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蔚;赵卫星;付华民;和瑞芝;卢朝晖;马力强
目的:检测食管癌及周围非癌食管粘膜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了解食管癌发生可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应用TRAP法对33例食管癌及18例癌周正常食管粘膜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食管癌组织28例(84.8%)表达阳性,癌周组织2例(11.1%)表达阳性(P<0.05).端粒酶活性表达与食管癌病人的性别,民族,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似乎无关.结论:端粒酶活化与食管癌发生有关,并可为食管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指标与新的线索.
作者:赵春芳;陈朝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自Nakane(1966)建立了免疫酶标记技术以来,这门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DAKOEPOS先进的多聚螯合物免疫组化一步染色法,是一种即用型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具有更为简便、更为敏感和高特异性的特点.
作者:林秋雄;李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研究表明,uPA介导的纤维蛋白降解作用与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1].临床上许多乳腺癌患者都死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然而,uP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国内至今未见报道.本研究将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uPA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探讨其在腋淋巴结阳性病人和阴性病人中的预后作用.
作者:肖继平;张广德;夏文华;陈德基;凌长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胰腺囊腺癌(cystadenocarcinoma of the pancreas,CACP)临床较少见,我院自1980~1994年共收治CACP共12例,就其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今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陈国泰;李绍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IGF-I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28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周正常组织IGF-I mRNA的表达.结果:28例结直肠癌中,IGF-I mRNA表达阳性者20例,癌周组织仅3例阳性,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周组织(P<0.01);C、D期癌表达率明显高于A、B期癌(P<0.01).结论:IGF-I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广泛的表达,IGF-I 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转移有关.
作者:李晴;孔宪国;郝杰民;叶世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揭示正常胃粘膜、癌前病变和胃癌组织中MUC5AC基因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分型之间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人正常胃粘膜、癌前病变粘膜以及胃癌组织中MUC5AC核粘蛋白的表达.结果:人正常胃粘膜中的浅表1/3范围内广泛分布MUC5AC基因产物(100%),肠化、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29.6%、100%和40.0%.胃癌组织中MUC5AC核粘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肿瘤的部位和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分化和浸润、临床分期无关(P>0.05),但MUC5AC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胃癌的Lauren'氏分型差别显著(P<0.05).结论:MUC5AC是组成胃粘膜的粘蛋白基因之一,在胃癌和癌前病变是下调表达,MUC5AC核粘蛋白与胃癌的Lauren'氏分型有关.
作者:汪荣泉;房殿春;罗元辉;刘为纹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局部复发率为19.2%[1].当病变侵犯到蝶窦、筛窦时,再程放疗疗效差且后遗症严重.作者探索在体外照射的基础上,采用鼻咽腔内+蝶窦和/或筛窦组织间插植技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蝶窦、筛窦复发患者.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建基;吴君心;陈梅;陈传本;林少俊;张秀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硬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64~1997年间外科收治的100例硬纤维瘤,包括腹壁硬纤维瘤53例,腹壁外硬纤维瘤47例.结果:全组100例硬纤维瘤行广泛切除术68例,根治切除术27例,术后合并放疗12例,全组病例复发率36%,本院治疗复发率10.8%,1例病人死于肿瘤肺转移.结论:硬纤维瘤呈侵袭性生长,复发率高,治疗应按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处理.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可能对肿瘤有效.
作者:赵东兵;邵永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及其受体在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DNA RNA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IGF-I、IGF-II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在肝癌组织中IGF-I、IGF-I受体、IGF-II、IGF-II受体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40.0%、46.7%、66.7%和63.3%,在癌旁肝组织中IGF-I、IGF-I受体、IGF-II、IGF-II受体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46.7%、53.3%、70.0%和73.3%,有36.7%的肝癌和50.0%的癌旁肝组织同时表达四种mRNA.IGF-I、IGF-II及其受体mRNA在分化较差的肝癌细胞、肝细胞再生结节和不典型增生肝细胞中阳性信号强.结论:IGF-I、IGF-II及其受体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肝癌的发生发展与IGF-I、IGF-IR、IGF-II、IGF-IIR的协同作用有关.
作者:范子荣;杨冬华;覃汉荣;徐重;邱庆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女,18岁,因阵发性干咳一月,胸闷、气短进行性加重一周,于1999年7月15日入院(住院号360125).体检:一般情况尚好,气管左移,左肺呼吸音消失,心界左移.入院前一月胸片示左下肺纹理增粗,心膈正常,入院前一周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左下肺密度增高、心脏左移,入院当天胸片示左肺不张,心脏明显左移,ECG正常,CT示左肺不张,未见块影;当日支纤镜检:咽、声带、气管、隆突、右支气管各叶段通畅正常,左主支气管开口下约1cm处见一新生物完全阻塞管腔,表面光滑,触压有弹性,但易出血,放弃钳摘.
作者:胡卫东;袁宏银;熊斌;汪必成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人类腺病毒5型E1A基因(Ad5EI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抑癌基因.它能双向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通过依赖及非依赖p53的途径诱导细胞程序化死亡,调控细胞周期,使细胞滞留在G1及G2期.
作者:赵清正;储大同;唐平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肝多发性血管瘤及合并肝癌或肝转移瘤的CT表现,探讨螺旋CT多期连续扫描在诊断上的优越性.方法:21例患者(16例多发性血管瘤,2例肝血管瘤合并原发性肝癌,3例肝血管瘤合并肝转移瘤).按常规先对全肝进行平扫,然后于注射造影剂后30秒、60秒、2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后进行肝脏螺旋扫描.结果:21例患者肝脏内病灶数共75个.血管瘤病灶66个,其中21/66小血管瘤病灶平扫时表现为均匀低密度区,增强扫描30秒、60秒,表现均匀强化,或边缘不规则强化,2分钟、5分钟、表现高密度或等密度灶;10分钟、15分钟,表现为等密度灶或低密度灶.44/66例大血管瘤,增强扫描表现为强化渐向中心扩展;1/66例大血管瘤,5~15分钟,表现为边缘轻度强化.2例肝血管瘤合并肝癌,肝癌病灶共2个,平扫时为低密度灶,增强扫描30秒表现为不均匀强化.3例肝血管瘤合并转移瘤,转移病灶7个,平扫表现低密度.增强扫描5/7个病灶在30秒、60秒表现为周边强化,2/7个病灶各期呈均匀低密度.结论: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不仅同时对肝多发性血管瘤做出诊断,而且同时对血管瘤合并肝癌或肝转移瘤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吴沛宏;赵明;卢丽霞;阮超美;郑列;李立;莫运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肉瘤细胞凋亡和p53,bcl-2表达及细胞增殖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在80例骨肉瘤标本中,用DNA末端标记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80例骨肉瘤中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范围为0.63%~18.8%,p53和bcl-2蛋白检出率分别为37.5%和60%,PCNA指数范围为12%~96%.统计学分析表明,细胞凋亡与p53、PCNA表达呈正相关,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p53和bcl-2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53和bcl-2在调节骨肉瘤细胞凋亡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凋亡、p53、bcl-2和PCNA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东;陈俐;李增鹏;牟江洪;高奉浔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对80例食管浸润癌组织中的局部体液免疫即IgG、IgM、IgA产生细胞及p53蛋白、PCNA进行检测,以探索局部体液免疫对抑癌基因突变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和S-P免疫组化染色法.结果:IgG产生细胞与p53蛋白、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IgG阳性而p53、PCNA阴性的病例,淋巴结转移及浸润的程度显著降低.IgA、IgM与p53突变及PCNA的表达无关.结论:IgG似通过抑制p53突变及细胞增殖活性来抑制肿瘤浸润与转移.
作者:苏蔚;赵卫星;付华民;和瑞芝;卢朝晖;马力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寻找染色体3p14.2区域与鼻咽癌相关的表达序列标记(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为筛选鼻咽癌候选基因打下基础.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同源性比较筛选EST的策略,结合Northern杂交和逆转录PCR方法,检测3p14.2区域的相关ESTs在鼻咽癌和正常鼻咽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3p14.2区域筛选到一个在鼻咽癌中低表达的ESTw23312,与正常鼻咽上皮组织相比较,在鼻咽癌细胞株及13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的5例其表达下调(P<0.01).结论:染色体3p14.2区域ESTw23312在鼻咽癌中表达下调,提示其可能参与鼻咽癌癌变过程,为克隆鼻咽癌相关基因提供了新线索.
作者:田芳;李友军;陈主初;何春梅;邓燕飞;袁建辉;段朝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与前致癌物和致突变物代谢活化密切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1A1在人胎肾上腺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酶学和RT PCR技术检测胎肾上腺和肝细胞中CYP1A1酶活性和mRNA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人胎肾上腺和胎肝微粒体中不能检测到CYP1A1标志酶7-乙氧异唑O-脱乙基酶(EROD)活性,同时在CYP1A1诱导剂3-甲基胆蒽(0.5~2.0μmol.L-1,24h)诱导的人胎肾上腺细胞中也不能检测到EROD活性.而动物在体实验表明,3-甲基胆蒽(25mg/kgip,qd×3)致成年大鼠肝脏EROD活性增强的同时,大鼠肾上腺EROD活性也提高.大鼠肾上腺EROD活性明显低于肝脏.RT-PCR结果进一步表明,胎肾上腺和胎肝中存在CYP1A1mRNA表达.结论:和胎肝一样,胎肾上腺中存在低表达量的CYP1A1,提示发育期间的胎肾上腺具有潜在的致癌可能性.
作者:汪晖;彭仁( );于皆平;孙来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尽管乳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及鉴别诊断可以在常规的HE切片中进行,然而,这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主观偏面性,故提出具有可重复性的肿瘤定量组织学评估具有重要意义[1,2].本研究拟在乳腺原位癌及浸润性癌中,进行定量形态学比较,并在伴有或缺乏侵袭性成分的原位癌癌变细胞间特征的比较,观察小叶癌和导管癌之间的差异.
作者:郑唯强;郑建明;高莉;朱明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鼻咽癌合并皮肤病的报告不多,所报告的多为鼻咽癌合并皮肌炎.鼻咽癌并发银屑病的个案尚未见报道,近年我科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金辉;蔡悦成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研究证实细胞周期调控异常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1].p21WAF1/CIP1和p53是细胞周期调控的重要的负性调控因子.本实验以喉正常粘膜、喉粘膜不典型增生病变和喉癌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种基因蛋白产物,观察在喉癌癌变过程中变化及相互关系.
作者:王建波;王金泉;娄卫华;董明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EB病毒LMP1表达促鼻咽癌细胞系生长作用与CD23、bcl-2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LMP1、CD23和bcl-2蛋白的表达;用MTT法测定鼻咽癌细胞系的生长能力;用DNA电泳法、流式细胞法和TUNEL法检测癌细胞凋亡;用CD23单抗阻断和MTT法观察CD23单抗对鼻咽癌细胞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达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L-CNE1)的生长能力明显增强,并有CD23蛋白表达,而非表达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V-CNE1和CNE1)的CD23表达阴性;3种鼻咽癌细胞系均无凋亡发生,而都仅有2%~3%的细胞表达bcl-2蛋白;CD23单抗能明显地抑制L-CNE1细胞系的生长,但对V-CNE1和CNE1细胞系的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提示LMP1促鼻咽癌细胞系生长可能是通过上调CD23所致,而与bcl-2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无关.
作者:黄培春;梁洪英;邓惠华;赵明伦;何志巍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