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输尿管支架管经常在输尿管镜检术后被留置,据报道可以减少术后输尿管梗阻几率和促进输尿管愈合,由于支架在人体内长达1~3个月之久,形成的异物感长久的困扰着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异物甚至刺激输尿管中结石的形成,严重者可引起血尿等.输尿管内支架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其优点是对输尿管起到支架模型并内引流双重作用.临床应用常应用于:(1)保留肾脏及输尿管的各类肾盂及输尿管手术;(2)输尿管膀胱吻合手术;(3)上尿路ESWL术前置管.患者子宫肌瘤术后诉腰痛明显,泌尿系B超提示:右肾积水伴右侧输尿管扩张,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时置入输尿管支架,预防尿瘘和输尿管梗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A)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从2009年4月至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20株MDR-ABA,用K-B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54种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和多种化合物外排泵基因以及可移动遗传元件,对该20株的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讨论其亲缘关系.结果:聚类分析20株MDR-ABA菌可分三群.A群菌株不携带OXA-23碳青霉烯酶基因;B群菌株携带OXA-23碳青霉烯酶基因;C群携带OXA-23碳青霉烯酶基因,但不携带aac(3)-Ⅰ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提示存在克隆传播现象.结论:菌株亲缘性分析结果表明MDR-ABA可克隆传播,并致医院感染流行.聚类分析较脉冲场凝胶电泳更能准确反映菌株间亲缘关系.
作者:陈月馨;李爱东;董慧娟;罗雪香;周敏;曾利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方法:成立7个手术专科护理组,对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技术水平,以及医生的满意度均提高,仪器设备管理良好,无因用物准备不充分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的情况发生.结论:护理专科分组,相对固定人员及时间,充分发挥组长作用,提高了外科护理质量和医患满意率.
作者:袁媛;叶明春;王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疼痛是癌症患者痛苦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但发生率高.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的改善了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在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尚存在一些缺陷,包括医务人员,病人及家属,药物及卫生管理方面,必须加以克服.医务工作者应建立起癌痛治疗的科学新概念,合理使用镇痛药,规范癌痛治疗,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用药方案,采取按阶梯给药,按时给药,无创给药,进行个体化有效镇痛治疗.
作者:丁勇平;邓锦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频繁瞬目症的病因类型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自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频繁瞬目症儿童,根据问诊以及眼部检查结果进行病因分类并进行相应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共收集频繁瞬目或挤眼并按时复诊1~4W的儿童128例,其中男81例,女47例,平均发病年龄6.18岁,平均发病时间为42.13d;通过病因分为五类:有过敏症状的占54.55%,有感染症状的占9.79%,有外眼疾病的占13.29%,视力异常的占16.08%,有伴随动作的占6.29%;总的治愈率为86.71%.结论:多种病因可导致儿童频繁瞬目症,过敏性结膜炎为其主要病因,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可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郭佃强;张娟;谢红波;刘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呼吸科病房危重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针对呼吸科病房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结合呼吸科病人的特点,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结果:杜绝和减少因护理工作缺陷而引发的医源性问题.结论:护理工作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丁桂伟;逄金伟;宋晓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血管疾病虽然为专科疾病,但因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和器官功能衰退,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心脏衰竭(心衰)、呼吸衰竭(呼衰)、肾脏衰竭(肾衰)、内分泌紊乱等并发症代写论文.心衰、呼衰的认识比较早,而较多的为肾衰、内分泌紊乱.
作者:陆延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近年来,前列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目前,手术治疗常是前列腺癌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手术治疗创伤性较大,患者术后常需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生物免疫治疗是利用人体自身的两种专门对付癌细胞的专项功能细胞,经GMP标准试验室进行活化和增值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在有效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修复、增强人体免疫系统,不给肿瘤细胞转移的机会.抑制癌细胞生长繁殖,尽量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增强患者体质,提升患者自主抗肿瘤免疫能力,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因此治疗后的护理工作对患者恢复起着很大作用.
作者:姜晓艳;巩越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营养健康教育对减少中老年痛风发作的效果.方法:在本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集到社区痛风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自制问卷调查表,对社区42例中老年痛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给予痛风相关知识、饮食治疗、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健康教育,随访1年,比较营养健康教育对痛风发作的影响.结果:通过对42例中老年痛风患者的营养健康教育,患者痛风年平均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患者对痛风有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患者对营养健康教育和饮食治疗满意,能长期坚持饮食治疗.结论:营养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痛风相关知识的了解,改变痛风患者的饮食习惯,依从科学的饮食治疗,明显减少痛风发作的次数,延缓病情进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艳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病因不清的以对称性肌无力、肌萎缩和肌痛为主要表现的炎症性肌病,系肌组织自体免疫反应性,横纹肌呈现广泛性炎性和变性改变.多数学者认为PM和DM发病与机体自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因素有关[1].典型多发性肌炎病例通常是亚急性起病,病前可有低热或感染,亚急性至慢性进展,导致近端肌无力和肌萎缩,以肢体近端和肢带肌明显,常伴有肌肉压痛,肌酶谱增高,根据临床表现、肌酶谱、肌电图或肌肉活检确诊[2].其发病率一般为0.5~8/10万,如能长期坚持治疗预后良好,若不能坚持正规治疗易继发肌肉萎缩无力或瘫痪.
作者:林桂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近年来,慢性肺心病与高血压、冠心病及左心功能的关系日益受到内科临床医师的重视,且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从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4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中选出42例,在急性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左心衰竭,并与20例正常人,30例慢支、肺气肿者对照,应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其左心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结合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庄乾聪;潘延升;魏宗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L-OHP+CF+5-FU方案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安全性.方法:60例已经病理或手术证实的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L-OHP)13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亚叶酸钙(CF)150mg/m2,静脉滴注2h,第1~5天;氟尿嘧啶(5- Fu)300 mg/m2 静脉滴注6h,第1~5天,21d为一周期.按WHO标准评价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组60例,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80%)、腹泻(30%)、呕吐(31.7%)、和口腔炎(15%);以及周围神经毒性(60%);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0%),其中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结论:L-OHP+CF+5-FU方案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安全性良好,外周感觉神经末梢损害、静脉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等严重的毒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郑建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天麻醒脑胶囊对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74例和天麻醒脑胶囊治疗组(观察组)78例.治疗前后应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 mentle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临床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观察1个月,天麻醒脑胶囊治疗组较对照组MMES、ADL评分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天麻醒脑胶囊治疗1个月后较治疗前MMSE与ADL分数分别改善(P<0.05,P<0.01).天麻醒脑胶囊治疗组不良反应轻,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天麻醒脑胶囊可有效改善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小.
作者:李普阳;蒋福刚;熊青荣;冯子民;方艳艳;王天易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右美托咪定为高选择性a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1],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还具有镇痛,抑制交感活性,改善手术期神经血管稳定性等药理作用.我院将右美托咪定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以减轻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召升;邢君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麻醉是一项高风险的技术,麻醉安全问题始终是麻醉学科的头等大事,近年来随着患者医疗法律意识的增强和医疗官司的不断增多,麻醉安全一直是医患双方共同关注和顾忌的问题.但现有教科书对此涉及不多,或虽有涉及但内容过于简单.为了强化麻醉安全意识,重视麻醉安全问题,提高麻醉医疗质量,降低麻醉风险,减少和杜绝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发生.本人认为应结合工作经验和实例,并归纳成条理性,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下介绍本人的体会.
作者:马秀英;张守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外科术后气管插管患者定时定量向气管插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脑外科手术后进行气管插管180例患者分成两组,常规护理组90例,特殊护理组90例,分别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特殊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隔4h向气管插管内注入0.9%生理盐水20 ml,引起呛咳并及时吸痰.结果:特殊护理组所有患者均能安全度过复苏期,有1例形成痰痂,但无生命危险.结论:脑外科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护理时,每隔4h向气管插管内注入0.9%生理盐水20 ml,可以有效地预防痰痂的形成,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童洪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MODS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动态变化与预后的情况,以指导治疗和护理.方法:分析68例MODS危重患者入ICU后各时间点血乳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将其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比较.结果:乳酸值升高的MODS危重患者与乳酸值逐渐降低至正常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高.结论:MODS患者血乳酸水平动态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指导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病情情况作出正确判断,以选择适当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了MODS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抢救成功率
作者:谢素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对策,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妇死亡率.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1.64%,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危急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加强产后观察等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艾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于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应用头孢曲松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妇幼保健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共收治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63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给予氟哌酸进行治疗.对所有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腹泻停止时间、粪培养结果转阴时间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腹泻停止时间、粪培养结果转阴时间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临床疗效及治疗总有效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结果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应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能在具有较优秀临床疗效的同时,安全且不良反应甚微.头孢曲松不适为治疗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周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2005-2011年7年间,临床资料完整,在我院眼科门诊就医与收住院19476人次,其中男性9934人,女性9542人.7年间从本组19476例,进行筛选,收治角膜异物与手术,共筛选出221例,占11.4%,228只眼角膜异物.角膜异物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致盲眼病之一,通过资料显示,现逐年有增加患病趋势,目前急需高度重视,要广泛宣传,及早就医,有效手术等措施,保护角膜,提高视力,现报告如下:
作者:印全胜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