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8例肾盂旁囊肿的声像图改变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肾盂旁囊肿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本组8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5~67岁。既往有“肾积水”病史。临床表现为“腰部胀满、隐痛”多次治疗无效。应用Voluson-530D型三维彩超,探头频率2.5~7.5MHz。检查前嘱患者排空膀胱,检查时取俯卧及侧卧位,探查手术腰部横切、纵切及肋间斜切。
作者:朱建辉;匡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对比M型、二维和三维超声心动图三种技术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和相对准确性。方法:在43例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中,应用M型超声Penn方程、二维超声双平面Simpson方程和多平面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分别测量左室心肌重量,以Framingham研究确定的左室肥厚诊断标准,对比了三种超声技术对左室肥厚的检出率。以三维超声的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了M型和二维超声的诊断准确性。结果:M型、二维和三维超声技术对左室肥厚的检出率分别为14.0%、16.3%和20.9%,与三维超声诊断相比M型和二维超声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4%和90.7%(P均<0.05)。结论:对于左室肥厚的诊断,三维超声具有较M型和二维超声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在左室肥厚合并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三维超声应作为首选的诊断技术。
作者:郑昭伦;张运;季晓平;邢艳秋;王勇;张薇;张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文报告16例过敏性紫癜肠道的超声表现,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5~12岁。临床表现以皮肤皮疹,紫癜及阵发性腹痛为主。其中伴恶心呕吐者8例,便血6例,伴关节肿痛2例。采用APOGEE 800型彩超诊断仪,7-3C凸阵探头。检查前一日晚餐不宜过饱,禁食禁水8~12小时,于次日晨空腹检查,必要时安排在X线钡餐检查前或检查三日后进行。根据观察部位不同,取仰卧位,坐位,半卧位或左右侧卧位。灵活运用多方位,多切面缓慢移动连续扫查方法。发现病变后注意其位置、形态大小及内部结构与周围脏器关系。
作者:齐国新;彭文秀;李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效应,以期建立诊断超声的安全阈值。方法:将90名早孕妇女(孕8~12周),拟行人工流产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对照组);Ⅱ组(超声辐照3min组);Ⅲ组(超声辐照20min组)。采用诊断超声辐照人体宫内胎儿,24h后取胎儿角膜做透射电镜及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诊断超声辐照3min,胎儿角膜出现水肿改变,SDH活性下降(P<0.05);辐照20min,角膜结构明显损伤,SDH活性下降显著(P<0.01)。结论:诊断超声可以引发胎儿细胞结构及功能的改变。
作者:彭朗鸣;郭家松;孔秋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儿,女,5岁,主因间断呕吐、腹痛一年半入院。曾于1999年先后6次以呕吐原因待查入消化内科诊治。胃镜示:浅表性胃炎。上消化道造影示:胃食道返流。经保守治疗缓解。2000年12月再次出现呕吐伴阵发性腹痛,呕吐物混有胆汁。体检:蜷缩体位,消瘦面容,舟状腹,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无压痛,未闻及气过水声。追问病史,餐后胸膝位可缓解。疑诊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行超声检查。
作者:裴广华;彭文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SVC)佳超声检测途径,获取较客观的SVC形态学指标。方法:对随机选取的56例健康志愿者行经右锁骨上窝及心尖五腔、剑下四腔切面基础上的SVC超声探查,测量平静呼吸状态下各切面SVC内径及可见长度。结果:56例受试者右锁骨上窝、胸骨旁心尖五腔及剑下四腔切面SVC显示率分别是,96.43%、89.3%、82.1%,显示长度分别是(56.49±7.91)mm、(28.29±5.83)mm、(22.05±4.37)mm。吸气相内径分别是(16.00±2.11)mm、(13.71±2.34)mm、(11.43±2.05)mm,呼气相内径分别是(9.41±1.63)mm、(8.91±1.78)mm、(6.61±1.14)mm。结论:右锁骨上窝切面及心尖五腔切面SVC显示满意率较高,可对SVC行全程检测。SVC内径随呼吸周期呈规律性变化。
作者:吕发勤;段云友;曹铁生;张勇;王文;张龙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并发性白内障玻璃体混浊时准确测量眼轴的新方法。方法:用A超测量角膜到晶体后囊的距离,利用B超直观性测量晶体后囊到视网膜的距离,两者相加得出眼轴长度用于人工晶体计算,可避免将玻璃体混浊误认为眼后壁。结果:与常规A超测量法相比,术后残余屈光在1D以上的比例减少12%。结论:本测量法设计合理,准确性高,实用性强。
作者:顾真寰;沈慧英;盛敏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尤其是在躯干和肢体软组织,其B型图像易与其它肿瘤混淆。我们应用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技术探查时探头加压及放松使其内部血液受挤压被动流动。检出特有的血流信号,为诊断血管瘤提供了依据。 于2000年临床B超检出四肢及躯干部占位性病变30例,其中四肢24例,肩背腰部5例,左锁骨下1例。直径2~6cm,距皮深5cm,浅1.2cm,男17人,女13人,大60岁,小9岁。 使用西门子Versa Plus彩超,探头频率4~7.5MHz。患者随病变部位而仰卧、俯卧、侧卧均可。首先用B型探查找到病灶,并探头静止加上彩色血流显示(速度标尺15~30cm加滤波去除伪像)观察病灶内有无彩色血流信号,然后再反复加压放松,若病变内部随加压放松出现有规律的彩色血流并随加压放松改变方向和色彩,或比静止时彩色血流信号明显增强,可再加脉冲多普勒放置取样点于彩色血流信号处继续加压放松便出现随加压放松而改变方向的频谱信号速度达15~30cm/s(可随加压放松动作快慢而改变速度)为加压法试验阳性,无上述改变为阴性。
作者:史念曾;胡海涛;史海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通过邻接点算子二和邻接点算子一对超声纹理差别区分能力的对比研究,寻找逐步改进邻接点算法的途径。方法: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用邻接点算子二对邻接点算子一选用的乳腺超声纹理资料进行纹理参数测算,对比分析其结果。结果:在正常乳腺组和正常乳腺脂肪组、正常乳腺组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之间,邻接点算子二计算的相对不均匀度(HSR2)都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这些差异都大于邻接点算子一测算的差异(P<0.01)。结论:在区分超声细小纹理和粗大纹理的分析中,邻接点算子二优于邻接点算子一,同时也说明邻接点算法存在着逐步改进的可能。
作者:姚炜;蒋栋;赵宝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二维超声及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心搏出量计算方面的准确性。方法:运用M超Teichholtz公式法、双平面Simpson公式法、主动脉血流频谱积分与瓣口面积相乘法以及彩色三维多普勒超声计算10只犬在静息状态及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通过主动脉瓣口的流量变化,并与热稀释法测定的数值比较。结果:冠脉结扎前后彩色三维超声计算的犬每搏量与生理仪热稀释法测得相应的数值相关显著,其中静息状态下r=0.85,结扎冠脉后r=0.92,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二维超声计算的心搏出量在基态时与生理仪热稀释法测值相关较好,Teichholtz公式法、Simpson法、Doppler频谱法与热稀释法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85、0.95;t检验示Teichholtz公式法及Simpson法的测值与热稀释法测值无显著性差异,Doppler频谱法的测值与热稀释法测值相差显著(P<0.01)。冠脉结扎后Teichholtz公式法的测值与热稀释法数值无显著相关,r=0.68;Simpson法及Doppler频谱法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91;t检验示Simpson法测值与热稀释法测值无显著性差异,其余两组数值与热稀释法相差显著(P<0.01)。结论:彩色三维多普勒超声在理论上不存在几何学方面的假设,可不受节段性室壁异常运动的影响,准确地计算心搏出量的变化。
作者:孙鲲;王新房;邢晋放;袁霞萍;吴棘;谢明星;李爱丽;吕清;袁士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序号作者姓名本刊刊出提供信息单位年期页1孟素云1995118北京图书馆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与血管造影对比,评价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观察肿瘤血管上的可靠性和对肿瘤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58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肿瘤患者接受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肝细胞性肝癌25例,肾癌5例,肝转移癌16例,肝血管瘤8例,肾血管瘤4例。58例中28例在一周内进行血管造影。结果:三维多普勒超声所显示的肿瘤血管图像与血管造影的动脉期图像非常相似。在原发性肝癌和肾癌病例,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显示出肿瘤周边粗大、弯曲的供血动脉向肿瘤内部延伸。在肝转移瘤病例,可见肿瘤周边正常粗细的血管受压变形、移位并环绕肿瘤。在肝血管瘤,表现为肿瘤内部无明显血管,肿瘤周围可见部分血管环绕。结论:肿瘤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图像与血管造影动脉期图像非常相似,能准确显示肿瘤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显示肿瘤血流的明显差异有助于鉴别肿瘤的性质。
作者:王瑛;郑敏;张学文;贾冬林;王敦礼;王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科财便字[2001]002号文件批复,已批准中国超声诊断杂志由原刊期半年刊改为月刊。希望广大超声医学工作者热情支持该刊,踊跃投稿,共同努力办出高质量的专业性的科技期刊。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编辑部 2001年2月16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应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内血流特征,探讨该技术在检测心肌内血流方面的价值。方法:应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检测15例正常人和14例冠脉造影证实为前降支中段和近段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前壁心肌内血流,显示清晰二维彩色多普勒信号后,应用脉冲多普勒探测血流频谱;分别在不同时刻经静脉注射Albunex 0.08ml/kg和潘生丁0.56mg/kg后,观察前壁心肌内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和频谱变化。结果:15例正常人和13例前降支狭窄患者前壁心肌内能显示出冠脉血流信号,频谱显示以舒张期灌注为主,收缩期存在少量逆流;这些人中注射Ablunex后心肌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强,但血流速度增加不明显〔(0.33±0.06)m/s,P>0.05〕;注射潘生丁后14例正常人和10例冠心病患者心肌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强,血流速度亦明显增加〔(0.33±0.10)m/s和(1.08±0.07)m/s;(0.30±0.12)m/s和(0.61±0.12)m/s和(0.61±0.12)m/s,P<0.05〕,于5~8分钟达峰值,冠心病组心肌内峰值血流速度与基础血流速度之比明显低于正常人组(2.02±0.44和2.87±0.45,P<0.05);同时心外膜血流速度亦明显增快,冠脉速度储备在正常对照组高于冠心病组(分别为3.54±0.33和2.40±0.29,P<0.05)注射潘生丁后5~9分钟时3例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难以显示,前降支血流速度减慢,同时伴有胸痛、胸闷,2例心电图提示ST段压低加重,1例出现“T”波假性正常化,提示“盗血”现象存在。结论:CDCFI能敏感准确显示心肌内血流信号,发现其与心外膜血流的不同特征;为评价心肌血流灌注和分析心肌血流动力学提供新的直接依据;可能为临床提供直接评价心肌内局部血流储备的新方法;能直接发现“盗血”现象时冠脉血流的改变。
作者:李治安;王建文;王新房;谢明星;吕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应用计算机定量分析能量多普勒显像(PDI)显示犬肾不同程度血流灌注的准确性。方法:手术暴露犬右肾动脉,将电磁流量计和微米缩窄器固定其上,制备不同肾血流灌注模型。PDI显示肾血流图,计算机脱机分析肾血流图的彩色象素面积(CPA)和彩色亮度值(CV)。PWD测量肾段动脉的PSV、RI。结果:肾血流图CPA、CV及肾段动脉PSV、RI均与肾动脉血流量呈线性正相关(r=0.99)。以肾血流量减少50%和75%时,CPA减少明显(P<0.05和P<0.01)。而CV值仅在血流减少75%时下降明显(P<0.05)。PSV、RI均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PDI可以较准确反映犬肾血流灌注的异常变化。
作者:王建宏;钱蕴秋;贺建国;朱霆;赵振源;李志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本文应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缺血再灌注对冠脉反应性充血的影响,并分析缺血预适应对再灌注后冠脉反应性充血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7条杂种犬分为两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n=9)、持续缺血再灌注前先行反复三次短暂性缺血预处理组(IP+IR组,n=8)。测量基础状态和大充血状态下峰值速度、速度时间积分,并计算充血时大峰值血流速度与基础速度比值、速度时间积分比值(即PRV:BV和VTIPR:VTIBASE)。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再灌注后LVEF恢复值(再灌注1小时值-缺血1小时值)。测量冠状静脉血浆中内皮素含量。处死犬后,将心肌用Evans蓝和TTC染色,测量坏死区和危险区心肌面积,计算二者之比(NA:RA)。从危险区中采集心肌标本放置于固定液中,进行电镜检查。结果:各组缺血和再灌注1小时时左室射血分数较同组基础状态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再灌注后,各组射血分数均较缺血1小时时有所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虽然再灌注1小时时各组间射血分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IP+IR组的射血分数恢复值高于IR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IP+IR组NA:RA值均较IR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IR组再灌注1小时反映反应性充血量的指标(PRV:BV和VTIPR:VTIBASE)较基础状态均降低,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IP+IR组PRV:BV和VTIPR:VTIBASE再灌注时明显低于基础状态。IR组和IP+IR组冠脉结扎1小时和再灌注1小时时,冠状静脉血浆中ET水平均明显较基础水平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预适应组缺血和再灌注1小时时刻ET水平明显低于IR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电镜显示,IR组毛细血管基底膜明显受损,多处断裂,细胞肿胀,吞饮小泡减少,电子密度降低疏松,血管腔外见白细胞侵袭;IP+IR组显示吞饮小泡减少,基底膜破坏较IR组减轻,断裂少见,电子密度较低。结论:预适应能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坏死心肌面积,改善心功能,改善微循环功能;应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可以发现缺血再灌注后反应性充血量减少,预适应并不能使冠脉反应性充血指标恢复。
作者:王建文;王新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在不同大小及不同性质周缘房间隔缺损封堵中的意义。方法:53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经食管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或联合球囊充盈测量房缺大小后行Amplatzer封堵器封堵。结果:20例较硬周缘房缺在超声检测房缺大小(16.8±8.8)mm后直接选择封堵器进行封堵,31例缘较软、摆动的房缺球囊充盈测量房缺伸展径(22.4±6.9)mm后选择封堵器封堵。超声所测房缺大小与所用封堵器大小、球囊实测值及球囊在X线下所测量房缺伸展径值相关良好,分别为r=0.930(P<0.01),r=0.921(P<0.001)及r=0.876(P<0.001)。剔除软缘房缺,则上述相关性更佳,分别为r=0.984(P<0.001),r=0.959(P<0.001)及r=0.948(P<0.001)。结论:对于周缘较硬的房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直接指导封堵器大小的选择和封堵。而对于房缺缘较软者,应在球囊充盈情况下测量房缺伸展径后选择封堵器。
作者:张军;李军;田雪;朱永胜;姚志勇;朱霆;张玉顺;李寰;代政学;李媛;王晓燕;刘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高原正常妊娠妇女子宫动脉、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子宫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比值和阻力指数(RI),并与平原地区进行了对比。结果:两个地区妊娠期的子宫动脉内径、血流量都有所增加,高原地区妊娠期子宫动脉内径、血流量分别为(0.35±0.04)cm,(280.0±48)cm/s,均低于平原地区(0.45±0.04)cm,(425.4±55)cm/s,P均小于0.01。高原不同孕期脐动脉血流速度S/D比值、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平原地区。结论:高原对胎盘和胎儿的血流有一定影响,胎盘血流灌注减少,子宫动脉、脐血流速度S/D比值,阻力指数增高。
作者:陈定章;周晓东;朱霆;朱永胜;王庭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文报告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B超诊断小儿肠套叠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小7个月,大7岁,其中2岁以下4例,3~4岁7例,大于5岁1例。发病时间短30分钟,长4天,均有阵发性腹痛或阵发性哭闹不安,并呕吐5例,咖啡样便2例,2天未大便1例,发热1例(T38.7℃),触及包块2例。使用西门子Prima(小狮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6~5.0MHz。患儿取仰卧位,常规腹部扫查,发现病灶后作纵、横、斜切配合体位改变实时观察,测量包块大小,并摄片记录。
作者:石尧君;张崇南;吴慧娟;谢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女,35岁。腹痛,既往有“甲亢”病史6年,否认伤寒、肝炎。查体:贫血貌,双眼球突出,双侧甲状腺Ⅱ度肿大,脾肋下4.5cm,质中,表面光滑,左季肋部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WBC 8.4×109/L,中性分叶74%,T3 0.58nmol/L,T4 86.19nmol/L,TG49.21%,TM 34.70%。腹部CT示:脾大,达9个肋单元,下极见片状低密度区,大小13cm×5.0cm×10cm,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CT诊断:考虑脾梗塞,少量腹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脾厚6.8cm,长轴14.9cm,脾下极见呈尖端指向脾门的楔形低回声区(图1),大小9.3cm×5.2cm,脾包膜、形态无明显改变,肝肾隐窝见液性暗区,大小6.5cm×2.0cm,CDFI检查病灶内无血流信号,脾静脉增宽,内径9mm,脾动脉流速增快,彩超诊断:脾下极低回声区,疑脾梗塞;少量腹水。
作者:杨楚香;林炳饮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