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建感觉的指动脉远侧指间关节背侧皮支逆行岛状皮瓣

崔树森;李岩峰;尹维田;李福;谢升伟;徐明珠

关键词:外科皮瓣, 指, 损伤, 指动脉, 神经支配
摘要:目的介绍用指动脉远侧指间关节背侧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及指腹缺损,并同时重建感觉的一种新的术式. 方法根据指背皮肤血供及神经支配的特点,应用指动脉远侧指间关节背侧皮支为血管蒂的中节指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端及指腹缺损,同时应用指背部神经的分支重建指端及指腹感觉3例. 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随访3~6个月,外形满意,质地柔软,耐磨,无触痛,耐寒冷,动态及静态两点辨别觉分别为2~4 mm及4~6 mm,指间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在10°以内. 结论该术式不需牺牲主要血管及神经,采用中节指背非功能面的皮肤为供区,并能重建良好的感觉,不需2次手术,是修复指端及指腹缺损可选用的皮瓣之一.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选择性第二足趾部分移植修复示指部分缺损一例

    作者:王华柱;刘志波;赵建勇;张远林;吴海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改良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损伤

    伴有肌腱、骨骼外露的前足软组织缺损修复十分棘手,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损伤,可取得满意效果.但是该皮瓣在逆行转移时,血管蒂长度常显不足,使皮瓣的适用范围严重受限.1998年以来,我们对皮瓣的切取方法进行了改良,有效延长了血管蒂,临床应用5例,全部成功.

    作者:康庆林;张春才;高堂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跟外侧动脉皮瓣在跟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苗卫东;王明君;曹湘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桥小脑角病变

    目的探索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桥小脑角病变的实用性及其优势. 方法对38例脑桥小脑角病变采取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 结果 10例听神经瘤全切并面神经保留,22例胆脂瘤及1例脑膜瘤全切除,5例三叉神经痛术后发作性疼痛消失.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 结论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桥小脑角病变,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危险性.

    作者:刘玉光;吴承远;杨扬;苏万东;王云彦;李新钢;李刚;朱树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重建感觉的指动脉远侧指间关节背侧皮支逆行岛状皮瓣

    目的介绍用指动脉远侧指间关节背侧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及指腹缺损,并同时重建感觉的一种新的术式. 方法根据指背皮肤血供及神经支配的特点,应用指动脉远侧指间关节背侧皮支为血管蒂的中节指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端及指腹缺损,同时应用指背部神经的分支重建指端及指腹感觉3例. 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随访3~6个月,外形满意,质地柔软,耐磨,无触痛,耐寒冷,动态及静态两点辨别觉分别为2~4 mm及4~6 mm,指间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在10°以内. 结论该术式不需牺牲主要血管及神经,采用中节指背非功能面的皮肤为供区,并能重建良好的感觉,不需2次手术,是修复指端及指腹缺损可选用的皮瓣之一.

    作者:崔树森;李岩峰;尹维田;李福;谢升伟;徐明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骶管内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

    随着影像学和脊柱外科技术的提高.骶管内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也相应提高,我院自1998年5月-2001年1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骶管内囊肿16例,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旭辉;裴国献;魏宽海;曹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伴主干血管损伤28例

    作者:于凤宾;俞立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颈动脉损伤二例报告

    例1 女,23岁,被刀刺伤颈部、双季肋部、双肩及双上臂15 min急诊入院.检查:神志恍惚,精神差,贫血貌,血压60/30 mmHg,心率130次/min.右颈部可见2处1.5 cm长伤口,右耳后、喉结下各有1 cm长伤口,左右季肋部各有1.5 cm长伤口,双肩及双上臂各有6~7处1.5 cm长伤口.入院后立即补液,配血,急送手术室探查.

    作者:许守祥;戴学国;曲军杰;周百岁;于晓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多手指缺失的显微外科再造

    目的探讨多个手指缺失显微再造的方法. 方法从1999年10月至2003年12月,用第2趾、(足母)甲皮瓣、(足母)趾腓侧皮瓣嵌入第2趾等多种足部组织瓣移植治疗多手指缺失26例,共再造58指,其中拇指18指,其它手指30指;一次再造2个手指20例,再造3个手指6例. 结果 58指全部成活,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再造拇指优12指、良3指、可3指,再造手指优11指、良10指、可7指、差2指. 结论多个足部组织瓣联合移植一次再造多个手指,是治疗多指缺失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文德;李宗宝;王业本;赵风林;赵亮;王鑫;吴德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带旋股外动脉内侧降支股前外侧皮瓣在毁损性断掌再植中的应用

    目的报道带旋股外动脉内侧降支股前外侧皮瓣在毁损性断掌再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3例有严重皮肤、血管损伤的毁损性断掌,切取带旋股外动脉内侧降支的股前外侧皮瓣,用股前外侧皮瓣覆盖手部创面,旋股外动脉内侧降支修复手部血管缺损. 结果除1例术后拇指远节部分发生缺血坏死外,其余再植手指和皮瓣全部成活,功能恢复较好. 结论对于有严重皮肤、血管损伤的毁损性断掌,应用带旋股外侧动脉内侧降支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能同时解决皮肤和血管缺损.

    作者:于胜军;孙明;李京宁;付胜强;刘万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桥小脑角大型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大型及巨大型脑膜瘤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切除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桥小脑角大型及巨大型脑膜瘤.其中19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3例采用颞枕开颅乙状窦前入路,4例采用颞枕开颅颞下小脑幕入路,2例采用颞枕开颅与幕上、下联合入路. 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级)22例,全切除率为78.6%.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症状改善者20例,症状基本同术前5例.26例随访6个月至4年,生活自理者23例(88.5%),复发2例(7.7%). 结论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术中应用显微技术妥善处理和保护血管、神经、脑干等,能较理想地切除肿瘤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蒋宇钢;向军;陈放斌;张凌云;张治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带血管神经蒂肌瓣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研究进展

    肌瓣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不仅可应用于创面缺损的覆盖、外形的重建,有收缩能力的肌瓣还被广泛应用于瘫痪肌肉的动力功能重建.除了骨科临床常用的四肢动力功能重建外,还被探索应用于外科其它领域的功能重建.如Acker[1]报道的背阔肌心肌成形术(cardiomyoplasty)、Perez-Abadia等[2]报道的股薄肌成形术(graciloplasty)以及Baeten等[3]报道的动力性股薄肌成形术(dynamic graciloplasty)等,Stremel[4]将其统称为动力性肌成形术(dynamic myoplasty).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是截瘫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5].近10年来,一些学者探索用肌瓣对驰缓性膀胱进行逼尿肌动力功能重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称为逼尿肌肌成形术(detrusor myoplasty).本文就此领域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诗波;侯春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联合应用带血管蒂胸脐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臂皮肤缺损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胸脐与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应用修复前臂及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联合带血管蒂胸脐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治疗前臂大面积缺损7例. 结果 7例14个联合应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预期断蒂,取得良好效果. 结论前臂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应用联合带血管蒂皮瓣的移植,有效解决了皮肤缺损和无可供吻合血管问题.

    作者:王晨霖;丛海波;翟建国;吴红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应用复合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组织缺损

    目的报道应用带骨膜和神经的小腿动脉复合皮瓣及非主干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临床应用23例,其中采用带胫骨骨膜的复合皮瓣修复10例,应用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2例,应用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4例,应用带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7例. 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有3例皮瓣远端表层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创面愈合.随访3个月~4年,骨折骨性愈合,足外形美观,可负重行走.术后2个月足部皮瓣有感觉恢复. 结论采用带骨膜的复合皮瓣,及多种非主干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损伤小,手术操作简便,术后足部外形好,有感觉,可恢复足行走功能.

    作者:左中男;李斌;杜学亮;杜永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背阔肌腱膜皮瓣一期修复跟腱伴皮肤巨大缺损一例

    患者男,33岁,车祸致伤右下肢及腹部术后1 d,外院诊断:肠破裂、右小腿严重开放骨折.行肠破裂清创吻合术,拟行右下肢截肢术,因故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8.8℃,脉搏120次/min,血压12/7 kPa,心肺无异常,胃肠减压管在位,右腹见15 cm长纵向切口,引流管在位.右下肢创面污染严重,恶臭,右小腿下后部有13 cm×14 cm皮肤缺损创面,跟腱、胫后血管断裂,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胫后神经挫伤,连续性存在,胫骨下段骨折.

    作者:高建明;骆宇春;陈伟南;储旭东;张卫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创伤性软组织缺损78例

    作者:龙绍华;文海发;林志铭;邓天亮;周开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游离削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游离削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腕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首先对手腕部创面控制感染,减少分泌物,术中彻底清创,对受区血管状况做出判断,保证吻合血管质量,其次切取股前外侧皮瓣后,断蒂前修薄皮瓣至浅筋膜层,一般保留穿支血管周围1.5~2.0 cm血管袖组织,可仅保留1支穿支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后密切观察血供,及时处理血管危象. 结果临床应用19例,移植皮瓣均成活,其中2例手术后24 h出现血液循环危象,经及时处理后恢复皮瓣血液循环. 结论削薄型股前外侧皮瓣厚度适宜,供区隐蔽,简便实用,可用于手腕部创面缺损修复,尤其适用于较大面积及肌腱、血管、神经外露创面的修复.

    作者:罗盛康;高建华;罗力生;张立宪;胡志奇;颜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肢体多发伤急诊显微外科手术32例

    我科自1997年以来,开展了部分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显微外科手术修复32例,由于重视了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使手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立;黄卫东;徐基农;裴国献;林昂如;顾立强;金明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VEGF及其受体flk-1在脊髓与脊神经节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与神经节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胎肝激酶-1(flk-1)受体的表达变化规律. 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5只,对照组5只,实验组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后,在术后8 h、24 h、72 h、5 d、7 d、10 d、14 d、21 d取L4~L6段脊髓与相应脊神经节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VEGF及其flk-1受体的表达进行检测与分析. 结果大鼠正常脊髓与神经节组织中均存在VEGF及flk-1的表达,坐骨神经切断后其表达可反应性地增强,持续一段时间后迅速回落至正常水平.并且flk-1在胶质细胞及白质中的神经纤维也有所表达. 结论本实验从中枢神经元的角度揭示VEGF促周围神经再生机制,为今后进一步应用VEGF治疗外周神经损伤奠定基础.

    作者:傅重洋;洪光祥;王发斌;康皓;黄启顺;陈振兵;翁雨雄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非利刃伤指尖断离再植18指

    作者:朱杰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