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国良;吕彬;郭林;张春光;张鸽
目的:比较霉酚酸(MPA)在成年与老年肾移植受者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成年组和老年组共21名肾移植术受者术后多剂量口服霉酚酸酯(MMF)达稳态后血液中MPA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MPA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MPA达峰时间:成年(1.0±0.85)h,老年(1.38±1.02)h;峰浓度:成年(13.77±7.49)μg/mL,老年(9.80±6.46)μ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0~12 h:成年(35.41±20.26)μg/(mL·h),老年(21.62±8.15)μg/(mL·h)。成年组与老年组间峰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UC 0~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F在体内的吸收有明显的差异;老年人的MMF生物利用度显著低于成年人,服用MMF需要适当增加剂量或缩短用药间隔。
作者:李夏寅;任斌;容颖慈;李敏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肾病患者采取血液净化治疗后血管通路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肾内科接收并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的46例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经皮中心静脉导管并行内瘘术者10例,动脉内瘘者16例,经皮中心静脉导管者20例。经护理干预后,血管通路功能提高。结论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血液透析的方法、动静脉内瘘等的相关护理措施,掌握临时性血管通路的护理技术,保证血管通路正常功能。
作者:曹佳芹;刘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高脂血症应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对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诊治的高脂血症患者12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研究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血脂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经不同方案的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情况,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的不良反应为6.3%,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为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高脂血症,阿托伐他汀比辛伐他汀效果更显著。
作者:杨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索运用多种方法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0月共9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治疗)和观察组(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术后第3、7天监测凝血四项、患肢周径;第7天复查患肢静脉彩超。结果经过治疗并随访半年,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纤维蛋白原、下肢肿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并能有效地改善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及下肢肿胀。
作者:张炜;陈新;郑春成;梁贵山;杜家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的可行性并总结经验。方法2003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Todani I型胆总管囊肿患儿25例,均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该2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7年未发现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能根本性地切除囊肿病变本身,降低后期再次手术的几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骆聪;李佳佳;余松卫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2年11月间的窒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窒息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窒息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患儿血糖改善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组患儿在进行相应护理后,血糖情况均有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患儿血糖异常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易导致出现血糖值异常,在对患儿进行疾病护理时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收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本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可通过特异性结合并激活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细胞表面受体启动各种应答。Smads蛋白是TGF-β超家族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和调节分子,活化的受体可刺激Smads蛋白磷酸化,形成复合物入核调控靶基因的转录。TGF-β受通路中各种成分和其他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TGF-β信号转导途径在肿瘤发生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究皮肤擦伤的临床处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治疗皮肤擦伤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湿润烧伤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只给予碘伏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有效率(96.55%)明显优于对照组(79.31%)(P<0.05)。结论对皮肤擦伤患者给予湿润烧伤膏进行治疗,创面能快速愈合,用法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周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2月阑尾炎手术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应用腹腔镜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阑尾炎,具有对组织损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田国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5例冠心病患者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体检的45例无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全部患者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颈动脉斑块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数、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EDD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病具有紧密联系,两者是临床预防冠心病的关键指标。
作者:李文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直立性低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4周结束后,进行效果比较。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所改善,试验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孙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特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取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患者35例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35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与实验室诊断结果。结果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患者大多存在基础性疾病,相比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住院时间与用药时间明显延长,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针对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建立针对性监测体系,尽早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
作者:陈达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药剂人员职业防护的必要性和意义。方法统计PIVAS工作中危险事件发生的次数。结果2011年出现危险事件一共145次,2012年出现危险事件一共26次,对比2年出现危险事件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有效规避医院的职业暴露风险,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职业安全教育,使其在工作过程中按照具体的操作规程进行相关工作,有效降低出现职业危害的概率。
作者:张友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3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成3组。A组(治疗组78例)、B1组(对照1组78例)、B2组(对照2组8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各组患者给予治疗,对比每组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A组患者高于B1组与B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现冠脉综合征(急性)疾病概率方面,A1组患者低于B1组与B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终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表现确切。
作者:徐代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7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定期测定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等,分析合并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控制饮食、控制血糖、心理护理、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体重指数是合并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107例患者住院后采取积极的内科治疗及综合护理,减少或减轻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根据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老年患者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彩霞;耿洪燕;商文青;牟贝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思维在急诊抢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按标准纳入的急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急诊科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思维护理。对2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为(24.7±4.9)min,对照组为(17.8±3.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3,P=0.005)。观察组抢救成功62例,成功率为88.6%(62/70),对照组抢救成功55例,成功率为78.6%(55/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3, P=0.001)。结论急诊科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叶慧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伴随着医疗水平的高速发展、人均寿命的延长,各专业的临床医师面临越来越多的危重患者,因此从实习阶段开始接触危重病医学十分必要。近2年通过在重症医学科进行对本科生的实习带教,总结了不同于其他临床科室的带教特点,为重症医学科临床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孟凡龙;吕明良;潘月娜;钱福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治疗及预防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解热抗炎、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试验组辅以匹多莫德治疗。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儿在治疗和预防方面疗效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时间明显较短,随访期间复发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用于治疗和预防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可将其作为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和预防的参考方案。
作者:潘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6月的160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观察组采取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对两组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于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镇痛剂使用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采取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治疗使得患者的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更为良好,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陈慧永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院门诊药房的管理模式也有很大的进步,精细化管理方式让医院门诊药房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得到了提升,本文就精细化医院门诊药房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并且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较,对两种不同模式患者上报的差错率以及服务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精细化门诊药房管理模式明显占优,这说明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能够帮助药房工作质量以及效率进行提升,这种管理模式应该被药房所接纳。
作者:罗润嫦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