242例肺结核患者中,19例发生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7.9%。在此比例感染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居多,约47.4%。其中革兰阴性菌8株,占所有感染菌株的42.1%。医院感染率高发与年龄,住院时间,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和医疗操作方式有关。单因素分析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59岁,住院时间>14d,合并其他疾病,联合使用抗生素及实施侵入性操作的肺结核患者发生高医院感染的因素,而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孙玉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牙周病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正畸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前牙覆牙合及前牙覆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教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前牙覆牙合及前牙覆盖均较治疗前略降低,但比较差异无统计教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前牙覆牙合及前牙覆盖均较对照组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教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教学意义(P>0.05)。在治疗牙周病基础上采用正畸修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结论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能够改善前牙移位现象,使牙齿恢复整齐美观、消除牙合创伤、改善牙齿咀嚼功能,稳定的改善牙周状态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绍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超早期静脉溶栓对于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法,治疗结束后,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数据,得出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对照组患者的基本痊愈率为15%,实验组患者的基本痊愈率为45%,差异较大。结论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应普及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于海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接收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均采用心理干预、一般护理、病情观察护理、对症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结果48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显效有35例,有效有12例,无效有1例,总有效率97.92%;发生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2.08%,经对症治疗后逐渐恢复。结论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心理干预、病情观察、对症护理等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于水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体会

    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根据年龄、性别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化疗+中药治疗。对照组:化疗。应用本次研究方法进行治疗时不用其他的方法。治疗2周期(疗程)后观察各项指标。结果有效率来看,治疗组达64%,远远高于对照组的32%,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组=52%,对照组=28%,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率达到85%以上,各项P<0.05,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晚期胃癌患者宜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

    作者:王洪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与CT诊断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 X线和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120例,对其X线平片以及 CT成像诊断骶髂关节病变的敏感性以及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检查结果显示:在对于关节面侵蚀和关节面下骨质囊变两方面,X线和CT检查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硬化、关节面融合这几个方面比较,两种检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分级中,I、II级中两种检查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II、IV级中两种检查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 线和 CT 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对于早期诊断 CT检查效果更佳。

    作者:郑洪波;张峰;李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不同类型胆石性胰腺炎患者的手术处理方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胆石性胰腺炎患者的手术处理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胆石性胰腺炎患者3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214例患者行早期手术,8例患者行延期手术,78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4例行早期手术的患者除8例Ⅲ型患者病死外均全部治愈;8例Ⅰ型患者行延期手术治疗后,4例继发性感染,2例病死,2例治愈;78例患者通过非手术方法治愈,其中28例Ⅲ型患者经后期随访显示,复发2例,4例住院后期行胆囊切除术,22例患者再次回院行胆囊切除术,但有4例未进行胆囊切除。结论胆石性胰腺炎Ⅰ型与Ⅱ型患者适合进行早期手术治疗,Ⅰ型与Ⅱ型患者在病变后期应当延期手术,Ⅲ型患者不适合实施早期手术,Ⅳ型患者可选择早期手术亦可选择恢复期手术治疗。

    作者:王书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早期微孔手术治疗对患者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影响

    目的:分析早期微孔手术治疗对患者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在本院接受手术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差异。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治愈率及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②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评价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独立及轻度依赖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接受早期微孔手术治疗,有助于提升疗效及改善预后。

    作者:李本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慢性心衰患者中西医诊治疗效观察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1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特点。方法采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心血管科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信息,对其证候特征、中西药物治疗情况及病死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4例慢性心律衰竭患者常见基础病以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为主,中医证型主要为气血瘀、痰瘀互结、气阴两虚、水湿内停及阳虚型,年龄增长、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存在及其心功能的降低与慢性心力衰竭病死率呈正相关。中药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痰、养阴为主要治法,静脉应用中药以生脉、丹参、三七、总皂甙、刺五加注射液为主。结论患者中医证候以气虚、血瘀、痰阻、阳虚证为主,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丰立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CT机的维护保养与简单故障的处理

    在医院各种仪器设备不断增多的情况下,CT机是非常重要的诊断仪器之一,特别是螺旋CT机有着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等多种特点,在很多医疗机构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CT机的维护与保养进行全面分析,提出CT机简单故障的处理,以有效保障CT机的整体性能,从而延长 CT机的使用寿命。

    作者:姚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的临床特点。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5月住院的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均经 X 光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UCG),血生化等检查而确诊的31例病人。结果31例IDCM平均年龄53.7岁,农民发病率高,占64.5%,饮酒者占22.6%,UCG 示 LVEF36.3±12.3%,fs23.1±13.7%。在IDCM确诊之前32.3%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以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为主。

    作者:王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洮南市2009--2014年麻疹疫情分析

    目的:探讨我市与省 CDC合作开展麻疹监测项目以来的麻疹发病情况,评价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市2009———2014年麻疹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我市的麻疹监测系统比较灵敏,2009———2014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39例,确诊病例74例;报告发病率为1.28-15.12/10万,确诊发病率在0-12.55/10万,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发病以散发为主兼有局部小爆发,成年人发病率较高。结论保持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适时的加强免疫以及提高监测系统的灵敏性是今后控制和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忠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能穿谱光动力联合丹参酮治疗淤积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能穿谱光动力联合丹参酮治疗淤积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5例淤积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西替嗉 B10mg,曲克,路丁片180mg,对照组,丹参酮胶囊4粒,连服用两个月,局部皮肤用穿谱高能光动力照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6.797,P<0.0,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20天后,对溃疡分泌物再做细菌培养,治疗组均无细菌生长,对照组2例仍有金黄色葡萄菌生长。结论穿谱光动力照射和丹参酮胶囊联合应用,可减轻淤积性皮炎,止痛,减少渗出,促进上皮修复及溃疡的愈合,具有高效、安全、耐受性均好的优点,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作者:张崇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宫腔镜操作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随着纤维光学、冷光技术、电子技术和有效膨宫介质的发展和应用,宫腔镜以其安全性、极微创性和子宫正常解剖的极具整复性恢复等特点越来越广泛地用于诊断和治疗妇科疾病。然而宫腔镜在其微创、广泛应用的同时,由于子宫腔空间狭小、宫腔镜检查需要大量液体膨宫,某些宫腔粘连或是大的黏膜下肌瘤等手术难度较大,宫腔镜操作会出现一些手术并发症,甚至有时并发症是致命的。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手术室共行宫腔镜操作498例,未有不良并发症发生,现总结如下。

    作者:姜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体会。方法 选取62例入住我科的AE-COPD合并RF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综合循证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干预护理,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临床治疗的效果,终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颖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4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选的54例非肿块乳腺病变患者中,有36例(66.67%)患者为恶性病变,有18例(33.33%)患者为非恶性病变;患者病变类型的病例数差异性明显;在超声表现及分级中有38例患者为1级、12例患者为2级、4例患者为3级,患者超声表现及分级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具有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的特点,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并采用多种诊断方式相配合对患者进行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唐生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辛伐他汀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神经科常规综合治疗及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阿司匹林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9%,对照组为74.4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均较治疗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改善临床症状及恢复神经功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春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完善血液透析护理查对制度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完善护理查对制度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方法比较护理查对制度完善前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结果完善护理查对制度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认真落实完善护理查对制度可有效避免透析治疗过程中差错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吴托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首次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首次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首次脑卒中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40例。参照组患者在康复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康复期间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知识知晓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优于参照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首次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期间,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刘敬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