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功能康复仪治疗脑梗死偏瘫疗效观察与护理

隋玉华

关键词:神经功能康复仪, 脑梗死偏瘫, 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功能康复仪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9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8例。参照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神经功能康复仪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e-Meye评分、Barthel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神经功能康复仪治疗脑梗死偏瘫效果显著,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插管麻醉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对气管插管麻醉复苏期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选取215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气管插管麻醉复苏期病患,并进行分析研究。给予该组病患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该组气管插管全麻病患中,66例病患发生了麻醉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无一例病患死亡,10例病患出现肺部感染,15例病患发生喉痉挛喉头水肿,20例病患出现舌根后坠,8例病患呕吐引起误吸,1例病患出现呼吸遗忘,12例病患呼吸道堆积分泌物,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对气管插管麻醉复苏期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手术成功率,有效预防呼吸道并发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广泛进行推广。

    作者:王颖;刘莹;李荣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本文详细地探讨了在手术室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有利于提升手术室护理工作。方法选自于我院2015年1月———2015年8月需要手术患者共96例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随机对患者进行了分组,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加上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每组各48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的依从性、术后感染、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对两组统计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观察组在手术的依从性、术后感染、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创建和谐的护理环境。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梁立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介入作业治疗对患者上肢、手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疗效。方法对185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1个月、1-3个月、3-6个月和6-12个月﹚将患者分为4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患者的上肢、手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康复治疗介入时间≤1个月组的患者其上肢、手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均有提高(P﹤0.5);1-3个月和3-6个月组的患者除手功能无明显改善外,其余功能均有提高(P﹤0.5);6-12月组的患者其运动级别无改善,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提高(P ﹤0.5)。结论全面系统的作业治疗有利于脑卒中后不同时期的患者。

    作者:熊国芳;不艾尔;李金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及心绞痛症状改善优良率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57%显著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效果好,能够快速改善患者血压及心脏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中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大专护生护理技能操作两种教学模式对比与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校普专护生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传统式教学模式和自主性教学模式进行对比与分析,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选取我校2014级普通大专护理专业1-6班180名学生为实验组,7-12班180名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自主性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操作考核成绩对比、不记名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三种评价方式就两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教学后,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进行对比,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性教学模式优于传统式教学模式,应广泛尝试应用,以提升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促进护生综合素质培养,满足“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需要。

    作者:杨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的临床特点。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5月住院的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均经 X 光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UCG),血生化等检查而确诊的31例病人。结果31例IDCM平均年龄53.7岁,农民发病率高,占64.5%,饮酒者占22.6%,UCG 示 LVEF36.3±12.3%,fs23.1±13.7%。在IDCM确诊之前32.3%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以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为主。

    作者:王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本文重点从管理层面上建议对档案工作加以重视,加大软硬件建设,建立电子文档归档机制和档案管理人才的引进等几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作者:李淑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65例糖尿病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解析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上肢或下肢神经传导和 F 波的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5例患者共检查神经396条,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各198条,运动神经异常51条,感觉神经异常82条,感觉神经受累多于运动神经(P<0.05)。198条运动神经中潜伏期异常的有30条,波幅异常的有34条,波幅异常率与潜伏期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198条感觉神经中波幅异常的有65条,传导速度异常的有59条,波幅异常率与传导速度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上肢与下肢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下肢多于上肢(P<0.05)。运动神经异常率与 F 波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觉神经异常率和F波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神经传导和 F波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作者:刘振丽;王宝军;崇奕;韩春风;贺佳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析动态心电图在心源性晕厥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心源性晕厥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晕厥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十二通道全信息动态心电图仪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就其心律失常和晕厥发生情况展开分析。结果128例患者24h内,有120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占93.75%;8例患者未检出心律失常占6.25%。120例患者中93例患者检出严重心律失常77.5%,其中29例患者在佩戴动态心电图期间出现晕厥。这29例晕厥患者中因缓慢型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20例,由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导致晕厥的9例。另外,2例患者晕厥但未检出相关心律失常。结论心源性晕厥与患者心律失常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动态心电图为心源性晕厥诊断提供了重要条件,可作为心源性晕厥的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武晓荣;彭继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先天性心脏病发生原因的循证研究

    目的:探究先天性心脏病发生原因。方法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电子图书馆内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搜集的文献年限在文献库建库开始到2014年2月,检索的内容包括英文文献和汉语文献,两名专业的评价员对文献的质量作出评价。并选择出重要的资料,交叉核对,主要内容是涉及先天性心脏病病因学的系统 Meta 分析以及综述报道。结果所有的文献报道中共有12篇报道满足检索要求,在这些报道中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存在着较大差异。结论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较为复杂,而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当前可供参考的文献数量有限,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深入研究,才能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更多病因,从而提高预防和治疗。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

    作者:董江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互动式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影响

    目的:分析互动式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90例纳入研究。根据接受的健康干预模式不同,所有入组患者被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临床干预,对照组患儿接受互动式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治愈及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接受互动式健康教育后,血清IL-4、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IFN -γ、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接受互动式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全身炎症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苏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人工流产的心理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人工流产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门诊要求接受人工流产术而无禁忌证的孕妇240例,根据婚史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未婚和已婚患者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和心理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未婚患者人工流产综合征和焦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未婚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已婚患者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已婚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的发生率和对照组已婚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尤其对于未婚患者来说意义更加重要。

    作者:姜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肝胆外科损伤控制性手术临床应用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肝胆外科损伤患者82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41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控制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2.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8%,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肝胆外科损伤患者的过程中,使用控制性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降低死亡率的同时,还能够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慧林;钱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几种幽门螺杆菌固体培养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固体培养产量的影响以筛选适合于 H.pylori大量培养的方法。方法观察不同添加剂(10%冻融羊血(SB)、10%绵羊血清(SBS)和0.1%β环糊精(β-CD)),不同暴露时间(1h和3h)和不同抽气负压(-0.075Mpa、-0.070Mpa和-0.065Mpa)对H.pylori 固体培养产量的影响,比较其效费关系。结果无论复苏或传代,H.pylori产量在10%SB和10%SBS培养基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优于0.1%β-CD培养基(P<0.01);在空气中不同暴露时间和抽至不同负压,H.pylori的产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添加10%SB和10%SBS的 CAB培养基可获得较高的 H.pylori产量,可用于 H.pylori的大量培养。

    作者:刘建东;周曾芬;任金琪;马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刺结合天宗刺络拔罐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方法。方法 30例乳腺增生患者均与针刺结合天宗穴刺络拔罐的治疗方法,治疗周期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 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针刺结合天宗刺络拔罐法治疗乳腺增生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作者:张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应用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全院收治的子宫肌瘤围术期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实验组在全过程中给予优质的护理方式,同时对照组进行常规性护理,比较分析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在进行了优质护理后,月经量多的患者占3.13%,月经紊乱的占了6.25%,贫血患者占了12.50%,白带增多的患者有9.38%;同期的对照组分别为月经量多的有15.63%,月经紊乱的有21.88%,贫血的有28.13%,白带增多的占了25.00%。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于秀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试论针灸、理疗和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针灸、理疗联合保留灌肠方式对慢性盆腔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照,随机将其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理疗及中药灌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针灸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74.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对2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的复发率为6.00%,对照组为24.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理疗、中药保留灌肠联合针灸的方式对慢性盆腔炎进行治疗可取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建辉;郝佳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92例偏头痛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46)及对照组(n=46),对照组患者采用西比灵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30%,高于对照组71.74%,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偏头痛患者,采用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得7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8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取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采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苏醒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平均动脉压为77.9±6.9mmHg,心率102.7±16.3次/分,氧分压99.2±2.5%,二氧化碳分压39.1±5.4mmHg,对照组术中平均动脉压为61.9±2.4mmHg,心率123.5±36.5次/分,氧分压93.2±1.2%,二氧化碳分压35.1±4.45mmHg,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优与对照组 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拔管时间为术后6.1±0.2分,苏醒时间为术后10.3±1.4分,苏醒评分6.4±1.9分,对照组的拔管时间为术后12.5±3.2分,苏醒时间为术后13.6±2.4分,苏醒评分4.3±2.1分,观察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苏醒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取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术中麻醉效果好,指标稳定,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短,苏醒评分高,可在临床中优先选择。

    作者:王东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干预住院精神病患者骨折易发原因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骨折易发因素。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有效防范和减少骨折发生,降低损害、损伤程度,减轻患者躯体痛苦,促进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方法我院2013年7月到2014年6月和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间,住院患者发生的骨折情况对比。介入健康教育,精神病药物规范使用,环境管理,辅助补钙等。结果两个年度相比较,骨折占总不良事件的比率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功能性精神疾病骨折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器质性精神障碍骨折的发生率两组间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积极介入有效的防治措施能有效降低骨折发生率。精神科临床应重视和加强对住院患者发生骨折的事前管理,缩短精神疾病治疗的显效期。提高治愈好转率,增加疗效。

    作者:岳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