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普刀治疗宫颈疾病临床分析

程碧辉

关键词:慢性宫颈炎, 利普刀,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利普刀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3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结果:32例患者利普刀手术治疗时间为5~25min,平均8min,治愈30例,2例有效,总有效率为100%,随访观察3个月,均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应用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补阳还五汤联合介入治疗糖尿病足8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在糖尿病足介入治疗后应用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糖尿病足行膝下微球囊扩张术的患者80例,中医辨证均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其中4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补阳还五汤水煎剂设为处理组,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再狭窄率及血清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患者随访时间6-11个月,平均(9.07±1.82)个月。处理组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组患者治愈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处理组无效患者低于对照组(P<0.00);两组术前及术后即刻血清NO及ET-1浓度无统计学差别(P>0.05);术后6个月,处理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理组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降低糖尿病足患者膝下微球囊扩张术后ET-1表达,提高NO水平,降低再狭窄率,提高疗效。

    作者:姚玮;张君儒;王庆凯;高印生;王旭初;王庆海;巩祥胜;张淑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高频超声诊断

    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常见的婴幼儿消化道畸形,其病理学基础是幽门肌特别是环肌肥厚使消化道梗阻。临床表现为剧烈频繁呕吐及腹部膨隆触及包块而就诊。本文就我院近年来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1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价值。

    作者:康利克;陈海宁;郑红雨;黄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并分析关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选取了近几年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患,基于患者临床资料的了解,采取了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在5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患中,其复发率从以前的16.68%下降到到了5.67%,病患对于护理方式的满意度为91.2%。结论: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工作中,通过病患临床资料的了解,基于其体征变化的观察,对其实施了相应的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病情观察等护理与预防复发措施,从预防及护理的情况来看,所获得的效果较为显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郭秀霞;雷春;段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盆底肌力恢复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盆底肌力恢复效果。方法:将80例分娩前孕妇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观察组接受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对照组未进行功能性锻炼。比较2组分娩前盆底肌肉张力、分娩产程时间以及分娩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分娩前盆底肌肉张力评定级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阴道助产、会阴侧切、阴道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对分娩结局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且盆底肌力恢复效果显著,应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张建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陇西县肺结核病防治七年评价分析

    目的:分析陇西县肺结核病防治七年实施效果,为陇西县结核病控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世行贷款/英国赠款陇西县结控项目季报表及有关资料,对世行贷款/英国赠款陇西县结控项目执行期间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评价。结果:共计接诊肺结核病可疑患者14028人次,初诊查痰9831人次,初诊痰检率为70.08%。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312例,其中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750例,复治涂阳病人154例,重症涂阴肺结核病人172例,其它涂阴肺结核病人1408例。经过多年的努力,新涂阳病人发现率基本达到60%,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为96.30%,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为94.14%。结论:七年期间治愈了大批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特别是治愈了大量的涂阳肺结核病患者,有效的控制了结核菌的传播,降低了结核病发病率,进一步控制了我县结核病的疫情,提高了全县人口的健康水平,为我县结核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栾树茂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哮喘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改变特征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变化。方法:选择我院的哮喘患儿共50例,在进行镇静后测定潮气呼吸相关曲线检测,即TBFV检测。检测的主要数据有如下几点:VT/kg(每千克潮气量)、Ti(吸气时间)、Te(呼气时间)、I/E(吸呼比)、RR(呼吸频率)、TPEF/TE(达峰时间比)、VPEF/VE (达峰容积比)等,对50例患儿进行1到3个月的正规吸入治疗后复查,上述患者归为观察组;与此同时,选择50例正常儿童进行相关检测,归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数据进行综合对比。结果:两组进行检测后,除潮气量之外的相关指标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进行1-3个月治疗后复查,TPEF/TE、VPEF/VE上升明显,但距对照组差异明显,尚未彻底恢复。结论: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能够准确将患儿的哮喘病理生理特点准确反应出来,TPEF/TE、VPEF/VE可作为反映小气道阻力及流速变化的指标,反映哮喘患儿的气道阻塞程度。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是哮喘患儿重要的辅助诊治手段。

    作者:赵光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随着发病率的提高,越来越深的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疗效差等特点,会给患者以巨大的精神压力,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其家属,不仅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也可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以及患者在家庭中角色的转变。

    作者:林泽莲;谢宗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地塞米松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肿胀的临床研究*论著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地塞米松,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颌面部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局部麻醉时加入地塞米松1ml(5mg),对照组局部麻醉时加入生理盐水1ml,分别记录术后第1235d面部肿胀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用药组颌面部肿胀百分率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时,局部注射地塞米松能明显减轻术后颌面部的肿胀。

    作者:孙吏聪;李辉锋;张明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脑钠肽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不全的评价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急性肺栓塞患者(A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入院患者在24小时内进行血检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右心功能不全组 BNP 水平明显高于右心功能正常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BNP可以反映APE患者的右心功能,有助于APE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作者:马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条形码技术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将条形码技术应用于实验室工作中,实现检验工作流程的全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实验室管理。方法:检验科将条形码技术贯穿于医嘱生成、收费、标本采集、送检、检测及报告回复的整个检验工作流程。结果:条形码作为标本的唯一标识,应用于整个分析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工作流程,减少了分析差错,方便医生和患者获取相关信息。结论:条形码技术是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升检验室管理水平,降低检验室运行成本,使实验室的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作者:罗小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碘摄入量增加对甲状腺疾病影响的五年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进行碘摄入量增加对甲状腺疾病影响的五年前瞻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以2006年收集的高碘地区黄骅与碘适量地区彰武的34462例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甲状腺功能、甲状腺B超检查,并于2011年进行追访探讨。结果:黄骅地区和彰武地区的居民甲状腺疾病的标准化患病几率分别为34.62‰和12.36‰,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摄入量的增加会引发与促使人体甲状腺疾病发生。

    作者:陈雪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超声诊断腹主动脉瘤1例

    患者,男,80岁,无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腹部超声显示:于剑突下腹主动脉至脐部呈瘤样扩张(图1),长约11.8cm,宽处内径4.1cm,其前壁可见厚约2.4cm 实质低回声附着,脐下腹主动脉内径1.2cm,CDFI:腹主动脉上段扩张部分血流呈五彩相间(图2)。超声诊断提示:腹主动脉上段瘤样扩张(考虑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前壁实质低回声(考虑腹主动脉血栓)。

    作者:高利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变应性鼻炎引起儿童慢性咳嗽35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认识。方法:报告并分析我院诊治35例变应性鼻炎患儿,按相应对应处理及合并症处理,症状好转。结果:通过复习变应性鼻炎的病因、诊断标准、合并症及治疗原则,大多数变应性鼻炎患儿如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可以治愈,避免病情迁延慢性。

    作者:李国辉;敖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舒普深与头孢哌酮治疗小儿肺炎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研究舒普深与头孢哌酮治疗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小儿肺炎住院患者5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治疗;试验组给予舒普深治疗,两组患儿给予相同常规护理,1周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将其进行对比。结果:1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48%,两组进行比较,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1.1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4.81%,两组比较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用舒普深治疗小儿肺炎效果明显优于头孢哌酮治疗小儿肺炎效果,大大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了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程玉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季节、血型、产科教育与足月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

    目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居新生儿住院首位,且不明原因高疸红素血症患儿居多。本病主要危害是引起核黄疸,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本研究目的主要是针对足月新生儿不明原因高疸红素血症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临床不明原因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干预及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是足月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共112例。对照组选自与病例组同时期出生的正常足月儿,137例。详尽记录病例组出生季节、血型及两组新生儿生后是否接受正确喂养教育等,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出生季节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出生是足月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患儿血型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型B型是足月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两组间是否接受产后喂养教育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接受产后喂养教育患病的危险性是接受产后喂养教育的1.948倍,说明未接受产后喂养教育的患儿患黄疸的危险性增加。

    作者:马晓勇;郭志学;石红;何静;何情;钱雪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治疗青少年近视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结合眼舒贴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218例(398眼)用DY型多功能眼病治疗仪及眼舒贴治疗,每次20分钟,每天一次,连用20天,以后减为每周2-3天,连续6个月以上。结果:经过治疗总有效率为:83.4%。结论: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是治疗青少年近视,特别是假性近视的有效手段。

    作者:周亚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30例脑出血患者锥颅碎吸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我科室对30例脑出血患者锥颅碎吸术后的护理。主要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呼吸道,消化道的观察与护理,引流管的护理,监测肺功能做好早期呼吸支持[1],尽早进行肠内营养尽快恢复胃功能,加强泌尿系统护理保护和监测肾功能,心理护理,康复治疗及指导等。从而认为脑出血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内科治疗中锥颅碎吸进行血肿清除是治疗脑出血有效的方法,手术成功后的关键是术后护理。

    作者:马美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48例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方法:在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其程序为良姿位摆放;床上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及语言训练。结果:在发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护理,取得明显疗效:无1例发生褥疮,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提高,步行恢复率为80%(行走自如34例、需拐杖协助7例)结论: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有利于防止废用性肌萎缩等废用综合征的产生,有效地防止肢体挛缩,防止或减少非瘫痪侧的肌萎缩。

    作者:刘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配合体会

    目的:讨论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术中配合,护理措施,仪器保养。方法:对186例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剥除术、子宫肌瘤剥除术、宫外孕等手术的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术后随访观察效果。结果:全部治愈成功,疗效满意。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良好的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刘智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体会

    我科近年来收治的高血压病人346人,其中高血压病人占248人,因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20人;造成肢体瘫痪10人,死亡8人。由此可见,高血压病【1】是目前一种极其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因其病因未明且可引起动脉、脑、心、肾等器官的病变,故而要对高血压病采取预防为先的措施。也就是说高血压病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是可以大大降低其并发症和死亡率的,而在临床实践当中却发现高血压病治疗成败其中护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会媛;王淑杰;刘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