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国祥;支少敏
我院外科2002年5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340例,其中有孕妇患者6例,手术治疗5例,幼儿患者2例,手术治疗2例,60岁以上42例,手术治疗36例,因老年性阑尾炎病例较多,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应新;赵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十分重要的,而小儿咳嗽排痰能力远比成人差,纤毛运动也逊于成人,一旦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易造成呼吸道狭窄,甚至气道阻塞,严重可危及生命,故祛痰止咳是小儿呼吸道疾病重要治疗手段之一[1].
作者:邹辉;刘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合并糖尿病在临床上并非少见,由于两者合并存在,给临床治疗带来复杂性.现将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02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分析如下.
作者:金明;林惠;邵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对HBsAg单阳性和 HBSAg伴HBeAg(包括(HBcAg阳性)双阳性孕妇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婴儿注射乙肝疫苗.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研究组小孩至12月龄时HBV感染率为4.56%,对照组小孩感染率为31.94%,(x2=19.96,P<0.01).结论 HBIG联合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钱素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埃索美拉唑和莫沙比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r-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151例rGER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用药组(n=51)、埃索美拉唑组(n=50例)和莫沙必利组(n=50),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埃索美拉唑和莫沙比利,治疗4周及8周后复查内镜,并评价临床症状.结果 联合用药组和埃索美拉唑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症状积分有明显下降趋势(P<0.05);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的联合用药组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埃索美拉唑组(P<0.05).联合用药组和埃索美拉唑组在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内镜分级改善显著(P<0.05);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联合用药组的内镜分级改善明显高于埃索美拉唑组(P<0.05);治疗4周及8周后,联合用药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埃索美拉唑组.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rGERD有很高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炎;刘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本研究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法与人格测量分析教学法进行教学效果对比,以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方法 在我院2~3年级医学生中,随机抽取160名学生,实验组80人,对照组80人,在人格章节教学中,实验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测量、分析,并做出分析报告;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设计出六项问卷,每项分级打分,将两组得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得分在自我认识、专业定位、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及心身疾病与人格特征关系等项目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0.05 ).而人生目标取向一项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人格测量分析教学法在心理学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学生在个体成长、社会适应等方面得以完善.而学生的人生取向依然是突出的难点,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独特的个人素质、成长环境、社会环境及教育特点.
作者:刘立;吴晶;倪志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筛查及临床干预价值.方法 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8157例孕妇行胎儿先心病筛查及临床干预,随访出生的新生儿3576例及同期未经胎儿先心病筛查的新生儿3958例,并检测先心病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经胎儿先心病筛查的新生儿先心病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未经筛查者(P<0.05).结论 防治先心病应自胎儿筛查作起,对目前无有效治疗办法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建议及早终止妊娠,并生后随访先心病儿,选择佳时期手术矫治,以降低先心病的发病及减少病死率.
作者:张爱华;杨达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层流手术室是对进入手术室的空气通过初、中、高效过滤,以控制室内的尘埃含量,具有除去99.97%直径0.3μm以上粒子的能力,使恒温、恒压、恒湿、洁净的空气呈流线流入室内,以等速流过房间后流出,室内产生的尘埃或微生物不会向四周扩散,随气流方向经回风口排出室外.
作者:赵辉;王世芳;陈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输尿管结石在临床急诊中较常见,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有较高的特异性.由于诊断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很容易漏诊.为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诊,现将我院1997年2月至2007年2月共诊治的42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漏诊的26例(漏诊率为6.09%),作一简要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朱映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前中医的体质学说在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保健方面得到了很多的重视和应用,但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体质学说的影响和贡献相对较少.体质因素与临床密切相关.各种偏颇体质是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内在依据.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该在辨证的同时辨别体质,辨证与辨质相结合.
作者:杨霄雯;刘永;范逸品;刘家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已成为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是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在发病期就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前提.特别是严重多发伤的特点是伤情重、变化快,稍一延误即可造成伤员的死亡.院前急救护理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短的时间内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掌握相关的重要信息,调度相应的专业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在快速询问、检查的同时,对急危重症病人积极进行生命支持等及时、正确的抢救、治疗及转运是急救医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月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骶管阻滞麻醉是小儿外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特别适用于小儿会阴及下肢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本文对小儿复合骶管阻滞中氯胺酮肌注(ketamine)和七氟烷(sevoflurane)混合气吸入的两种不同复合基础麻醉效果进行观察,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曾群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对182名大学生进行幽默风格、安全感的问卷测量,考察大学生幽默风格与安全感的关系.结果 发现①大学生在幽默风格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② 大学生在亲和型幽默风格上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③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安全感;④亲和型、自强型的幽默风格与安全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嘲讽型、自贬型的幽默风格与安全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⑤亲和型、自强型的幽默风格对安全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嘲讽型对安全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贬型对安全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作者:高姗姗;姚本先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主动脉夹层CT资料,观察CT对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显示特点.结果 CT对主动脉瘤真假腔的分辨、病变部位和范围显示清楚,CT主要征象为不同密度的真、假双腔,发现剥离的内膜,以及钙化内移的内膜.还可以观察受累主动脉其分支和范围.结论 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可靠、易行、安全、无创伤的有效检查方法,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平;文勇;张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全面而准确的信息.本文对2006的1月至12月50例因流产后出现各种异常症状而行阴道超声检查的病例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以提高超声对流产后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减少宫内感染及出血的发生.
作者:陆艳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对624名高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①因素分析得到8个因子,与问卷提出的5个因子不一致,②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③问卷结构效度不理想.结论 :本研究显示,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仍需修订,其信度和效度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支持.
作者:杨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深入了解大学生择偶心理,以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生观教育.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团体测试方法对262名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从男大学生的特定视角出发研究当代男大学生的择偶心理.结果 男大学生在择偶自主性、择偶主动性及择偶个人条件等方面与女生存在差异.结论 男大学生择偶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较强;男大学生择偶注重对方人品、双方感情深厚及健康等品质;男大学生的择偶心理中潜在地存在着对恋人婚前性行为的理解,但是不宽容的态度.
作者:全莉娟;张飞飞;邾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急性阑尾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47例,对其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 各类型急性阑尾炎声像图改变具有特异性.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急性阑尾炎的首选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吕志红;王从龙;谢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龄心力衰竭(CHF)患者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观察贝那普利对其影响,同时探讨贝那普利对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222例高龄CHF随机分贝那普利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统计治疗前后各组心功能变化情况,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液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检测2组血液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并以超声心动图测定及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室重量(LVM)、左室后壁厚度(PWT)及室间隔厚度(VST),测定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贝那普利组更明显(P<0.01).CHF患者NO浓度明显下降(P<0.01),ET浓度明显升高(P<0.01),血中CEC量明显增加(P<0.01),他们的变化程度和心衰严重程度相一致.治疗后各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P均<0.05),但贝那普利组改善更明显,与常规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CHF患者LVEF、CI明显下降,LVM、PWT、IVST明显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下降(P均<0.05),治疗后LVEF、CI明显增加(P均<0.05),贝那普利组增加更明显(P<0.01).Pe治疗后LVM、PWT、IVST明显明显下降(P均<0.05),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增加.结论 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显受损,贝那普利能改善高龄CHF患者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保护内皮细胞,同时明显改善高龄CHF患者的心功能,减轻心室重构.
作者:谭志胜;陈代陆;郭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射频和外科手术治疗因其技术难度大、费用高、并发症等原因,在临床难以普及,药物治疗仍是目前心房颤动的主要治疗方法[1].应用多是普罗帕酮和胺碘酮[2].本研究采用长期口服普罗帕酮或胺碘酮,评价其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娄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