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消胚化瘀合剂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45例

杨秀玲;孙方华;甄洪亮

关键词:未破裂型异位妊娠, 保守治疗,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消胚化瘀合剂
摘要: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消胚化瘀合剂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应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消胚化瘀合剂;对照组(40例)仅应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分别于治疗一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在治愈、有效病例中,两组患者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及包块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愈、有效病例中,两组患者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及包块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消胚化瘀合剂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疗效确切.
中国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浅议卫生“说理式执法”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卫生执法行为,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及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开展说理式卫生行政执法活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省各市卫生监督所自2008年起逐步在执法过程中推行“说理式执法”.经过两年多的实施,此项工作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该项工作仍是目前卫生行政执法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作者:陈抒颐;刘海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变化.方法 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血栓通和胞二磷胆碱静滴,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250mL+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14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治疗后14天和28天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定,通过增分率判断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1 4天和28天ESS有效率分别为25.5%和34.5%,治疗组为50.9%和64.5%;对照组14天和28天BI评定有效率为26.4%和36.4%,治疗组为53.6%和66.4%,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严国山;徐艳;朱俐俐;史章强;李凡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颈椎骨折脱位再次手术矫正1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者,男,36岁.因车祸致C5.6骨折脱位合并不全高位截瘫,伤后8h曾在当地医院急诊行椎板减压钢丝内固定术.术后发现,误将C4椎板减压,C5.6棘突绑扎固定,C5.6仍脱位,不全截瘫症状较术前加重.

    作者:文为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大鼠肝脏CYP2E1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 2E1 (CYP2E1)活性及其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空白组、清蒸组、黑豆汁制首乌按蒸制时间分为A(8h)组、B组(16h)、C(32h)组,除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均按每日生药量5∥kg给药,连续给药90d后处死,提取肝微粒体,通过测定苯胺羟化酶反映CYP2E1酶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 PCR)法测定大鼠肝CYP2E1基因mRNA在给药后的变化.结果 黑豆汁制首乌蒸制16h、32h的炮制品能显著提高大鼠肝微粒体CYP2E1的活性,清蒸及黑豆汁制首乌(8h)炮制品对其影响不明显;各给药组CYP2E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各给药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均能升高CYP2E1酶活性,而降低CYP2E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而且这种趋势随炮制时间的延长而愈明显.

    作者:缪峰;卫培峰;张敏;吴婷;王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蜂蜇伤致过敏性反应急救治疗(附77例,死亡1例报告)

    随着封山育林,旅游、养蜂业的发展人群中发生大胡蜂,大黄蜂,蜜蜂哲伤机会日益增多,蜂蜇伤后如早期治疗很少造成死亡,但新致的过敏性反应是严重威胁伤者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因素.蜂蜇伤所致的过敏性反应可涉及多个系统器官,因而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国外对蜂蜇伤后的病理生理过程及救治已进行了深入研究,而我国医务人员对此病认识尚有一定差距.故总结我科近4年就诊77例蜂蜇伤所致过敏性反应的急诊救治.

    作者:饶汉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高千伏技术在CR摄影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千伏技术在CR摄影中是否适合.方法 在日常胸部摄片中隔日交替使用高千伏技术和普通千伏技术,摄片后经诊断学及技术评审标准评审[1].为保证照片分析可靠性,观察者为从事放射专业工作20年以上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3名,组成读片分析小组.结果 高千伏技术在普通X线胶片摄影中的优越性,在CR摄影中仍能体现,且结合CR对窗宽窗位的调节使胶片质量能更进一步提高.即减少患者辐射剂量,延长球管寿命,减少运动伪影,提高影像锐度、能见度或信息量,深度分辨力升高微细结构能见度增加,扩大了诊断视野.结论 高千伏技术仍通用于CR摄影.

    作者:马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急诊重症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措施

    院内转运是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为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和治疗需要进行院内转运,但转运会增加重症病人的并发症如果操作不当,不仅影响危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能发生意外或导致死亡.因此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我科室科学的制定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了重症病人安全,,缩短转运时间,有效地降低了风险发生率.

    作者:马宪荣;党玲;徐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骨质疏松症与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骨转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和应有价值.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脊柱和股骨骨密度(BMD),根据骨密度值将74例受检者分为正常对照组19例,骨量减小组25例,骨质疏松组30例,同时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所有受试者骨转换标志物甲状旁腺素(PTH)、β胶原特殊序列(β -Crosslaps)、骨钙素(N-MID)、和25-羟基维生素D3(25-OH Vitamin D3)水平.结果 骨质疏松组β胶原特殊序列、骨钙素水平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骨量减小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质疏松组甲状旁腺素、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骨量减小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质疏松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血清骨转换标志物β胶原特殊序列、骨钙素是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的理想指标.

    作者:童明宏;肖国平;丁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不利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1],多为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气血逆乱,经络闭阻而致[2].急性期病情重,变化快,重者危及生命.在急性危险期过后,大部分患者仍留下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给本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经济上精神上的负担.因此,加强辩证施护和早期采用康复措施,与抢救治疗同样十分重要.通过2005~2010年收治的40例中风病人,积极进行恢复期的辩证施护及早期康复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张巧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GPS在中药资源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中药资源分布广、品种多、数量大,但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导致中药资源大面积被毁,生态环境恶化,加速了中药资源枯褐,使中药资源量减少,药材质量下降,严重制约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作者:王小燕;马鸿雁;王芳;秦建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胺碘酮在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院前急救临床应用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前急救时静注胺碘酮150mg加入20 ml液体30 min以内缓注.结果 治疗有效率达67.5%,在急救过程中没有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恶化、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 在治疗的120例患者转入院时,有效81例(67.5%).没有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恶化、恶性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并发症,安全性高,可能与用量偏小、时间偏短有关.尤其是院前急救,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可放心使用,安全.

    作者:陈言智;严国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产前超声诊断异常多(双)胎妊娠临床分析

    多胎妊娠属高危妊娠范畴,围产期妇女,胎儿以及新生儿的发病率,死亡率均较单胎妊娠为多.本文对多(双)胎妊娠中胎儿畸形问发病率和超声诊断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医学俄语人名冠名术语的构成、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

    目的 研究医学俄语中人名冠名术语的分类、构成、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方法 搜集相关医学术语资料,将其系统化,通过语义分析,予以归纳.结果 医学俄语人名冠名术语可以划分为神话中的人物名称冠名术语和现实中的人物名称冠名术语两类.其构成方式主要为单词性术语(后缀法)和词组性术语(句法)两种.部分术语有被现代系统术语所代替的趋势,但大部分单词术语的词根部分已牢固地演变为术语成分,成为构成现代术语的能产词干.结论 人名冠名术语不仅有固定的构成模式,同时又具有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而且与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水平有关,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对科学的认知.

    作者:王红;李咏梅;朱研;何冰男;杜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16例急性腹部外伤的救治体会

    目的 对急性腹部外伤进行救治,针对其特点总结救治的要点.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16例严重的急性腹部外伤患者,通过手术以及其他治疗方法对其进行紧急救治.结果 进行手术治疗189例,非手术治疗27例,其中9例死亡.结论 熟悉腹部外伤的特征,在第一时间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析,是保证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基础,如果延误了佳抢救时机,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作者:胡志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大肠息肉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大肠息肉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与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分析息肉对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评价大肠息肉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大肠息肉患者57例,其中管状腺瘤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者17例,管状绒毛状腺瘤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者10例,炎性息肉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2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分布情况,分析息肉对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评价大肠息肉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腺瘤伴不典型增生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18.34±4.1 8)%,明显高于炎性息肉组(10.34±4.03)%和健康体检患者外周血(9.53±5.26)%(P<0.05),炎性息肉组和健康体检患者外周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伴不典型增生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4/CD8比值、CD4+和NK细胞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结论 腺瘤伴不典型增生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息肉的恶变及复发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树斌;刘新平;郑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益宫颗粒对继发性闭经患者FSH、LH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益宫颗粒对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的影响及治疗继发性闭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23例有继发性闭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1例,服用益宫颗粒1袋/d;对照组62例,服用戊酸雌二醇1 mg,每日1次口服,连服21d,此后5~7d加醋酸甲羟孕酮10 mg,每日1次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8%,对照组为83.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FSH、LH差值比较,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宫颗粒可显著升高FSH、LH,对继发性闭经疗效显著,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郑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4例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研究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并重建皮瓣感觉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7月至2009年9月,对小腿、足部软组织缺损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大56岁,小13岁,平均35.1岁.均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其中车祸伤7例,机器挤压伤5例,烧伤1例,慢性溃疡1例.切取皮瓣范围5cm×6cm ~ 14cm×20cm.结果 术后14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及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术后14例皮瓣经8个月~4年(平均2.6年)随访,均有一定程度的感觉恢复,供体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其中12例皮瓣质量良好,踝关节功能良好,2例皮瓣弹性较差,踝关节功能受限.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质地良好,神经重建后可恢复部分感觉,手术切取操作简便,成活率高,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汪振;哈尔山;张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浅谈急诊科护士掌握气管插管术的必要性

    目的 探讨呼吸心跳骤停后心肺复苏时早期成功气管捅管的重要性及急诊科护士掌握气管捅管术的必要性,以提高急救水平,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分析108例需行气管捅管患者在不同时问段捕管后效果比较.结果 3 min之内成功捕管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3 min~6 min捅管者.结论 急诊科护士对接诊的、需行气管捕管的各种危重患者及时实施气管捕管术,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气管捕管术是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急诊科多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气道阻塞、窒息以及呼吸和循环衰竭的抢救及心肺复苏.

    作者:王玲;李素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消胚化瘀合剂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45例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消胚化瘀合剂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应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消胚化瘀合剂;对照组(40例)仅应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分别于治疗一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在治愈、有效病例中,两组患者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及包块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愈、有效病例中,两组患者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及包块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消胚化瘀合剂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疗效确切.

    作者:杨秀玲;孙方华;甄洪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安达芬栓联合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近几年,尖锐湿疣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我国,尖锐湿疣发病率居性传播疾病的第二位,尖锐湿疣的高复发率仍是目前尚存的问题.女性尖锐湿疣是由人乳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上皮增生性病变,为重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温暖潮湿的外阴皮肤粘膜利于其生长、繁殖,形成外阴或阴道尖锐湿疣.但是,并非所有的外阴赘生物全为尖锐湿疣,所以临床的病理诊断均需严格掌握标准.我院采用重组人干扰素A2b栓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尖锐湿疣,降低了复发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倡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新医学杂志

中国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药学会 陕西省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